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怎样从男孩变成男人
12008900000016

第16章 游刃人际间(4)

临出门,正巧丽玲的姊姊回来了,阿亮看到大姊,兴奋地邀约:“大姊走,唱歌去。”他心想愈多人去愈热闹。

丽玲的姊姊愣了一下,看了他们一眼,“不了,你们去就好。”

阿亮不死心,再问一次:“大姊,去啦!我们都没和你唱过歌。”

丽玲的姊姊仍旧坚定她的立场,“对不起,实在没有这个心理准备。”

阿亮被这个妙答逗笑了,“说什么理由都有办法应付,但大姊的没有心理准备,说得好,我只有接受的份。”

大伙儿只好留下大姊,出去逍遥了。

说实在现在的人大都很忙,也非常注重个人的生活隐私,对朋友临时起意的玩乐,不见得人人有空,人人都可以接受。

上面这个例子,不是瞎掰,可是真有其人,真有其事。这个丽玲的姊姊答得妙,阿亮也有这个胸襟接受她的拒绝,否则夹在中间的丽玲可说是最难做人的。

这个邀约,对丽玲的姊姊来说,是个意外,她今天没打算接受这样的意外之喜,她的拒绝并不是表示她不喜欢阿亮,也不是说她不喜欢丽玲,很简单她就是不想去,也不想拿些不够充分的理由来敷衍这些朋友,很干脆,就说“没有心理准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常常面临这种状况呢?

当朋友来找我们,邀我们出去,正好我们也没什么事要忙、没什么事情要做,原本类似的提议的确很好,可是答应了,又觉得自己有点勉强,因为我们真地没有预期今晚会有“意外的情况”发生,我们是不是有足够的勇气,坦然面对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拒绝朋友呢?

又如果勉强自己参加,我们是不是能快乐地享受呢?去了会不会扫了朋友的玩兴?

我们其实可以不用那么担心这些问题,学学丽玲的姊姊,对于意外邀约,干脆果断地回绝,那么朋友自然会尊重我们的抉择和行事方式,下一次他们便懂得,凡事事先通知,就可以得到理想的回应了。

另一个例子是发生在小芳身上。

小芳在广告公司做事,广告本来就是出奇得忙,加班是常态,不加班是奇迹,害得每次朋友约她都约得小心翼翼的。

“小芳,你星期五晚上有没有空?”

“我看一下,呃!现在看是没事,到了星期五就不知道了。你要做什么?”

“大家很久没聚了,而且建生当兵放假,趁这个机会一起吃个饭,唱个歌什么的。”

“好呀!好呀!告诉我地点,如果九点半我还没出现,就表示我不会去了。”

听到这句话,朋友心里已经知道,八成又看不到小芳了。

又一次,朋友仍是不死心,想问她在百忙中能否抽空在礼拜天出来看一场电影,场次随她挑,结果小芳的回答让朋友哑口无言地接受了。

“星期天,有空呀!……可是这个礼拜天是我的睡觉天,我只想在家里睡上一整天,下次好了。”

“睡觉天”,在这个繁忙的工商社会里,确实是个拒绝邀约的好理由,但这不是这里要提的重点,而是我们拒绝朋友的邀约,或拒听电话时最好还是实话实说。

敏慧留学时,一位外国朋友问她:“为什么你们东方人在说‘NO’的时候都要拐弯抹脚解释那么多?NO就是NO,哪来那么多的理由。”

是呀!当我们拒绝别人的时候总会费心地想好说辞,实际上这份说辞有几分真实性呢?

“不行!我明天有考试。”

“对不起,我必须回家一趟。”

“我很想去,可是明天要开一个重要的会,晚上要准备一下。”

……当然我们在拒绝人的时候,会想说:“朋友这么好,找我一块儿出去,实在不好拒绝人家,总得想个法子说服他。”

于是便出现了这许多的“理由”.敏慧的外国朋友说得好,“会去,不论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不去,很简单就是不去,那些理由都是狗屁。”

这些说辞有几分真实性,我们知道,朋友也心知肚明;朋友认识我们这么久了,我们有几斤几两重他们全都晓得,说谎、敷衍倒不如实话实说,找说辞、藉口只会显得我们不够诚意。

真够朋友,上刀山下油锅都会赴朋友的约、帮朋友的忙,不是吗?既然自己都不想去了,又何必对朋友打太极拳?

