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流水,逝去不再来。男人的命运靠男人自己去把握。
可以不随人意,但不可以自甘沉沦,可以命运多舛,但不可以不去奋发图变。
1在变化中寻找人生的突破口
无论谁都不能否认,有了变化才有事业转折的机遇,失去变化,差不能变好,好也不能变成更好。没有变化,贫的仍贫,富的不会更富。变化是永恒的,世界是个不断变化的万花筒。无论你愿不愿意承认,变化都是客观存在的。做为一个想实现自己梦想的男人,其实不应害怕变化,因为变化意味着机会,真正要做的是顺应变化,创造变化,然后在变化中寻找人生的突破口,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1979年,李嘉诚成功收购英资集团和记黄埔,轰动香港,也引起国际注目。
和记黄埔是和记企业与黄埔船坞合并而成,合并之前,和记企业经历1973年股灾和1974年石油危机,业务一落千丈,李嘉诚终于由汇丰银行注资,成为和记的大股东。
1977年和记与黄埔合并,1979年汇丰银行不把和黄股份卖给英资集团,而卖给华资的李嘉诚。固然由于长江实业发展蓬勃,李嘉诚的企业才华深受赞赏,但政治形势的奥妙变化,也是促成汇丰银行董事局决定的重要因素。
《李嘉诚成功之路》一书写道:
“这种现象决非偶然,仍是香港新的过渡时期的产物。汇丰银行此举进一步改善了它与华资集团甚至与中国的关系。汇丰银行董事局的主席沈弼……不会不注意到李嘉诚是北京中国政府所信赖的爱国者,可以在汇丰银行与中国政府的沟通中起着某种特殊作用。”
该书又引述和记黄埔董事局主席助理的话说:“香港目前的政治与经济因素是促使上海汇丰银行决定不将和记股权转让与其他英籍人士控制的公司。……银行方面是乐意见到该公司由华籍人士控制的。”
毋庸置疑,李嘉诚的这次成功就是变化的环境带来的,但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还需要你主动去把握,否则就算天上掉馅饼,也不会掉在你头上,所以为了获得成功,一个男人应当在变化的环境中该出手时就出手,而且出手一定要出对,缘木求鱼是无结果的。在关键的历史变化时刻,如果选错方向,结果将不可想像。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以推翻清王朝为目标的革命风潮席卷神州大地。
革命胜利的消息也传到偏僻的山乡,这使刘伯承回想起任贤书先生极力倡导武功的教诲,他第一次强烈地感到武力的神圣和强大。于是,辍学务工的他作出了自己的选择——参加反对清政府的学生军,以自己的武力投入到打倒封建统治、拯救民族的伟大斗争中。
有朋友劝他去经商,他却认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男子汉大丈夫应仗剑拯民于水火,而不能只顾个人的富贵与安逸。从此,他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武力救亡的革命事业中去。面对历史的巨变所产生的伟大机遇,不同的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而刘伯承则一眼看破了那个时代的本质,勇敢地作出了自己的选择,从而把自己的命运与历史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终于成为一代伟人。
总之,做为一名怀有大志的男人,不要老是等待机会来临,要在变化中突破。人生不如意时,与其整天哀怨,不如自己在变化中寻找机会。外界变化之时,正是机会降临之时。这里所谓的“变化”,有时得靠自己创造,有时则是对方突然丢给你的变化球。
不论情形如何,重要的是,不要害怕变化,也不要放弃努力的决心。
即使处境令你难堪,也要当作是“给你一次经验的机会,有益无害”,“这正是激发自己的潜能的好时机”。那么原以为是“祸”的事情必能化解为“福”了。如果你认为事业的最终目的在于自我实现而不仅是赚钱,那么对你来说选择自己想做的、自己喜欢的工作,便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在变化中寻找,在创造中发现,只要身为男人的你决心够大,眼光够准。人生关键的突破口总能找到,因为变化时时在你身边。
2不争一时,计谋长远
中国有两句很深刻的话形容没有长远的眼光只顾眼前一时利益的人:“行大义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话虽重,但很形象,那些只顾眼前蝇头小利、目光短浅的男人注定不会成大器,大智若愚、能够长远考虑、吃得眼前亏的男人往往可以成功。
很多事业成功人士在经营过程中都敢于用一时的损失和痛苦换来巨大的市场和利益,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靠的就是比别人看得更宽,想得更全面、更深远,思维更具有深度。
在许多重要的场合,大家都能看到某个项目的损失,往往采取短期行为。那么,在这样的场合,胜利大多归属于甘于吃亏、善于吃亏的人。这个理论在朱江洪那里得到了生动的印证。
朱江洪,格力电器总经理,是一个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人物,在他的运筹之下,格力空调的地位扶摇直上,在产品质量评价、市场占有率、售后服务三方面均名列前茅。
朱江洪是个思维高深的优秀企业家,善于吃亏,善于以暂时的损失赢得市场。他以变应变灵活把握市场的辩证运动规律,能够清醒地、主动地把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
他在任百色某机械厂厂长的时候,就曾导演了一幕“苦肉计”。1984年春节前几天,他收到西藏水泥厂驻京办事处一封求购函。丰富的商战经验告诉他,这只是一封试探性的求购函,同样的求购函肯定像天女散花一般投向全国各地的机械厂,同行们也无疑都知道这个事实。
但朱江洪进一步意识到,西藏代表着中国很特殊的一块市场,在西藏市场有了一块份额,不愁在其他发达地区没有市场。他决心促成这桩生意,第二天一早就派销售科长动身赴京,并明示即使经济上吃亏也要签合同供货。
朱江洪的深谋远虑一般人都没有意料到,就连西藏水泥厂的代表也吃了一惊,马上签了约。
事实的发展也正如朱江洪预料的,这桩生意没赚到钱。为履行合同,工人牺牲春节休息时间加班加点生产设备。又值隆冬,运输路线长、道路状况险恶,厂里派出5辆车经云南把机械直送雪域西藏,其中有一辆车专门拉上所需汽油。来回折腾了七七四十九天,滑坡、塌方、暴风雪,事故不断,可以说是吃尽了苦头。
这桩生意虽没赚到钱,但却给朱江洪赢得了市场和荣誉,用他的话讲就是:“我们有资格吹牛了:除了台湾,我厂产品覆盖全国!”
