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外人纷纷为此而猜测不定的时候,郑裕彤的“司令部”内已经开始了似乎是临战前的紧张状态。手下人四处奔走,连郑裕彤也经常往返于公司与香港机场。
谜底终于揭晓,然而却是大出人们的意料——郑裕彤宣布的开工日期恰恰是英国女王来访的同一天。
郑裕彤竟敢拿自己的开工奠基仪式与英国女王的来访争锋?这老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了吗?
大家知道,女王来访在香港可不是一件非同寻常的小事。因为香港当时仍属于英国的殖民地,女王是英国的最高元首,访问香港虽说不是百年不遇,但也是难得一次。更何况这次来访的时间,是在中国和英国已经就香港1997年7月回归中国达成协议之后。虽不敢说这是英国女王对其殖民地的最后一次访问,但也必定会对香港的未来有重要影响。所以,这次出访,肯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新闻热点,届时,英国的电视台、电台、报纸等大批记者将会蜂拥而至,中国大陆以及其他国家像美国、日本等地的记者也会跟踪采访报道,新闻热点肯定会被吸引到这边来。挑选这么一个时间来开工,与女王唱对台戏可没人敢操胜券。
郑裕彤对外界的种种传言与猜测视若罔闻,镇定地指挥手下加紧作开工奠基的准备工作。
当有好心的朋友担心地问起郑裕彤开工的事时,他只是笑而不答。
香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奠基的日子到来了。这一天,天气特别地好,郑裕彤的职工们个个身穿礼服,精神振奋,奠基现场的大幅标语早已张挂起来,各种彩色气球飘荡在蔚蓝的天空,好一派隆重、热烈、气派的气氛。
可是,英国女王这时已经莅临香港,港府的官员们全都迎接女王去了,新闻界记者们也都去了,全港所有人士的目光都集中在女王的身上,有谁会来注意这块尚未开发的地方呢?除了郑裕彤,有谁会对这儿更感兴趣呢?
奠基仪式开始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这时,最后的谜底才对世人打开。原来,事先郑裕彤已成功地进行了交际公关,邀请到了女王来参加自己的奠基仪式!
就这样,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亲自用铁锨为中心铲下了第一锹土。
在场人士无不欢呼雀跃,以一睹女王仪容为快。而如逐花不舍的蜜蜂一般追随女王而来的各路记者,纷纷用自己手中的笔、摄像机、照相机记录下了这令人激动的时刻。全世界的电视观众、广播听众和报刊读者都知道了女王的举动,同时也都知道了香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和郑裕彤。
这是什么广告能够与之相比的宣传效果!
这是不知多少人想做而不敢做的广告,不知多少人想做而没能做成的广告。而郑裕彤做了,且做得那么漂亮!
从以上例子中可以看出,贵人之光借得好,可以取得连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交际中巧用“借光”策略的人,都是善于借力发力的人,这体现出了男人驾轻就熟的超常能力。
6借势相助,事业有成
在攀向事业高峰的过程中,贵人相助往往是男人能否取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有了贵人,不仅能缩短成功的时间,还能加大你成功的筹码。如果你自知能力缺乏,毅力有限,那就更需要“贵人”相助。
对于男人而言,除非你的运气很差,否则,在你的一生中,总会碰到几个贵人。例如,你在工作中一直不是很顺利,表现不佳,心灰意冷,你总想打退堂鼓。你的一位上司却在这时候推了你一把,设法帮助你跨过了门槛,重燃你的斗志。
有句话说“七分努力,三分机运”。我们一直相信“爱拼才会赢”。但偏偏有些男人是拼了也不见得赢,关键可能在于缺少有效的交际手段,缺少贵人相助。
不论在何种行业,“老马带路”向来是传统。目的不外乎是想栽培后进,储备接棒人才。这些例子在运动界、艺术表演界、政治界颇多。
有人说,政治圈是讲究人脉、交际现象最盛的,各路人马结党结派并不少见。谁是受谁提拔的,谁和谁相互帮忙,谁跟谁彼此利益关系密切……若论起每个人的背景来头,几乎都有稳当有力的靠山撑腰,好像少了这层保护罩,就很难在复杂的政治圈里出人头地。