不如把心里的话说出来--“很累,不想去。”

“心情不好,不想听电话。”

“报告写不完,下一次再去吧!”

“我正想利用今天休假的机会整理一下房间……”

也许一开始朋友不太能接受我们这么坦白,久了他们习惯了,大伙儿也就学会了这种诚实面对自己、面对朋友的方法了。记住,朋友互动直说无妨。

8.我把你记住!

不论人缘的好坏,我们或多或少都曾碰过一些令人扼腕或尴尬的情况--譬如,一天你走在路上或参加某个社交场合时,一张似曾相识的面孔,打从老远唤着你的名字,热切地握着你的手,问你新工作进行得如何、某个合作案弄得怎么样,需不需要他的帮忙……你们最近似乎见过面,好像还谈得颇投机的,而且他还可能有助于你的事业。但,再怎么搜遍脑里的记忆库,对他,依旧是一片空白!

再如,在忠孝东路逛街,巧遇以前的老师或客户,却怎么也想不出他的名字,只好,张教授……陈总裁……江总经理……或者黄大总裁……?一个个瞎猜。不打招呼又不礼貌,叫错名字又显失礼,真不知该怎么办?

又如,主管介绍个大客户给你,要你好好照顾照顾,聊着聊着,突然觉得他很面善,一定在哪里见过他……可是你却不记得,又不敢乱说,平白错失一个可以加深他印象的大好良机。

还可能是,当你碰上困难,记得有位朋友应该可以帮得上忙,却找不到他的名片,四处打听不到他的下落……悔不当初,没好好留下他的通讯方式,后悔没好好保存他的名片。

另外,也可能是工作上有个专业问题迫切需要解答,脑中闪过一个印象,好像有一个朋友有这方面的知识……可是却记不得是谁有这个专业素养,东问西问,全没人知道。

这个时候我们会很痛恨自己的脑袋怎么如此不管用,而对于那些只和我们说过一次话,只打过一回照面,却能够马上唤出我们名字的人,除了对他会留下良好印象外,对于他的记忆也不禁打从心底佩服。

有些人天生记忆力过人,认人的功力更是超强,他们有良好的交际天赋,可是对于绝大多数平凡的我们来说,只好运用些取巧的方法来加强记忆,要不就是多下苦功,不停地用心牢记。

每个人运用记忆的方式不太相同,有的人对图像较敏感,有的人对听过一次的声音、歌曲就牢记不忘,有的人则对味道感觉较为强烈……不过,大抵是以视觉的影像及听觉的声音为主。

画面式思考者,以图像记忆事物;声音式思考者,以声音记忆事物。图像式思考的人是以人的外貌、动作来辨识人,声音式思考的人是以一个人的嗓音、习惯用语辨识人。

图像式思考者占人口的大多数,厉害的人,即使多年不见,岁月改变了面容,他仍可以大老远从你的习惯动作认出这个老朋友,这种人看电影的时候,不论演员的化妆如何改变,他总是能够很快的认出这个变色龙的真面目。

声音式思考者为少数人口,朋友多年不见,他以你的声音、说话的语调“听出”你是谁,和这种人在电话里玩猜猜我是谁,最没意思,三言两语便叫出你的名字,可是这种人和前者相反,看电影时他不太会认得演员的样子,总是得等演员开口后他才恍然,哦!他就是……从这里可以看出,每个人都有属于他的记忆超人之处,与人初相见,就必须运用我们的过人之处,在第一次见面时仔细观察,再善用联想的方式记住每个人的姓名和职业。最好,回到家后再拿出名片“复习”一番,加深对这个新朋友的印象--陈长文,长得一副斯文样,一看就知道饱读诗书,又他说话有条有理,口才佳,做事稳健,所以他是一名出色的律师。

张慧聆,人长得秀秀气气的,很会穿衣服、搭配颜色,说起话来大而化之,显得她的个性有点模糊,一问她的职业,出版社美术编辑。哦!难怪,慧聆,慧聆,对于欣赏有一套!

