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工作中不是缺乏机会,而是缺乏想象
⊙有一位思想家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也可以把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在我们个人成功的道路上,并不缺乏机遇,而是缺乏能够创造机遇的想象。
想象是开启机遇之门的金钥匙,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俗话说: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敢于想象,并将之付诸实际行动,你就有可能创造出机遇。
很多人都知道法国著名化妆品公司——香奈尔公司,它的发展壮大就得益于一名员工在关键时期的一次关键性的创意。
刚开始时的香奈尔公司没什么名气,产品滞销,公司陷入困境。这时,销售部的一位员工突发奇想,并把想法向老板汇报,立即得到了老板的大加赞赏。没过几天,在巴黎《日日新闻》上,人们看到了这样一则广告:香奈尔化妆品公司精选10名丑女在星期六晚上在巴黎大舞台与诸君见面。广告刊出后,一时间被传为奇闻。那天晚上到场参观的人非常多。帷幕拉开,丑女们鱼贯而出,果然一个个都长得奇丑无比。观众们顿时嘘声一片,大家无不惊叹:“竟然会有这么丑的女人!”这时只见香奈尔女士笑容可掬、神态自如地走上台,她对大家说:“为了展示本公司化妆品的功效,请诸位朋友稍等片刻,让丑女们化妆,以谢诸君。”过了一会儿,随着音乐幕布再起,丑女们一个个涂脂抹粉,霓虹灯下果然是另一番模样,观众无不叹服。自此,香奈尔公司生产的化妆品在市场上十分畅销。
那名提出这项创意的员工无疑拯救了整个香奈尔公司。不用说,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他也会为个人赢得良好的发展机遇。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是你,如果你现在就是那家化妆品公司的员工,老板正为公司的窘境而愁眉不展,广泛征求良策,你会拿出什么样的创意呢?
或许你会说:“做个具有无限创意的人是不是很困难啊?”但事实并不像你想的那样。
有一位思想家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工作当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偶然事件。假如我们能够利用这些偶然的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挖掘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我们就会发现工作中处处充满着创意和机遇。
乔治是一家知名杂志社的编辑。在他年轻时,有一回,他看见一个人打开一包纸烟,从中抽出一张纸条,随即把它扔在地上。乔治拾起这张纸条,见上面印着一位著名女演员的照片,下面有一行字:“这是一套照片中的一幅。”他把纸片翻过来,发现背面是空白的。
乔治拿着这张纸片边走边想:“如果把印有照片的纸片充分利用起来,在它的背面印上人物的小传,价值就会提高了。”于是,他找到印刷这种纸烟附件的公司,向经理说明了他的想法。这位经理立即说:“如果你给我写这些东西,我会付给你丰厚的薪酬。”
这就是乔治最早的写作任务。后来,他的业务与日俱增,又聘请了一些人来帮自己工作。就这样,他渐渐成了一位著名的编辑。
偶然的机会中,常常隐藏着工作和事业上的重大契机,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不断地从偶然的机会中挖掘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将会对自己的事业有着莫大的帮助。另外,善于从偶然的机会中挖掘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也可以不断地挖掘出自身的潜力,让自己创造出更辉煌的工作业绩。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爱因斯坦如此推崇想象,是因为他知道想象力是一个人干好工作的起码要求,想象力是人类进步的主要动力,没有了想象,人类将永远停滞在野蛮落后的状态之中。
