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美妆女性中医美容小全书
12154600000001

第1章 平衡阴阳—要做平衡美人(1)

§§§第一节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中国古代哲学经典巨著《易经》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离不开运动与平衡。阴阳平衡是女人生命活力的根本。阴阳平衡则人健康、美丽;阴阳失衡人就会患病、早衰,甚至死亡。所以维系阴阳平衡是女人健康和幸福的根本宗旨。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黄帝内经》

阴阳源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认为万物都有阴阳两个对立面,以阴阳来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例如天是阳,地是阴;日是阳,月是阴。阴阳的对立和统一,是万物发展的根源。凡是旺盛、萌动、强壮、外向、功能性的,均属阳;相反,凡是宁静、寒冷、抑制、内向、物质性的,均属阴。其实关于阴阳的观念,在原始社会后期就已经出现了。这一词语的出现,则最早见于《国语》。

史书记载,在周幽王时,有一次发生地震,百姓恐慌不已。幽王向大臣询问地震的原因,大臣伯阳甫解释说,是因为天地之气失序,“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意思是说,地下的阳气伏在阴气的下面,被阴气所逼迫,想出出不来,两股力量争斗,所以发生地震。

可见,当时阴阳的概念已经被用来解释自然现象。其实,阴阳的原始意义很朴素,所谓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其根据就是日光的向背——面向太阳的一面为阳,背对太阳的一面为阴。

阴阳学说亦应用于中医学上,用来解释人体生理现象及病理变化的规律。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内部充满着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故《黄帝内经》有“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人体脏腑组织的阴阳属性,就大体部位来说,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就其背腹四肢内外而言,则背属阳,腹属阴;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就脏腑而言,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就五脏而言,心肺居于上部属阳,肝脾肾位于下部属阴。

由于阴阳二气的升降运动及其相互作用,推动着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推动着人的生命的进程。阴阳平衡就是阴阳双方的消长转化保持协调,既不过分也不偏差,呈现着一种协调的状态。

阴阳状态的四大特点是:气血充足、精力充沛、五脏安康、容颜发光。阴阳平衡的具体表现为:生命活力强、生理功能高、心理承受能力强。具体就是能吃能睡,气色好,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应急能力强,对不良情况适应能力好;耐受疲劳强,抵抗一般疾病能力好。

阴阳平衡不是静止的,绝对的,二者是相对的、动态的。这种平衡需要呵护,一旦养生不慎,就很容易导致营养失衡而危害健康。

明代杰出医学家汪机曾经说过:“阴阳之道,天地之常道。术数者,保生之大伦,故修养者必谨先之。”他认为我们想养生,要治病,达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先从阴阳开始。

中医美容小提示

阴阳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法则,事物的生成和毁灭都是来自于这个根本法则,所以要想治好病,就必须从根本问题——阴阳上求得解决。女性养生也是这个道理,必须从阴阳着手,通过各种方法维护人体的阴阳平衡。

§§§第二节 阴阳失衡是致病根源

阴阳平衡是生命活动的根本。阴阳要是平衡,人体就能够健康;如果阴阳失衡,就会患病,就会早衰,甚至死亡。所以养生的宗旨,最重要的就是维护生命的阴阳平衡。

——杨力

在正常情况下,阴阳是互根、互补、互制的,说得通俗一点,正常人体的生命功能与物质之间是互补互制的,也就是说阳气与阴精是互根的,一旦出现一方不足或有余,人体的另一方就会来代偿弥补,目的在于纠正失衡,维持阳气与阴精的平衡。如果阴阳不能相辅相成,就会出现阴阳失调而产生种种健康问题。

《黄帝内经·素问》: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它的意思是人体内若阳气偏旺,阴气就必然受损;相反阴气为主,阳气则受抑制。阳气旺盛会产生热症,阴气至极会产生寒症。寒到极点会生内热,热到极点也会生内寒,即寒症。

阳盛阴虚:身体机能过度活跃,精神亢进,内热,损耗体内液体,症状是发热、口渴、大便燥结、头痛、失眠、烦躁不安等。

阳虚阴盛:身体机能衰退,活动力减弱,内寒,症状是疲乏无力、畏寒肢冷、自汗、小便清长、大便稀溏等。

阴阳轻度失衡可导致长期亚健康状态,阴阳中度失衡会导致疾病和早衰,阴阳重度失衡可导致重病,阴阳离决则生命中止,即死亡。

建国初年的任弼时就是因阴虚阳亢而去世。任弼时患有严重的高血压病,脑血管有明显硬化之症,心脏初期机能障碍,肝脏肥大等。1950年10月25日早7时,任弼时突发中风现象,右半身瘫痪,失语,大汗,病情严重。10月27日去世,享年46岁。任弼时之死,与劳累过度有关,由于过度的操劳和费神,使其阴阳失衡,而导致疾病的发生,突发脑中风而死。

