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从付出一个代价过渡到付出另一个代价的过程,聪明人懂得仔细掂量,以较小的代价换取较大的成功。但舍小利为大谋并不是人人都做得到,它不仅需要你有敏锐的观察力,还需要超乎寻常的忍耐力,因为长远的利益不会马上显示出来,它们大多数时候是无形的,心思浮浅的人很可能占了便宜还不知道,而那些洞悉世事的有心机的人则会不动声色,悄悄地将胜利果实收入囊中,所以,舍小利为大谋的心机实在是一门高深的学问,需要你我慢慢揣摩。
大智若愚,立于不败之地
聪明与糊涂,是相对的一组词语;糊涂与智慧,却是有时候重合的一组词语。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们就最愿意听大人们夸奖自己聪明,人应该学会聪明,学会生存之道。但如果我们学到的是小聪明,耍的也是小聪明,就很容易让自己被小利小益所迷惑,甚至做出一些追悔莫及的事情。有些人在小事上糊涂,看似被那些耍小聪明的人占了便宜,但实际上他们遇到大事从不糊涂,而显示出非凡的智慧,这才是真正的聪明。小聪明的人能聪明一时而不能聪明一世。大智若愚,表面上糊涂的人,虽不计一时的得失却能聪明一世,明哲保身,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聪明的人掩藏起聪明,装一下糊涂,并不是因为他们真的心里一团糨糊,而是因为他们看清了事情的厉害关系,一时装糊涂免得大家红了脸、撕破了面皮,一时放弃了自己的利益,是为了赢得更长久的合作。
春秋时期,楚王请了很多臣子们来喝酒吃饭,席间歌舞妙曼,美酒佳肴,烛光摇曳。同时,楚王还命令两位他最宠爱的妃子许姬和麦姬轮流给他的属下敬酒。
忽然一阵狂风刮来,吹灭了所有的蜡烛,漆黑一片,席上一位官员趁机揩油一亲芳泽,摸了许姬的玉手,许姬一甩手,扯了他的帽带,匆匆回到座位上并在楚王耳边悄声说:“刚才有人趁机调戏我,我扯断了他的帽带,你赶快叫人点起蜡烛来,看谁没有帽带,就知道是谁了。”
楚王听了,连忙命令手下先不要点燃蜡烛,却大声向各位臣子说:“我今天晚上,一定要与各位一醉方休,来,大家都把帽子脱了痛快饮一场。”
众人都没有戴帽子,也就看不出是谁的帽带断了。
后来楚王攻打郑国,有一将领独自率领几百人,为三军开路,斩将过关,直通郑国的首都,而此人就是当年揩许姬油的那一位。他因楚王施恩于他,而发誓毕生忠于楚王。
楚王具备了成大事的豁达、宽容、大度等优秀素质。当有人调戏自己的妃子时,却作出了令那位调戏者也没有想到的决定。之所以楚王当时能够顺利地平定内乱,夺取霸业,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这与他的宽容大度、小事糊涂、善于笼络部属是紧密相连的。如果他没有一时装糊涂对下属的小过既往不咎,那将来争霸时,又有谁可以借力呢?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正如猫头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样,适当装装糊涂,对别人的过错不要太较真,也是维持彼此友好的关系的真谛。“难得糊涂”历来被推崇为高明的处世之道。只要你懂得装傻,你就并非傻瓜,而是大智若愚。谁不识使中真相谁就会被愚弄;谁能不领会大智若愚之神韵,谁就是真正的傻瓜、笨蛋。这四个字出自郑板桥之口,至于这四个字的来历,有这么一个小故事:
一年,郑板桥专程到山东莱州的云峰山观看郑文公碑,因天色已晚,不得以借宿于山间茅屋。屋主为一老翁,自称糊涂老人,言谈举止,高雅不凡,两人交谈甚是投机。老人家中有一块特大的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良,郑板桥大开眼界。老人请郑板桥题字以便刻于砚背,郑板桥觉得老人必有来历,便题写了“难得糊涂”四个字,用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印章。因砚台大,尚有余地,郑板桥说老先生应写一段跋语,老人没加推辞,随手写道“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而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之门也。”写罢也盖了方印,印上的字是“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郑板桥大惊,细谈之下,方知老人是位退隐的官员,顿生敬仰之意,有感于糊涂老人的命名,郑板桥当下见还有空隙,便又补写了一段:“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老人见了大笑不止。郑板桥“难得糊涂”的名言从此在民间广为流传。
聪明人与其事事与人计较,不如乐得装糊涂,心宽路自宽。聪明人还懂得适时装糊涂以保护自己。有些时候据理力争只会火上浇油地置人于死地,这时候与其费尽口舌为自己争辩,不如装一下糊涂,让尴尬危险的情况赶紧结束,让时间来证明自己。
1964年2月,苏联元帅铁木辛哥受命去波罗的海,协调一、二方面军的行动,什捷缅科作为他的参谋长同行。什捷缅科早知道这位元帅对总参部的人抱怀疑态度,思想上有个疙瘩,心想:“命令终归是命令,只能服从了。”等上了火车,吃晚饭时,一场不愉快的谈话开始了,铁木辛哥先发出一通连珠炮:“为什么派你跟我一起去?是想来教育我们这些老头子,监督我们的吧?白费劲!你们还在桌子底下跑的时候,我们已经率领着成师的部队在打仗,为了给你们建立苏维埃政权而奋斗。你军事学院毕业了,自以为了不起了!革命开始的时候,你才几岁?”这通训,已经近乎侮辱了。但什捷缅科却老实地回答:“那时候,刚满十岁。”接着又平静地表示对元帅非常尊重,准备向他学习。铁木辛哥最后说:“算了,外交家,睡觉吧。时间会证明谁是什么样的人。”
应该说,“时间证明论”是对的。他们共同工作了一个月后,在一次晚间喝茶的时候,铁木辛哥突然说:“现在我明白了,你并不是我原来认为的那种人。我曾想,你是斯大林专门派来监督我的……”后来什捷缅科被召回时,心里很舍不得和铁木辛哥分离。又过了一个月,铁木辛哥亲自向大本营提出要求,调这个晚辈来共事。
什捷缅科在受辱之时装憨相,过了铁元帅关,体现了后生的谦卑及对老人的尊重,是大智若愚的表现。懂得装假者绝非傻子,显得木油讷憨厚有时是最高智慧者才能为之。许多时候,要想受到别人的信任,就必须掩藏你的聪明。
普赛公司销售部新来了一名业务员陈娜,她活泼热情,能说会道,没过多久就为公司谈下了几笔大买卖,再加她性格开朗,人又大方,公司上上下下都很喜欢她,开玩笑地叫她“小财神”,可这引起了一个人的不满——销售主管李东含。
李东含是公司老总的远亲,平时不苟言笑,没有什么业绩却喜欢教训人,他常常训斥陈娜做人太高调,不懂谦虚。销售部的人都不喜欢他,陈娜每次被训斥却只是轻松地笑了笑,跟没事人似的。
自从陈娜来了后,公司的销售业绩从平平无奇一下子节节攀升,一年后,公司评选年度先进人物时,大家都认为是陈娜当选无疑,没想到上台领奖的却是主管李东含。看着李东含在台上虚伪做作地说着致谢词,大家都为陈娜抱不平,他李东含凭什么呀,抢了人家的功劳沾沾自喜,一点也不知道害臊。陈娜看着台上的李东含,仍然只是轻松地笑了笑,什么话也没说。
这以后,李东含在销售部就更加放肆了,经常抢业务员的功劳不说,对陈娜的态度更是一日不如一日。大家都劝陈娜直接去跟老总反映,虽说不一定能压制住李东含,但至少可以打击打击他的嚣张气焰。可陈娜却什么也没说,反而工作得比以前更卖力了。大家都为陈娜可惜,说她是一个老好人。
没想到,几年后,陈娜突然高薪跳槽到普赛公司的死对头集安公司做了销售主管,还带走了普赛公司绝大部分的客户,普赛公司一下子突遭重创,陷入了危机之中。以前的同事们都百思不得其解,凭陈娜的业绩和能力,只要她向老总申请,在普赛公司得到一个主管职位是轻而易举的,为什么她几年来都没有争取,却突然跳槽到别的公司呢?
