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城市发展学
12218300000077

第77章 现代城市管理(2)

4.管理的动态性。现代城市管理千头万绪,情况不断变化,每个局部的运转都会影响城市整体的运行。因此,需要及时动态地把握城市各个方面的运行规律,不能静止地、孤立地管理城市的各个构成要素。不仅要管理好局部,而且要协调好总体的运行,对出现的新情况及时作必要的调整,对出现的新问题及时进行解决。

三、现代城市管理目标和管理原则

(一)现代城市管理目标

现代城市管理目标,是指城市所要达到的预期的发展水平。它是根据城市现状和总体战略规划所制定的,是城市管理的方向及指导城市管理的行动指南。概括地说,现代城市管理目标就是创造一种良好的环境,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尽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现代城市管理目标决定着城市的管理对象和范围,决定着管理计划的实施和管理的手段与方法。

现代城市管理目标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划分。从管理对象或范围划分,可分为综合管理目标和专业管理目标。综合管理目标是指城市经济社会活动的管理所要达到的总体目标,也就是实现城市整体的协调运转和协同有序的发展,使城市功能完善,综合效益增加,环境改善,居民居住与生活质量提高,城市文明进步,社会福利不断增长。从这个目标要求来看,就是对那些体现构成城市各要素、各系统之间关系的动态因素进行动态管理。专业管理目标是指城市经济社会各构成部门的活动管理所要达到的分类目标,也可称为“条块”管理目标。它是城市大系统里的子系统管理。

从时间角度划分,城市管理目标可分为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近期目标一般是指当年或今后五年内城市管理所达到的目标;远期目标是指五年以后,以至更长时期内城市管理所要达到的目标。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具有相辅相成的内在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基本出发点。城市政府在管理目标的确定上应从市情出发,远近兼顾,在为当代人谋利益的同时,更要为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着想。

(二)现代城市管理原则

现代城市管理,要求科学化、民主法治化。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管理科学本身的规律和要求,尊重科学的价值取向与民主精神。城市管理者必须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以法管理。每个城市尽管条件和实现的目标不完全一致,但是,总体上应当共同遵守以下一些城市管理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前面已提到,中国著名思想家、政治家管仲曾提出:“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应当说,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管理思想,对于当代城市管理仍有启迪意义。现代城市管理应当把“富民”、关注民生放在重要地位,应当在经济发展的条件下,实现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需求,创造舒适、适宜的人居环境和工作环境。在空间布局上,满足人的活动要求;在生态环境上,有益于人的生理健康要求;在人际关系上,适应人的交往要求;在文化环境上,有助于陶冶情操的要求;在日常生活及出行上,符合人的方便要求。总之,贯彻以人为本原则,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

2.统一规划与统一管理原则。统一规划是城市管理的基础,是文明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所在。城市是一个完整的复合系统的组合,必须在统一规划指导下进行统一的系统管理。传统管理的最大弊病就是城乡封闭,系统分割,违背城市的社会化、开放性原则,阻碍着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发展。现代城市管理必须打破过去封闭、分割的局面,转到统一规划、协调发展和统一管理的轨道上来。

3.讲求效率与注重公平原则。效率是衡量城市管理水平高低与成效大小的标志之一。效率的提高不仅能够加快物流、能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流的有序运动,而且可以从根本上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平是判断城市管理社会效果的一个衡量指标,它主要反映在同一管理措施对同类管理对象的公平性和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平等性上。现代城市管理,一方面要讲求效率,实现整个城市管理系统的高效运作;另一方面,要强调在城市管理面前人人平等。城市管理只有具备公平性,才会被公认并产生权威性、实用性。城市管理中讲求效率与注重公平原则,不是对立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4.保持生态平衡与合理利用资源原则。城市经济发展是推动城市现代化的主要动力,而经济发展与保持生态平衡至关重要。世界各国和地区城市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城市经济发展、建设和管理缺少从生态平衡角度考虑,没有作到平衡发展、协调发展。当前,许多城市出现水源不足、能源紧张、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等严重自然和社会问题,因此,重视城市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资源将成为城市管理主体自觉的价值取向和重要原则。现代城市管理必须作到防治污染,调整物质循环,限制滥用国土资源,节水、节地、节能,控制人口规模,保护人居环境。