果然没用几年,朱江洪所在的机械厂生产出10种产品50种规格,企业产值3000万,利润800万,各项指标都一跃成为全国同行业的“大哥大”。
朱江洪的经营哲学与他的思维逻辑完全一致:该争的绝对要争,不该争的绝对不争,该吃亏的就要敢于吃亏。
他善于洞悉市场动向,风吹草动也逃不出他敏锐的目光。1996年,正在全国空调市场火热时,他敏感地嗅出市场将有变化。山雨欲来风满楼。当时全国空调生产能力超过2000万台,数以百万计的进口空调和走私空调也蓄势待发,而市场容量仅有600万台,空调大战迫在眉睫。
朱江洪未雨绸缪,竭尽全力抓淡季资金回笼。为此,他想出了一个带有诱惑性的促销办法,经销商交1000万元的预付款,厂里就返还给他0.5%的利息,交2000万元返还0.6%的利息。
这一招果然很灵。到3月底,淡季回款超过15亿。格力集团可以稳坐钓鱼船,任凭风吹浪打了。
得先机者得天下。不出朱江洪所料,到4月份,尚未进入旺季,大部分空调生产商方如梦初醒,主动降价500元至800元,有的降幅达1000元至2000元,一些窗机降到低于成本的2000元以下;更有甚者一反先付款后提货的办法,并提高对经销商的返利,高者达40%。
5月份,“凉夏”趋势更明显,降价压力骤增;6月中旬又逢低温多雨,夏天变成秋天,真是屋漏又逢连阴雨。
静观商海风雨,朱江洪经过深思熟虑拿出出人意料的方案:“格力”不降价。他考虑的不是单机,而是服务。他当时对一个已沉不住气的经销商分析了自己的考虑:空调机只是个半成品,价格太低,专卖店为省几个钱,就会饮鸩止渴,牺牲安装维修服务,这就意味着“格力”要给用户提供“伪劣产品”。在难以保证安装质量和售后服务的地区,“格力”宁愿让出市场,而不能“打肿脸充胖子”。
不降低价格无疑最大限度地维护了“格力”硬牌子的崇高形象。
当然,他的周密考虑并没到此为止。他清楚地知道,“格力”不降价肯定要使经销商的利益受到损失,对此他早有准备。9月,销售旺季刚过,朱江洪便筹集了1亿多元资金,给经销商以一次性补偿,使经销商备受鼓舞,使经销商深刻体会到名牌毕竟有名牌的风度和温情。
一场混战并没有扰乱朱江洪周密的思路,最后“格力”大获全胜。国家统计局社会与科技统计司和中央电视台调查咨询中心在全国做的多阶段随机抽查表明:1996年“格力”空调获质量评价、市场占有率、售后服务三项全国第一。“格力”脱颖而出。
“吃亏”也是一种策略、一门技巧。“吃亏”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占便宜。在这场空调大战中,一些厂家纷纷降低价格、纷纷让利,的确吃了大亏,结果却是赔钱赚吆喝,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的思维远远没有跟上市场变动的步伐。朱江洪拿出1个亿回报经销商,在很多人看来好像是吃了大亏,但这是在赢了大利的前提下主动想吃的亏,效果自然大相径庭,这完全归功于他的思维始终赶在市场变动的前面,提前做好准备,大战来临方能应付自如,引导市场向自己的既定目标运动。
不争一时,长远考虑,还表现在对待自己的盟友和对手上。
大量的事实分析表明,如果一个男人考虑欠周全,为一时的利益所迷惑,做出短期行为,急功近利,结果就使自己陷于孤立被动的境地。商战中,一些男人的“一锤子买卖”、“趁机捞一把”、见利忘义就属于这种行为误区。
3学会放弃,有所失才能有所得
在人的一生中,要遇到许许多多的选择,无奈的是往往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在把握命运的十字关口,男人们还应学会放弃,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我们失去的,会有收获回报,不要悲观地感慨“不可兼得”的失去,要乐观地看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历史性的机遇往往是很珍贵的,稍纵即逝。通过调查发现:成功者往往有着很强烈的紧迫感,他们一旦认识到所面临的机遇的巨大价值,就会全身心地去为事业而奋斗,克服“干扰”,不怕挫折,直至达到目的。因此,时代所赐予的伟大机遇很难从他们手上溜掉。