有些同事去问陈娜,陈娜笑了笑回答说:“以我这几年的成绩,向普赛公司要一个主管职位确实很容易,但是这几年来,李东含频繁抢夺我们的功劳,公司老总都没有说话,不管他知道还是不知道,这么不公平的事情存在了这么久,说明这家公司的用人制度是不完善的,或者说是不公平的,在这样一家公司继续做下去,谁能保证我做了主管以后就能受到公正的待遇呢?就算我据理力争,争回了一些利益,大家都撕破脸了还有什么意思呢?还不如暂时忍下来,锻炼好自己的本事,等到时机成熟,再争取我相应的待遇。再说了,有突出的业绩和工作能力,我走到哪里会不受欢迎呢?”同事们听了,不得不折服陈娜的智慧。
如果把争取个人利益叫做小聪明的话,陈娜忍着被压迫的感觉辛辛苦苦熬出头的经历,就可以被称为极大的智慧了。聪明是优点,但是小聪明却是致命的软肋。小聪明看似获得一时之利,但丧失的却是长久的利益。真正有智慧的人乐得在小事上装装糊涂,得饶人处且饶人,正是这种看似傻帽的做法,让他们以一时的小利为代价,获得了长久的发展。
以退为进,蓄势待发
一般人往往只会想着如何向目标努力奋斗,只想着如何全力以赴向前冲,可是现实并不总是尽如人意的,如果遇到了障碍怎么办?如果遇到了麻烦怎么办?如果你自己累了没力气再向前冲怎么办?其实很简单,大家都以为只有向前走才是前进,却没有想过,其实向后退也是在为前进蓄势,是为了更好的前进的一种策略。
举个例子来说,跳高和跳远的运动员总是先退后一定距离,然后借冲刺的力量跳得更远、跳得更高。人际关系也是如此,暂时退后一步不与别人针尖对麦芒,暂时忍让吃亏,就仿佛是为了跳高和跳远而蓄势一样,将会获得长远的利益和胜利。以退让开始,以胜利结束,是在做人做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你先表现得以他人利益为重,实际上是在为自己的利益开辟道路。在做有风险的事情时,冷静沉着地让一步,往往能取得绝佳的效果。
退一步,就离开了风口浪尖,那么那些把你当成潜在敌人的人就会减轻对你的怀疑甚至放弃对你的警惕,这样一来,你就少了很多外在的阻力,可以安安稳稳地暗中进行自己的计划,不受外在的破坏。司马懿就曾经装病装傻向后退了一大步,才很好地躲过了魏家权臣的怀疑,很好地保护了自家势力。
魏明帝曹睿死时,太子年幼,大将军司马懿与曹爽共同辅佐太子执政。曹爽是皇室宗族,自从掌握大权后,野心勃勃,要独揽大权,但司马懿是三朝元老,功劳高,有威望,而且谋略过人,在朝廷中有相当大的势力,因此,曹爽还不敢公开与司马懿斗。
而司马懿也想夺权,他早把曹爽的举动看在眼里,但表面上仍然装糊涂,后来,干脆称病不再上朝。
曹爽虽然一人独揽朝廷大权,可他对司马懿仍然不放心:司马懿虽然自称年老多病,不问朝政,可他老奸巨猾,处事谨慎,谁知他是真有病还是假有病?当初武帝曹操创业的时候,听说司马懿胸怀韬略,多次派人请他出来为官,可司马懿出身士族,自视高贵,瞧不起出身寒门的曹操,不愿在曹操手下做官,就装病在家。后来见曹操的势力强大了,才出来跟随曹操,为曹操出力。这一次有病,谁知他是不是故技重演呢?因此,曹爽对司马懿不敢掉以轻心,他经常派人打听司马懿的情况,可就是摸不到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