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慷慨之福与小气之灾
贫贱的时候,要保有自己内心的尊严,绝不向别人谄媚、求取施舍。这样的话,即使外在仍然贫穷,却是个精神上的富翁。而物质上富贵的时候,也要牢记“达则兼济天下”的古训。
老祖宗说话
桃实之肉暴于外,不自吝惜,人得取而食之。食之而种其核,犹饶生气焉。此可见积善者有余庆也。栗实之肉秘于内,深自防护,人乃破而食之。食之而弃其壳,绝无生理矣。此可知多藏者必厚亡也。
桃子的果实暴露在外面,一点也不吝惜地让人们取食,因此人们在吃完后会把桃核种下去,从而有可能再长出桃树。由此可见,多做善事的人能够留下福泽。栗子的果肉秘藏在壳内,深深地将自我保护起来,人们就会破开它的壳来吃里面的肉,吃完后丢弃掉壳,完全没有再生的机会。由此可以知道,凡是吝啬小气之人必然很容易灭亡。
过来人的故事
某县张家是一个比较富足的大家族,这一代掌家的老爷因为小时候吃过一些苦,对于贫苦人家的难处有着切身的体会。因此,平时对待四邻街坊都十分慷慨,时不时地便会接济一下有困难的家庭,对待自家的佃户也颇为宽厚。也因此,张家在县里的名声十分不错。
世上既有慷慨之人,便也有吝啬之人。同县的钱家也是个富户,其资产比起张家更要来得丰厚。不过,能够享受到这种丰厚财产的却只有钱家自己,外人休想得到一厘一毫。钱家对于家里的佃户压榨得也是十分厉害,一点一滴都要斤斤计较,抠门到了极点。钱家的街坊邻居休想得到钱家一丁点的帮助,于是人们便暗地里称钱家老爷为“钱老抠”。
有一日,县里来了一些外地逃难过来的人,听说是山东那边遭了蝗灾,官吏又互相推诿责任,不办实事,人们都过不下去了,这才纷纷向周边出逃。
这些人经过长途跋涉,各个均是衣衫褴褛、一脸菜色,见者无不心生怜悯,但大多数人自身也并不富裕,只能尽力施舍一些口粮。
张家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在县路口建起了施粥棚,并且对于衣服破损无法蔽体的人,还会发放一套干净的衣服。钱家却与张家的做法相反,不仅对流民的苦难视而不见,还对那些停留在他家门口的人大声呵斥,强行把他们赶走。
此事过后不久,全国其他地方陆续遭遇天灾,各地流民在逃窜的时候,开始集结成群。随后,起义的队伍就像点燃的薪火一样迅速席卷天下。
张家、钱家所在的县是最先被起义军占领的地方,那些家中有钱财的人都纷纷遭到了洗劫,甚至还有人遭到了杀身之祸。这其中,张家与钱家因为得到消息早,提前就带着家中钱财躲了起来。
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这两家终究还是被起义军搜了出来。而在对待他们的态度上,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张家不仅没有被抢,反而被好好地安置在了原来的住处,甚至还有专门的人保护;而钱家却彻底遭了殃,万贯家财被抢了个空不说,还被起义军砍掉了脑袋,罪名是为富不仁。
直到后来,张家才知道,当初被他们救济过的人当中,有个人当上了起义军的重要头目,因为这个原因张家才逃过一劫。
知道这件事的人们纷纷感慨:积善有余庆,多藏必厚亡。
点|睛|智|慧
所谓为善者有善报,自私者有恶果,不外如是。为善是一个良性循环,虽然给予他人看起来是自己损失了,但是他时他地,终会有回报。得到回报之时则是功德圆满,一个循环完成,用举手之劳换得了日后的回报。他人在之前获得了必要的帮助,日后则会力图回报,双方都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而自私多藏者则陷在一个死胡同中,没有给予自然就没有回报,而且因为缺少付出与回报的循环,变得死气沉沉。外人为了得利当然要打破这种坚壳,于是作茧自缚的恶果便显现了。
§§§第二节 事在平常不难为
老祖宗说话
肯救人坑坎中,便是活菩萨。能脱身牢笼外,便是大英雄。
肯将他人从困难中解救出来的人,便是人世间的活菩萨;能不受俗世牢笼的束缚,超然于外的,便是真正的杰出人物。
过来人的故事
苏州城来了一个得道活佛,传言其智慧无双,天上地下,无所不知,很多人都上门去求教。
有一个富商有心向佛,便备好礼品去见活佛,说:“人世之间,苦海无边,请问如何才能超脱彼岸,又如何能够立地成就菩萨果位?”
