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是一种相对奢侈的交通工具,一般人如果没有紧急的事情是不会坐飞机出行的。可是在外国有时候飞机的票价竟然便宜到几块钱甚至更少,比坐公交车还便宜,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香港偶像组合TWINS有一首歌叫做《八十块环游世界》。但是这首歌并没有告诉人们“八十块环游世界”的可行性方法,而是跟童话一样在幻想有一张会飞的波斯地毯。波斯地毯会有的,但是会飞则是不可能的。但是,有人替她们解答了这个问题,这个人告诉我们,用八十块钱来环游地球也不是没有可能。
2004年朱兆瑞的畅销书《3000美金我周游了世界》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几乎所有的人都不相信仅仅3000美元就可以周游世界。但是看完这本书之后,几乎所有的人都相信了。不用骑魔毯,也可以环游世界。
我们都知道乘坐交通工具是外出旅游的一项重大开支。而环游世界基本上要通过坐飞机来完成,开支将会更大。如果按照正常情况来说,3000美金绝对不可能够。有人曾经做过统计,环游世界一周正常情况下的花费是20万美元。但是朱兆瑞不仅做到了,而且只花了1000多美元来购买机票。
朱兆瑞为什么能够花这么少的钱买到机票呢?他在一次接受采访时透露说:
第一次,当时我记得从英国去都柏林的时候,当时买机票是67英镑(折合700元人民币左右)多,是急急忙忙买的、在机上又累又渴,小姐给我递可乐,我也不客气,结果刚喝了一半,小姐说对不起先生,请你付费,我非常惊讶,我坐了一百次飞机了,怎么要付费呢?感觉自己心里非常不舒服。但是看到大家都在掏钱,所以我乖乖付了5英镑。付了钱之后我觉得很奇怪,我跟旁边的人请教,为什么要我付费?结果那个人不以为然地说,当然要付费了,1英镑买的机票当然要付钱。为什么我花67英镑,你花1英镑?结果是因为他是提前两个星期预定的。正因为我有这个吃亏上当的经验,才有成功周游世界的经历。
他知道提前预订机票会少花很多钱之后,便一直提前预订机票,最便宜的一次机票价格仅为0.1欧元。我们都知道机票的价格是比较高的,因为这种交通服务的成本高,价格自然也会水涨船高。可是为什么有人能花1英镑买到机票,而有时候机票仅值0.1欧元(合人民币1元左右)呢?当然不是成本降低了,而是机场考虑到了一个经济学原理——边际效益,然后作出的以如此低廉的价格卖票的决定。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是经济学一大原理。一个人对任何一种物品的支付愿望都基于其边际效益,即物品产生的额外收益。也就是说,当你付出了一定的成本时,你想要得到比付出成本原本应该得到的收益更多的收益。或者当你付出成本后必然亏损时,你希望亏损比原来本该亏损的少一些。
例如,考虑一个航空公司决定对等退票的乘客收取多高的价格。假设一架有200个座位的飞机横越美国飞行一次,航空公司的成本是10万美元。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座位的平均成本是500美元。马上就会有人得出结论,航空公司的票价决不应该低于500美元。但实际上,航空公司可以通过考虑边际量而增加利润。设想一架飞机即将起飞时仍有10个空位,而在登机口等退票的乘客愿意支付300美元买一张票。航空公司会把票卖给他吗?当然会。如果飞机有空位,多增加一位乘客的成本是微乎其微的。虽然每位乘客飞行的平均成本是500美元,但边际成本仅仅是这位额外的乘客将免费消费的一包花生米和一罐软饮料的成本而已。只要等退票的乘客所支付的钱大于边际成本,卖给他机票就是有利可图的。
因为朱兆瑞的机票大都是提前买的,而在欧洲航空运输非常发达,所以每架飞行,机票都有空位。有空位,航空公司就会有损失。因为它的成本是既定的。多一个空位,就会少一份收入,所以理性人考虑到边际量,虽然机票的价格非常低,但是也会往外出售,正如俗话所说,赚一分是一分。而飞机上的饮料原本是免费的,可为什么这时就不免费了呢?也是因为考虑到边际量。因为边际收益已经够低的了,为了能够尽量多收回一些成本,减少损失,航空公司便想尽各种办法从乘客手中赚取边际收益,而不是为了招揽乘客(足够便宜的机票已经能够起到招揽乘客的作用了)而提供对乘客来说是边际收益的免费饮料服务。
其实我们不仅从这件事上会考虑到边际量,在许多事情上,我们都会考虑到。边际效益的多少与有无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经济决策。
9.为什么有人会买一些打折但是没有用处的东西?
人们都希望以一个期望的价格购买某商品,如果人们在消费时实际花费的金钱比预期的花费低,人们就会从购物中获得乐趣,仿佛无形中获得了一笔意外的财富。实际上确是让商家赚了他很多钱。而一些商品打折时,很多人抢着去买,可是却发现买回来一点儿用也没有,为什么当时还抢着去买呢?
假如你得到了一张限量版的U2新专辑,可是你根本不喜欢U2的歌,于是你在网上发了个帖子要把它转让出去,结果有四个U2的歌迷前来竞拍。
开始的时候,你只想卖出去,得到你的成本价,所以先出了80元。结果价格很高上升到100元以上。但是当你叫价150元时,A退出了,因为他的估价为130元,其他三人继续竞拍。当价格上升到170元时,B也停止了竞拍,因为他的估价为160元,而当价格上升到180时,C也停止了竞拍,他的估价为170元,而D则以180元的价格得到了这张限量版专辑。而且他还十分满意,因为他的估价为200元。
为什么在价格上升时,A、B、C先后退出了竞拍呢?很显然是因为价格过高。用经济学的说法就是,价格超过了买者的支付意愿。所谓支付意愿,是指买者愿意为某种物品支付的最高量。在这次竞拍中,A、B、C、D的支付意愿分别为130、160、170、200。最终结果是A、B、C三人没有得到,也没有支付一分钱,而D则花了180元得到了专辑,此外他还觉得自己赚了20元。因为他的估价为200元,但是实际支付的价钱却只有180元。所以说,他得到了20元的消费者剩余。所谓消费者剩余是指买者愿意为一种商品支付的量减去他实际支付的量。因此,D虽然花了很高的价钱得到了这张专辑,但是他却十分高兴。
一名年龄介于18岁和35岁的女性购物者告诉“男人买,女人逛”调查的研究人员说:“我喜欢购物,这将至死不变,我就是爱购物。”而一名相同年龄段的男性购物者则说:“我们来到这家商店,买到东西就走人,因为我们还有别的事情要做。”调查得出了一个结果,女人的钱比男人的钱好赚。因为“女性从人际交往的角度来看待购物,而男性更多地将购物当作一种手段,一件必须完成的工作。”事实上,我们经常会发现女性购物总是会买一些预期之外的东西,甚至有时还会买一些根本没有用的东西。除了女性购物的欲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她们经常会买一些打折的东西,赚取“消费者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