话虽如此,没有贵人比较难成气候,但若要被贵人“相中”,首要条件还是在于,被保送上垒的人究竟有没有善于交际的两把刷子。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如果你一无所长,却侥幸得到一个不错的位置,保证会有一堆人等着看你的笑话。毕竟,千里马的表现好坏与否,代表伯乐的识人之力。找到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对贵人的荐人能力,也是一大讽刺。
我们发现,在名人的成功历程中,总有一些至关重要的人物在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善于接受别人的帮助,是他们把握历史性机遇的关键性的一步,也是他们最终成名的要素之一。
这其中的道理是不难理解的。一个男人要想取得某种成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而这些条件的客观方面却往往掌握在别人的手中。接受别人的支持和帮助,就像一颗优良的种子不拒绝一块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势必会加速一个男人的成功,有时甚至决定着一个男人的命运。
着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的成长经历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单田芳是一位深受广大听众喜欢的评书艺术家。调查统计表明,他在海内外的听众已达6亿之众,这确实令人惊叹。
然而单田芳走上评书事业的道路却是与他善于接受别人的帮助分不开的。
单田芳出生在一个评书世家。在旧社会,这是一个卑贱的职业。为此,单田芳的父母痛下决心,决定改换门庭,以读书续世。
1953年,单田芳顺利地考入了大学。然而,这一年,他却患上了严重的痔疮,先后动了三次手术,耽误了许多功课。怎么办?单田芳陷入了深深的迷惘和懊恼之中。
同时,这一年已是新中国成立的第四个年头,新国家的诞生也产生了人的观念和地位的巨大转变。曲艺演员在当时不仅收入丰厚,而且社会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单田芳的母亲王香桂就曾相继受到周恩来等高层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于是,单田芳的父母重又萌动了栽培他学艺的念头,并动员了评书界的几位前辈,每日以理晓之,以情动之。
虽然单田芳当时并未料到他会有如此辉煌的未来,但鉴于形势,他还是明智地听从了劝告,改弦易辙,并于1954年正式拜着名评书艺人李庆海为师,走上了从艺之路。不久,便声名远扬。
文革开始后,率真耿直的单田芳因口吐真言而受到批斗。造反派的毒打打碎了他的满嘴牙,窝火带憋气毁坏了他的嗓音。以至到文革结束时,单田芳已不得不面临再次改行的问题。
然而,命运又给了他一次绝处逢生的机会。20世纪80年代初,着名女评书演员刘兰芳的一炮走红使得鞍山曲艺团的领导不禁想到了单田芳。在他们的帮助下,单田芳很快被送进医院,经过手术终于又发出了现在人们再熟悉不过的沙哑的声音。
经过一番艰辛的努力,经过“贵人”的帮助,46岁的单田芳终于又站起来了,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硕果累累,成为一代名家。
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所以,做为一名男人,想要实现一辈子风光的理想,就一定要找到可以相助自己的“贵人”。
7努力获得上级的赏识
当今社会,每一个男人都生活在一个庞大的组织中,每一个男人都要和别人发生联系。无论你是科研人员、教师、职员、干部,还是工人、农民、军人,在你所在层次或某个位置,只要你不是“混子”,你总是不安于现在的位置。对于一个愿做管理者的男人来说,当上了组长,又想当车间主任,当了车间主任,又萌发出管理全厂的念头。再说,从在事业上的成就感这个角度来看,现在是协同作战、利用别人的帮助才能成功的时代。