如果我们能牢记刚认识的人的名字,并在下次碰面的场合中“正确无误”地说出他的名字及职称,将能有效拉近两人的距离,因为,每个人最在意的事是和自己有关的事,最想听到的就是自己的名字。如此,会让人觉得自己受到尊重,相对的他对你也会特别有好感。

畅销作家司马中原,说古、话鬼一流,除了他本人“天赋异秉”外,“超人”的记忆力,更是他源源不绝的创作宝库,就算你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只要他“给你好好记住”,保证十年后再到他面前提起你的大名,他马上想起来。从他每次说故事,时间、地点、人名记得如此清楚可见一斑,同时这也让他交友满天下。

9.让呆板的通讯录“活”起来!

记得有一回到朋友家聚会,几个习惯迟到的朋友迟迟不见,我们便向主人借他的通讯录追踪这几个迟到大仙。

“哇!老张,你的通讯录真不是盖的。”

当小李找到主人老张通讯录时,频频发出惊呼,大伙儿忍不住纷纷围过去看。

的确,不是盖的,这本通讯录不仅按注音符号分类,每一项记录了每个朋友的各项资料:姓名、绰号、生日、血型、星座、联络地址电话、永久地址电话、兴趣、专长、学历、经历,最特别的是它还有一大栏的备注栏,里面记录了他是怎么认识这个朋友,和这个朋友一起做最特别的事。

--陈女士,绰号八宝粥,绰号的来由是因为她喜欢吃泰山八宝粥,但却又因她生日时,每个人都送她八宝粥,吓得她再也不敢吃八宝粥了。

现任职于建筑师事务所。九三年结婚,九四年生子。

--廖小姐,绰号放屁,因为她每次骂人都是放屁,只是在公共场所她死不承认她叫放屁。

现在当模特儿。

--李先生,绰号TOSHIBA,又叫宝岛,又名拖把;TOSHIBA是因为他演活短剧里的乩童,乩童谐音东芝TOSHIBA;宝岛是因他只抽宝岛牌香烟;拖把是他头发像拖把。

八九年由他开始刮起脑筋急转弯风潮,讲笑话、做笔记,于是有了第一本笑话书的构想。现在当兵。

--林先生,绰号小白,据说他的皮肤晒不黑。擅长编舞带团,乃金谷酒客一员,行七,酒量自不在话下。

……出社会后,人脉往往是一个人最大的资源、后盾,朋友的资料可是轻心不得,一套系统的人脉资料,能够使我们清楚朋友的动向、联络方式,以及朋友间的种种往来细节。

我们很多人都有通讯录,可是却从来没有一个人和老张一样,善用备注栏,记下每个朋友的特性,难怪他的人缘这么好,老张可真是下了功夫去经营他的人际关系,用心地对待每一位朋友,现在我们相信他以前说他一次得寄两百张的贺年卡了。

当然我们在分类上不需要像他如此大费周章,可是我们也可以这么分类:家人、亲戚、师长、中小学时代的朋友、大学时代的朋友、同事……分类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方便查阅,也有人是以姓氏笔画、注音符号、罗马拼音,凡是自己认为方便的方式即可。

再配合上备注栏里的“友谊侧写”,偶尔翻阅一下,保证你对朋友记得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否则像俊彦和七、八年不见的登山社老友聚会,怕认错人,只好把七、八年前的留言簿,带到会场,再一个个人对字、字对人。

10.地球上的少年皆兄弟在西方国家,“小姐”这一称谓并非指女性年龄,而是指婚姻状况。未婚女性,不论年龄大小,一律称为“小姐”,而对已婚女性则称为“夫人”.如果对女性的婚姻状况不了解时也可称为“小姐”.其实,年龄越大的女性越喜欢别人说她年轻,这点全世界都一样,不是吗?

男士的称谓简单一些,无论年龄大小、婚姻状况如何,统称为“先生”.

