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我们离世界第一经济大国还有多远
12035900000037

第37章 在国际政治棋局中(3)

同样,中亚因富有石油和天然气而成了一块引人注目的肥肉,加之它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更有战略价值。有识之士发出预言,虽然美国已经处死本·拉登,但其军事势力不会因此从中亚真正撤军。拉登只具有象征作用,中亚的丰富油气和战略位置才是美国最心仪的东西。美国不仅要控制中亚能源,还要在那里建立军事基地,以便对俄罗斯和中国形成战略压力和牵制。从俄罗斯角度看,中亚是它的传统势力范围,苏联曾在阿富汗打了10年仗,它是不会放任美国对中亚的蚕食的。俄美在中亚的角逐将是中亚出现危机和动荡的主要原因。

至于南亚,虽然印巴之间的紧张关系主要起源于与民族和宗教冲突相关联的领土之争,但美国、俄罗斯等大国的因素在战略上则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只要美国不愿意让印巴打仗,南亚是不大会爆发全面战争的。南亚和印度洋对美国同样具有战略价值,在现阶段美国需要这一地区保持相对平静,但印巴关系的紧张也有利于美国的另一个目的,就是给中国造成压力,牵制中国在东部实施国家统一战略。

南中国海对美国也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这些都与石油运输线相关,同时也与东亚的地缘政治架构和有关国家的地缘战略有直接关系。此外,一向有“东方巴尔干”之称的朝鲜半岛也是美国极为重视的战略要津,美国仍在半岛上的韩国驻军4万,并时刻对朝鲜保持高度戒备。更加重要的是,美国的战略家们对中国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长忧心忡忡,担心中国的军事崛起将威胁美国在东亚乃至亚太地区的利益,认为中国是全球最接近与美国同等级的军事对手,并依据这种判断来调整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制定美国对东亚的安全战略。

从“大弧圈”上的力量结构来看,不对称性非常明显,它将决定“大弧圈”上的国际关系格局基本趋势将是走向冷对抗。不对称性表现在:美国与两伊之间不对称,美国与俄罗斯在中亚不对称,印巴之间不对称,中美之间不对称,美朝之间也不对称。如果细致观察,还有若干力量对比不对称的个案,这些不对称在很大程度上都将决定“大弧圈”上的国际关系格局。

笔者的上述观点,正好同中国军事学者戴旭的“美国对中国的C形包围”的观点相吻合。戴先生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海陆并进,在海上的包围圈是以日本为起点、印度为终点,陆地包围圈是以印度为起点、中亚为终点,由海到陆形成了一个巨型的“C”形包围圈。从军上战略角度看,美军进入中亚地区后,中国已经处于东西夹击的不利形势,原来只是在海洋(太平洋)一面接敌,国内还有着广阔的中部与西部为战略纵深地带,而现在来看,这种优势正在渐渐丧失。同时,美国正努力形成对中国从海陆两个方向同时实施打击的态势。更重要的是,美国企图加大对中东的控制力,以反恐为名义对中东的海上重要战略通道进行控制,以此扩大在海上扼住中国能源与经济贸易的生命线的强大能力。

这就是当今国际冲突“大弧圈”的现实,而中国崛起就在这一国际冲突“大弧圈”上。

中国崛起的国家安全环境

中国安全环境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与周边国家特别是军事大国的安全利益关系,如果共同的安全利益大于冲突性的安全利益,则中国的安全环境将是较好的,反之则是不利的。因此,要了解中国自身的安全环境,有必要对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利益关系进行分析。

在战略平衡问题上,按利益一致性程度,中国周边国家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与中国利益一致性较强的国家。中国希望亚太战略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自己成为多极格局中的一个重要战略力量,在周边安全事务中有较大的发言权。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朝鲜、缅甸、尼泊尔、束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俄罗斯以及中亚等国希望中国进一步强大,减少美国干涉他们内部事务的压力。他们也希望促进多极化的发展,反对霸权和外部势力干涉内政、反对搞地区军事集团。其中有些国家需要中国的安全支持,中国的强大对维护这些国家的安全有着直接的作用。这些国家希望亚太安全战略平衡向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前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经常表示支持中国的强大,反驳“中国威胁论”的说法,他认为中国的强大不仅有利于中国的安全,也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安全。俄罗斯则一直认为,为了俄的利益,俄需要一个强大的中国,因为这是俄罗斯在东方战略利益的安全保障。