想象力可以使你创造机遇,并且利用这个机遇,使你取得别人所没有的成就。
)第二节 问题是成长路上的“垫脚石”
工作中很多的失误往往隐藏着许多对我们有用的信息,如果我们能够将其挖掘出来,就能够反败为胜,为我们的工作带来转机。
爱迪生是世界著名的发明家。1870年,他在仔细分析了当时的煤气灯和弧光灯后,决心设计一种简便价廉的电灯。他试验了1600种不同的耐热材料,结果不是失败,就是不理想。可1600次的失败却没有让爱迪生丧失信心。有个人嘲笑他说,电灯是造不成了。爱迪生说:“1600种材料的失败,告诉我这1600种都不是正确的材料,而是第1601种。”
终于,在一次试验中,爱迪生偶然发现用被炭化了的棉纱作耐热材料可以增加灯泡的寿命。以后,他又改进了棉纱的炭化方法,棉纱电灯终于诞生了。成功并没有使爱迪生停步,1880年,他又制造出能连续亮1200小时的毛竹丝电灯。
那1600次的失败,成为爱迪生成功路上不可或缺的机遇。
爱迪生的例子对于职场中的我们极具启发意义。像爱迪生一样,我们在工作中也会遭遇很多次问题和失败,例如本来你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偏偏却出现另外一个结果,甚至可以说与当初的目标南辕北辙。遇到这种结果,很多人肯定认为是失败了。但是,一个充满创意的头脑,却能对这种看来失败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利用。于是,问题就可以变成你事业发展路上的一个“垫脚石”。
梅里兹是美国一家著名公司的技术开发人员。有一次,他参与了公司一项黏度超强的胶水研制工作,谁知不但没研制出超强度胶水,反而研制出了一种黏度超弱的胶水。公司认为这种胶水毫无用处,只能当废物处理掉。但梅里兹不死心,虽然他暂时还说不出它有什么用处,但他觉得这种胶水肯定会对人们有某种帮助。
正好他有一位朋友参加唱诗班,这位朋友常常把小纸条夹在歌本里,以便很快能找到自己所要唱的诗,只是苦于小纸条老是掉出来。于是,梅里兹灵机一动,将自己所研制的胶水制成一种自黏性书签——将它粘在小纸条上,不但可以当成不会掉的书签,而且撕开时很方便,不会损坏歌本。
梅里兹进一步研究,又将这种胶水制成自黏性便条纸。结果这种产品一上市,就风靡了整个美国,并走向了世界。许多人纷纷放弃使用图钉和回形针,转而用这种方便快捷的东西。梅里兹这项自黏性便条纸的发明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公司的主打产品。
本来是要研究黏度超强的胶水,结果反倒出现了超弱的胶水。虽然梅里兹的研究并没有按照预先设想的目标顺利发展,而且出现了大问题,与原计划背道而驰,然而面对这样的情况,梅里兹并没有灰心,而是积极地寻找突破口,终于把一项原本失败的产品做成了公司的一项金牌产品。梅里兹本人也因为这件事,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赢得了一次宝贵的机遇。
梅里兹的故事告诉我们:工作中很多的失误往往隐藏着许多对我们有用的信息,如果我们能够将其挖掘出来,就能够反败为胜,为我们的工作带来转机。
在清朝顺治年间,有位王姓青年到北京的一家剪刀作坊里当学徒。有一天,师娘为他师傅炖了一只鸡,鸡炖好了端出来,放在他和师傅打造剪刀的桌子上晾着,桌子下面是盛着鸡血的盆。
在工作中,一不小心,这位王姓青年失手将剪刀掉进了鸡血盆里。他慌乱中弯腰去捡,又碰翻了桌上的鸡汤,滚烫的鸡汤溅到了他的脸上,烫得他满脸都是水泡。当他从鸡血里捞出剪刀擦干后发现,这把剪刀格外明亮锋利,简直能吹毛断发。从这次失误中他发现,把打造好的剪刀放在动物的血里会使其更加锋利。从此以后,他打造的剪刀越来越畅销,名气也越来越大。
因为他脸上被鸡汤所烫,起了一脸麻子,人们因此称他打造的剪刀为“王麻子剪刀”。到了后来,“王麻子剪刀”成了一个著名的剪刀品牌。
工作中的失误往往蕴涵很多有助于我们个人成功的信息,一个聪明的人应当善于反思自己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从中获益并成长。因此,如果在工作上出现了失误,我们不要悲伤沮丧,而要积极地分析失误的缘由,化被动为主动,让工作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第三节 做“问题猎手”,而不是“问题猎物”
⊙优秀的人总能主动去发现问题,并且具有一种责无旁贷的责任感。发现感、机会感与使命感紧紧相连,使他们从一开始就具有优势。