“夫人”、“小姐”、“先生”等称谓既可以直呼,也可以在此前冠以姓名、职称或者衔称等等。

西方人的姓名通常以名在前姓在后的顺序排列。称谓前面冠以姓名时,可以是连名带姓,比如:“贝西·特洛乌德小姐”;也可以只带姓不带名,比如:“特洛乌德小姐”.

称谓前面冠以职称时,应以现任职称为宜,也可以冠以职务或学位,比如:董事长先生、博士先生等等。这种称谓形式含有尊敬、钦佩之意,往往能引发他人良好的心理感受。曾经担任过美国国务卿的亨利·基辛格先生,最喜欢的称谓就是“基辛格博士”.

称谓前面冠以衔称时,也可不带姓名直接称呼,比如:参议员先生、州长先生等等。

英国等君主立宪制国家中有爵位者可称其爵位,也可称其为先生,比如查理·米考伯勋爵,或者查理·米考伯先生。如何选择,主要视社交场合而定。

西方国家对于医生、教师、律师等职业者的称谓,一般习惯于在职位或学位前面冠以姓名,比如,亨利·劳伦斯教授,马克·杰费逊医生等等。同时,也可以在职位后加上“先生”相称,比如:律师先生,教授先生等等。

如果是位有职位或学位的女士,将姓名加在职位或学位前即可,比如,苏珊·霍尔博士。

西方国家中的神职人员以教会职称相称。比如红衣主教、神父等等。也可以职称前冠以姓,或者在职称后加上“先生”,比如:托马斯神父,神父先生等等。

西方国家的政府高级官员,无论男女均可称为“阁下”.现役军人均以军衔称呼,比如上校、中尉、将军等等。

欧美国家也有直呼其名的习惯。这种称谓表示双方交往已深,传递着相互间亲密友好的情感信息。初识者之间一般不可直呼其名,以免失礼。如果随着交往程度的加深,双方中的一方或者双方主动请对方直呼其名时,也无须过分谦让客气,否则便会有不友好和不信任之嫌。

西方人的姓名组成较为复杂,姓名组合的顺序也与我国汉族人迥然不同。

英美人的姓名组合顺序为名在前,姓在后,比如: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华盛顿是名,欧文是姓。

也有在姓名中加入教名的组合方式。比如:威廉·亨瑞·哈利森(William Herry Harrison),威廉为教名,亨瑞为本名,哈利森为姓。

英美人姓名书写时,名可缩写为一个打头的字母,姓一般不可缩写。比如:华盛顿·欧文可缩写为W·Irving.人们相互间口头称呼只称姓,比如欧文先生。正式场合或书面称呼则要姓名俱全。

英美国家的女性,婚后不再用自己的父姓,而改随夫姓。比如艾米莉·勃朗特小姐嫁给了约翰·威尔逊先生,便成为艾米莉·威尔逊夫人。如若离异便可再改回父姓。如若孀居则仍随夫姓,改嫁后再随现任丈夫的姓。

法国人的姓名组合顺序也是名在前,姓在后,通常由两节、三节、四节,以至五节组成。无论几节,只有最后一节是姓,其余各节多为教名或长辈起的名字。比如:皮埃尔·奥古斯丹·加隆(Pierre Augstin Caron),加隆是姓,其余为名。

法国人姓名中常有Le、La等冠词和de等介词,翻译时可与姓连译。比如戴高乐(Deganlle)。

法国女性的姓名称呼与英美国家相同,婚后也改随夫姓。

欧洲、美洲、中东地区以及亚洲的印度、泰国、老挝、菲律宾等国,人们的姓名组合顺序均是名在前,姓在后。

日本人的姓名组合顺序与我国汉族人相同,即姓在前,名在后。

日本人的姓为多字,最为常见的是双字,如:岗村、三蒲等。

日本人的名也多为双字,太郎、角荣等。也有三字,如美枝子等。

日本人的姓有12万个之多,较为普通和多见的为田中、三岛等42个姓。日本人的姓名书写时,姓与名之间一般要空开。比如:福田秀夫、田中美枝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