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像蚂蚁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
12017200000014

第14章 职场族类大比拼(3)

这样的生活本真自然、简单环保而又有滋有味。“酷抠族”不仅享受了生活的乐趣,还将省下来的钱做了有意义的事。

可以看到,“酷抠族”是在利用各种信息力求提高消费效益,而又尽可能省去可有可无的消费。在理性消费的同时,又能享受健康环保的生活。你为何不从今天起也做一个快乐的“酷抠族”呢?

草莓族——少一分光鲜,多一分坚强

“草莓族”多用来形容80后的年轻人,尽管表面看起来光鲜亮丽,但却承受不了挫折,在职场中不善于团队合作,缺乏主观能动性,于是被无情地贴上了“混日子”的标签。初入职场的“草莓族”的最大特色就是不稳定,只要有更好玩的工作或更高的薪水,就会移情别恋。

80后的职场新人,由于外表光鲜、抗压能力差、吃不了苦、动不动就辞职的特点而被冠以“草莓族”的称号;而“草莓族”又反唇相讥,把缺乏激情、脸皮厚心黑、外表粗糙、脸色难看的职场“老油条”称为“榴莲族”。我们年轻时在公司里是“草莓族”或“榴莲族”这两种水果也不错,但若干年后我们必须成为一棵树,经得起风雨、带得出团队,所以草莓也好、榴莲也罢,都是职场精英必须经历的过程。

公司招贤纳士的目的是为了利益最大化,人是用来创造效益的,不是用来宠的,老板只会根据你的表现来决定他的态度,公司给你钱是为了让你帮公司挣更多的钱,所以“草莓族”在职场的生存状况是困难的。一些公司的HR对“草莓族”了如指掌,无需面试就可以凭以下特点作出判断:他们多半是一年换几个工作,原因是压力大或公司不合适,所以很多HR们对他们避之不及。“草莓族”固然形象可爱,但在公司就没那么招人待见,特别是在就业情况不容乐观的今天,寻求一些改变可能是必由之路。

草莓不可能进化成榴莲,也不可能在两三年内长成苍天大树,所以当务之急是把自己加工成草莓酱。草莓固然光鲜可人,但没有外皮的包裹,不免脆弱。一旦压成草莓酱,其过程虽痛苦,但却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有了包装,可以贮藏,不再易碎,更能承受压力;二是形状多样,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对于初入职场的人,适应环境是第一步,从草莓酱做起,扮演的角色虽杂,但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为以后独当一面打下基础。所以甘做草莓酱,保留自己的味道,同时苦练内功,最后摆脱水果的命运,成为顶起一片蓝天的大树。

王艳2008年毕业于山西财经大学,曾在山西某电脑公司上过一年班。2009年,在同学的召唤下,她前往广州“淘金”,而后于今年年初,回到家乡寻求发展。

“到哪儿找不到工作?何必在这儿受气!”回忆在广州工作的情形,王艳愤愤不平。当时她在广州是某网络游戏公司的项目助理,由于业绩突出,不到3个月便升为项目主管,这让她有点儿飘飘然。在一次开会中,领导和她的意见大相径庭,当场批评了她两句,她毫不示弱,当时就提出了辞职。“要我的地方多的是,我何必要听别人的指责!”就这样王艳离开了工作才几个月的广州。没想到回到家乡后,找工作却一直不顺利,王艳后悔当初太冲动,没沉住气。

在我们周围,和王艳有着相同经历的职场新人不在少数,抗压能力差、不能挨批评、稍一有压力就四处宣泄是他们的通病,因此被冠以“草莓族”的称号。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既然找到了更适合的工作,为什么不换?”每个人都想找份可以干一辈子的工作,可是很难。“上班太受约束,加班又牺牲了个人时间,如果能又快又好地完成工作,为什么不能提早下班?”也许你对公司的刷卡制度还很不适应,渴望能够自己创业,能够自由支配时间。

