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读懂安身立业的围炉夜话
12123700000001

第1章 辑一 百年修得做人之道(1)

§§§第一节 耐得烦,吃得亏

能够切实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地想办法去改进,那么这个人定然会不断处于进步当中。最怕的就是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一味地自高自大,或者即使知道自己的不足却不屑于去改正,这样的人往往会在固步自封中不断沉沦,最终在人生道路上迷失。

老祖宗说话

十分不耐烦,乃为人大病。一昧学吃亏,是处事良方。

为人处事时若是不能忍受麻烦,是一个十分大的缺点,对于事情的处理宁愿吃亏,这是处事的良好心态。

过来人的故事

清时“扬州八怪”之一的大画家郑板桥,是个才高八斗之人,他在为人处事上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郑板桥五十岁时在山东一个小县当县令,有一次,他听说县丞在处理日常衙门琐事时十分敷衍,对于治下百姓一些鸡毛蒜皮的请求常常置之不理,而且还总是私下里抱怨工作太多太繁琐,于是暗暗记了下来,打算找个机会好好地给这个县丞一次教训。

没多久,衙门里的衙役有了空缺,县丞正好有个侄子想补进来,于是便找到了郑板桥,希望能够给予一些方便。

郑板桥听完县丞的要求,做出一副忙于处理公文的样子,头也不抬地说:“你没看到我这么忙吗?整个县有那么多杂事需要处理,我哪来那么多精力事事都关照到,你那侄子的事先放放,待我闲暇时再说。”说完就让县丞退下去了。

县丞不死心,找了个郑板桥不太忙的日子去见他,又把这事说了一遍。郑板桥十分不耐烦地说:“平日里我处理公文已经够操劳的了,现在好不容易偷得半日闲,你竟然还拿这类琐事来烦我,成心给我添堵是吗?”

县丞不依不饶道:“办公时找您,您说琐事太多没有空闲,现在您空闲了,又说操劳过度,没有精力。我就不明白了,不过是一句话的小事,您为何总是推三阻四?”

郑板桥沉下脸道:“对于这种一句话的小事,我才刚显出不耐烦的姿态你就受不了了,那么平时那些百姓只需动动手的家长里短之事,为什么你却总是敷衍推脱呢?他们又是怎样的感受呢?处事不能耐住麻烦,乃是为人之大缺点,我只警告你这一次,下不为例。”

县丞受到一通训斥,不敢反驳,只好点头唯唯称是。

又一次,郑板桥接到家中来信,要求他给做主。原来,郑板桥的弟弟郑墨在家务农,一直以来,郑家都是与邻居的房屋共用一堵墙。这次,郑家想翻修一下老屋,却遭到了邻居的抗议,说那面墙乃是他们祖上传下来的,属他们所有,郑家想动的话连门都没有。但实际上,那堵墙却是郑家所有,以前的契约书上写得清清楚楚,后来才让邻居借盖了屋子,现在却反过来要霸占这堵墙。这让郑墨十分愤怒,与邻居打起了官司。后来又想到哥哥在外地做官,便写信过来希望能够得到帮助。

郑板桥对于此事考虑再三,随后给自己的弟弟回了一封信,劝其不要与他人太过计较,为一堵墙就伤了邻里和气不值得,还在最后附了一首打油诗:千里告状只为墙,让他一墙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郑墨接到信后,听从哥哥的建议,当即撤销了诉状。邻居被郑家不予计较的举动感动,表示也不想再闹下去了,两家又重归于好。

点|睛|智|慧

一个人处事若总是不耐烦,那么他肯定是做不了什么大事的,上级也不会将大事交给一个做事不耐烦的人。因为领导会认为你连一点小小的麻烦都忍受不了,那么,大的麻烦岂不是更加受不了?怎么能够放心将事情交给如此没有责任心的人去做呢?所以说,处事中唯有勤勤恳恳、不计麻烦,才能够成事。

与人相处时,不要斤斤计较,什么都分得那么清楚。斤斤计较是做事的态度,而与人交往却最好糊涂些,吃些亏也不要放在心上,如此才能获得比较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获得融洽的人际氛围。