吴甘霖先生曾说:“人与问题的关系是猎手与猎物的关系。要么,人是猎手,问题是猎物;要么,人是猎物,问题是猎手。不是你消灭它,就是它消灭你。”
我们都愿意成为“问题猎手”,那么,怎样才能修炼成功呢?首先,我们要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而不是任其发展到不可收拾的状态而措手不及。下面这个故事中的三兄弟就代表了我们工作中的三种人。
日本剑道大师冢原卜传有三个儿子,都向他学习剑道。一天,卜传想测试一下三个儿子对剑道掌握的程度,就在自己房门帘上放置了一个小枕头,只要有人进门时稍微碰动门帘,枕头就会正好落在头上。
他先叫大儿子进来。大儿子走近房门的时候,就已经发现枕头,于是将之取下,进门之后又放回原处。二儿子接着进来,他碰到了门帘,当他看到枕头落下时,便用手抓住,然后又轻轻放回原处。最后,三儿子急匆匆跑进来了,当他发现枕头向他直奔而来时,情急之下,竟然挥剑砍去,在枕头将要落地之时,将其斩为两截。
卜传对大儿子说道:“你已经完全掌握了剑道。”并给了他一把剑。然后他对二儿子说道:“你还要苦练才行。”最后,他把三儿子狠狠责骂了一通,认为他这样做是他们卜传家族的耻辱。
卜传凭什么原则给三个孩子不同的评价呢?其中的一点,就是对问题的觉察。大儿子能够以最敏锐的思维觉察到问题,并且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二儿子发现问题晚,但当问题发生时,处理得当;三儿子根本没有发现问题,当问题出现时,便采取极端的应急方式进行处理,结果把不应该砍掉的枕头砍掉——自己制造了新的问题。而一个优秀的人,总能在第一时间察觉问题,并进行妥善处理。
做问题猎手,还要学会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数学上的或试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优秀的人总能主动去发现问题,并且具有一种责无旁贷的责任感——只要发现了问题,这就是我的问题!不管是否有权威人物,是否有比自己更有学识和能力的人,我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人选。发现感、机会感与使命感紧紧相连,使他们从一开始就具有优势。即使在开始时没有知识等方面的优势,但最后最能出成果的必然是他们。
做问题猎手,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去“要问题”:
1.向“关键点”要问题
关键点往往决定全局,因此,“关键点”抓准了,就会“纲举目张”。
2.向“薄弱点”要问题
一个链条有10个链环,其中9个链环都能承受100公斤拉力,唯独有一个链环的承受拉力只有10公斤,那么这个链条总体能承受的拉力取决于最薄弱的那个环节,只能是10公斤。
3.向“盲点”要问题
盲点就是你疏忽而看不到的地方。向盲点要问题,就是要到我们容易忽视的点、岗位、部门、工序、人员、时间等上面去发现问题,或去防止问题的发生。
4.向“奇异点”要问题
奇异点,是异乎寻常的点。异常现象可以提供新的机遇,或者引发创新,带来变革;或者也可以引发破坏,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5.向“结合点”要问题
上下级之间、家庭与工作单位之间、前后工序之间、甲乙方之间、单位与外部环境之间、计划的两个环节之间等,都属于两个事物的连接部位,即结合点。结合点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因为结合点部位是信息的集散地,是矛盾的集中地,是人们注意力的关注点。发现问题,并全力以赴地解决问题,最终,问题一定会被你所掳获,成为你的猎物。而你,也将成为名副其实的问题猎手,机会也将随之而来。
)第四节 将创新培养为第二天性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这样说,没有问题,也就没有机遇。让创新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融入工作和生活当中,当遇到问题时,主动发掘自己的创新潜能,用创新之剑挖出问题中隐藏的“钻石”。