第二类是希望保持现有战略态势并且与中国也无重大利益矛盾的国家。如澳大利亚、加拿大、泰国、新西兰等国家。他们希望美国保持战略上的优势地位,也希望看到中、日、俄不足以与美国平起平坐的态势。这样他们就可以利用大国矛盾争取有利的战略地位。

第三类是担心战略平衡向中国方面倾斜的国家。在今后较长的时期内,中国与美日在维护什么样战略均衡问题上将有较大利益分歧。中国需要的是维持地区战略格局的多极化不断发展的趋势,反对一个以中国为潜在敌手的军事集团的形成和出现;而美日则希望在中国周边地区发展起多国防范中国的态势,于是中国面临了越来越复杂的的战略格局和安全形势。一方面,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在海上对中国设置“C”形包围圈,以及不断构筑的“亚洲版北约”,使中国海上安全形势日趋错综复杂;另一方面,中国尚存在着诸多潜在的周边地缘安全不确定因素,中国与日本、印度、越南以及东南亚诸国都有领土争议和边境冲突隐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在南中国海问题上的领土争议已关乎到是否有一场大战的棘手问题,而站在这个使该地区情势日益复杂背后的正是在全球到处插手的美国。美国不断在中国周边制造事端,离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明里暗里帮助日本、菲律宾、越南等国来对抗中国,希望通过维持中日、中菲、中越之间长期的低烈度紧张来恶化中国的外部安全环境。

在南中国海广袤地区,中国长期以来与一些东南亚国家有边界分歧,这种分歧是历史性的,是难以在短期内解决的。南中国海位于西太平洋的一个边缘海,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面积大约350多万平方公里。南中国海问题主要是指对南沙群岛的主权争议和部分海域的管辖权争议。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其最早发现可以上溯到汉朝;中国最早开发经营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至少在元代,南沙群岛就已经归中国管辖。中国政府对南沙群岛行使管辖还表现为一系列持续和有效的政府行为,这为中国拥有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提供了确凿的法理依据。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相当长历史时期内并不存在所谓的南中国海问题,也没有任何南中国海周边国家对中国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权或主权权利提出过异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曾占领西沙和南沙群岛并将其作为海军基地,二战结束后日本彻底退出南中国海。中国政府不但完全收复了西沙和南沙群岛,而且还在各主要岛屿上重新树立主权标志,宣示主权。

进入20世纪70年代,南中国海地区地缘政治形势的演变、航行安全、南沙油气资源前景看好以及第一次石油危机等原因,使得南沙的控制权开始变得重要起来,也变得敏感起来。南沙争议的直接肇因是一些周边国家对中国南沙权益的侵犯,在这一原因的背后还有一系列更为复杂的因素在起作用。虽然中国在这一地区与越南、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等都有边界分歧,但中国仍能与马来西亚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与文莱保持各自的国家关系;但中国与越南和菲律宾在南中国海关系上就没有这么幸运。特别是冷战后的越南对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希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实现本国的经济起飞。

南中国海问题因为美国遏制中国,已经成为其全球战略的新“抓手”。美有意挑拨是非,诱使相关国家挑衅中国,导致中国、越南、菲律宾国内民族情绪高涨,大有未尝不可一战的架势。若各方不进行管控,任由民族对抗情绪不断发酵,南中国海问题很可能最终酝酿成战争,其后果严重不言而喻。

除了南中国海争端外,中国未来被迫卷入局部战争的还有以下几个:

1.中日钓鱼岛问题和东海油气问题。如果说东海油气问题双方通过妥协还有和平解决的可能,那么钓鱼岛问题则使得中日之间有剑拔弩张之势。众所周知,钓鱼岛为中国固有领土而现在却被日本所占据,而日本以海洋立国,海岛为其生命,并且日本经济力量雄厚,海军也是世界一流,且后面还有美国支撑,日本有恃无恐,必不会放弃钓鱼岛。近来,日本野田政府打破钓鱼岛的相对平衡,单方面宣布国有化,使中日冲突加剧。而中国经济、军事力量快速发展,国内民族主义盛行,且百年国耻让每个中国人都不能容忍放弃钓鱼岛主权,而要夺回主权就必须使用武力,故钓鱼岛问题成为中国近年来最严重的军事威胁。

