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像蚂蚁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
12017200000013

第13章 职场族类大比拼(2)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SOHO一族的工作领域不断扩大,除了网页制作、网站维护外,网络编程、网络信息整合、网上贸易、网上设计、网上策划、网上广告、网上写作、网上表演、网上知识产品制造等,都进入了SOHO族的工作范围。现实社会中的一切职业,几乎都能在网上找到它们的影子。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网络资源,SOHO一族才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例如,爱好书法的可以组建书法网站;爱好足球的可以主持足球专栏;爱好生物的可以开辟生物论坛;爱好机械的可以进行机械设计等。随着网络资源的不断丰富,“自由白领”也越来越“自由”,完全以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决定自己的工作趋势,这也是21世纪最让人激动的新兴潮流。

25岁的小樱是一位广告图片设计师,由于厌恶朝九晚五的生活,于是成了一名SOHO族。她认为在家办公可以更充分地利用时间,可以在传输和下载图片的时候顺手打扫一下卫生,而且还可以随时逛街。但在办公室,她只能干些琐事消磨时间,而每月只有那么点可怜的薪水。在家办公的环境更加自由和宽松,不必拘泥于各种繁文缛节、不用打卡、不需要穿戴得十分整齐。更重要的是,工作清闲的时候,不必像在办公室那样,还要假装很忙的样子。小樱认为,SOHO族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能够拥有自由的空间,而且任何人都可成为SOHO族。

以上面的故事为例,做一名自由白领对在人才市场中苦苦求职的人来说,无疑具有很大诱惑力。但任何事都有利弊,作为SOHO族也不例外,他们没有体制的保护,缺少组织的呵护,以至于SOHO族颇有危机感地自嘲说:“我们其实就是无业游民。”

有些SOHO族常常会感叹,除了自由和收入令人羡慕外,也有令人头痛的烦恼。因为在家工作容易产生惰性,效率不高。并且少了同事间的互动、启发,个人的创造力也要大打折扣。没有公司做后盾的SOHO族要面对更多的寂寞和压力。SOHO族表面自由轻松,实际上为了生存可能会天天熬夜、加班。只有那些具有很强的自律性和意志力,并且身心健康的人才适合在家办公。如果出现了“SOHO综合症”,如头痛、失眠、工作效率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不愿与人交往甚至焦虑、抑郁等,就该注意了。

SOHO既然代表了自由、开放、弹性的工作方式,那我们就可以认定只要能在这种方式下工作的人,无论你是否在家工作,还是在其他场所,无论你专注一职,还是身兼多职,都可以自豪地称自己是SOHO一族。

如果你想加入SOHO一族,那么你要看看自己是否具备以下八大条件:

一、能主动工作,在没有外界的压力下也能及时完成工作。

二、能独立完成工作,在没有人协助的前提下开展工作。

三、做事有计划,能维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不会因为在家工作而导致生活混乱。

四、善于解决问题,能控制工作的进度。

五、拥有管理事务的能力。如果你对行政、财务、营销等方面一窍不通,就得考虑自己是否去学习相关知识或请人代理。

六、具备出众的专业能力。没有专业知识与能力就等于缺乏竞争力,也不会有所作为。

七、良好的人际关系与资源。最好有一年甚至多年的工作经验,资深工作者最适合SOHO。

八、有一定的储蓄为自己做后盾,储备至少3个月的生活费。SOHO一族的收入并不稳定,银行存款能保证SOHO族在淡季时生活无忧。

飞特族——非一般的感觉

想做就做、想玩就玩,不用看老板的脸色,如果有这样一种工作那该多惬意。近年来在北京、广州、南京等地就出现了这样一批边玩边干活的年轻人,他们有个很洋的名字“飞特族”。“飞特族”为英语freeter的音译,意指以正式职员以外(打工、兼职等)的身份来维持生计的人。Freeter是一个混合词,来自英语的free(自由、或指自由契约)和德语的arbeiter(劳动者)的结合,指的是工作自由、只做兼职的一类人。“飞特族”具有以下特点,其最不担心的就是“丢工作”。

一、他们认为上班不等于工作,他们的“工作”还没有开始。

二、他们是一群30岁以下,不知工作“愁滋味”的优越群体。

三、他们的字典里没有休假,只有辞职;没有混日子,只有速战速决。

四、他们备受争议,也被十分看好。

五、他们实践着大多数人潜意识里的职业梦。

六、他们从不担心“丢工作”。

七、他们为了享受一个“悠长假期”,不惜得罪老板。

“飞特族”广泛流行于“朝九晚九”的“工作狂”国家——日本。据日本官方统计,日本的“飞特族”已接近400万。频繁更换工作是“飞特族”的常态,工作之后的休息才是更精彩的生活内容。在他们看来,工作和上班并不是一码事儿,短期的“上班”仅仅是他们赚取生活成本的途径,而与事业无关。在“飞特族”眼里,“工作”是为下一步的发展而努力,“上班”是为下一个假期而赚钱。

“飞特族”中的多数人是白领,从事IT、广告或媒体工作,其中大多数人在行业内小有名气。有些“飞特”则是自己开店的“小老板”,开店不是他们的目的,挣钱旅游才是他们的最终目标。