职场中的“草莓族”必须踏实做事,而不是投机取巧。现在的年轻人过于自信,遇到问题不问老同事,而是自己搞“创新”,还有些人工作的主动性、责任心不强,领导安排什么就做什么,一下班就溜之大吉。职场新人应多向过来人取经,勇于承担责任,尽快适应职场,摘掉“草莓族”的帽子。

“草莓族”大多家庭物质条件富足,基本是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呵护备至,很少有不顺心的事。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多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以至于应试能力强、社会适应能力弱,业务水平出色、心理素质较差,承受不起压力或很小的挫折。

如今人才竞争激烈,尤其是在大城市。职场是人生的“必修课”,职场新人要摆正心态,如果因工作没做好而受到批评,要放低姿态、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努力改善自己。同时要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加强职业技能及社交方面的培训,改善人际关系。此外,遇事要冷静,注意社交技巧,不要动辄辞职。如果遇到过不去的坎儿,就主动向朋友、家人倾诉,寻找一个合理的发泄渠道,排解心中的不快。

跳蚤族——跳到巨人的肩膀上

职场中经常可以遇到频繁跳槽、事事不如意的人,我们称之为“跳蚤”一族。在他们眼里,每个企业都是跳板,他们永远寄希望于下一份工作,事实上他们不会实现这个目标。企业是盈利的机器,要求员工去主动适应企业,而不是企业适应个人。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跳蚤”们妄想通过跳槽的方式来逃避职场中遇到的问题,他们找不到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万般无奈下也就只能用跳槽来规避被“炒”的尴尬。但实际上职场的问题都是大同小异的,只要一天没有找到解决的方法,跳槽者就得继续踏上被炒或继续跳槽的不归路。

许多跳蚤族的阅历十分丰富,经历令人叹为观止,但真正的工作能力却没有经过考验——因为他无法在一个企业久待到让人知道他真正的实力。运气好的一路往上混,一不小心换错企业,就兵败如山倒。“跳蚤族”具有频繁跳槽的共性,但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同,可细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以自我为中心+过分追求速成型

当一个人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明确的规划时,可以在自知与自信的状态下理性选择。但一味地以自我为中心,过分追求速成,不利于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拔苗助长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同样,当自己还没达到一定的程度时,那个过高的目标只会变成一块烫手的山芋。

二、泛就业+频繁试错型

由于就业困难,大学毕业生只能进行泛就业,从事自身并不认同的工作。这种泛就业加频繁试错型的人以刚毕业的大学生居多。他们在求职中茫然又盲目,频频对眼前的工作不满意,却不知道满意的工作在哪里,妄想通过频繁的试错来寻找正确答案。这样一来,既失去了生存保障,又浪费了宝贵时间,最终坠入反复求职、频繁跳槽的怪圈。

三、缺乏定位+盲目就业型

由于缺乏职业定位和规划,很多职场“跳蚤”定位错误,因此在找工作时常带着错误的目标或很大的盲目性。这一类型的人往往是参加工作多年的人,由于缺乏对自我的准确认识,他们或目标过高,或方向错误。他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进入某家公司,干了几个月就后悔莫及,转而又心生跳槽之念,这样跳槽的危害性很大。从职业发展来看,使职业积累断层,缺乏连续性,除了跳槽经验,什么职业资本都没有,最后连跳槽的实力都没有了。

以上三点原因,令“跳蚤族”成员不断壮大,这无疑给用人单位带来了莫大的困扰,同时也引发整个就业环境的动荡。如何有效扼制“跳蚤族”的飞速增长已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讲一个事例,让大家对“跳蚤族”有更深刻的了解。

李晓以优异的成绩从大学毕业,毕业后他顺利找到一份工作,在一家网络公司从事游戏交易工作。半年多的时间,李晓很快适应了这份工作,每个月的交易额排到小组前三,也因此拥有了一批固定的客源。可每天重复的工作,让李晓看不到上升的空间,加上三班倒与他理想中的白领相差太远,半年后身边有一些同事辞职,认为工作没劲儿的李晓像被传染了一样,也提出了辞职。

