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你上了宝洁的贼船
12216100000006

第6章 宝洁营销无秘密(3)

宝洁进入中国大陆十几年,用崔广福的话说,所做的最成功的事情,就是其一直坚持80%的权重分销,并作为公司的第一策略始终没有改变。80%的权重分销指的是,宝洁至少要在可产生80%日化产品销售的地点实现全面的终端覆盖。而宝洁市场的所有策略都是为了保证这一目标得以完成。可以说宝洁进入中国的十几年,正是中国市场经济转型中的十几年,这中间国内的渠道模式曾发生了数次大的变化。从最初计划经济色彩浓重的国有百货站渠道,到各大批发经销商的兴起,直到最近,大卖场、超市渠道又骤然崛起成为主流。随着这些变化,宝洁也做出了数次调整。虽然每次调整的方法都不相同,但其基本原则是:无论什么样的改变,其最终的结果都一定要最有效率。

崔广福表示,随着环境的变化,宝洁的市场部门在不同的时期,为完成这一目标主要做了如下几项重要的创新:

其一,宝洁在国内市场上第一个建立起了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分销市场体系,包括如何分销,如何让产品摆上货架,如何助销,海报以及其他终端宣传,等等。

其二,在经销商的选择上,最初宝洁在一个地区通常会选两个经销商。因为有两个经销商,他们之间就会产生竞争,这样一来在服务终端客户时表现就会更好。同时两个经销商又不致出现过度竞争,导致终端混乱。

其三,在付款方式上的创新。为了鼓励早付款,宝洁出台了一项政策,如果7日之内付款,就可以得到3个点的优惠;如果过了30日不付款,就将被取消代理宝洁产品的资格。由于3个点的优惠比银行的贷款利率还要高,这就使得许多经销商自己贷款都要提前付款。这项政策主要是针对当时社会上大量存在的拖延付款并形成三角债的现象,效果非常突出。

其四,建立了一套叫作分销商生意系统的网络信息交易平台。这主要是为了提高分销效率。由于当时的客观条件很差,大多数经销商没有电脑,宝洁就亲自派人上门帮助安装并教会经销商怎样使用。同时向经销商解释上这样一套系统的好处,对其生意将有怎样的帮助,可以减少多少无效的库存,提高多大的资金和仓库利用效率等等;另一方面,是采取一些强制性措施,告之如果不上这套系统,就会将其从宝洁的客户中除名。最终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基本完成了用这套分销商生意系统管理所有经销商的工作。

在没有这套系统时,宝洁的客户管理是相当落后的,对于一家经销商,其到底有多少库存,库存里又到底是什么样的货物,销售情况怎样,根本无从知晓。许多地方甚至一年也不会盘点一次,只能靠大概的估计,这样无论是销售、要货,还是回款,基本上是在非常盲目的情况下做出的。而由于有了这样一项从算盘到电脑的巨大革新,宝洁在对经销商的动态管理上一下子就与其他企业拉开了很大的距离。

其五,将宝洁原先的经销商、供货商转变为服务商的革新,宝洁因为其提供的仓储物流方面的服务而对其支付一定的服务费。这项政策主要是针对当时大卖场崛起导致经销商的利润越来越微薄,其经销积极性受到极大挫伤的情况下制定的,是为了给这些经销商一定的物质补偿。

大卖场时代的另一个变化是宝洁开始逐步依靠大分销商,并大力提高分销商的能力,同时开始减少分销商的数量,淘汰那些跟不上形势发展的经销商。在具体的淘汰过程中,最初宝洁采用的是直接砍掉的方式,就是用书面方式告知其宝洁将终止与其合作,也就是直接与分销商说:“由于你差,我不跟你玩了!”

