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地产首富真相
12016900000009

第9章 许主任是个什么人物(2)

1994年,中达贸易公司的老板派许家印去长春分公司做老总。此时的中达已今非昔比,无论是规模还是气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俨然一个大公司的气象。许家印作为中达的一员大将,凭他的本领,用不了多久,长春的公司必然会有大的起色,况且资金方面不用他操心。但许家印不想到东北老工业基地去,觉得那里商业气息不浓。

许家印不愿意去,中达的老板也不好为难,于是派他去广州做房地产项目。广州,这个毗邻深圳的南方繁华都市,充满了机遇与挑战。许家印之所以选择广州,还有一个原因。

许家印刚到深圳时,公司安排他跟着一位姓邓的师傅出差到广州做贸易。由于不熟悉路,两人打了辆车。这时的许家印虽到而立之年,但之前由于家境贫寒很少坐过小汽车。第一次坐小车,心情异常激动,他用手轻轻抚摸车窗和安全带,内心抑制不住兴奋、喜悦和激动。

每个人第一次做某事时,心情都会有些激动,第一件事往往对人有着深刻的影响。第一次坐小车的许家印,心中突然对广州生出一种特别的感觉,以至于到了宾馆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心想如果自己拥有这样一辆小车,开在广州的大街上,该有多好。

除了对广州感觉好,许家印还看中了广州的市场。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了建立市场经济的方针,当时许家印对市场还不是特别敏感,但由于在深圳待了两年,作为一个从计划经济体制过来的人,他已对“市场经济”这个词有了深刻的认识。而选择去广州,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此时公司在广州的市场尚是空白,打天下当然得去空白的地方,这是许家印的一贯作风。

到深圳的第三个年头,也就是1994年的国庆,许家印带着一个司机、一个出纳,还有两个员工,算上自己,共五人,迎着秋日的萧瑟、冷清,写下了他人生转折前的重要伏笔——到广州涉水刚刚兴起的房地产业,建立鹏达公司。许家印不知道这将改变自己一生的命运。

五个人从深圳来到陌生的广州,就像众多来广州打拼的异乡人一样。初到广州的他,心情难免有几分生疏与迷茫,放目四望,尽是高楼大厦。而自己从处级干部辞职,又从业务员做起;从办公室主任辞职,又从“老总”跌落。这一切都那么戏剧化。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许家印并不懂得如何开发房地产,连什么是容积率都不知道。他的老板也是门外汉,对地产知之甚少。就是这样的一个团队来到广州,想做地产项目,现在听起来,真有点儿天方夜谭。

许家印在广州的第一个落脚点是“物美价廉”的城中村。城中村里的这间房子,密不透风,一年四季难得见上阳光,潮湿,嘈杂,白天做办公室,晚上就是五人的住所。办公室的环境实在难登大雅之堂,可想而知,这家位于城中村的微型公司,生意自然好不到哪儿去。没生意,当然就没利润。

初到广州的许家印,再次陷入了困境。他心情焦虑,饭菜难咽,寝食不安,颇有被流放边疆的感觉。更要命的是,他36岁了,囊中依然空空,无论如何也看不出他能成为未来的首富。

但幸运之神总会眷顾他。每次陷入低潮时,总会有奇迹出现,助他度过难关。

如果用命理学来解释,在“江湖”上大有作为的人,都有贵人在冥冥中关注、保护他们。不过,天道酬勤,得道多助。逆境中的人,关键还要靠自己,越困难越要看到希望。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一个人若要度过困难与逆境,还得靠自己。许家印就是一个通过借助外因来推动内因变化的人。

没过多久,就在这个由五人组建的微型公司陷入困境时,一个偶然的机会,许家印通过相关渠道,收购了一家公司,微型公司的规模突然扩大。同时,这五人团队还获得了一个名为珠岛花园的地产项目。这是一块偏避的、没人要的地块,然而正是这个地块改变了许家印的命运。这个项目对许家印乃至恒大的开发以及营销风格的影响至深,许家印人生中的第一次飞跃就这样开始了。