5.法治化原则。现代城市管理的综合性、复杂性决定着管理的法治化。城市管理法治化是指城市政府及其各职能部门一切重大的、原则性的管理活动,都要有相应管理部门的授权,按相应的法规执行,并受法规的约束和监督。国内外城市管理的实践都证明,城市管理必须依靠法治,不能搞人治。城市的各项管理工作、管理机构、管理方法等都要按一定的制度、法规、程序进行,要依法管理城市。城市管理的一切活动要纳入法治化轨道,要从根本上消除无章可依、无法可依的弊端。城市管理法治化,是实现城市现代化不可或缺的根本要求。

§§§第二节现代城市管理的主要内容

现代城市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大系统,现代城市管理本身也是一个多头庞大的系统,其管理内容极其繁富,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主要可以分为五类,即城市的社会管理、经济管理、生态管理、基础设施管理和危机管理。

一、现代城市的社会管理

现代城市的社会管理,是指对城市居民的社会生活及其相关领域的管理。它是城市管理的重点,其主要任务是协调、处理城市中不同身份的个人、群体、集团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维护社会的安全、秩序和稳定,解决城市人口增长与社会、生态资源之间的矛盾,促使城市社会健康有序地发展。

(一)城市人口管理

城市人口管理是城市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中国,根据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人口规律的要求,从中国的经济、社会和人口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城市人口进行计划、组织、协调、预测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与此同时,不断调整城市人口发展的合理规模,调整城市人口发展同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使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人口规模必须要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生产条件相适应。这是城市人口数量变化的基本要求,也是城市人口管理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城市人口管理主要包括量的管理和质的管理两个方面。城市人口的变量有:①人口结构。包含性别结构、年龄结构、空间分布结构、就业结构、社会身份结构等。②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这是影响城市人口自然增长或下降的两大基本因素。由于城市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相对农村而言,城市人口死亡率一般都较低,因此,降低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基本途径,是控制城市人口的出生率,以缓解城市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压力,所以必须制定晚婚、晚育、少生的人口管理政策,借以降低出生率。③城市机械人口变化。城市常住人口以外的人口部分称城市机械人口,包括居留时间较长的暂住人口、居留时间较短的流动人口,以及移入或迁出的城市人口。城市机械人口的变化可统称为城市人口空间迁移。

城市人口质的内涵主要包括人的身体健康素质和思想文化科技素质。为了提高城市人口素质,应提倡优生、优育,大力发展科技、文化、体育、卫生事业,促进城市人口尤其是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思想觉悟、文化修养的全面提高。

城市人口管理除了量的管理和质的管理之外,还有人口资料统计、人口普查登记及户籍管理。城市人口的户籍管理是城市社会管理的一种基本手段,可以准确、经常地了解和掌握城市社会基本情况,起到控制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维护城市社会正常秩序的重要作用。随着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城市户籍管理制度正在加快改革,创建现代人口管理模式。

(二)维护社会公正和城市治安管理

城市社会公正和社会安定秩序是城市正常发展的基本条件。城市政府在这方面承担着不可推卸的管理职责。①要协调城市社会各种利益集团、各个民族以及各个区域和各个部门、单位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公正,保证全市各种社会群体和睦相处。②倡导文明的社会风气,抵制各种不良的社会陋习,查禁黄、赌、毒、偷、盗、抢等社会丑恶现象,打击各种黑恶势力及一切犯罪现象,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创造健康、良好的社会秩序。③保护城市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种权力与利益,通过各种行政手段和措施使这些权力与利益不受侵害。④敦促公民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依法纳税、计划生育与服兵役等基本义务。

(三)培育和加强城市文教事务管理

城市文教事务是城市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报刊、出版等方面。在传统社会中,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活动基本上是由社会自发开展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尤其是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这些领域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成为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培育和加强城市文教事务的管理是城市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其中包括:①制定城市文教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②组织和协调文教事业各部门活动的开展,进行跨行业、跨地区以及国际科技文化交流;③通过公共财政投资来扶持和培育基础教育、公民基本保健、卫生防疫和计划生育等关系全民族素质的基础性文教事业的建设;④对教育、广播、电视、出版、网络等方面的活动内容加以必要的监督管理,以保证国家和民族主流文化的健康发展。

