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千古食趣
12018600000062

第62章 小吃名点,不要命的“鬼城”抄手(3)

元宵与汤圆的区别

元宵、汤圆是两回事。可以说是北方、南方之不同渊源所致。

北京做的元宵:是以馅为基础制作的。机器做元宵的操作过程如下:先是拌馅料,和匀后摊成大圆薄片,晾凉后再切成比乒乓球小的立方块。然后把馅块放入像大筛子似的机器里,倒上江米(南方叫糯米)粉,机器就“筛”起来了。随着馅料在互相撞击中变成球状,江米也沾到馅料表面形成了元宵。做成的元宵江米粉层很薄、表面是干的,下锅煮时江米粉才吸收水份变糊。

南方的汤圆:(北京人按四川习惯叫做汤圆)做法完全不同,倒有点儿像包饺子。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团(跟做饺子时和面一样),放置几小时让它“醒”透。然后把做馅的各种原料拌匀放在大碗里备用(不须像做元宵那样切成小块)。汤圆馅含水量比元宵多,这是两者的区别之一。包汤圆的过程也像饺子,但不用擀面杖。湿糯米粉粘性极强,只好用手揪一小团湿面,挤压成圆片形状。用筷子(或薄竹片状的工具)挑一团馅放在糯米片上,再用双手边转边收口做成汤圆。做得好的汤圆表面光滑发亮,有的还留一个尖儿,像桃形。汤圆表皮已含有足够的水份,很粘,不易保存,最好现做现下了吃。现在有了速冻工艺,汤圆才出现在商店里。

南方的汤圆有多种“流派”,现在最出名的是宁波的“黑洋酥”汤圆。所谓“黑洋酥”就是猪油和黑芝麻粉的混合物,而且猪油不是熬出来的纯油,要用取自猪肚子里的原块的“板油”。撕去“板油”外面的网膜后用手工挤压、揉搓它,再一点一点地掺入黑芝麻粉。这东西从现代保健观点看是绝对的糟粕,可吃起来口感极佳:滑糯软烫,值得一试。

汤圆越软滑越好,所以对糯米原料很讲究。要选粘性特强的品种。加工工艺上也有说法,要用“水磨粉”。就是说,把糯米粒用水泡过后,连水带米一起上磨(像磨豆浆那样),而且最好用石磨磨。磨成的粉用纱布袋吊起来沥干,可以冷藏三四天(时间长了会发酸)。可见,好的汤圆很难工业化生产出来,这又是它与元宵不同的一个特点。

美味又粘牙的姜糖

姜糖最早发源于南方,是用生姜提炼姜汁和红糖混合制成。目前超市里出售的,大多为固体糖块,配以高级淀粉精制而成;在南方,还有加上糯米,做成姜糖团的。由于姜有驱湿祛寒的作用,还可以减轻口干舌燥时人口中的苦涩味道,因此特别适合南方潮湿气候,以及北方多雨季节时食用。

传统姜糖的做法:把白糖熬成糖稀,加入切碎的姜末再煮一段时间,把糖稀倒在石板上等待冷却。当糖稀已经凝固成半流质半固体的时候,就把一大团糖稀放在个大铁钩上拉啊拉啊拉,等姜糖完全变硬,再也拉不动的时候,重新放在石板上,用剪刀剪成小块状即大功告成。

姜的健康作用在中医中十分推崇。按照中医理论,生姜性味辛温,入肺、胃、脾经,主要作用是散寒、止呕、化痰,能够治疗风寒感冒,还可解鱼蟹之毒。因此,患有感冒或容易晕车的人,最好身边常备些姜糖或姜茶,可以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

关于生姜防治疾病的效果,国外有很多新的研究。英国最近一项研究发现,含较高浓度的姜的食物可以起到止痛片的作用,使2/3的关节炎患者减轻病痛。美国一项研究则发现,含姜的食品可抑制结肠癌细胞的生长。此外,生姜中还含有一种“类似阿司匹林”的物质,它的稀溶液是血液的稀释剂和防凝剂,对降血脂、降血压、防心肌梗死均有特殊的作用。因此,研究人员建议,平时多吃点含姜的食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人们的健康。含姜食品一般都会有一股辛辣的味道,这主要是因为生姜中含有姜辣素,它能促进唾液腺和胃肠消化腺的分泌,促进胃肠蠕动,起到增进食欲、帮助消化、调整胃肠功能的作用。因此,平时消化不好、胃肠容易胀气的人,身边也可以常备些姜糖。