当时,广州楼市盛行大户型,一栋楼一般都是三房,只有拐角的地方才会做小面积,这样算来,拐角处就是一个小隔层。这样的大户型,对经济不宽裕的人来说自然购买不起。许家印瞄准这个机遇,反其道而行之,大力发展小户型住房。1995年,珠岛花园第一期的几百套房子全部做成小户型。没想到这个决策很正确,做成的几百套小户型房子被抢购一空。巨大的利润让中达的老板喜不自胜,而许家印的大名也凭此在广州楼市轰动一时。

人生的第二次创业终于成功了,许家印心中洋溢着喜悦。但他永远都不会安于现状,就在珠岛花园第二期即将大卖时,他再次选择了离开。

这是一个让人惊异的决定,许家印为何在走向成功的时候选择离开中达呢?再一次选择离开的许家印,又将何去何从?他的命运是跌入深谷还是再攀高峰呢?

(第四节)打工,这是最后一次

时光流转到1997年。从1992年南下寻梦到现在,许家印在商海已经闯荡五年了。五年对一个人来说,可以改变很多,也可以定格很多。

1997年,对中国来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一年,香港回归;这一年,亚洲金融风暴全面爆发。金融大亨索罗斯击跨泰铢后,又转头攻击香港金融体系,整个亚洲都被他搅得鸡飞狗跳。在金融风暴的影响下,中国的企业界也是风雨之声,企业英雄们集体溃败。如史玉柱败走珠海,山东的姬长孔身陷绝境,几个冲击“世界五百强”的种子选手也齐齐败下阵来。只有丁磊、王志东和张朝阳几个年轻人开创的“互联网元年”,给人几丝希望。

这个经济风雨飘摇的一年,对许家印来说,也具有重大意义。

5月1日,许家印与中达老板做了一次改变自己命运的深谈。人说吃水不忘挖井人,他虽然要离开,但内心仍然感激老板的知遇之恩,话也说得极为坦诚:“人是有价值的,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水平、什么样的贡献,就一定要有什么样的待遇。不然,从管理上来说,是留不住人的。”

广州鹏达几乎是白手起家,珠岛花园一个项目就为中达净赚2亿多。但他的月薪才3000多元,一家人还是住在广东一间破旧的小房子里。他后来回忆说,假如一个月给他10万或20万,自己可能就不会去想创业了。因为创业有风险,也很艰难。但3000多元的工资养家都困难,怎么继续干下去?从这番话可以看出,许家印是因为自身价值没有实现而离开的。

许家印是一个很顾家的人。对于亲人,他觉得亏欠很多。作为一个男人,他没有给家人足够的财富,也就没有骄傲的资本。初做业务员时,他在朋友家的走廊住了三个月,后来升职做了办公室负责人,条件有所改善,老板特别照顾他,将公司里一间不用的厨房改成了他的卧室。房间很小,小到放下床后,门就关不上了。一年四季,许家印就住在这间“敞开”门的卧室里。夏天蚊子钻进卧室,咬得他满身疙瘩;冬天瑟瑟寒风吹进,他常常在午夜被冻醒。

直到1993年许家印第一次创业,成为深圳全达的“老总”,他仍和妻子分居两地。两地分居的滋味并不好受,老板实在看不过去,叫住许家印说:“家印啊,你总和妻子两地分居,这怎么行。这样吧,公司出钱,你去租套房子。”

这样,许家印就跟人合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合租的人住一间,许家印将岳母、父亲、妻子和两个儿子接到深圳,外加朋友,一共七人住在剩下的厅室。整套房子,只有合租的那人卧室有空调。而许家印的儿子怕热,夏天就躺在合租人门口的地上“沾沾冷气”,这一幕深深刺激了他。

每每回忆起这些往事,许家印都会眼含泪花,他是如此地深爱自己的妻子,可亏欠妻子太多,最终,在恒大上市的时候他弥补了一切,妻子杨惠英也成了亿万富姐。

多年后,许家还发生了一件关于“租房”的故事。这时许家印已腰缠万贯、今非昔比了,但他仍一如既往地继承着父亲的朴实、简单,并没有像大多数人一样奢侈浪费。他时刻记住自己是农村来的,是白手起家的,由于上苍的眷顾,命运才会发生变化。

在香港打工的大儿子,在市中心租了个房子,一个月2万港币。2万港币按现在的汇率折合人民币是17000元。每个月17000元的房租,在内地来说确实不是小数目,但在香港CBD已属低廉价位。即使这样,许家印的妻子也觉得太贵,斥责儿子立即退掉。许家印的大儿子至今仍记得母亲当时斥责自己的话:“2万块一个月,你自己才赚多少?”