活佛高喊一声佛号,然后缓缓地回答道:“有心脱离苦海者,便有成就菩萨的根性,有此根性后,第二步便需有行善之心。城中西面有一群无家可归的孤儿,你且去为他们安置生活,回来之后我再告诉你如何成就菩萨。”
富商满口答应,回去后便到城西寻找那群孤儿,然后将他们一一安排到酒肆当铺当伙计。安顿好后,富商又回到活佛身边问询,活佛说:“你已经是菩萨了,何必再向我问询。”
富商闻言顿时觉得受骗了,高声质问:“你什么也没做,就说我已经是菩萨了,可我一点变化也没有,哪里有菩萨的样子?”
活佛双手合十道:“肯救他人于坑坎中,便是人世间的活菩萨。你救助那群孤儿于苦难中,在那群孤儿的眼中,你又哪里不是菩萨了?若你救助的人越多,那么在越多的人心目中,你便是救苦救难大慈悲的真菩萨,如此而已!”
富商还不死心,继续问:“可我想成为经文中描述的有大法力大愿力的菩萨。”
活佛回答说:“生时处处为善成为活菩萨,死后到达彼岸自然会成为法力无边的金刚菩萨。”
富商无言以对。
又有一次,一个习武之人找到活佛,问道:“敢问活佛老前辈,我想成为大英雄,应该怎么做?”
活佛说:“英雄意味着与凡人不同,而要与凡人不同,便需超脱世俗牢笼。”
武人挠了挠头,想了想说:“你讲的太深了我听不懂,能不能说得明白点,就说我应该做些什么吧!”
活佛点点头说:“传统的包袱,人世的俗见,乃至自己固有的一些偏见,这些都将人牢牢的束缚在凡俗之中。唯有凭借大智慧大勇气摆脱这些,才能成为真正的大英雄大豪杰。”
武人又挠了挠头说:“可是,我以为要做出一番大事才能成为大英雄的。”
活佛微笑道:“做出一番大事的人只是让自己为众人所知而已,若是没有我所说的超脱世俗的大勇气与大智慧,就算自称豪杰好汉,也是不会被世人承认为大英雄的。你看历来闻名天下的英雄,哪个不是有着不同凡俗的气质!而只要能够超脱俗世牢笼,即使一时没有做出一番大事,迟早也会为天下所敬仰的!”
武人听完活佛的话后,茅塞顿开,跪下磕了几个头后便大步离开了。
点|睛|智|慧
所谓菩萨,最重要的一个品质便是救度他人于苦难的善心。因此,只要能够真心诚意地救助别人于苦难,就是一个现世中的活菩萨。
而英雄则是自凡人中脱颖而出的杰出人物,自然不会与凡俗中的人情、包袱乃至成见为伍。做到了这些,就能很容易在芸芸众生中鹤立鸡群,而要做到这些,需要相当大的勇气和智慧。拥有大智慧和大勇气的人,难道还不能成为英雄吗?