孩子和胃溃疡患者不宜食用姜糖。由于它的刺激性较大,容易损伤孩子的口腔、食道和胃黏膜,因此,家长在为孩子购买零食时,一定注意最好不要选择含姜的食品。此外,含姜的食物大多属于热性,阴虚火旺体质及患有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胃溃疡、胆囊炎、糖尿病、痔疮的人,也不宜长期食用。

附:姜糖做法

一、配料

50公斤成品需原料量为:红糖28.5公斤,优质熟油4.5公斤,糯米11公斤,芝麻2公斤,鲜姜1公斤,蜜玫瑰1公斤,桃仁2公斤。

二、制作工艺

1.制姜汁:将鲜姜洗净,用搅肉机搅碎,加少量水拌匀挤出姜汁待用。

2.制糕粉:将糯米用50~60℃温水淘洗4~5分钟,捞起摊在簸箕里滤干水分,次日晨用河砂大火炒泡,切勿炒黄,然后磨成细粉丝(糕粉,又称雄粉),再摊在簸箕里放在地上露2~3天,使手捏粉成团时无响声即可。

3.熬红糖:将红糖加水熬化,进行过滤沉淀,除去杂质,再放入锅里加姜汁和糕粉(要少量逐步加入,以免成团),继续熬制。温度掌握在80~90℃,不宜大火,边烤边搅拌均匀,使碘粉、姜汁渐渐成浓糊状态。再加入优质熟油,继续煮开,然后加芝麻和香料拌匀即可。

4.上案扦薄切条:将调好的姜糖糊舀到案上摊开冷却后,用扦棒扦薄,开条切成8厘米长,3厘米宽的条形姜糖装盒。

乾隆亲赐“锅巴菜”

锅巴菜是天津独有的地方风味小吃。锅巴菜的主料锅巴,以上等绿豆和优质小米水磨成浆,摊成薄煎饼,切成柳叶块。以香油、姜末、葱花、面酱、酱油、酱豆腐等打成卤。然后,将锅巴放入卤内,轻轻拌和,以锅巴完全沾满卤为止,随即盛入碗内,再加上辣油、香油、麻酱、酱豆腐汁、香菜叶等。锅巴菜酥爽清香,滑润适口,再配以芝麻烧饼,风味异常。锅巴菜不是菜,而是羹汤一类。早年做锅巴菜最好的当属大福来,其创始人张兰,据说是当年水浒英雄“菜园子”张青和“母夜叉”孙二娘的后人。

多年以来,老张家都一直延续着在天津卖煎饼的营生。到清代乾隆年间,这张记的煎饼铺生意在市面上做得很有起色。有一回赶上乾隆皇帝微服私访打此地路过,吃惯了山珍海味的乾隆,特别想尝尝民间最爽口的煎饼卷大葱。吃得舒坦,着急难免犯噎,他就想跟店家要点热汤,店里本来不卖汤,可掌柜张兰觉得这老爷子谈吐不俗挺有身份的,赶忙招呼内人郭八姐着手打点。这郭八姐是吃百家饭长大的苦出身,干活做事麻利活泛,见客人嘴急,就想起当年自己常吃的煳饭嘎泡菜汤,又解饱又解乏。

当即就把现成的煎饼撕成碎片浸入菜汤中,再放上点油盐和香菜等佐料,一大碗热乎乎的清汤就端了上来。乾隆正噎得难受,见了汤,不由分说就一口闷掉。煎饼爽口,清汤顺口,乾隆指着汤就问:“叫什么名字啊?”郭八姐以为问她名字,接着就回答:“郭八……”乾隆一听,“锅巴倒也合理,锅巴的嘎巴嘛!若再加个菜字,叫锅巴菜,最宜下干粮,更好。”

第二天,乾隆的侍卫来到张记煎饼铺,开口就说:“掌柜的,你的大福来了!”搞得张兰莫名其妙。“可知道昨天吃煎饼的人是谁吗?是当今皇上乾隆爷!皇上夸你们的锅巴菜好,看你们生活清苦,特赏银200两。”张兰接过银子又惊又喜,立即喊出内人叩头谢恩。