离开原来的公司,李晓很想找一份有固定节假日又相对轻松的工作,于是他一边在家准备“村官”的考试,一边往事业单位投简历。经过几次笔试面试,李晓顺利进入外地县城的事业单位从事监测工作。新单位里的事情很少,李晓每天都有大把的时间,他一下子不知道怎么支配了,感到很不适应。加上编制的问题一直解决不了,5个月后他再次辞职,回到家乡找工作。

在家人的帮助下,李晓进入离家较近的一家单位上班。工作一段时间后他感觉越来越憋屈,现在的工作强度比在网络公司的时候大不说,待遇比前两份工作都低。这回李晓不知所措了,也不知道自己当初频频跳槽对不对。他没有勇气再辞职了,怕以后的工作更不理想。

李晓的遭遇让我们同情,跳槽有利有弊,我们要深入了解跳槽背后的故事。跳槽分两种类型,一种是被迫跳槽,也就是被公司辞退;一种是主动跳槽,主动跳槽又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积极的,由于现在公司提供不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薪酬而选择离职跳槽,另一种是消极的,因无法承担责任而自我放弃。

从职业角度看,一个人一生中难免要调换几份工作,但调换前必须考虑这是在整个人生规划的范围内做出的调整,而不是盲目的。可能新工作会使工资待遇有所提升,但若跳槽的出发点不是“为了个人能力和价值的提高”,而只是为了多一些金钱上的收入,那便是得不偿失了。当怀才不遇时,正确的态度是:立足现实,调整心态,将现有的工作做得更好,甚至最好。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今天我们拥有了相对自由的职场时代,作为职场中人应该珍惜这种自由,而不是浪费这种自由。不珍惜的结果必然是受到惩罚,使自己的职业之花过早地凋谢,使职业青春期大大缩短。

在这个职场相对自由的时代,最终能成大器的,一定是那些不浮躁、沉下心来做事的人。作为职场中人,至少要在一个优秀的组织中沉淀四五年以上才会有价值,才能学到组织的精髓,不然浮光掠影,频繁跳槽,什么也学不到,在社会的大厦中至多是砖瓦,而不会是栋梁。

装忙族——职场生存必杀技

电影《夜店》中,高警官悠闲地出现在超市里,第一句话就是:“不多说了,我忒忙。”如今像高警官这样的人已形成了庞大的族群,称为“装忙族”。大部分人都有过装忙经历,或因保饭碗,或因面子问题,或因躲避某些人。

装忙的都是什么人呢?为何要装忙?

一、能摆谱,不忙显得没地位。职场中真忙的人,往往是能力到了一定程度,职位到了一定高度的人。这样的人,需要定夺的事情很多,自然就忙。忙人即便偶尔有不忙的时候,也会装忙。跟他见面,必需要提前预约,见面会迟到,这才能显示其“身份不同、时间宝贵”。

二、保饭碗,忙了才能受表扬。职场中有些人意识到了危险,或是有新官上任,或是有强势的新人加入,于是一些老员工在压力之下正式成为“装忙族”中的一员。公司规定5:30下班,但老板不走自己也绝不会走,加班也越来越多。即便是偶尔的娱乐,也要避开老板耳目,快速切换。将桌子上堆满文件、单据,始终面带微笑,当“工作狂”修炼得炉火纯青时,自会受老板表扬。

三、躲老婆,一闲就整天盘问。装忙不但是女人的职场生存之道,更是男人逃避老婆“追踪”屡试不爽的策略。一些昔日勤奋的职场男人加入装忙的大军,完全是被家有悍妻所逼。老婆一天打几个电话,面对盘问,对于要面子的男人来说,装忙无疑是一种善意的谎言。