机遇是一位性格古怪的天使,它不喜欢盛装出现,而是喜欢乔装打扮成我们遇到的一个个问题、一次次失误,只有有心人才能够把握它。对于我们来说,不但要用耐心接受问题,更要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从问题中找到改进、创新的机遇。美国家电大王休斯顿就是一个善于从问题中发现机遇的人。
有一天,休斯顿到一个好朋友彼得家去吃饭。吃菜时,他尝到菜里有一股很浓的煤油味,简直没法下咽,但碍于情面,他又不好说什么。彼得不可能吃不出那怪味道,但他也无可奈何,他新婚的妻子是用煤油炉做的饭,那时候大家都用那种炉子,很容易把煤油溅到锅里。他当着朋友的面也不好说妻子什么,只好对着煤油炉抱怨:“这该死的炉子真讨厌,三天两头出毛病,你急用时它偏要熄灭,每次修都弄上一手油……”
最后彼得又若有所思地说:“要是能有一种简便、卫生、实用的炉子就好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彼得的话对休斯顿的触动很大。“对呀,为何不生产一种全新的炉具投放市场呢?”有了这一想法后,他开始重新设计自己的人生目标,全身心地投入研制新型的家用电器。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在1904年成功地研制出一系列新型的家用电锅、电水壶等家用电器,成了闻名于世的实业家。
和休斯顿一样,日本狮子牙刷公司的董事长加腾信三也是一个善于把问题变成机遇的人。
有一次,还是公司设计部的一名职员的加腾信三为了赶去上班,匆匆刷牙,牙龈被刷出血来。他怒气冲冲,上班路上仍是一肚子的牢骚和不满。
在心头火气平息下去后,他便向设计部几个要好的伙伴们提及此事,并相约一同设法解决刷牙容易伤及牙龈的问题。
他们想了不少解决牙龈出血的方案,诸如:牙刷毛改为柔软的狸毛;刷牙前先用热水把牙刷泡软;多用些牙膏;慢慢地刷牙……效果都不太理想。
他们进一步仔细检查牙刷毛,在放大镜底下,发现刷牙毛的顶端并不是尖的,而是四方形的。加腾信三想:“把它改成圆形的不就行了!”于是他们着手进行改进。
经过实验,取得实效后,他们正式向公司提出了这项改变牙刷毛形状的建议。公司很乐意改进自己的产品,欣然把全部牙刷毛的顶端改为圆形。
改进后的狮王牌牙刷在广告媒介的作用下,销路极好,连续畅销10多年之久,销售量占全国同类产品的30%~40%。加腾信三也由一名设计部职员晋升为科长,十几年后成为公司的董事长。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这样说:没有问题,也就没有机遇。同样的问题许多人也许都发现了,但就是没有去考虑解决的办法,所以机遇不属于他们。加腾信三既发现了问题,又设法解决了问题,这对他来说就是一个机遇。
将创新培养为第二天性,就是让创新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融入工作和生活当中,当遇到问题时,主动发掘自己的创新潜能,用创新之剑挖出问题中隐藏的“钻石”。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工作中的每一次机遇,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骄人的业绩。
)第五节 创造性地完成任务,让问题迎刃而解
⊙创新是成功者的第一品质。研究表明,成功者必须具备的特征是:有创新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热爱所从事的工作、漠视财富的积累、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乐于面对挑战和对知识的不断更新。
日本JR电车每碰到下雨天一定会在车内广播,一成不变的广播词有何意义呢?这个广播无非是要提醒乘客注意,不要将伞遗失在车上。但因为例行公事而了无新意,从而导致乘客出现听觉“麻木”,丢伞事件在车上时有发生。后来改为在广播中说:“目前送到东京车站的遗失物管理处的雨伞,已超过300把,请各位注意自己手边的伞。”这样,乘客们一定会有所注意。
我们的工作多半是例行公事,很容易陷入公式化。人一旦习惯了某些老规矩后,就难有新的想法。
