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男科名家验案精选
12173900000003

第3章 睾丸及附睾疾病 (1)

第2章 睾丸及附睾疾病 (1)

睾丸附睾炎

附睾炎多见于中青年男性,常与睾丸炎同时存在,称为附睾睾丸炎。它分为急性附睾炎和慢性附睾炎,是男性生殖系统非特异性感染中的常见病变。从新生儿到老年人均可发生本病,以19~35岁发病最多。中医对该病症的描述,可在子痈中找到。

急性附睾炎相当于中医所称的急性子痈,多发生于一侧睾丸,可以由输精管的炎症蔓延而来,常由于后尿道炎、膀胱炎、下尿路梗阻、前列腺手术及导尿管留置等所引起,少数为血行或淋巴管感染。病原体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链球菌。慢性附睾炎相当于中医所称的慢性子痈,可以由急性附睾炎迁延而致,但多数患者无明显的急性发作史,少数患者有附睾炎反复发作史。

【病因病机】

1. 中医

1房事因素:房事不洁,外染湿热秽毒,或跌仆闪挫,肾子受损,经络阻滞,气血凝滞,郁久化热,发为本病。

2饮食因素:过食辛辣,湿热内生,经络阻滞,气血凝滞。

3起居因素:郁怒伤肝,情志不畅,肝郁气结,经脉不利,血瘀痰凝,发于肾子,则为慢性子痈。

2. 西医

1感染性因素

①化脓菌感染: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肠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等。

②其他致病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

2非感染性因素

①尿液反流:尿液逆流进入射精管及输精管。

②损伤:病人常主诉急性附睾炎前有阴囊损伤史。

③医源性因素:急性附睾炎可由留置导尿管及器械治疗所致。

【临床表现】

1. 疼痛:急性附睾炎的发病比较急,不少病人在睡眠时突然发病,发病数小时后形成急性炎症,表现为附睾有局限性疼痛与压痛,可放射至腹股沟区及腰部,阴囊有局限性疼痛,感觉敏感,并迅速胀大,可以出现局部发热,坠胀,全身不适等症状。

2. 阴囊肿大:阴囊肿大,精索水肿增粗,附睾肿胀变硬,进展较快,可在3~4小时之内使附睾体积成倍增大,此时体温可达38~40℃,亦可出现尿道膀胱炎、前列腺炎等病的症状,腹股沟与下腹部抽胀疼痛。形成脓肿时可有波动感,亦可自行破溃而形成瘘管。双侧睾丸炎时可造成男性不育。

3. 鞘膜积液:在腹股沟处或下腹部有压痛。阴囊增大,皮肤有红肿。如已有脓肿形成,皮肤呈干性、变薄,脓肿亦可自行破溃。发病早期肿大附睾可与睾丸分开,但在数小时后两个器官即形成一个硬块,精索因水肿而增厚,数日内出现继发性的睾丸鞘膜积液。

4. 前列腺炎:前列腺触诊发现有急性或慢性前列腺炎的体征,切忌作前列腺按摩,因为按摩可以使附睾炎病情加剧。

【辅助检查】

1. B型超声波检查:此检查可显示附睾呈低回声,并显示附睾血液供应丰富,血流速度加快。

2. 血常规:白细胞明显升高,有左移,以分叶核白细胞为主,血沉增快。

3. 尿常规:可以发现脓细胞。

4. 尿液细菌培养:中段尿尿沉渣及尿道分泌物可做革兰染色或细菌培养,并可以培养出病原体。儿童的附睾炎常伴有大肠埃希菌或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尿路感染,因此尿液分析及尿培养对判定病原体尤为重要。

【名医验案】

王琦诊治经验

王老师用疏肝理气法治疗睾丸附睾炎。本法适用于睾丸一侧坠胀疼痛,临床伴有精神抑郁,胸胁满闷或疼痛,善太息,少腹胀痛,大便失常,舌淡苔白,脉弦等症状者。古代医家将人体前阴生殖器官称为“宗筋”。对男性来说,主要指阴茎和睾丸。一般认为,前阴是全身筋肉会聚之所,睾丸和阴茎由全身筋肉会聚而成。肝主宗筋,其经筋则上循阴股,结于阴器,络诸筋,故而有“肝司阴器主疏泄”之说,说明肝脏有疏泄前阴的功能。人体全身气机的运行、升降、出入全赖于肝的舒畅,如肝失条达,疏泄失职,则致前阴气血不畅,阻滞脉络。治宜疏肝理气,使肝气条达,气血舒畅,经脉通达。疏肝药有柴胡、香附、厚朴、郁金、青皮、枳壳、延胡索、川楝子、乌药等。如肝郁化火,可适当加用牡丹皮、黄芩、栀子等清肝之品;如肝郁血滞,可适当加用赤芍、当归尾、川芎、桃仁等化瘀之品。通过以上药物的选择和配伍,以达到疏肝理气的目的,常用方剂为四逆散、柴胡疏肝散。