§§§第二节 信以立身,恕以接物

老祖宗说话

一信字是立身之本,所以人不可无也。一恕字是接物之要,所以终身可行也。

一个“信”字是立身处世的根本,所以人人都不能没有它;一个“恕”字是待人接物的基础,所以应该终身奉行。

过来人的故事

一老太公闲来喜欢将膝下众孙聚于身边,讲些传统美德故事。一日,老太公又如平日般在后院中开讲了。

老太公略微思忖了片刻,便朗声道:“今日便讲一讲关于信义的故事吧。这信义乃是五常之一,古来倡之已久,须当谨遵。”

有一幼孙接口说道:“这个我知道,仁义礼智信,是为五常,一诺千金是为信。”

老太公满意的点头说:“不错,一诺千金便是信字的最好表达。”我便先给你们讲一个守信的故事吧。话说春秋时期,孔子门下有七十二贤,曾参为其一,其人不仅博学多才,而且十分注重自身修养,德行高尚。有一次,曾参之妻要上集市赶集,家中幼儿吵嚷着非要跟去不可,其妻不愿多事,便哄幼儿说只要在家好好呆着,回来便杀猪煮肉吃。幼儿听后信以为真,高兴莫名。其妻对幼儿本来不过随口应承,并未放在心上,待到从集市回来后也不曾兑现诺言。曾参知道此事后,却真就将家里的猪杀掉给孩子煮肉了。其妻气愤地质问他为何如此,曾参言之凿凿道:“不可无信于幼儿,幼儿本无知,若以无信对之,幼儿亦会学着无信。”

又有一幼年孙儿问道:“此为守信,那么失信又如何呢?”

老太公说:“我这亦有一故事,《郁离子》中曾记载,济阳有一商人过河时翻了船,有个渔夫经过,商人大声呼救说:‘只要你救我起来,我便给你一百金作为酬谢。’渔夫便欣然将其救起,待到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账,原本说好的一百金只拿出了十金给渔夫,渔夫责怪他言而无信,商人却不屑道:‘你平日一年也赚不了几个钱,这次一下子就得到十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渔夫只好悻悻而去。不曾想,后来商人再次于过河时翻船,向四周求救,有人欲救,曾经受骗的渔夫便拦阻道:‘这是个不讲信用的人。’于是商人便被淹死了。”

一幼孙拍手明白道:“一信字当真关乎性命也。”

老太公颔首说:“吾等当以信字为立身处世之本,切记,切记!”

另一幼孙问道:“此为立身处世之术,那又该如何待人接物呢?”

老太公说:“待人接物不过一‘恕’字可概括。三国时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由蒋琬担任宰相,其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不善言语。即使是蒋琬与他对话,亦是应而不答,便有人在蒋琬面前不忿,说杨戏如此怠慢大人实在不像话。蒋琬却笑道,人各有脾性,让杨戏当面称赞我,那不合他的本性,让他当面说我不是,又会让我下不了台,因此他便只好默然不语了。以后,便有人称赞其‘宰相肚里能撑船’了。这便是与人交往时当以宽仁为本,尔等可记住了?”

众幼孙皆面露明白之色,齐声道:“谨记于心!”

点|睛|智|慧

一个人若是没有信用,那么别人就不愿意和这个人交往,因为没有人会在吃亏后再度相信此人。久而久之,这个人不讲信用的事情就会被所有人知道,大家因为不愿被骗自然就会远离此人。最后,这个人的处境就会变得越来越孤立,最终成为孤家寡人。所以说,立身处世,讲信用是十分重要的。

而宽恕忍让,则能够在与人交往中使得双方关系更加融洽,若是一味较真不肯退让,双方拼命顶牛,谁也奈何不了谁,结果只能是分道扬镳;即使分出了胜负,朋友之间的友情也肯定完蛋。所以,宽恕退让并非软弱,而是待人接物中的大智慧。