在办公室偷懒是个技术活,得有周全的策略才能保证万无一失。初入职场的人想偷懒却顾虑重重,一旦置身装忙族不小心被发现,必将体无完肤。

在经济景气的时候,员工们会在一起开玩笑,互相吹嘘如何在老板面前“积极表现”的经验。如果不是单纯欺骗老板,装忙甚至可以称为一种艺术形式。但在严峻的经济危机面前,裁员一波接着一波,装忙已不再是一种娱乐,而成了一门职场必备的生存技能。

在外人看来,曼哈顿一家高档时装店的销售主管卡罗琳·贝莉是个大忙人。她对时装店内女装的展示认真得近乎挑剔:重新整理已经叠得很整齐的毛衣,把挂衣架的间距严格设定在一指宽。此外,她还要抽空打电话给老板,商量店里的业务。虽然看上去很忙碌,她却有“造假”的嫌疑——店里一个顾客也没有。老板和顾客都不希望看到你无所事事,所以你得忙起来,叠叠衣服,掸掸灰尘,拖拖地板——尽管店里已经一尘不染,总之你得做点儿什么。虽然一天中只有六个顾客走进店里,但贝莉成功地让其中三个人掏了腰包。

“装忙”这门职场技能主要针对已经在职场闯荡多年的“老油条”,他们每天都有大把的时间不知该如何打发,但又不能让自己闲下来。老板一旦发现你很闲,估计你离让贤也就不远了。所以,聪明的职场人士一定要学会并且学好这门技能,用装忙的智慧来掩饰不忙时的尴尬。

下面普及一下装忙的七大招数:

一、同时开着QQ与写字板,灵活切换窗口,假装写文案其实是在聊天,或设置“老板键”,即使聊天聊得正在兴头上,老板冷不丁走过来,这时只要一按“老板键”,聊天窗口就会消失,老板再突袭也抓不到。

二、借上厕所、倒开水的机会离开办公区域忙里偷闲。

三、打开网页,把小说内容复制到word上,让其混杂在文件中。为了以防万一,最好把标题改为“项目组策划方案”,以此鱼目混珠。

四、把开着帖子的浏览器缩小到一个小窗口,慢慢拖着看,随时可以根据老板的位置最小化或关闭。

五、看其他网页时眉头紧锁,即使看到好笑处也保持严肃,貌似一直在认真工作。

六、开着excel窗口玩flash小游戏。

七、打电话忙业务,客户其实是闺密。“张总您好啊,我是小李,不知道今晚您是否有空啊……”听到这样的电话,旁人一定会以为你是在约客户。

“装忙族”不可不知的细节:

一、公文袋与档案夹能堆多高就堆多高,让别人知道有多少事在等着你处理。

二、在四周贴满便利贴,让别人觉得你有很多事需要备忘。

三、桌上放个时钟,可当表演道具,例如你可以突然抬起头看着时钟惊讶地叹气,然后继续低头MSN。

四、放件小外套可让人觉得你熬夜加班时需要保暖(放睡袋效果更好)。

五、偶尔放些没吃完的食物在四周,让人觉得你连好好把饭吃完的时间都没有。

六、桌上可放些维他命或药丸,让人觉得你要靠这些才能维持你的生命。

七、摊开的书,切记一定要与工作有关,也可适度在上面画些红线。

八、可以将红牛等提神饮料空瓶放在垃圾桶,但要让路过的人看到。

九、放点儿简单的盥洗用具,可以增加熬夜加班的错觉。

以上就是“装忙族”的全部知识与智慧,这些策略会使你如获至宝。最后再提醒要加入“装忙族”的职场精英们一句:装忙可以,但不要装得自己真的不会忙了,那样老板就真的不会让你再忙了。

在现代职场中,老板与员工的斗智斗勇就像武林高手之间的过招,任凭你怎样伪装,都会被上司的火眼金睛拆穿。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还是建议你能修炼一门真忙的功夫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