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我们离世界第一经济大国还有多远
12035900000028

第28章 改变世界格局(2)

中国扩大进口将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增长提供巨大、持续的推动力。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钟山在博览会上说,2011年中国货物进口规模达1.74万亿美元,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国,预计“十二五”期间,货物总进口规模超过8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进口国。钟山表示,商务部近期将出台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指导意见。“我愿意在这里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中国的进口将为世界各国提供巨大的商机,此次博览会就是新形势下一个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他说。

作为世界第三大农机巨头的美国爱科集团,已开始策划在中国新的投资规划。爱科中国区市场部高级经理孙磊介绍,爱科2009年在江苏常州投资建厂,2010年同黑龙江大庆签约打造中国的第二个大马力拖拉机制造中心,爱科正考虑加大对中国的投资,2012年下半年将在江苏常州投资2.5亿美元建新厂。

孙磊认为,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中国需要更高技术、更大马力设备的现代农用机械来满足未来农业的需求。爱科集团对此次博览会寄予厚望,专门拿出120马力、210马力两款在过去热卖的拖拉机,以吸引更多的采购商。

“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高端消费品越来越有市场。我们正是瞅准这一契机瞄准欧洲高端用品,果然打开了中国市场。”捷克展馆馆长高伟国介绍说。他们自2005年将捷克水晶推向中国,目前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已在中国各地形成数10个销售点。

众多参展商家还表示,随着中国城市化深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工人和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以及服务消费的增值,“中国消费”仍将获得源源不断的增长动力。

三菱重工空调系统有限公司课长顾加迪透露,三菱打算在未来两年内,实现在中国的销售额翻一倍。目前整个中国的28个分公司已经开始紧锣密鼓地运作,“我们不仅仅要突破中国一级市场,还要向二、三、四级市场延伸,全面扩张。”

“中国扩大进口将给世界带来更大的市场、更多的机遇和更广阔的合作空间。”中国国际商会会长万季飞在博览会开幕式上说。中国国际商会的工作已经从重点促进出口转变为重点促进进口和中国企业走出去与国外企业合作。

2010年11月20国集团(G20)领导人聚首韩国首尔,这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第二次20国元首聚会。经过这次危机,全球都已经看到,全球经济实力分配正逐渐由西向东转移,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特别是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来源。与会专家指出,中国对全球经济复苏作出了很大贡献。“中国经济的规模目前占世界经济的近10%,但近几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达20%~30%。”马骏预计,中国以后将在世界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根据摩根士丹利预测,未来10年,中国经济如果能维持年均8%的增长速度,中国未来对世界经济影响仍将非常深远。美国知名银行家罗伯特·库恩指出,中国所起的作用将“显著且具有历史意义”。

反观美国经济,用“世界经济的麻烦制造者”来形容“美国威胁”并不为过。美国是“中国威胁论”的著名产地,很多有关“中国威胁论”的飞短流长都发端于美国。让我们从2000年的网络科技泡沫说起。在泡沫破灭、股市崩跌后,美国联邦储备(Fed)快速而激进的降息,由6%降至1%,产生大量的流动性,推升房地产价值,并普遍带动美国家庭的财富效应,2003年经济又步入繁荣。美国的虚假繁荣为2008年的世界金融大动荡埋下了凶险的伏笔。2008年,美国次级房贷危机爆发,从此,世界经济形势急转直下,首当其冲的是全球庞大的银行巨额损失和对金融体系的打击。这原本应由美国本土银行承担的巨额坏账,却在投资银行的证券化包装、评级机构的失职下,让次贷像SARS病毒一样散播到全世界,让所有金融机构共同承担损失,造成金融系统整体的弱化。

其次,为了解决迫在眉睫的危机,美联储再度疯狂降息。2009年以来连续七次降息,由5.25%降至2%。美元随着加速贬值,各主要国家货币兑美元纷纷创出新高。明显地,美国希望藉由大幅降息与货币贬值,一方面在国内支撑资产价值,另一方面在海外强化美国企业的竞争力,以力图振作国内股票与地产市值以及企业出口与海外获利的提升,逃避衰退的来临。但美国人这种以邻为壑的做法,对全球其他国家却有害无益。欧盟饱受欧元升值之累,经济成长大幅降温,由2008年的2.8%降到了2009年的0.4%。在中国,在美元降息与贬值的情势下,流向中国的热钱大增,进一步造成了中国境内的流动性过剩。2009年,中国外汇存底增加的1539亿美元,扣除外商直接投资及贸易顺差后,竟有850亿美元的资金来源不明。流进中国的热钱,到2010年高达4000亿至5000亿美元之巨。热钱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是,一旦热钱套利完成撤出,中国可能面临类似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的资产价格崩溃危机。