大部分读者是从《中国姑娘》这篇轰动全国的报告文学熟悉鲁光的名字的。这篇报告文学的发表,是鲁光人生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机会来自1981年春节前后的那段时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一个百废待兴的年代,特别需要鼓舞人心的作品的产生。这一年末将有世界杯足球预选赛和世界杯女排赛,这两项大赛要是取胜,无疑将是一件振奋人心的大事,对体育战线产生重大影响。于是,深入地了解女排和足球队的情况和任务,很幸运地就落在了身为体育记者的鲁光的头上。
鲁光深知这一任务的重大价值,他决心努力把它完成好。然而,就在鲁光即将动身前往女排训练基地时,父亲去世的噩耗传来。对父亲一直有着很深感情的鲁光陷入了矛盾和痛苦之中。奔丧回家就意味着要失去采访女排这一特殊机遇,而不回家又要担上“不孝”的骂名,何去何从?
经过权衡,鲁光还是以事业为重,寄了一笔钱回家,便忍着悲痛,踏上采访之路。
鲁光终于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写出了成名作《中国姑娘》。
生活中还充满了种种诱惑,在诱惑面前男人们只有着眼于大局,把握住自己不合理的欲望,适当放弃,对不应得到的不存非份之想,才是明智的作为。
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大臣公仪休,是一个嗜鱼如命的人。他被提任宰相以后,鲁国各地有许多人争着给公仪休送鱼。可是,公仪休却正眼不看,并命令管事人员不准接受。
他的弟弟看到那么多从四面八方精选来的活鱼都被退了回去,很是可惜,就是他:“哥最喜欢吃鱼,现在却一条也不接受,为何?”
公仪休很严肃地对弟弟说:“正因为我爱吃鱼,所以才不接受这些人送的鱼。
你以为那帮人是喜欢我、爱护我吗?不是。他们喜欢的是宰相手中的权,希望这个权能偏袒他们、压制别人,为他们办事。吃了人家的鱼,必然要给送鱼的人办事。执法必然有不公正的地方,不公正的事做多了,天长日久哪能瞒得住人?宰相的官位就会被人撤掉。到那时,不管我多想吃鱼,他们也不会给我送来了。我也没有薪俸买鱼了。现在不接受他们的鱼,公公正正地办事,才能长远地吃鱼。靠人不如靠己呀。”
有一次,一个不知名的人偷偷往他家中送了一些鱼,他无法退回,就把鱼挂到家门口,直到几天后鱼变得臭不可闻才把它们扔掉。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敢给他送鱼了。约束自己的得失之心,懂得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即使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仍能自律的男人,在人生道路上就能把握好自己的命运,不会为得失越轨翻车。
4顺势而动的人生法则
形势所赋于我们的机遇往往是决定性的成功因素。一个男人纵有通天本领,如果处于一个万马齐喑的时代,他也不可能有大的事业作为。好的形势则犹如东风,此时顺势而动就犹如顺风扬帆,可以事半功倍。所以,一个男人能否实现自己的理想,把握自己的命运,关键要顺应形势、趋利避害,做把握时代脉搏的幸运儿。很多年以前,美国国民银行免费送给顾客一本杜威的书《经济循环》。
这些顾客中有许多人都创造了财富。
他们学会和理解了商业循环和趋势的理论。
有些人虽然未能创造新的财富,也从这一经济循环理论中学会了如何保住老本。不管经济趋势如何变化,他们终于没有损失已经获得的财富。
担任经济循环研究基金会主任多年的杜威指出:每一种活的肌体,无论它是个人、事业或国家,都是逐渐成熟,逐渐发展,然后死亡。
与此同样重要的是,他指出了一种解决方法。
由此,不管经济循环或趋势如何,身为男人的你作为一个个体,只要顺势而动是能够做出一番成就的。
顺应形势的发展,你能够成功地对付变化的挑战。就你和你的利益而论,不管管理体制总的趋势怎样,你可以用新的生活、新的血液、新的想法和新的活动,改变局部的趋势。
在中国古代博大深邃的思想宝库中,曾有过“出世”与“入世”的争论。其核心议题是,有才能的人以何种方式对待其所面临的时代。
这些争论的重要结论之一,便是主张要“顺道而行”,根据时代的性质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方式。就连以“知其不可而为之”而闻名的孔夫子也曾说过:“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