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我们离世界第一经济大国还有多远
12035900000021

第21章 巨国效应:一个永续增长因子(3)

目前,中国与东盟合作不仅已经在经贸上打开了壁垒,而且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合作开发也进入了紧锣密鼓的实施阶段。湄公河是东南亚最重要的一条国际河流,被誉称为未来的“黄金水道”。2004年10月,第三届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部长级会议原则通过了有关建造由中国昆明至新加坡的泛亚铁路计划。2006年9月8日,时任中国发改委副主任杜鹰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了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第八次部长级会议,会议就加快泛亚铁路东南亚走廊建设问题达成了共识,即中国与东盟共建泛亚铁路可望在2015年建成。

泛亚东南亚走廊全长5000公里,连接新加坡与中国南部,途径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等国。专家指出,一旦高铁开始建设,将为沿途各国的制造业、物流业带来巨大商机;建成之后,中国的能源运输安全也将大有保障。而更重要的是,这一计划一旦实施,它将把中国、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连接起来,形成一条重要的南北经济走廊。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预示着国际经济和贸易正在发生格局性的变化。中国和东盟之间打破关税壁垒和技术壁垒无疑将大大拓宽双方的贸易规模,同时在这一区域合作组织框架下,通过贸易转移、贸易创造产生新的规模经济效应,将促使中国和东盟国家实现双赢。据初步计算,到2015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总人口将高达17亿,共有国内生产总值3万多亿美元。根据中国—东盟专家组的研究分析表明,自由贸易区建成后,中国向东盟国家的出口将增加55%,东盟国家对中国的出口也将增加48%。到那时,在世界三大经济集团中,从人口看,中国—东盟超过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从国内生产总值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比欧盟和北美的自由贸易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低一些;但从进出口贸易进行考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对外贸易额要低于欧盟,却高于北美自由贸易区。从整体看,中国—东盟经济合作,将大大加强它与北美、欧盟相匹敌的竞争力,加强防范和抵御经济危机能力,减缓经济全球化冲击。

建立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区,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获得资源配置的最大化和最优化。中国可以和东盟各成员国优势互补。在中国—亚洲自由贸易区的合作框架下,中国可以把石油原料运往新加坡提炼,然后卖给日本。新加坡可以通过资金现代经营方法,协助中国推动现代商业改革。

此外,通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可以大大增加劳动力的就业机会,从长远看,提高中国劳动力和人口的生活素质。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启动,不仅提高了中国和东盟在亚洲的地位,进而改变整个亚洲的经济格局,更重要的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体现的是真正的规模经济,其产生的倍乘效应无论怎样强调都不为过分。

最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也为亚洲自由贸易区和亚洲统一货币奠定了基础,而人民币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强势国际货币正在发酵。

从边缘走向“中央王国”

中国巨国效应正在派生出越来越多的诸如“中国因素”“中国辐射”和“中国脉动”等持续的巨大影响力,随着这些影响力的日益扩大和深入,中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中心区位优势也越益确立。我们预判,这种区位中心优势将在未来十年发挥到极致,即中国将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和亚洲太平洋经济投资、金融、贸易和消费等的引力场、动力源,中国与周边亚洲太平洋地区各国将形成更大的产业链,成为世界经济历史上最庞大的世界工厂、最庞大的世界农场、最庞大的世界银行和最庞大的世界贸易中枢。

中国当下成型的区位中心优势,是一系列规律起作用的必然结果,而这些规律的终极原因则是中国巨国效应。

中介崛起规律。最佳中介区域就是最佳方位。因为在一个特定的经济场内,在一定的经济时期内,经济区和贸易区的范围是一定的。随着经济增长与扩张,经济区、贸易区的终极区域就会生成“增长极”,形成新的贸易中枢,进而成为经济中心。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环地中海的国际贸易曾造就威尼斯、热那亚等经济文化中心;20世纪的东西方贸易促成了美国、日本相继崛起;今天,环太平洋贸易给中国带来了崛起的条件。

边缘递进规律。在特定时期内,经济区、贸易区的中心与边缘是特定的。例如,20世纪八九十年代,当中国南方与港澳组成新的华南经济区时,深圳、珠海、惠州就由边缘区域的小渔镇一跃而为新兴的经济中心。再比如,中国沿海在大西洋时代曾处于边缘经济区域,可是随着更大的环太平洋经济区的形成,中国沿海开始逐渐转化为新兴的环球贸易中心区域。

周边协同规律。在地缘政治时代,“远交近攻”,相邻成仇,但在地缘经济时代却发生了根本变化,“近交远攻”,相邻相亲,同行互补、生存、兴衰、进退、荣辱都一体化了。这种环保的一致性、文化的相似性和经济的共同性,正促进着世界各个地区重新组合。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中国周边国家正在形成新的和解浪潮,新的经济伙伴关系正在取代过去的政治敌对关系。当今世界一体化、区域一体化、周边(双边、多边)一体化,正是这种周边协同规律的体现。

泛化传播规律。当新的更大的经济中心形成之后,它的经济能流就同时向周边国家传播辐射,原先比较落后的经济边缘地带就会因此获益,迅速地同经济中心区域一道崛起。比如北美洲的墨西哥、西欧的西班牙、东亚的东南亚和中国,就是由于地缘经济的泛化传播规律而成为新的全球投资热点。

