书城成功励志知本赚钱术
12006800000026

第26章 、创办智业(1)

在知识经济社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的进步,一个新兴的产业──智业正在日益兴起,逐渐显示出它在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人们还将认识到,智业将会日益发挥出它对推动社会经济文化进步的主导作用,21世纪,逐步上升为整个人类社会的主导产业,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智业的产生和发展将成为我们提供一个大显身手的广阔舞台。

一、智业--与朝阳一同升起的产业

现在全球竞争的核心归根结底是智力的竞争。这种竞争,一方面表现为高科技方面的竞争--谁站在高新技术的至高点或最前沿,并使之产业化,创造出高附加值的知识商品,谁就将获得巨额财富,具有雄厚的国际竞争力(美国正是如此);另一方面还表现为对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企业发展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的智力竞争--这些部门和机构为企业提供战略规划、营销策划、信息咨询、调研论证等软科学研究方面的支持。没有这些智力型或智慧型服务业的充分发展,将来的企业包括高科技企业也就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

关于什么是智业,目前尚未发现有确切的定义,智业本身也还未形成一个独立、成熟的产业,但智业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已经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存在着,并出现了智业的雏形,如投资咨询公司、市场调研公司、信息中心、各种软科学研究机构、企业策划公司等。我们所说的智业,是指精神产品再生产过程中的各个行业。它包括:信息服务业,咨询服务行业,民间公证行业和法律服务行业等。

1.智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

关于智业,我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去理解。广义的智业,应该包括教育、科技、咨询、策划等所有提供智力成果与服务的部门和产业。本书所称的智业,主要是指狭义智业。

所谓智业,是指为企业、政府及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策划、咨询、项目可行性论证、调研、人力资源培训、信息等各种智业服务的产业总称。

随着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经济增长的来源由以资本、土地、劳动力为主,逐渐转向以知识和智力为主,企业对于智业的发展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越来越需要有独立的部门或产业分离出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这是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分工进一步细化的具体表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

2.智业与传统服务业的区别

作为新兴的服务业--智业,有别于传统的服务业。

第一,智业是智力高度密集型产业。传统的服务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如商业、娱乐业、通讯服务业等;或资本密集型产业,如金融、保险业等,它们所提供的是以体力为主的服务或以资本融通为内容的服务。而智业是智力密集型产业,是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密集体,所提供的服务是智力成果,以智力服务为主。

第二,智业提供的服务是无形资产。传统服务业所提供的是无形的服务,但大多限于即时消费。如提供某种服务,接受者满足了当时的某种需要,往往是一次性享用,而智业所提供的是能够给企业带来收益的无形资产。如企业策划,虽然提供给企业的也是一种服务,但企业把策划成果应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就能够带来收益。因此,智业所提供给企业的实质上是无形资产,而不是无形服务。

第三,各种知识在智业中高度融合,智业所提供的智力成果是各种知识(包括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的共同结晶。这在客观上要求智业组织中的人力资源在知识结构上是完善的、互补的。比如,有人在社会科学,包括法律经济、社会学、文化艺术等方面有专长;有人在自然科学,包括数学、建筑、新材料开发等方面有专长。总之,具有各种专业知识的人相互协作补充。

第四,创新在智业中表现得更为充分。智业是为国家、社会组织和企业提供不同智力服务的产业。而不同的企业、组织机构有各自不同的环境条件,要求智力的服务具有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要求智业的劳动者必须进行不断的创新,否则难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3.智业的培育与发展

要对智业进行培育和发展,首先要对智业有理性和充分的认识。在取得共识的基础上支持智业的发展,并不断培养智业所需的人才,逐渐规范智业组织行为。

(1)正确认识智业智业是对知识和信息进行加工,生产知识产品的产业。知识产品凝聚了人类的智力劳动,无论其以何种形式表现,都具有价值。因此,智业所提供的知识产品对政府部门和其他产业来讲是有偿服务,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同时,智业的知识产品有其特殊的使用价值。对于政府部门来讲,接受和使用智业的知识产品,能提高政府决策的准确性、科学性,避免官僚主义和盲目决策,提高政府机构运行的效率。对于企业来讲,接受和使用智业的知识产品,不仅使企业获得了可靠有用的信息,以支撑决策,而且使企业所发出的信息在信息流中便于识别,让消费者正确认识企业的产品、形象,并感受到企业独特的文化,使企业的收益倍增。对于个人来讲,智业组织可以为个人解决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复杂疑难问题,使个人能正确利用法律、政策维护自己利益,促进自我发展。对整个产业来讲,由于社会分工的细化和更具科学性,有利于提高产业组织的效率,因此,不论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应正确认识智业,借助智业求发展。

(2)智业的人才培养智业在中国尚处于发育阶段,现在最短缺的就是支撑智业发展的人才。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相应的劳动力或人力资源的支撑,智业的发展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尤为突出。智业是智力高度密集的产业,所需的人力资源不是一般的劳动者,而是具有广泛知识并极具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发展我国智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成为当务之急。智业人才的培养有三个渠道:一是政府通过教育体制改革设置相应专业,培养智业人才;二是智业组织对人才的培养;三是个人投资,学习有关知识,自我培养。

(3)政府对智业的支持智业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使智业成为产业群中极具活力和具有广阔前景的产业,政府应采取相应政策支持智业的发展。政府对智业的支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一是在高校教育中增设相关专业,培养智业人才;二是在税收和工商行政管理方面给智业组织一定的优惠,提高智业的比较优势,吸引社会经济的其他主体对智业的投资和人才的流入;三是通过政策性银行或国家软科学研究基金给智业提供利率优惠的信贷,弥补智业发展中的资金不足。