§§§第三节 大智慧与小聪明

老祖宗说话

甘受人欺,定非懦弱。自谓予智,终是糊涂。

甘愿受人欺负的人,必定不会是懦弱之人;自认为聪明的人,终究是糊涂的人。

过来人的故事

有两个人,在沙漠中和同行的驼队走散了,不过好在他们身上带的食物和水都还在,而且也还算充足,因此他们并未有多么慌张,而是选定一个方向艰难地跋涉着,期待能够走出沙漠。

上天就像个爱开玩笑的小孩,迷路的两个人走着走着,居然发现了一处不知道埋葬在沙漠中多少年的古迹,两个人兴奋地在其中翻找拨弄着,很快就找到不少有价值的东西。

最后,两人将东西归到一起,开始“分赃”,其中的高个子强行拿到了分配权,矮个子对此并没有说什么,而是听之任之。

高个子自诩聪明过人,在分配过程中动了点小手脚,使得自己分到的部分要多于矮个子的。矮个子虽然知道有这么回事,却还是什么都没有说。

两个人分完东西后,各自背着自己的那一份继续沿着之前选定的方向走下去。

走了一段路程之后,高个子回想之前分东西时矮个子一副受气包的样子,心思又活动起来,看了看身上带的食物和水还有不少,于是从中取出少得可怜的一点儿对矮个子说:“喂,听着,把你分到的财宝拿一半出来,不然的话……哼哼!当然,我也不会白拿你的,我会拿食物和水跟你换。”

高个子说完,晃了晃手中那少得实在不像话的食物和水。

矮个子想了想,一声不吭地卸下一半的财宝,然后默然地从高个子手中接过了那点“交换品”。

成功攫取了“战利品”的高个子随后在路上一直都得意不已,暗中将自己佩服得不得了,同时更是在心里认定矮个子是个好欺负的人。

又走过了一段路程,高个子不时地会嘲笑挖苦一番矮个子,见到矮个子仍是默默忍受、甘于受欺的样子,便越发肆无忌惮起来。最后干脆也不和他玩什么交换的戏码,直接将矮个子身上所有的财宝全部抢了下来。

对此,矮个子只是叹了口气,然后只带着自己的食物和水,离开高个子自己走了。

很多天以后,背着全部财宝的高个子在沙漠中陷入了困境,因为背着一大堆东西的缘故,高个子体力和身体的水分消耗得很快,原本可以支持很多天的食物与水陷入了告罄的状态。可是高个子却舍不得扔掉那些财宝,要知道这些宝贝一旦带回去,下半辈子就可以吃香的喝辣的了。

就这样,高个子咬牙坚持着,幻想着回家后的幸福生活,一路艰难的跋涉……

一个月之后,高个子的尸体被矮个子带来的救援队发现了,矮个子看着高个子死了都不肯放手的财宝,摇了摇头说:“你自以为聪明,总以为我好欺负,却没有想明白,在沙漠里,能保住性命才是最重要的。”

点|睛|智|慧

天下没有甘愿受欺负的人,所谓“泥人还有三分火气”,那些打不还口、骂不还手的人,一定是心中有所图。对于他们,绝对不能抱着轻视的态度,不仅不能直接欺负人家,甚至也不要轻易地得罪他。秦末汉初时候,“受人胯下之辱”的韩信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而那些自诩为聪明的人,往往只是小聪明,虽然能够得意一时,却往往在更大的方面吃了亏,实际上是糊涂得看不清形势的人。

§§§第四节 自大与自卑

老祖宗说话

把自己看太高了,便不能长进。把自己看太低了,便不能振兴。

人应该有自知之明,把自己看的太高,超出了自己的实际,便很难有所进步;但若是把自己看的太低,便会自卑而不自信,从而无法振奋精神。

过来人的故事

有两个人一起学画,一个人十分骄傲自大,觉得自己什么都会,所以学起来并不认真。而另一个人则十分自卑,学了一堆方法,却畏手畏脚,不敢自己动手画一幅画,所以也十分让人头痛。老师想让他们改掉自己的毛病,常常会有意无意的告诫他们。

有一次,老师将两个人叫到一片竹林中,让他们就地写生。

自大狂拿起画笔,随心所欲地画了几笔后,对老师说:“我说老师啊,画竹子一点难度都没有,很没意思啊,不如我们来点高级些的,画点鸟啊、马啊什么的,要不然画人也可以啊!”