但宝洁很快就发现这种方式过于粗暴,因此遭到了许多反弹。之后宝洁再淘汰经销商时就只采用经济手段了。宝洁会提供一个可以很好竞争的机会,如规定一个最低发货量,如达不到就自动被淘汰。

基本上,这些渠道市场的创新改革工作崔广福都全程参与过,特别是分销商生意系统的策划实施,更是在其主持下全面完成的。

由于工作业绩突出,崔广福在宝洁的职位也逐渐获得了提升,从最早负责一省的市场业务,到负责数省的市场业务。1997年,崔广福被任命为宝洁主管销售的副总监,是大陆地区最早被提升到这一职位的人员之一。

宝洁人的四个特点:责任+远见+执行力+数据

【标签】宝洁 营销 创新 责任 执行力 特点

1999年宝洁曾陷入低谷,由年销售额80多亿元“速降”到39亿多元。尽管经过四五年的重整,宝洁在中国的业绩逐步回升到历史最好水平,充分显示了宝洁强大的自我调节和再生能力。然而,作为亲临其境者,张怀军说,当时下滑的原因他也不是太清楚。当然生意不好时,他们也有很多抱怨,譬如抱怨公司的全球战略不灵活等等。

离开宝洁多年后回首往事,张怀军显然看得清楚多了。当时,迪克·雅格押宝创新,甚至为了创新而创新。比如说舒肤佳,当时宝洁准备推出这个品牌的湿纸巾,因为高层认为它很符合当时中国流行的“杀菌”概念,只是由于采购成本太高,最终没有推出。有关创新的另一个极端例子,是有人提议推出用于洗澡的大湿巾,创意的立足点是说中国很多地方缺水,有了这种大湿巾,没有水也可以杀菌洗澡,市场效果会很好,云云。张怀军笑着说,“这个创意现在想起来很荒唐。没有水冲洗,中国人怎么都不会认为那是洗澡!”

事实上,即使是宝洁,在市场挤压之下或对自身成功路径谋求突破有了巨大压力时,也会失去平常心,把宝洁一向看重的“基于战略的思维和做好基础性工作”的观念搁到一边。比如说看到很多低端品牌在蚕食宝洁的市场份额,宝洁人也会动心:为什么宝洁不能这样做呢?而宝洁最基本的理念是:要做最好的产品,而不是要做最便宜的产品。经常回到企业的根本性目的,以此做决策,以自我为主,这种坚持是非常值得的,否则,即使是宝洁,也难免遭遇挫折和失败。

不对对手做过激反应

张怀军告诉记者,时至今天,仍有一些朋友问他,当时舒蕾这样的本土品牌使用终端拦截术,难道宝洁市场部根本没有料到吗?对此,张怀军认为,宝洁作为市场的成功者,必然会招来竞争对手不计成本、不计得失的跟进。为了应对竞争而降价,这不仅仅是花一些钱的事,还会损害产品形象,甚至降到一定程度后,你还想再降的话,必然要降低生产成本,这样就会影响产品质量,进而令产品形象受到极大的损害。譬如,当一个消费者说舒蕾不好使的时候,舒蕾的产品形象就完了。而假如一个消费者说飘柔的品牌好,但是太贵了,那么,总有一天他会有机会购买这个产品。产品的有些问题可以医治,但是有一些却无法医治。

当然,面对对手目的性非常明确的挑衅,宝洁选择把飘柔降价,轻轻一击就化解了对手对顾客的“拦截”。“谁也不会坐以待毙,但宝洁不会做过激的反应。”张怀军说,“价格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是降下去就升不上来了。而且一旦降下去,就不能保证利润空间,没有利润就没有办法做更好的产品研发;不能改善产品质量,就不能做更好的产品营销计划,会导致品牌恶性循环。在宝洁有一个策略,鼓励涨价,获得更好的利润;做更好的营销,再涨价。最好的例子是玉兰油,1996年我进公司的时候,玉兰油只是一个中低档品牌,跟联合利华的旁氏差不多,甚至还要比旁氏低一点。这些年来,玉兰油的策略做得很好,产品就是不降价,不倾销,哪怕扩张的速度不够快。但是一路就这样走下来,到今天已经是一个10亿美元的全球性大品牌,而旁氏却没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