例1 黄某,男,28岁。1999年5月10日初诊。

睾丸胀痛3个月。3个月前,同房后突发阴囊内肿痛,到某医院诊断为急性附睾炎,用青霉素等药物治疗后好转,但一直未治愈。现睾丸隐隐作痛,阴囊有下坠感,会阴部不适。不嗜烟酒,素体健康。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滑。双侧睾丸肿大,附睾有结节,压痛。

西医诊断为慢性附睾炎,中医诊断为肝郁痰结型子痈。方用四逆散合消瘰丸加减。

处方:柴胡15g,枳实6g,橘核10g,乌药6g,玄参6g,浙贝母10g,夏枯草15g,连翘10g,知母6g,黄柏6g,丹参10g,红花6g,白芍10g,甘草6g。7剂。嘱其用布袋将阴囊托起,适当活动。忌食辛辣厚味。节制房事。

二诊:疼痛稍减,阴囊不觉下坠,会阴部不适亦有好转。查体结节犹存。嘱继服14剂。

三诊:症状均好转,查体硬结仍然有,但较前稍小,继服14剂以巩固疗效。

按:此患者为急性附睾炎久治未愈,情志不舒,肝气郁结,郁而化热,痰热互结,蕴结于附睾,则见附睾硬结,隐隐作痛,阴囊下坠,会阴不适。舌脉均为肝郁挟痰之象。治宜疏肝散结、化痰软坚。方用四逆散合消瘰丸加减。

施今墨诊治经验

睾丸、附睾位于前阴,中医称之为外肾,意即与肾气通,乃肾气所主。肝肾同源,肝脉络阴器,故与肝经相关联。睾丸附睾炎症,中医治之,多从肝肾入手。施师以附子、巴戟天、胡芦巴、炒小茴香,温肾暖肝、散寒祛湿、缓急止痛,伍以白芍、柴胡、川楝子疏肝解郁止痛,以白蒺藜、沙苑子平补肝肾而治其本,以盐荔枝核、盐橘核散结化瘀止痛。其中,橘核沉降,入足厥阴肝经,功专行气、散结、止痛;荔枝核善走肝经血分,功善行气、散寒、止痛。二药合参,专入肝经,直达少腹,祛寒止痛、散结消肿。橘核、荔枝核均以盐炙入药。意即令其专走下焦,以提高治疗效果。韭菜子辛温,入肝、肾经,补肝肾、壮元阳、暖腰膝、固精缩尿;浮海石咸寒,软坚散结,化痰祛瘀。韭菜子以温补为主,浮海石以散瘀为要。二药合参,相互制约,相互为用,温不助邪,散不伤正,消炎通淋之功益彰。白蒺藜色白有刺,性升而散,入走肝经,为疏风散热、疏理肝气之药;沙苑子色紫无刺,性沉而降,偏走肾经,为补肾阴、填精髓之品。白蒺藜以升为主,沙苑子以降为要。一入肝,一走肾,肝肾同治,理气散郁,平补肝肾,益肾固精。

例2 温某,男,30岁。

9年前睾丸曾被碰伤,肿大疼痛,经治疗消肿,数月后结婚,睾丸又肿,不久遭日寇逮捕,居处阴暗潮湿,睾丸肿痛日渐加重。后屡经治疗,时肿时消,近年来又感病情发展,经某医院诊断为慢性附睾炎。现症阴囊湿冷,每受寒湿,睾丸即肿而痛,并有下坠感,饮食二便无异常。舌苔正常,脉象沉迟。

睾丸受伤,虽是主因,但由于寒湿入侵下焦致成病延深久,当从除积冷、消肿痛为治。

处方:盐荔枝核10g,盐橘核10g,醋炒川楝子10g,升麻6g,细辛6g,熟地黄10g,盐炒韭菜子6g,桂枝5g,杭白芍10g,浮海石10g(用布包),瓦楞子30g,川附子6g,酒炒山楂核30g,沙苑子10g,白蒺藜10g,胡芦巴6g,巴戟天10g,盐小茴香10g,炙甘草6g。

二诊:服药7剂,平和无反应,病已深久,加强药力再服。

处方:盐荔枝核10g,盐橘核10g,川楝子6g,柴胡3g,巴戟天10g,杭白芍10g,胡芦巴10g,沙苑子10g,白蒺藜10g,酒当归6g,盐小茴香6g,川附子10g,炙升麻3g,肉桂2g,炙甘草3g。