§§§第三节 莲花开一季,春草吹又生
老祖宗说话
莲朝开而暮合,至不能合,则将落矣。富贵而无收敛意者,尚其鉴之。草春荣而冬枯,至于极枯,则又生矣。困穷而有振兴志者,亦如是也。
莲花清晨开放,晚上闭合,等到不能再合起来的时候,则将要凋落。富贵而不知道收敛的人,应该以此为鉴;草木春天繁茂而冬天枯萎,等到干枯到极致时,则又到了生长繁盛的春天了,出身困穷而有振兴志向的人,也应当像这样才对。
过来人的故事
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大画家,据说画作十分传神,许多人欲求其一画而不可得。
一日,画家到苏州游玩,其人未到,消息便传开了。当地一些附庸风雅的富户便专程为其接风,并做好了一系列的游玩安排。
游览期间,画家对于富户们的矫揉造作虽然不胜其烦,但身为客人,却也不好发作。只能冷冷地看着那些人口吐庸俗之言,行嚣张跋扈之事。
好不容易挨到了结束,富户们又纷纷请画家留下画作,画家说:“我只一双手,只有能力作出一幅,行便行,不行便算。”
富户们虽然不满画家的怠慢,但是人家名声太大,却也不敢如何。于是,便同意画家只作一幅画的要求,至于之后如何分配,各人心中各有盘算。
画家扫了扫众人的表情,虽外表细节不同,但内在乾坤一致,皆充斥着急切与贪婪。画家摇了摇头便开始挥毫泼墨,片刻的功夫就做好了一幅莲花图。
图中莲花自是饱满丰盈,然而却又嫌过于富态,花瓣均呈摇摇欲坠之状,仿佛一阵风就能吹走。画自然是好画,笔法细腻,画风传神,然而内容上却颇有萧瑟之感。富户们虽然不懂得画家为何要将莲花画成如此模样,但是碍于画家的名声,也只好认为画家自有道理在其中。
直到很久以后,富户们请人根据这幅画来题诗,方才知晓画家是在奚落他们,题诗为:高洁如莲,盈满亦落。这是暗中讽刺富户们便像这莲花一般,看起来风光无比,但因嚣张、不懂收敛而离败落不远了。
又有一次,画家在一处林间赏雪,偶然迷了路。后来在林间见到一处茅草屋,便上前问路。
茅屋的主人是个文弱书生,为了求学,变卖了家中能变卖的一切值钱物品,最后连房子也一并卖了出去。身无居所之下,便自己动手盖了一间茅草房,聊以缓解困苦。
茅草房在冬天的寒风中实在起不到多少作用,冷风一吹,便“瑟瑟发抖”,就如同书生本人一样。画家与这位书生一席谈话下来,却见书生虽身处逆境,却志向高远,一点也不以贫寒为意。画家心中暗自称赞,待到问清道路后,画家执意要为书生作一幅画,书生也不是矫情之人,欣然同意了。画家酝酿了很久之后,才一笔一划地动起笔来,然后一气呵成作出一幅“草木枯荣图”。书生拿着画,仔细地品味了一番后,对着画家鞠了一躬说:“多谢先生赠画勉励之情。”画家抚掌道:“画由心生,非你,亦无此画,不如由你自己题上一首自勉诗吧。”
书生欣然允诺,略微思考片刻后,写道:“草木非无情,漫漫有奇志,冬寒枯萎尽,自有春荣时。”
之后不久,书生参加科考,果然高中了。
点|睛|智|慧
天地间万事万物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会相互转化。富贵之人不懂收敛,一味嚣张跋扈,那么富贵转眼便会成为过眼云烟,原本殷实的家产也会衰败下去。这和“盛极而衰”“乐极生悲”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困穷到了极点的人,若是存有青云之志,不懈努力,那么终有一天会一遇风云便化龙,由极衰转向盛兴,此所谓“穷极而胜”“困极而成”。
这种盛衰之间的互相转化,其实也符合天地间阴阳的转化,是十分能警醒世人的大道理。
§§§第四节 贫贱与富贵
老祖宗说话
贫贱非辱,贫贱而谄求于人者为辱。富贵非荣,富贵而利济于世者为荣。
出身贫贱并不可耻,可耻的是因为贫贱而谄媚跪求他人;富贵也没有什么好值得荣耀的,在富贵的同时能够帮助其他人才是值得自豪的。
过来人的故事
一天,一个富翁路过一个街口,耳边忽然传来一阵优美的小提琴声,转头发现是一个青年靠在墙边演奏。
这个青年全身很干净,只是衣服上有几块补丁。
青年十分忘我地拉动着琴弦,柔和的音调自琴弦上淌出。在他的脚边,是打开的琴盒,里面稀稀拉拉地放着几张小额纸币。
富翁于是明白了:原来是个街头卖艺乞讨的!他随手从口袋中抽出一张十元纸币,卷起来扔进了青年脚边的琴盒中,然后抱着双臂,等待着什么。
结果,青年一曲拉完也没见有什么表示。富翁有些生气地说:“我给其他乞丐钱的时候,他们都会不停地对我说谢谢,甚至会给我磕头,你这人怎么一点表示也没有?”