(四)社会保障机制的建设与管理

在城市生活中,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机制的建设、管理和完善,与城市稳定发展和城市居民的生活保障关系十分密切,这也是城市政府的一项重要管理职责。主要内容是:①实施社会救济和社会救灾。对因丧失劳动能力、劳动机会或其他原因而造成的生活资料短缺或困难的人员进行救助。②建立社会保险。采取多种措施筹集社会保险基金,建立社会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险制度,以减轻公民个人负担。③建立社会福利制度。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手段,对特殊困难群体(老人、孤儿、残疾人)、婴幼儿营养、中小学生健康、职工住房等方面给予一定金额补贴,以改善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条件。

二、现代城市的经济管理

现代城市经济管理的理论基础是现代城市管理学和公共经济学。它是指政府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杠杆和法律手段,对城市的各种经济活动进行科学、有效的综合控制、指导和协调。现代城市经济管理必须从传统经济管理模式转向市场经济管理模式,由政府对经济运行具体事务的直接管理转向宏观间接调控和服务。

(一)现代城市经济管理是中观经济的调控

现代城市经济管理属于中观经济管理层次。它既不同于企业的微观经济管理,又不同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而是介于二者之间。所以,它既要服从国民经济宏观管理的需要,又不能脱离城市的微观经济需求。

城市经济管理体制的性质决定其主要任务是:①按市场经济规律把城市经济科学合理地组织起来,优化配置资源,不断调整与优化生产力布局;②确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制定有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方针政策,完善市场经济体制;③处理好城市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各单位之间的关系,适时调整城市经济结构,包括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投资结构和就业结构;④处理好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资源、环境的关系,使城市经济与生态、人与自然和谐、协调发展。

(二)搞好城市市场管理

城市经济管理的一个重点是搞好城市市场管理。城市市场管理的领域是以城市及其外延辐射地域为范围的商品流通领域。政府为企业做好服务的关键在于创造稳定、繁荣、良好的市场营运环境,尤其是要建立开放型的市场体系。加强城市市场管理对于促进地区经济交换、城乡经济交流、城市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政府管理市场,着重是要维护好市场秩序,抑制垄断,提倡竞争,平等交易,反对欺行霸市,加强对商品经营者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市场规则,依法管理市场。

(三)加强对城市建设资金的管理

城市建设资金管理是城市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城市建设的投入是城市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国家、不同城市在总支出中所占比重也不相同。城市建设资金管理应遵循以下三项原则:①统筹兼顾,确保重点,协调处理好多种资金渠道的关系。尤其是要处理好城市重点建设和一般建设的关系,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优先重点发展的项目上,并积极拓宽多元化的资金来源。②厉行节约,讲求实效。城市建设项目一定要注重实效性,讲求效益的综合化和最大化。绝不能搞华而不实、与城市居民无益无利的项目,浪费财力和物力。要全面注重提高城建资金的使用效益。③量入为出。即以收定支。城市收入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财政收入,包括经营城市收入;另一方面是对外引资、多元化投资。但城市的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应以前者为主,不能长期依靠负债建设。有些项目进行市场化运营时,应充分考虑本地综合经济状况和资源条件,不能脱离实际。

(四)加强城市经济监督

城市经济监督是对城市经济活动中出现的“偏差”和“干扰”进行控制的一种手段,也是城市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其职能机构大致可分为三类:①专司经济监督或主要从事经济监督的机构,如审计、工商行政管理、商品检验、劳动安全监督、经济检察院等机构。②兼有经济监督和经济调节职能的机构,如财政、税务、物价、人民银行、经济法院等机构。③兼有经济监督和社会服务职能的机构,如统计、标准、计量、环境保护等机构。目前,中国有些城市的经济监督系统尚不健全,有的尚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的要求。实践证明,搞活城市经济,更要全面加强城市经济监督,这样才能做到“活而不乱”。

三、现代城市的生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