其实,包括中东石油国家、日本、中国等拥有巨额外汇存底的国家,皆持有大量美元资产。美元贬值,就等于这些国家的债权被动性缩水。2010年底,美国政府债务逼近10.3兆美元,若美元贬值20%,等同所有债权持有国共同分摊8000亿美元损失,可见“美元贬值”的杀伤力之巨。

最具全球性影响的莫过于因美元弱势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的能源、商品、粮食等价格的轮番上涨。这就是我们近年来耳熟能详的“输入性通胀”的来由,这个始作俑者正是美国!由于预期美元弱势,撤离美元资产,全球泛滥的投资基金(如对冲基金、衍生性投资等)大幅转至其他地区巿场。再加上这些商品多以美元报价,美元贬值引发价格上升。因此,原油、金属、粮食近期都屡创高价,形成全球性不断轮番上涨的局面。

这显然已不仅是经济层面的事,就低收入家庭而言,粮食支出占收入比重极高,根本无力负担因为粮食大幅涨价的压力。联合国指出,逾30个国家因粮价高涨而陷入饥荒及暴乱,一场“无声大海啸”淹没了许多低收入的非洲及拉美国家人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更指出,未来10年粮价不会回落,且将居高不下。在持续逐利的资金控制下,饥荒、暴乱乃至战争导致多少穷人死亡则难以估计。

这些后遗症已逐渐汇聚在一起形成全球性现象。2012年,环顾四周,越南通膨率高达25%、阿根廷23%、俄罗斯14%、沙特阿拉伯9%、中国6.5%。经济前景不明、通膨遍地袭来,来自美国的输入性通膨在美国为善其身、以邻为壑的行动后反扑而至,席卷全球。

2011年,美国债务危机再一次绑架全球经济和资本市场。7月12日下午5时,华尔街上的一块美国国债显示牌显示,当下美国国债总额已达14.37万亿美元。为什么14万亿是个标志性数字?因为14万亿正好等于美国一年的GDP。也就是说,如果美国经济增长速度不能超过利息额度,那就意味着美国将不可能还上这一笔贷款。而大家知道,美国经济如果年增长2%,那都是普天同庆的大喜事。可眼下,美国只能通过借新贷款来还旧贷款,终有一天,它会借不到钱,一旦借不到钱,就意味着美国联邦政府的破产。

美国债务危机再次带来了损害其他债权国利益,损害新兴经济体利益,使世界大多数国家要为美国问题付出代价的麻烦。虽然事实表明,美国共和与民主两党最后就债务问题达成了一致,避免了美国债务违约可能对世界金融和经济造成的巨大冲击,但方案的妥协和高债务上限能躲过初一,却终将躲不过十五,因为这只是为巨额债务争取到缓冲时间而已。而为了降低国债水平,美国政府必须挥舞起砍掉一系列非紧迫支出的大刀,实行严厉的紧缩开支。如此一来,又将造成其经济萎靡。为了对冲这个矛盾,美国政府继续推行量化宽松政策,以寻求经济平衡。这正是2011年导致世界股市大跌的主要原因。

总之,早已失去平衡的美国经济,将左支右绌,很难为全球经济提供可靠保障。如果美国经济不能稳定下来给美元和美国债券持有者以信心,那么以美元计价的全球各大市场的混乱可想而知。这就因应了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的,作为储备货币,美元的稳定性非常重要。现在,美国经济不稳,美国政策不稳,由此造成的风险将难以评估。

走笔至此,我们不禁想起在1970年代美国产生金融动荡后,财政部长科纳利对国际社会所说的至理名言:“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你们的问题。”一语道破美国天机,那就是美国的强大是建立在别国人民痛苦基础上的,为了保持美国的强大地位,美国政府可以不择手段地通过搅乱他国来达到目的。

事实证明,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虽然不能抵消西方世界特别是美欧经济不景气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却大大缓解了世界经济尤其是周边地区在经济调整中的阵痛。

1.中国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在经济不景气时期调整产业政策提供了广阔天地,为世界跨国公司走出困境提供了一条途径。

2.中国在区域生产链中正发挥着日益重要作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区内的产业链正在形成。这些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出口主要以电子和高科技产品为主,这些产品又同时作为中国高科技制造品出口的投入品。上述这一新型的区域内分工和贸易格局,极大地提升了亚洲经济整体抗击外部风险的能力。