老师回答说:“竹子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想画好却不容易,你看有那么多的名家都是画竹高手,像郑板桥、苏东坡,后者还有‘胸有成竹’的典故流传于世。所以,学好画竹子,有助于你们画技的提高。”

自大狂不屑地说:“他们的画我看过,竹子画得再怎么好也就是那样了。我现在的水平其实已经够好的了,比起郑板桥、苏东坡也不差,既然竹子已经被他们拿来出名了,那我以后总不好再靠画竹子来出名吧,我画点其他更厉害的,到时候名气绝对比他们大。”

老师听后十分无奈,只好说:“既然画竹子这么简单,你就稍微花点力气把它们画完再说其他的吧。”

然后转头去看另一名学生,发现他磨了半天的墨,手拿着画笔却一直没动,便问:“为什么还不开始画呢?”

自卑的学生小声嗫嚅着说:“我……我怕画不好。”

老师叹了口气:“画不好没关系,这只是练习而已,所谓的练习,就是为了找出自己的不足,大胆去画吧。”

“哦。”自卑的学生答应道,然后长吐一口气,仿佛下了很大的决心一样,拿起毛笔悬在画纸上方。正要下笔时,一滴墨汁滴了下来,洁白的画纸上便多了个难看的墨点。

自卑的学生顿时变得十分沮丧,他将毛笔又放回去,小声得像是自言自语:“我就知道不行的,我就知道不行的……”

老师安慰他说:“没关系的,只是一个墨点,正好可以用画的竹子将它盖住,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学生抬起眼睛,看了老师一眼,又低了下去,说:“不行的,我在白纸上作画都画不好,何况是有污点的纸呢。”

老师有些生气,说:“你不试怎么知道呢?不试的话,你学画又有什么意义呢?”

自卑的学生苦着脸说:“是啊,也许我学画本身就是个错误呢,我根本就不行的。”

老师无奈了。

很多年过去了,老师也老了,偶尔会听到别人谈起他这两个学生。自大的那个,生活很一般,经常会在街边兜售他的所谓“名家水平”的画作,可惜购买者寥寥;而自卑的那个,就十分窘迫了,画是早就不画了,见谁都是唯唯诺诺的,精神状态糟糕到谁见了都会皱眉头。

点|睛|智|慧

我国古代便有“夜郎自大”的成语,用来讽刺那些骄傲无知的肤浅之人。这样的人自以为了不起,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若是真有了不起的能力倒还好,却往往都是才疏学浅之辈。他们因为高看自己的水平,因此不愿意努力,自然不可能有进步。而自卑之人同样糟糕,人的精、气、神是很重要的东西,自卑之人这三样都十分虚弱,这样怎么能有大的成就!

§§§第五节 人贵有自知之明

老祖宗说话

知道自家是何等身分,则不敢虚骄矣。想到他日是那样下场,则可以发愤矣。

清醒地明白自己所处的身份地位,就不敢随便妄自尊大;想到今后因为不努力而导致的下场,现在就会拼命地发愤努力。

过来人的故事

有个人考取了举人,十分欢喜,觉得多年寒窗苦读,如今总算得到了应有的回报。此时看看自己身边的平头百姓、芸芸众生,再看看现在自己的举人身份带来的光环,心态渐渐地产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有一次,乡里王员外家乔迁新居,将左邻右舍都请到自己家喝酒,也给这位新科举人发了请帖。举人收到帖子后,觉得如今自己也算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了,不能别人一请就屁颠屁颠地立马赶过去,应该拿一拿架子,摆一摆姿态,不然怎么显得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呢?这么想着,便打算迟到一个时辰再去赴宴,这样一来,等自己到场时,所有人都会看见自己,而主人家也会好生出来迎接,定然可以赚取足够的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