另:沉香1g研细末装胶囊,分2次随药服用。

三诊:服药7剂,下坠感较轻,肿痛依然,患者即将出差,携丸药服药较便。

处方:每日早服用茴香橘核丸10g,午服用补中益气丸6g,晚服参茸卫生丸1丸。

四诊:出差1个月,病情见好转。

处方:每日早服茴香橘核丸10g,午服桂附八味丸数丸,晚服人参鹿茸丸1丸。

五诊:又服丸药1个月,诸症均感好转,效不更方,前方再服1个月。

按:本案起源于外伤,加重于寒湿,病程迁延,睾丸肿大疼痛,阴囊不红不热,全身亦无实热之象,西医诊断为慢性附睾炎,当属中医子痈范畴。睾丸为外肾,其与肾气通,又为肝经所绕,故治宜温补肾阳、疏肝通络;因久病深沉,治之非易,宜于缓图,难求速效,故服丸药,效不更方而病见痊愈。

徐福松诊治经验

子痈不论是急性期的肝经湿热、阳明积热证,还是慢性期的肝络失和证,多属实热之证,仅个别病例后期可见肝肾不足之虚证。

1. 肝经湿热证,多见于肿疡期。睾丸肿痛明显,痛引少腹胯间,阴囊皮肤潮红,按之灼热剧痛,寒战高热,头痛口渴,小溲黄赤,脉弦数,舌红苔黄腻。治宜清热泻火利湿,疏泄肝经。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药:龙胆草5g,柴胡5g,黄芩6g,栀子10g,生地黄12g,连翘10g,车前子10g(包),泽泻10g,木通5g。

2. 阳明积热证,多见于脓疡期。除睾丸红肿热痛外,并见大便秘结,腹痛拒按,口渴溲黄,壮热汗多,脉滑数,舌红苔黄腻。治宜清肠泄热,活血化瘀。方选大黄牡丹汤加减。常用药:大黄6g,桃仁10g,冬瓜子10g,芒硝10g(冲),牡丹皮6g,川楝子10g,黄芩6g,枳实10g,赤芍10g。

3. 肝络失和证,多见于慢性结节期或脓肿吸收期。睾丸隐隐胀痛,皮色不变,亦不灼热,而有下坠之感,附睾头部结节,轻微压痛,引及胯腹之间,脉细而弦,舌苔薄白。治以疏肝和络,清理余邪。方选枸橘汤加减。常用药:川楝子10g,枸橘10g,小茴香6g,青、陈皮各6g,赤芍10g,泽泻10g,甘草5g,车前子10g(包),延胡索10g。

4. 肝肾不足证,多见于子痈后期。一侧或双侧睾丸萎缩,或偏小偏软,偶有隐痛,口干溲黄,腰酸乏力,舌红脉细。治宜补益肝肾,清利湿热。方选六味地黄汤加减。常用药:生地黄、熟地黄各10g,山茱萸10g,牡丹皮6g,白芍10g,山药10g,泽泻10g,茯苓10g,枸杞子10g,何首乌12g,紫河车10g。

局部处理:肿疡期用马氏青敷膏外敷,1日换药1~2次。脓疡期按之应指,应及时穿刺抽脓,或切开排脓。脓水多时用五五丹药捻,脓少改九一丹药捻。脓尽用生肌玉红膏纱布外敷。慢性期或脓肿吸收期形成结节,可用紫金锭膏外敷,均是1日换药1次。

例3 李某,男,32岁。

半个月前因工作劳累,引起左侧睾丸肿痛。某医院曾诊断为睾丸、附睾、精索炎。注射青、链霉素,普鲁卡因封闭,症状未得到控制。前几天饮酒后肿痛加剧,伴发寒热入院。左侧睾丸肿大如鸡卵,疼痛较甚,阴囊色红肿胀,触痛明显,痛引同侧小腹;伴有形寒发热,头痛微咳,口干不欲饮,大便秘,小便黄等。苔薄白,脉弦数。白细胞总数12 700/mm3,中性82%,淋巴18%,体温38.2℃。

此证为湿热下注肝经,气血壅滞,而生子痈。治宜疏泄肝经,分利湿热,以枸橘汤加味。处方:川楝子10g,全枸橘15g,陈皮4.5g,青皮4.5g,赤芍10g,泽泻10g,甘草3g,防风4.5g,柴胡3g,炒黄芩4.5g,延胡索10g,猪苓6g,茯苓6g。将金黄膏敷左侧阴囊,1日换1次。针刺三阴交,每日1次,每次留针半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