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施正荣向左,彭小锋向右
12154500000041

第41章 下篇

下篇第二章 再次创业:从劳保产品到光伏硅片的转型

早先做了几年劳保产品,对市场的把捉也算是有了一些敏感度,这下转到光伏产业,无论如何也全然是个新人,要真刀实枪地干,必须从零开始。

第一节全新的产业,全新的团队

对于彭小峰这样一个之前从来没有从事过高新技术产业的创业者而言,他要接触这样一个全新的领域,必定要招兵买马,组织一支专业的、强有力的队伍。此时的彭小峰认为,太阳能产业是一个全新的产业,他必须重新开始。所以,在做这个项目的过程中,他不准备从原来的柳新集团里带过来一个经理,而是从无到有地建立一支新的团队。那么,他的这支队伍从何而来呢?

事实上,当彭小峰还在考虑这个项目应不应该上的时候,他的心中对于这个团队的成员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把握了。已经确定做硅材料项目的彭小峰,他的思路与常人不一样。他觉得如果公司走国产化道路做硅片,晚十年都做不成。国内已经有的硅片公司因为技术和实力的限制,规模较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导致国内生产的硅片成本比国外的要贵很多。国外的供应更有优势。所以,彭小峰想的就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大。要做大,对他而言,面临两个问题,首先一个是资金。就资金而言,彭小峰因为在劳保产业已经做了好几年,做得也还比较成功,当时已经积累了几亿元的资本。但是,因为彭小峰的目标是做大,自然资金需求量也非常大,资金的缺口还是不小的。第二个问题便是人才,也就是团队的问题。彭小峰在这个领域还是新手,必然要借助他人的优势来运作这个大项目,那么,人从哪里找呢?

赛维总裁兼首席运营官佟兴雪是一个关键性的人物,因为他是当时国内少数具备10年以上光伏企业运营管理经验的人才,曾在太阳能电池设备制造商GT-SOLAR公司和保定天威英利担任高管。2005年的一天,佟兴雪正在无锡尚德与施正荣交谈,忽然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对方自称叫彭小峰,得知他就在无锡后,希望能赶过来见一面。佟兴雪当时也没怎么在意,随口便答应了。但是,之后由于与施正荣聊到兴头上,便把见面这件事情给忘了。等到中午的时候,他的电话再一次响起来了,打电话的还是那个叫彭小峰的人,他已经到了尚德门外。

此时的佟兴雪才突然想起约见这件事情,于是略带几分歉意地告别了施正荣,走出大门去见这个给他打电话的陌生男子。这是佟兴雪和彭小峰的第一次正式见面。此时的彭小峰思路很清晰,正在四处寻找合适的创业合作者,他从一个朋友那里得知了佟兴雪的联系方式。彭小峰和佟兴雪两人那天共进午餐,餐桌上,彭小峰将自己的想法试探性地说出,没有想到佟兴雪听到后如遇知音,两人感觉相见恨晚。佟兴雪对彭小峰说道:“我一直在寻找一个有魄力、有市场感觉、能把这个行业做大的人,这个人看来非你莫属了。”就这样,佟兴雪和彭小峰走到了一起。两年后,佟兴雪成为赛维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另外一个关键的人便是邵永刚,赛维的高级副总裁。邵永刚曾任国泰君安证券管理董事,负责投资银行业务和企业融资项目,后来在赛维上市前私募资金事情上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邵永刚是彭小峰在读EMBA时的同学。2005年7月初,邵永刚接到了彭小峰的电话:“我有个新项目,你帮我看看行不行。”邵永刚从上海赶到苏州,在一个小办公室里,彭小峰用PPT详细给他介绍太阳能多晶硅片项目。邵永刚当时认真看完之后,非常激动,兴趣大增,于是帮彭小峰撰写了商业计划书概要。2006年2月,邵永刚加入赛维,担任高级副总裁,与6个月后来到的首席财务官赖坤生,同为赛维融资上市中的关键人物。赖坤生满头白发,但性情活跃,他有近20年美国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经验。2006年初他接到彭小峰邀请他加盟的电话,他当时便谢绝了,原因是觉得“赛维太小了”。没有想到的是,3天后,彭小峰亲自飞到加州向他描述了公司的未来前景。赖坤生终于被打动,于2006年8月加入赛维。

更早加入赛维这个团队的是朱良保,赛维常务副总裁。朱良保拥有15年以上的生产、贸易公司的管理经验,在彭小峰找到他之前,他对太阳能也是一无所知。两人通过倾心交谈之后,朱良保动心了。于是,回去之后他四处查找资料,当再一次证实这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项目时,他激动了好几个晚上。最终,朱良保于2005年11月加盟赛维。

就这样,彭小峰在赛维创立前后不久,很快搭建起一个阵容豪华的技术和财务团队,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有些人已在海外安家多年,而且彼此性格迥异。例如彭小峰的生活基本就是工作的延伸,而佟兴雪则注重生活品质,衣着时尚,连办公室内卫生间的马桶都比彭小峰的讲究。这不得不让很多人惊讶于彭小峰惊人的整合资源和人才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