事业的成功,成功晋级都有赖于你通过交际行为赢得上级的赏识。姜太公垂钓于渭河,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如非得到赏识重用,他们的经天纬地之才恐怕也会湮没无闻,可能只好屈居渭河,老于南阳,而古往今来,又有多少满腹经纶的大才,因为没有受到赏识而空怀壮志,默默无闻,潦倒一生呢。所以做为一名想有所成就的男人,切莫以为能利用有效的交际手段而受上级的赏识是一件小事。纵是名角,也得要有舞台才得一显身手;纵是将才,也得要有兵马才能攻战决胜。
下级人员要取得上级的赏识,首先是自己必须具备一定的实际才能,世有千里马而后有伯乐。不管如何殷勤表现,若非千里马,也不会被伯乐看中。但在具备了一定能力后,你就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你上级是个“伯乐”上,通过社会交际来“表现你自己”,就是下级人员最需要着重考虑的事。
对于身为下级的男人来说,通过交际手段赢得上级的赏识有多种渠道,在不同的地方,对不同的上级,又有各种不同的要求。但是,赢得赏识总有一般性的要求,也就是在任何地方、对任何上级大体上都适用的要求,这可归结为以下三点:
(1)容忍上级有的上级,因为曾经犯过错误,或者是在领导层中受到排挤,和下级也没有较好的情感联系,于是感到不被接纳,往往会变得暴躁易怒,变本加厉地责骂下级,总喜欢挑茬,抓住机会训斥下级一通。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上级,应怎样和他建立和谐的关系呢?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接受他,让他感到舒畅而自由。
容忍是人生交际的维生素。在面对社会的芸芸众生时,因各种复杂的因素,人们都不敢展现“真实的自我”。所以,能够容忍顺应上级他也会接受你。那么,这样的人将会令上级产生极好的自信心,也会极其信任这样的人。
能够包容别人、喜爱别人的男人,才拥有最大的改变人的力量。相反,单挑别人的缺点,好为人师的“批评家”,永远不可能改变任何人,也永远不可能建立起别人的信任。
(2)承认上级承认是满足人性的第二个愿望。承认比起容忍又进了一步,承认不仅是接受对方的缺点,还表示用积极的态度发现对方的优点。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优点长处受到承认,缺点短处受到谅解接纳。只要是“人”,都可以在他身上找到可以承认的部分和可以非难的缺点。
否定性性格的人,因为总是从否定的角度来挑对方的缺点,所以在别人身上发现的也全是缺点。肯定性性格的人,总是把焦点对准别人的长处,在别人身上会看到许多优点,所以总是能够与别人和睦相处。
做为一个身为下级的男人,如果能发现上级的长处,并真诚地赞赏上级的长处,可以使上下级关系融洽起来。而利用上级的长处,不仅使你的事业也会使你所在部门的事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定会使你受到上级的赏识。
(3)重视上级重视是人类的第三个渴望。重视上级的存在就是要提高上级的价值。并不是只有下级才有求赏识的心理,上级也同样有意无意地在寻求赏识。
重视会产生奇迹,增加别人的自信心,鼓舞起他人的力量。
按照对等原理,你若对你的上级(或者同事、家人、朋友)评价极高,他们也会同样地评价你;你重视别人,别人也会重视你。
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上级总是最重视那些认认真真完成他所布置的任务的下级。如果下级对上级的布置推三阻四,或爱理不理,上级定会将这种下级“置之度外”。
重视也标志着用“特殊”的态度对人。有一首诗讲到:“如果一个人对你说话,像对一万个人说话时,这种人将永远没有朋友。”有某杂志社曾刊登广告约稿,结果没有一个名人投稿。后来改用给很多名人写信的约稿办法,每封信都用手写而不是打印,同时写上收信人的名字,结果大多数收到了回音。上级和“名人”一样,在交际中更加需要特别的重视。不能“一概而论”,把抽象的“上级”作为对象,这样容易使对方产生受轻视的感觉,而必须对“这一个”具体的上级采取个别对待的方式,表明你的重视,这样,上级自然也会重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