从此,张兰将这个侍卫所说的“大福来”取代“张记”,成为店铺字号,煎饼铺也改成锅巴菜铺,借着乾隆的赐封,锅巴店生意十分兴隆。到了光绪年间,张兰重孙张起发又改进了工艺,发明了大小卤制法并添加了六种小料,不断完善提高,才有了今天人们交口称赞的中华名小吃———大福来锅巴菜。

草原美食羊油馓子

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族同胞,居住、穿衣、骑乘等方面都充满了鲜明的民族特色。羊油馓子就是他们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食物。

从外形看,羊油馓子很像是蒙古族牧民家的羊圈门子。它是根据蒙古族牧民生活的特点而产生的。这种食品携带方便,食之香甜。牧民放牧或外出,饿了可以咬着吃,也可以背上一壶奶茶,将其泡着,与炒米同食,既耐饿又实惠。

一年四季,牧民们都喜欢制作羊油馓子。只要有贵客光临,好客的主人都会请客人品尝羊油馓子。羊油馓子同其他各种各样的食品叠放于餐桌之上,竞相媲美,招人垂涎。盛羊油馓子的盘子往往放在最顶端,顶端那盘羊油馓子上放着4至6颗红枣,象征吉祥如意,供客人观看;还有一盘不放红枣,供客人品尝。羊油馓子外形酷似小楼房,整齐、雅观,无论纵看、横看,都能呈现出一种线条美。

羊油馓子的原料是:白面、植物油、白糖、白矾等;制作工序是:在一定数量的白面中,加入适量的白矾、植物油、白糖,用温水和起来,至不软不硬后,根据馓子的大小,揪成小面块,搓成长条,然后将其放入烧沸的油锅中煎熟,即成浅黄色的羊油馓子。待散热变冷后,上面裹着一层洁白的羊油,看上去黄白相间。

人们在吃羊油馓子时,常把它掰碎,放入奶茶中同炒米等同食,感觉味道酥脆香甜,越吃越美。如今,居住在半农半牧区的蒙古族、汉族牧民,都有喜食羊油馓子的习惯,这种美味食品成了农牧民最好的早点。

白族名吃大理雕梅

雕梅是白族传统名特食品。

据史书记载,远在唐代南诏时期,就有探亲访友相互馈赠雕梅的风俗。雕梅因在青梅果上雕刻花纹而得名,制作工艺是以盐梅作原料,先用石灰水把盐梅浸泡,取出凉干,再用刻刀在梅肉上雕刻出连续曲折的花纹,从空隙处挤出梅核,中空如缕,轻轻压启成菊花状,锯齿形的梅饼,放入清水盆中,撒上少许食盐,以去梅子酸味,然后放入砂罐,再用上等红糖、蜂蜜浸渍数月,待梅饼呈金黄色时就可从瓶坛中取出食用。

雕梅食味清香、脆甜。酸中带甜,沁人肺腑,生津解渴,开胃提神,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成份,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食品。

雕梅既是大理地区的一种美食,又是精心雕琢的手工艺品。洱源县素有“梅子之乡”的美誉,当地白族姑娘大都从小就学制作雕梅,因此这项手艺往往成为衡量一个姑娘是否心灵手巧的标志。当地风俗,在她们出嫁之前,呈献给婆家的见面礼,就有一盘精心雕制的雕梅。新婚之夜,新娘要“摆果酒”招待宾客,雕梅的制作技艺和味道如何,便就成为人们评头论足的话题。文人墨客也以雕梅为题写诗助兴,如有一首赞誉雕梅的诗赞道:“小小青梅上指尖,巧手翻作玉菊兰;蜜糖浸渍味鲜美,疑是仙葩落人间。”

香脆的石板粑粑

石板粑粑是贡山县独龙族、怒族的古老食品。古就古在石板当锅,摊入面浆烙制成。成品香甜适口,风味独具,营养丰富。在贡山县丙中洛乡青拉筒附近出一种石板,这种石板火烧不坏,水浇不裂。把它当作锅,放在火塘三脚架上烙粑粑吃,不用放油,粑粑也不会粘在石锅上,烙出来的粑粑特别泡,味道也特别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