青年放下琴,说:“虽然我并不富有,但我也不是乞丐。我用我这一手琴艺挣钱,您要是抬举我,可以称我为街头艺术家,若是不屑,也可以叫我街头工作者。至于磕头摇尾之类的行为,我又不是狗,做不来那样丢人的事!”
富翁心中十分不快,不过也不知道怎么反驳青年,气呼呼地走了。
几天后,富翁去参加一个文艺演出会,因为是贵宾席位,所以会有专人迎接,结果富翁又看到了青年。
青年正九十度地向一个人鞠躬,那个人富翁也认识,是本市有名的企业家,身家财富和自己差不多。
待到青年起身后,富翁走上前去,十分快意地说:“你不是不向有钱人低头摇尾的吗?今天怎么改性子了?”
青年也认出了富翁,笑了一下说:“我又不是因为他的身份而向他鞠躬的。他的确和你一样是有钱人,不过他每年都会拿出很大一笔钱捐给贫困山区的学校,我家乡的小学就是他出资建的,因为这个原因我才向他鞠躬。”
富翁被噎住了,半天才郁郁地说:“你总有各种理由。”
青年淡然一笑:“这不是理由,这是事实。”
点|睛|智|慧
每个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贫贱也好,富贵也罢,其实都只是外在的,而真正重要的是内在心灵的充实。贫贱的时候,要保有自己内心的尊严,绝不向别人谄媚、求取施舍。这样的话,即使外在仍然贫穷,却是个精神上的富翁。而物质上富贵的时候,也要牢记“达则兼济天下”的古训。财富越多,责任越大,这样才不会成为一个“除了钱一无所有的穷鬼”,才能受到别人的尊敬。
§§§第五节 贫穷或愚笨不可怕
老祖宗说话
贫无可奈,惟求俭。拙亦何妨,只要勤。
贫穷是没办法的事情,只有力求节俭才能过得去;天性愚笨也没关系,勤奋能够改变一切。
过来人的故事
母亲带着孩子去学校报名,在老师那里填写资料的时候,让孩子去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顺便认识认识以后一起上学的同学。
没过多久,孩子不声不响地回来了,牵着母亲的衣服角,一副委屈的样子。母亲把孩子带到一边,小声问他怎么回事。
孩子撇了撇嘴,带着哭腔说:“他们笑我衣服土,还笑我笨。”
母亲看了看孩子身上有些破旧的衣服,再看看其他孩子身上洋气的服装,心中一阵酸楚。她抱着自己的孩子说:“抱歉,这不是你的错。不能给你买漂亮的衣服是我们做父母的不好,与你无关。”
孩子有些木讷的点了点头,又问:“他们都会算好几位数的数字,还认得好多字,可是我都不会。”
母亲叹了口气,说:“我们是有很多比不上别人,这是上天注定的,改变不了,所以我们只能花更大的力气追上他们。别人花一分钟认识一个字,我们就花两分钟,甚至三分钟,绝对不让别人再笑话我们,好吗?”
孩子用力地点了点头,心中似乎做出了什么决定。
一年级时,孩子成绩排在班级的最后,常常被人取笑为“吊车尾”。
三年级的时候,孩子的学习仍然处于班里的中下游,比起其他的孩子,不管学什么,他都有些吃力。他只好在别人快活玩耍的时侯,默默地努力着。
上了初中后,孩子的成绩处于班级的中游水平,每天中午吃着家里带来的咸菜,对别人能够大吃大喝视而不见,一点也不羡慕他们。身上的衣服是父亲的衣服改小了的,家人想为他买新的,他为了省钱拒绝了。
高中后,他凭借着不错的成绩考取了大学,家里在欢天喜地的同时也为昂贵的学费而忧心,但他十分平静地带着几包衣服就去了学校,边打工边学习。
十年后,他坐在总裁席上,对自己的属下讲述自己的成功经历:俭以养德,勤能补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