2.朝鲜半岛问题。朝鲜半岛也是一根重要的导火索。几十年来朝鲜半岛交火不断,但是终究没有爆发大战。但积小成多,中国有可能像20世纪50年代抗美援朝战争一样被迫再次卷入战争。

3.台湾问题。将台湾问题放在第三也许有人会有不同意见。但就台湾问题而言,虽然台海仍有爆发战争的危险,但到了现在已有更多的制约因素。中国大陆如要对台湾动武,唯一可能的就是台湾地区宣布独立,而只要台湾地区不宣布独立,保持台海现状是不会爆发战争的,至少我们暂时还看不到有这样的趋势。台海稳定的局面更由于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采取了台湾“不独不统”的策略。美国也不支持台湾独立,而只希望台海保持现状,因为这才符合美国的全球战略。

4.中印边界问题。中印关于藏南领土之争也成为两国的隐形导火索,印度自视过高且一直想报19年中印之战败北之仇,所以在藏南地区增兵备战;而中国也绝不会放弃任何一寸土地,所以二者之争很有可能爆发战争。

5.美国。中国面临的最大潜在军事威胁主要来自美国。美国政府出于其全球战略考虑,把中国一直看成是“假想敌”来围堵中国。从军事角度看,美国之所以在亚太地区维持庞大的军事存在,除朝鲜问题之外,其重点毫无疑问就是针对中国的。如与美国形成对抗关系,中国的战略安全利益将受到全面威胁。中美对立将导致美国在亚太强化日美联盟,以日本平衡中国在亚洲的大国作用,而中国则失去利用日美联盟矛盾的可能。美国不断增加对台军售,希望通过提升台湾军备水平,平衡台海两岸军事力量,这样既可防止两岸战争发生,又可阻止中国统一。中美对抗的结果还会刺激美国加强对中国境内分裂势力的支持,使中国统一安全受到威胁。中美对抗也会被其他国家用来增加它们与中国解决矛盾时讨价还价的筹码。中美一旦对抗,美国必然会在这些问题上支持与中国对立的一方。在南中国海问题上,美国在暧昧很久后终于“亮剑”,显然美国在南中国海纷争上不再采取以往的中立态度,而摆出了明显支持南中国海周边的其他国家。美国官方的支持往往提升那些与中国有利益矛盾的国家的强硬立场,使矛盾更加复杂化。

在中国周边,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也在增加着中国卷入区域冲突的可能性。韩国与朝鲜虽然在1991年底签署了和解条约,但朝鲜半岛仍是东亚军事力量高度集结地区,朝韩依然进行着军事对抗。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军事对立不但没有任何缓和迹象,而且双方在核技术方面竞赛越演越烈,这为今后战争升级带来更大的潜在威胁。如此之多的潜在的、现实的军事对抗和冲突围绕在中国四周,一旦国际战略关系发生逆转,这些冲突便有可能被大国、特别是美国利用来遏制中国。

我这样分析,并不是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大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逆转。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矛盾、摩擦乃至冲突,尽管存在进一步激化的可能,但不会失控,中国与周边国家解决相互间存在的分歧与矛盾,最现实、有效的方式还是对话与合作。中美关系无疑是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过去一年,美国推出的重返亚太战略,其实就是对中国的“再平衡”,是对中国崛起的一种自然反应。但考虑到中美之间广泛的共同利益,美国对华战略消极的一面是有底线的,其挑动周边国家“遏制”中国崛起的做法也是有限度的,这个限度就是不能破坏中美关系稳定的大局。对于中美两个大国来讲,在地区秩序快速转变中出现一些摩擦和冲突是在所难免的。事实上,过去一些年尽管中美在不少问题上存在着较明显的战略分歧和博弈,但两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却始终保持着较频繁的沟通与协调,新时期的中美关系正在逐步走向成熟。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随着各方对地区秩序转变的新变化逐渐适应,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经过一段时间的波折应会恢复到正常状态。如果各方能够抓住机遇,相向而行,尽快就地区安全行为规范、合作机制达成共识,那么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磨合期”就会显著缩短;反之,则会陷入长时间的困扰与麻烦。显然,前者符合各方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