(4)智业的发展和规范智业作为新兴产业,其优势已经显示出来,不少组织和个人已介入智业。尽管目前智业仍不能满足经济的发展要求,还未成为相对独立的产业,但生命力却很强。与此同时,也使一些不具备素质和其他条件的组织和个人进入,出现良莠不辨甚至鱼龙混杂的局面。而且智业内部结构也不尽合理,许多行业供求矛盾已相当尖锐,出现无序竞争,比如广告策划业已拥挤不堪,小的广告公司多如牛毛,而像样的具有实力的广告公司却寥寥无几,很难与国际上的同类公司竞争。这客观上要求政府通过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智业市场。其基本措施为:一是严格审核智业组织的资格,避免不具备资格的智业组织成立,扰乱智业市场;二是调整智业内部结构,利用税收、信贷和投资规模控制等手段,抑制对过剩行业的投资,鼓励对欠发展行业的投资;三是成立智力成果的质量检验监督机构,保证智力成果的高质有效,避免欺诈;四是建立智业的行业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智业组织行为。

4.智业发展的前景

(1)知识经济时代智业的广阔前景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必须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气魄,即企业管理要有谋略,要善于在市场变化中把握“战机”,掌握方向。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使竞争的空间大大缩小,时间大大缩短。判断任何一个企业领导者是否称职、是否有才干,主要看他有无超前意识,是否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及变化趋势有准确的把握和预测,是否可以在充满风险的时代作出积极而稳妥的决策。所有这些不同于目前工业经济或资源经济形态下的企业管理的内容要求,仅凭企业家个人的智力是不够的。在充满智力竞争的知识经济时代,精明的企业家必须借助于“外脑”--专门为企业提供智力服务的组织,来帮助企业家进行管理决策或为其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当代社会学家托夫勒在他的新著《未来的冲击》一书中说:“’知识就是力量‘,这一论断已经过时,只有知识的知识才是力量”.如何理解“知识的知识”?我们认为,为企业家决策提供的“知识”,即为企业包括高科技企业的发展进行谋划、对信息进行加工所运用的知识,当属“知识的知识”.由此可见,竞争越激烈,社会对这种“知识的知识”需求就越强烈,生产“知识的知识”需求就越强烈,生产“知识的知识”的产业--智业也就越发达。智业必将成为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最具生命力的朝阳产业。

(2)智业发展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客观上提出对智业的要求。特别是近几年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买方市场”的出现,企业间的竞争更趋白热化。企业为了求得生存与发展,在企业形象、发展战略、经营策略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客观上提出要有专门的组织为企业提供这种智力服务。正是这样一个大的经济背景,使得智业在我国有了生存的沃土,一些为企业提供软科学研究、咨询、调研、策划等智力服务的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中国的智业发展目前主要反映在软科学的发展上,通过考察软科学的发展,我们可见中国智业发展之一斑。

软科学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和社会现象的学科。是将系统工程学、信息科学、数理科学等自然科学方法运用于人类社会系统,以期解决多样化、复杂化的社会经济问题的科学技术。我国学者多数认为:软科学是研究以人与社会系统、人与自然系统的关系为对象,以解决政策和决策问题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即决策管理科学技术。近些年来,我国软科学事业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其一,建立了一批为高层次决策管理进行咨询的软科学研究机构,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等;其二,在一些大学里,先后建立了管理学院或软科学研究机构,培养软科学领域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编写软科学教材、专著等;其三,在一些专门研究院,如航天部的710所、机械科学研究所、煤炭科学研究所、铁道科学研究院等内部,设立了软科学研究机构;其四,各地纷纷成立了以科学工作者、管理工作者为主的省市科技顾问团,成为地方政府的咨询机构;其五,在学科建设上,技术经济学、系统工程学、科学社会学、行为科学、未来学等在教学和科研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

1986年7月,第一次全国软科学研究工作座谈会的召开,是中国软科学事业发展的里程碑。在这次座谈会的报告中,提出了我国软科学的研究任务,即是综合运用现代科技知识体系,为各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促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制度化。

为了鼓励科技人员从事软科学研究,根据软科学的性质和功能,国家科技进步评审委员会把软科学研究成果纳入国家科技进步的评审范围,专门成立了软科学行业评审组。之后,各省部级科技进步评审委员会也相继成立了软科学评审组,形成了我国软科学研究成果的奖励体系,极大地推动了软科学事业在我国的发展。

1994年12月,全国软科学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正式成立了中国软科学研究会,产生了研究会的理事会领导机构及其常务理事,通过了研究会的章程,标志着我国软科学发展的又一里程碑。

10多年来,我国软科学研究工作逐步形成了软科学基础研究、软科学应用研究和科技咨询业三个层次较完整的体系。到1992年底,中国软科学机构共950个,研究人员2.8万人,完成各类软科学课题1.6万个,其中4341项获国家、部委和省级科技进步奖。软科学获奖成果在理论研究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学术水平,并在决策管理的实践中得到应用。

二、咨询服务业:决策者的智囊

1.咨询业:一种智力生产型产业

咨询是咨询机构或人员根据委托方(政府、企事业单位乃至个人)提出的要求,以其专门的知识、信息、技能和经验,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手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预测,客观地提供最佳的或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帮助委托方解决复杂问题的服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管理、决策的复杂化,咨询的内涵和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已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政策与决策咨询,科技咨询、工程咨询、企业管理咨询、投资金融咨询、法律咨询、企业破产咨询、保险咨询、养老咨询等名目繁多的各种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