总之,20世纪后期至今的中国地缘经济时代的生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亚洲太平洋时代的天时、环亚洲太平洋经济的地利。在大西洋经济时代,中国处于边缘地带;而今,在新兴的亚洲太平洋经济时代,中国却处于了中枢区域。历史上中国曾经是一个典型的“中央王国”,到清朝时式微了;而今,在新的地缘经济时代中国作为新崛起的“中央王国”,又一次被赋予了崭新的经济含义。我们惊异地发现,在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一波又一波的重组高潮中,一系列举足轻重的亚洲太平洋经济圈正在中国周边形成,它们分别是:

——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组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开始运转:

——安第斯集团部长理事会通过了小地3区的共同对外关税;

——墨西哥、哥伦比亚、委内瑞拉三国集团元首签署了建立自由贸易区条约;

——由阿根廷、巴西、乌拉圭、巴拉圭组成的南锥体共同市场决定4国自由贸易区和关税联盟即将启动;

——在美国迈阿密举行的美洲自由贸易区协议定出最后期限;

——在欧洲方面,独联体12国决定成立跨国经济委员会,从而向以经济合作为中心的一体化迈出了决定性一步;

——欧盟首脑会议就吸收中东欧6国入盟问题进行了磋商。

在亚洲,次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也在次第掀起:

——包括东亚、东南亚在内的西太平洋经济圈,占全球生产的2/3总值,中国(华人)集团同日元集团是该经济圈的两大支柱;

——南太平洋经济圈。由中国大西南(云贵川桂琼)、粤港澳、东南亚和大洋洲组成,中国、东盟、澳大利亚是南太平洋经济圈的三大支柱;

——南中国海经济圈。以南中国海、海南省为核心,由东盟、印度和中国西南、粤港澳组成。在此,中国(海南)、新加坡和越南将构成3大中心;

——华南经济圈。主要由中国广东、福建、海南、港澳和台湾构成,形成了与美国、欧洲、日本并驾齐驱的四大世界经贸中心之一;

——长三角经济圈。它以上海为中心,包括江苏、江西、安徽、浙江、山东、福建,还有台湾,江淮海大三角与闽海三角,辐射到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和东南亚,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增长中心之一;

——黄海经济圈。以中国山东、韩国、日本构成黄海大三角,辐射到中国北部、朝鲜、俄罗斯和蒙古,这是中国与亚太潜力最大的经济区域之一;

——环渤海经济圈。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游渤海滨海经济带与朝鲜、韩国与日本构成环渤海大三角,包括俄罗斯和蒙古,在西太平洋是又一潜在经济中心;

——日本海经济圈。以中国东北、山东与日本、韩国为三大中心,形成环日本海大经济圈,包括朝鲜、蒙古、俄罗斯,形成以图们江三角洲为中心的一体化区域经济;

——环华经济圈。也叫环中国周边经济圈或亚华经济圈,主要包括中国云贵川桂与缅甸、泰国、印支三国组成的西南环华经济圈;中国西藏、青海与印度、尼泊尔、锡金、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组成的南亚环华经济圈;中国新疆、内蒙古与俄罗斯、阿富汗、蒙古、中亚国家组成的中亚环华经济圈;中国内蒙古、东北与蒙古、俄罗斯组成的北方环华经济圈;

——在东南亚,到2010年,包括中国、日本和韩国在内的东盟自由贸易区成员国已经达到18个。

可喜的是,世界还在大分化、大重组中,被分化成海洋经济圈、大河共同体、区域经济圈、文化共同体、资源经济圈、宗教共同体、生态经济圈、语言共同体,像黑海经济圈、多瑙河共同体、东亚经济圈、大中华共同体、石油经济圈、伊斯兰共同体、马克经济圈、拉丁共同体等。而在这一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中,中国处在了这一世界大格局的优化区位:它位于欧亚中国板块与环太平洋盆地的中心区位,欧亚大陆桥和环太平洋经济圈的中心,位于世界环球贸易和经济区域的中枢。中国是唯一由世界三大经济圈环绕重迭的国家,它们是欧亚大陆桥、亚洲太平洋经济圈和环太平洋经济圈。同时,中国东临太平洋,西居亚欧,南连印度洋,与超级经济强国日本一衣带水,与世界经济大国美国隔洋相望,与超级资源大国俄罗斯毗邻相隔。

高铁:加速的中国巨国效应

就在大约七八年前,“高速”这个概念对中国人来说还很陌生,如今它已成为中国国内产业中为数较少的“以市场换技术”成功产业而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10年1月2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坦承美国铁路技术比中国落后了十年。他说:“从第一条跨州铁路的诞生,到州际高速公路系统的建成,我们的国家向来走在世界前列。我们没有理由让欧洲和中国拥有最快的铁路。”即使是中国的飞船上天、反导技术突破,都没有得到美国《国情咨文》如此重视,这是因为中国高铁的突破,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产业概念:高空高速飞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大规模地为地面高速行进所替代,它更环保、更安全,价格更低廉。

什么是“高铁”?高铁就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直线化、轨距标准化),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50公里以上的铁路系统。高速铁路除了列车在营运达到速度一定标准外,车辆、路轨、操作都需要配合提升。广义的高速铁路包含使用磁悬浮技术的高速轨道运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