中医美容小提示

亚健康虽然是轻度阴阳失衡,但如果发展下去,长期重度亚健康也可发展为中度阴阳失衡,所以对于现代女性来说要重视对亚健康的调理。例如,保证充足睡眠,调整心态、减慢节奏、避免紧张等。

§§§第三节 “上火”意味着身体阴阳失衡

上火乃身体营养失衡。

——朱丹溪

人体里本身是有火的,如果没有火那么生命也就停止了,也就是所谓的生命之火。当然火也应该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比如体温应该在37℃左右,如果火过亢人就会不舒服,会出现很多红、肿、热、痛、烦等具体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有火则生、无火则死。从正常意义上来说,火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必需的,超过正常范围就是邪火。不正常的火又分为虚火和实火,正常人体阴阳是平衡的,然而阴是正常的但是阳过亢,这样就显示为实火。另一种情况阳是正常的阴偏少,显得阳过亢,这样就显示为虚火。

上火中的“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表现的部位,再就是表示的一个动词,也就是产生火了。一般人认为上火的具体表现一般在头面部居多,比如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痛以及烂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等,实际上中医认为人体各部位是有联系的,身体各个部位都应该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中医把头昏、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叫“上焦火”,把烦热口渴、胃脘痛等中间部位的叫“中焦火”,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又按脏腑开窍,把目赤肿痛称“肝火”,鼻扇气喘称“肺火”,口舌生疮称“心火”等等。

邪火大部分还是由内而生的,外界原因可以是一种诱因。外感火热最常见的就是中暑,通常都是在温度过高、缺水、闷热的环境下待的时间过长,体温也会升高。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外感火热症。但一般来说内生的火热情况比外感火热多。现代人压力变大、经常熬夜、吃辛辣食物等,内生火的因素比以前要大得多。可见邪火还是由身体的阴阳失调引起的。

中医认为:人体生长在大自然中,需要阴阳平衡、虚实平衡,而人体的“阴阳”互为根本,“虚实”互为表里。当人体阴虚阳盛时,往往表现为潮热、盗汗、脸色苍白、疲倦心烦,或热盛伤津而见舌红、口燥等“上火”的症状。此时就需要重新调理好人体的阴阳平衡,滋阴降火,让身体恢复正常。

很多人认为上火是小毛病,吃点药或者自我调节一下就可以了。实际上,有的情况不太严重,通过自我调节可以让身体状况恢复正常,但是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来说,比如老年人或者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的人,还是应该引起注意的。

治疗“上火”要注意两点:

一是选用中药,而不盲目用西药。因前者是调理全身以治本,后者却只能针对症状治其标。

二是遵照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如治“中焦火”宜用清胃散等,治“心火”用导赤散等,治“实火”用三黄片、牛黄解毒片等药,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若见“火”就用三黄片之类,有时并不奏效,反而误事。

在生活中则要注意劳逸结合,饮食上要注意多吃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多喝水少喝酸甜饮料,少吃辛辣煎炸食品,少抽烟喝酒。

此外,上火和心理状态也密不可分,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其实是人们最好的灭火剂。

中医美容小提示

冬季吃些冷饮来消“火”,不但效果较快,而且也是一番别致的享受。当然,冬天吃冷饮也要因人而异,尤其是胃肠功能欠佳的女性需慎食。同时,冷食只能起到带走体内一部分热量的作用,治标不治本,所以,不妨再吃些性冷的食物,如萝卜、莲子、松花蛋等。

§§§第四节 亚健康是轻度阴阳失衡

亚健康发展下去就是疾病,但是亚健康的特点是具有逆转性,也就是说亚健康经过正确的养生保健的干预可以恢复为健康。

——杨力

杨力教授认为亚健康尚属于轻度阴阳失衡,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过渡阶段,又叫第三状态,也称“灰色健康”。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记忆力减退,经常感觉疲劳和头晕,免疫力低下,心理承受能力下降等。

王小姐在一家合资企业工作,27岁的她已经坐到了部门经理的位子上,无论是地位还是收入都让很多同龄人羡慕,可是她最近常常觉得乏力,去医院检查也没有查出什么,但就是打不起精神,任何有趣的事情都吸引不了她,工作时的注意力很难集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