在中关村某IT企业做项目主管的小林就是典型的“飞特族”,刚刚28岁的他至今已换过4次工作。他在现在的公司做了两年,攒了10多万,他打算休息半年,拿出一半的钱去欧洲几个国家转一转。小林在这两年里,几乎一直处于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的工作状态,他觉得自己该放松放松了,就想到处旅游,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他最早辞职出去玩儿的时候并没把自己归入什么族,只是因为他从小就爱旅游,工作累了就想休息一下。当他刚刚离开第一个公司遇到另一个“飞特族”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业内有不少和他有着同样生活状态的人。

长期以来,人们找工作追求的是职位稳定,环境轻松,就是所谓的“铁饭碗”。公务员待遇不错,工作环境也轻松,所以近年来报考公务员的人数激增,出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就业是目前社会关注的问题,人们一旦有了工作,便不敢得罪领导,千方百计要保住饭碗,唯恐失去。可对于“飞特族”来说,这样的情况却不存在。

与SOHO族不同,“飞特族”大多是大企业中的一员,工作的时候和普通的全职上班族状态相同,甚至会更卖力。不同的是他们往往在某个岗位上工作一段时间后主动提出离开,甚至为了享受一个“悠长假期”不惜得罪老板。当然,支撑他们“自由”的花费也全部是自己挣的。

根据“飞特族”抓住今天的快乐、规避明天的风险、追逐未来生活的快乐的目标,他们应做好以下三项工作,同时为将来的养老打好基础。

一、合理规划当月消费,有紧急备用金。由于“飞特族”的收入不稳定,消费也不低,所以应开源节流,同时也要有紧急备用金。紧急备用金留多了会影响资本的收益率,留少了又难以应付生活中一些无法预料的事。日常支出应备好三个月的生活费,当月的生活费装钱包或存银行都可,未来两个月的生活费建议选择货币型基金(货币型基金的收益相当于一年定期存款利息),这样既可以享受定期存款的高利息,也可以享受活期存款的灵活性。此外还应申请一张信用卡,一方面可以建立自己的信用度,以便提高将来贷款的额度;另一方面如果有急需,也可用信用卡来支付。

二、不断充电。为了创造更大的价值只有不断给自己充电,提升自己的内在素质,应对未来的挑战,资本和知本将决定一个人的创造价值、财富的能力。“飞特族”的空闲时间较多,玩的同时也要学习,只有不断拓宽知识领域,才能更好地应对工作。教育投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也最具价值。根据自身特点,每月拿出一定比例的钱投资到学习上,只有用更多的知识武装头脑,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换取更多的自由。

三、做好风险转移。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花小钱、转嫁大的风险,应为当代年轻人的明智选择。“飞特族”的好动性,对意外伤害保险的需要更是不可忽略的。另外,健康医疗保险也应重点考虑,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也应考虑重大疾病保险。趁年轻及早购买,缴费还相对较低。

慢活族——生活慢一点,快乐多一点

请人吃饭,中国人爱说“您慢用”;吃完饭送客,会说“您慢走”。现在,这话成了单纯的客套:“慢”成了难得的奢侈。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如果你比别人慢了一步,可能就会失去一个机会。“忙”这个字的左边是心,右边是亡,太忙了,心就死了。职场人士肯定深有体会。

张影是一位白领丽人,经过多年的社会历练,月薪近万元,但经常加班、应酬且不运动,使她经常感到很疲惫。要在大城市有一席之地,就得不断往上爬。早上赶车,上班赶业绩,中午赶吃饭,晚上赶应酬,时不时还要加个班,生活节奏一刻都没有慢下来。

一次体检改变了张影对快节奏生活的看法,逐渐从“穷忙族”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慢活族”。颈椎劳损、血压偏高、失眠,这些病的来袭让她不得不思考快节奏生活存在的问题。为了健康,张影开始每天坚持走路上班,还报了一个瑜伽班,有空时就做一些瑜伽运动。张影身边的许多“穷忙族”受她的影响后也逐渐转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你是否觉得大城市的生活压力大,虽然有钱,但好像没怎么开心过。而随着“慢生活”的理念从国外引入,大家都喜欢上了这样一种新兴的生活方式,于是开始调整自己的作息和生活节奏。即使钱赚少了,也要享受生活的乐趣,有些东西毕竟是钱买不到的。

近年来,从英国刮起了“慢活”风。慢活运动劝导人们放慢生活节奏,提倡慢工作、慢运动、慢阅读。近几年,全球有八十几万会员加入到名为“Slow Movement”(缓慢生活)的运动中。慢活并不是蜗牛化,而是追求平衡,该快则快,能慢则慢。在快餐文化的时代中,到图书馆慢慢看书,体会思考的乐趣。放慢速度,关注心灵成长。

和多数生活在都市的现代人一样,我们习惯性地赶时间,永远觉得时间不够用、网速不够快,永远觉得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

职场人士都是标准的“快”活族,开车的速度很快,吃饭的速度很快,思维的速度很快,并且害怕面对思考慢、动作慢、说话慢的人,但仍礼貌地看着对方,心里却恨不得上去帮对方把话说完。