老板都喜欢能够提出新思想、对工作进行创新的员工,因为这不仅能够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使个人的工作“增值”,而且还十分有利于激活竞争活力,为企业实现总目标作出贡献。善于创造性地工作,是一个公司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在最具实力的世界500强企业当中,因为每家公司所从事的领域和特点不同,在招聘员工时侧重点也就不一样。但即使这样,各公司在对新进员工考核时,有一点却是不谋而合的,那就是都喜欢聘用那些有创意、善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员工。
那么,究竟什么是创意呢?简单地说,所谓创意,就是要敢于创新,勇于打破常规。事实证明,只有那些具有无限创意的人才能够在工作中提出革新性的问题,才能获得老板的青睐。
打破常规,不按常理出牌,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突破,也会产生非凡的效果。日本东芝电气公司的一个小职员,就因为一个不太起眼的创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实例。
日本的东芝电气公司1952年前后曾积压了大量的电扇卖不出去,7万名职工为了打开销路,费尽心机地想办法,依然进展不大。
有一天,一个小职员向当时的董事长石板提出了改变电扇颜色的建议。在当时,全世界的电扇都是黑色的,东芝公司生产的电扇自然也不例外。这个小职员建议把黑色改为浅色。这一建议立即引起了石板董事长的重视。
经过研究,公司采纳了这个建议。第二年夏天,东芝公司推出了一批浅蓝色电扇,大受顾客欢迎,市场上甚至还掀起了一阵抢购热潮,几十万台电扇在几个月之内一销而空。从此以后,在日本以及在全世界,电扇就不再都是一副统一的黑色面孔了。
只是改变了一下颜色,就能让大量积压滞销的电扇在几个月之内迅速成为畅销品!谁曾想这一小小的创意产生的效益竟如此巨大!而提出它,既不需要有渊博的科技知识,也不需要有丰富的商业经验,为什么东芝公司的其他几万名职工就没人想到、没人提出来?为什么日本以及其他国家有成千上万的电气公司,以前也都没人想到、没人提出来?这显然是因为行业惯例使然。
电扇自问世以来就以黑色示人,各厂家彼此仿效,代代相袭,渐渐地形成一种传统,似乎电扇只能是黑色的,不是黑色的就不成其为电扇。这样的惯例与常规,反映在人们头脑中,便形成一种心理定式。时间越长,这种定式对人们的创新思维束缚力就越强,要摆脱它的束缚也就越困难,越需要作出更大的努力。东芝公司这位小职员所提出的建议,从思考方法的角度来看,其可贵之处就在于它突破了“电扇只能漆成黑色”这一思维定式的束缚。
有时候,一个简单的创意就有可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
李娟在一家大公司做会计,公司的贸易业务很忙,节奏也很紧张,往往是上午对方的货刚发出来,中午账单就传真过来了,随后才是快递过来的发票、运单等。她的桌子上总是堆满了各种讨债单。
讨债单实在太多,而且都是千篇一律地要钱,她常常不知该先付谁的好。经理也一样,总是大概看一眼就扔在桌上,说:“你看着办吧。”但有一次经理却马上说:“付给他。”而这也是仅有的一次。
那是一张从巴西传真过来的账单,除了列明货物标的价格、金额外,大面积的空白处写着一个大大的“SOS”,旁边还画了一个头像,头像正在滴着眼泪,线条虽然简单,却很生动。这张不同寻常的账单一下子引起了会计的注意,也引起了经理的重视,他看了便说:“人家都流泪了,以最快的方式付给他吧。”
经理和会计心里都明白,这个讨债人未必真的在流泪,但他却成功了,一下子以最快的速度讨回了大额货款。因为他多用了一点心思,把简单的“给我钱”换成了一个富含人情味的小幽默、小花絮,仅此一点,就让自己从千篇一律中脱颖而出。
创新是成功者的第一品质。很多研究表明,成功者必须具备的特征是:有创新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热爱所从事的工作、漠视财富的积累、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乐于面对挑战和对知识的不断更新。完成任务不是例行公事,而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完成任务中进行创造,在遇到问题时主动想方法,用创造性的方法克服困难,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由此带来众多的成功机遇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