任何白手起家的人物,若没有经历过人世的艰辛,便不会有惊天动地的成就。苦难是一本书,只要你认真看它,便会发现其中蕴含了许多真理,有了这些真理,你的人生将会改变。因为你已经经历了最艰辛的时期,那么剩下的便是往幸福的路上攀登。

也正是这些原因,许家印决定自己创业。

人才的贡献要与报酬成正比,这是商界奉行的真理,许家印的老板应该反省一下。

所以,许家印决定不再为人打工,他又一次选择了离开。他告别了中达和鹏达,告别了给他带来成功的珠岛花园。他要自己去闯,自己去干,实现自己的价值。

1992年到1997年,是许家印腾飞前的漫长准备期中的关键阶段。尽管在舞钢公司,他积聚的企业管理能力得到了释放和提升,但真正历练成为一个商人,却是在这五年。正如他自己所说,在一家内地钢铁厂十年的积累,也没有在深圳这个大熔炉历练一年的收获多。

临走时,许家印再次向老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一个人的价值,应该体现在他的能力、水平和贡献上。这句话似乎用在所有有能力的人身上都合适。人活着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倘若一个人的价值在他所做的事情上不能有所体现,要么是没有能力,要么是没有释放。人才,是通过他所创造的价值体现出来的,价值在能力中展现,能力在做事的水平上被发觉。

这一席话,说得老板若有所思。

许家印离开深圳时,为老板赚了两个多亿。他通过事实来证明,其能力和水平都出类拔萃,但价值与报酬却不成正比。

许家印的个性和价值观,在他第一次跳槽的时候已有体现。在舞钢公司十年,当了七年车间主任,最后遇到了发展机会,他选择了离开。反思现在的“70后”“80后”跳槽,却已经大失本色了,他们跳得太过频繁,已经失去了意义。

跳槽是为了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更大的发展,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能用实力证明自己,这样的跳槽当然有意义。但若仅为了更舒适的条件或待遇而跳来跳去,依然只会在一个平台上打转。

许家印在中达历练之后,经商更有风格了,也更具备了一个商人的特质。与他共事几年的邓凡总结了许家印几个鲜明的个性特点:第一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第二是完美主义;第三是结果导向;第四是决断力。许家印的个性中有执著的一面,也有通融的一面;有追求完美的一面,也有倔强的一面;有决断的一面,也有柔和的一面。只要认定了一个方向,他就会一直坚持下去,直到把事情做好,令自己满意。值得一提的是,许家印的过人之处在于他决断的能力,他总能察觉到危险和关键所在,这让他多次在险境中成功逃脱。

此外,许家印敢于冒险,敢于放手去干。这一点和以前国美电器的总裁黄光裕的行事方式雷同,黄光裕用两段经典的话,来讲他的从商心得。一是有三分把握就做。他说,我做事的习惯,方向一旦明确,我就去做。而且我是要求速度的,我不会花三个月来谋划,把规划书的标点符号都改了,然后再去做这件事情,我不会。我是边实施边修正,中途放弃的事不能说一次没有,但在重要的事情上要让我放弃很难。二是一有机会就出击。他说,有些人创业是为了挣钱,有些人可能是为了做一番事业。但无论如何,都要尽可能做大,一有机会就出击,我属于这一种。

1997年,许家印完成了他的人生历练。从技术到管理,从国企到民营,中原的文化底蕴与岭南的商业内涵碰撞,产生了火花,结晶就是典型的“许氏做事风格”的形成:目标执着,不失谋略;偶尔高调,不失务实;熟谙规则,又不按常理出牌;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这一年他39岁,即将步入中年,也是他心智最为成熟、精力最为充沛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