3.中国经济增长对发达工业化国家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的重要作用:

(1)中国的发展对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品产生了巨大需求,对这些产品的进口增长至少要比平均进口总额增长率高出2到2.5个百分点。

(2)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出口增长满足发达工业化国家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巨大需求。一个基本事实是,在美国遍街看到来自中国的廉价日常用品,其中也包括像“耐克”这类美国本土早已不再生产的名牌产品。在美国这样高生活水平的国家里,中国产品为低收入者减少了生活负担,也减低了美国通货膨胀压力。

(3)随着经济全球化,工业化国家会将大量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转移到具有丰富劳动力资源、巨大市场、飞速发展的中国。

结论再度集中到一点,中国的发展无疑是对经济全球化的巨大推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市场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将对世界经济发展和贸易增长作出更大贡献。让我用波士顿咨询集团观点作为本节的结束语,可能较之美国国内鼓噪“中国威胁”的政客们不知道要有力多少倍:

“今后10年中印经济将以年均8%的速度增长,推动高速增长的是中产阶级的兴起。我们随身带着一份采访摘要,内容是中印消费者谈自己的愿望和梦想。他们想要的正是大多数美国人想要的——房子、车子、给孩子念好学校和医疗。他们想要美国梦。除了美国公司,还有谁更有资格帮助他们实现这种梦想?

到2020年,中印消费者每年将花掉约10万亿美元,是2010年的3倍多。消费兴旺只是第一波机遇。为了给消费生力军提供更多更好的道路、广阔的电信网络、可靠的电力供应、更多的机场和清洁水,中国正大规模地从事基础设施扩张。这些项目将需要钢铁、水泥、电、石油,等等。

许多美国人以‘我们对决他们’的思维来看中国:他们赢,我们就输。这种视角是错误的。不是我们‘对’他们,而是我们‘与’他们。美国别无选择。只有在市场上面对他们,保持好奇心、不懈怠,做好准备抓住时机。我们稳赚不赔。”

中国崛起的五大全球效应

我们需要进一步讨论中国复兴的世界政经格局效应。本节要讨论的问题是: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究竟意味着什么?中国影响世界经济的特殊性是什么?与美国、日本等国经济崛起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本节将中国崛起对世界的影响概括为五大规模效应,即巨大的人口规模效应,更大劳动力就业规模效应,迅速扩大的经济规模效应,开放市场和贸易规模效应,最大资源消耗规模效应。在上述五大规模效应中,前四项更多的是正外部性,最后一项是负外部性。总体上看,从中国崛起对世界影响的角度看,其正外部性大大高于负外部性。如果中国能够选择绿色发展战略,走绿色崛起之路,则最后一项负外部性也将大大降低,甚至可能产生正外部性。

在行文中,我将中国崛起与1870—1913年的美国崛起和1950—1973年的日本崛起作比较,既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同点,也分析它们的不同点。我认为,中国崛起与美国和日本崛起的最大不同是,中国的人口规模、劳动力规模相当于美国和日本的10倍或几十倍;中国的经济规模和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已经超过日本,正在追赶美国;中国的资源消耗规模开始超过美国,将成为世界资源消耗“超级大国”。中国崛起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她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超大规模的崛起。

巨大的人口规模效应。从美国、日本和中国经济起飞时期的人口规模比较看,它们的差异甚大。如果将印度等发展中大国包括在内,这就是世界历史上人口规模最大的崛起,远比美国和日本崛起壮观得多、宏大得多,它将深刻地影响21世纪。

1870年美国开始经济起飞时总人口为4024万,到1913年总人口为97万;1950年日本开始进入经济起飞时总人口为8381万,是美国1870年总人口的两倍,1973年日本总人口达到10871万人。1978年中国开始经济起飞时总人口为959万人,相当于1870年美国总人口的24倍,相当于日本1950年总人口的11.5倍。到2020年,中国总人口至少将达到14亿,相当于美国1913年总人口的14倍,相当于日本1973年总人口的13倍。1990年印度开始经济起飞时总人口为83900万人,相当于1870年美国总人口的20.8倍,相当于日本1950年总人口的10倍。

除美国等少数国家之外,发达国家已进入老龄化阶段,占全世界总人口比重持续下降,从1960年的20.70%下降到2002年的14.7%,大大低于中国人口比重,也低于印度人口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