习惯了忙碌的生活,突然让节奏缓下来,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下面是“慢活族”为你介绍的入门体验八法:

一、关机:现在人们机不离手,神经紧张。如果你不能抛弃手机,至少应该在回到家后关机,把工作和休息时间区分开来。

二、每天只看一次邮箱:阅读大量邮件、删减垃圾邮件都使人精神紧张,而一有空闲就去收邮件的人几乎算是强迫症了。不需要实时沟通的事项才会使用电子邮件,所以一天查一次足够了。

三、关电视:永远有比看电视更重要的事情。关上电视,不去理会广告中插播的电视剧,你能省下许多时间享受生活。

四、不做逛街狂:不要把时间和金钱都奉献给逛街购物,把钱和时间留给生活,可能会更好。

五、会充电才能会放电:每星期给自己一天时间充电,培养兴趣或与朋友相聚,这能令工作事半功倍。

六、慢出行:如果距离许可,上下班不妨以步行或自行车代替汽车。远离了堵车,可戒掉性急的毛病,也能为自己制造片刻的宁静,最重要的是有益身体健康。

七、小憩:闭目养神,专注呼吸。如果每天都能有个午休,你的下午将会精神百倍。

八、慢食:吃是生活的重要部分。戒掉快餐,学会细嚼慢咽。

成为慢活族,实际上是一个人生存观念和状态的根本转变。有白领喊出:“我不要房,也不要车,只要你和我喝一杯。”这是人们对物欲的追求已感疲惫之后的一种释放和归属。

慢活并不是生活节奏变慢,我们也许依然在奔跑,每天的生活主题没有变,但我们的内心在转变,我们看世界的角度在转变。我们已把从心灵上转变自己作为人生的重要内容。

慢活的实质是宁静与浮躁的对抗,若拥有一颗简单而豁达的心,我们便会懂得去珍惜、去爱、去微笑着面对每一个人。我们会放下包袱,亲近大自然,在享受生命的过程中珍爱环境、节约资源。

酷抠族——抠一点,才能酷一点

“酷抠”是当下一种时尚的抠门,这是一种褒义的“抠”,因为“酷抠族”崇尚“节约光荣,浪费可耻”。“不打车、不血拼,不下馆子不剩饭,家务坚持自己干,上班记得爬楼梯。”这首打油诗是为“酷抠族”写的。

“花钱如流水”自然潇洒,但“一分钱掰两半儿花”未尝不是一种洒脱。如今都市中涌现的“酷抠族”正是这样一群人,他们追求简单、自然的生活,摒弃奢侈。与那些“点菜要吃一盘剩一盘,打车要坐一辆跟一辆,买手机要用一个砸一个”的“摆阔族”相比,“酷抠族”虽然也有高学历、体面的工作和不菲的收入,但他们通过精打细算能转移消费重点,更好地配置金钱。

“酷抠”所倡导的理性消费观念是必要的。理性消费不是抑制消费,而是有计划、有目的地消费,“酷抠”可以培养出正确、完善的理财能力。无论从经济还是教育角度来看,理性消费都是有积极作用的。况且,“酷抠族”在理性消费的同时还享受了生活。由于衣食住行都选择较为健康环保的方式,势必有益于身心健康,同时自然、简单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酷抠”节省下来的那些不必要的开支还能拿来做些有意义的事。

阿晴是一家网络公司的总监,虽说不上多么富有,但也是殷实的小白领。阿晴依然每天挤公交,她喜欢在上班的路上思考问题,这有助于好的灵感和思路的萌发。也许她没意识到,自己在不经意中成了“酷抠族”的一员。

阿晴最常吃的是便当,她对吃没有太大欲望,唯一喜欢的就是旅游。除了生活必备品,她的钱基本都花在旅游和学习上了。她老公对物质也没有太大的欲求,甚至不介意穿破了洞的衣服,他说一个人的价值不一定要通过奢华的物质来体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阿晴在规划消费时越来越理性了,她认为节俭并不意味着低品质的生活。她从不崇尚名牌,遇到喜欢的款式,价格合理,会多买几个颜色,回去搭配着穿。有限的衣物来回进行搭配,就会有焕然一新的感觉,既省钱,又有创造的乐趣。

我们看看“酷抠族”具体是怎样做的:

一、能走路就不打车,能下厨就不上馆子,能网购就不逛街,千方百计精打细算过日子。

二、“酷抠族”的“省钱秘籍”也不少,例如:买东西前先上网查查各家商场的促销活动,挑选打折最厉害的商场;去小店“淘宝”一定会狠狠砍价;不去健身房,而是到附近学校的操场跑步。

三、简单是“酷抠族”生活的真谛。他们会将家居布置与高效快捷的生活方式相适应,舍弃一切多余的东西;他们的饮食简单又营养,和餐桌浪费说“拜拜”。

四、水果和蔬菜是“酷抠族”的最爱,营养丰富又能补充身体所需的各种元素。午饭不会选择食堂或快餐,而是早起用冰箱里的菜做一份简单的便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