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叔幽默的话语和滑稽的行为把那对夫妻逗得哈哈大笑,顿时火气消了下来,硝烟被幽默驱赶得无影无踪。由此可见,幽默在劝说中有着神奇的效果。试想一下,如果直截了当地对人家进行批评规劝,小两口肯定会说你是什么人啊?凭什么管我们家的事儿啊?两人肯定就一致对外,李大叔好人做不成,还得碰一鼻子灰。所以带上点幽默的色彩,对方听得进去最好,对方听不进去,就当说了一个不好笑的笑话,也不至于让自己陷入尴尬。
这些都是劝说和忠言的外在包装。说到底,想规劝一个人还是因为心里在乎他,关心他,不然为人家操什么心啊?所以,不管用什么方式规劝进言,核心是让对方感受到你是在为他设身处地地着想,感受到你是为他好,这样才能让他坦然接受。
有这样一个事例,说的是一个牧场主养了许多羊,他的邻居是个猎户,院子里养了一群凶猛的猎狗。这些猎狗经常跳过栅栏,袭击牧场里的小羊羔,牧场主曾多次请猎户把狗关好,但猎户却不以为然。后来牧场主想了个办法,他在自己羊群里挑选了三只可爱的小羊羔分别送给猎户的三个儿子,看到洁白温驯的小羊羔,孩子们如获至宝,每天放学后都要在院子和小羊羔玩耍嬉戏,因为怕猎狗伤害儿子们的小羊,猎户做了个大铁笼,把狗牢牢地锁了起来。从此,牧场主的羊群再也没有受到骚扰。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要说服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为他着想,让他也从中受益。虽然有人纠正错误是一件对人有益的事情,但所谓忠言逆耳,很少人能够心平气和地听进去。关键的一点,是要让对方明白,自己是和他站在一边的,不是和他对立的。
在说服别人时,只要做到以上几点,让你的忠言不再逆耳,使人听得“耳顺”,并且设身处地地为人着想,这样你的说服才会最有效。领导的面子要照顾
领导尤其爱面子,很在乎下属的态度,以此作为考验下属对自己尊重不尊重、好不好领导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随便否定领导的观念,必然会惹怒领导。在现代职场上,有很多领导都是武大郎开店,容不得下属比自己高。他们不喜欢下属对自己的想法说三道四,以为自己的下属给自己提建议或意见就是蔑视自己的权威,想取而代之。所以,如果你不分场合和时间,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实话实说,直截了当,甚至锋芒毕露的话,那他自然会觉得你是要扫他的威信、对他的失误落井下石,因而很自然地把你的好心当成驴肝肺。相反,如果你能多顾及老板的面子,注意自己提意见或建议的时间、地点和方式,你的上司肯定会接受你的一番好意。
在一个团队里面,领导始终位于金字塔的塔尖,他的威望是不言而喻的。任何一个成熟的职场人士都不会愚蠢到引起顶头上司的不悦,也会尽量避免让领导尴尬。但有时候,你会发现领导突然对你很冷淡,令你百思而不得其解,因为你无意间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让老板在众人面前失去了面子。聪明的下属在领导面前会将错误揽给自己,而不会把领导推向火坑。
田叔是西汉初年人,曾经在刘邦的女婿张敖手下为官。一次张敖涉嫌一桩谋杀皇帝的案子,被逮捕进京。刘邦颁下诏书说:“有敢随张敖同行的,就要诛灭他的三族!”
可田叔不计个人安危,剃光了头发,打扮成一副奴仆的模样,随张敖到长安服侍。后来案情查清,与张敖无关,田叔由此以忠爱其主而闻名。
汉武帝非常赏识田叔,便派他到鲁国去出任相国。鲁王是景帝的儿子,自恃皇子的特殊身份,骄纵不法,掠取百姓财物。田叔一到任,来告鲁王的多达百余人,田叔不问青红皂白,将带头告状的20多人各打50大板,其余的各打20大板,并怒斥告状的百姓道:“鲁王难道不是你们的主子吗·你们怎么敢告自己的主子·”
鲁王听了很是惭愧,便将王府的钱财拿出来一些交付田叔,让他去偿还给被抢掠的老百姓。田叔却不受,说道:“大王夺取的东西而让老臣去还,这岂不是使大王受恶名而我受美名吗·还是大王自己去偿还吧!”
鲁王听了心里美滋滋的,连连夸赞田叔聪明能干、办事周到。
作为下属,不仅要善于推功,还要善于揽过,两者缺一不可。因为大多数领导愿做大事,不愿做小事;愿做“好人”,而不愿充当得罪别人的“坏人”;愿领赏,不愿受过。在评功论赏时,领导总是喜欢冲在前面,而犯了错误或有了过失后,一些领导却想缩在后面。此时,就需要下属出面,代领导受过或承担责任。像田叔这样,将功劳归于领导,将过错留给自己,哪一位领导会不喜欢他呢?
大凡领导,管辖范围的事情很多,但并不是每一件事情他都愿意干,都愿意出面,都愿意插手,这就需要下属在关键时刻能够出面,代领导摆平,甚至出面护驾,替领导分忧解难,这样必能赢得领导的信任和赏识。
小张是某县委办公室的科员,经常会遇到上访者要求见领导解决问题的事情。领导精力有限,如果事事都去惊动领导,势必影响领导集中精力做好全局工作。每当有来访者吵闹着要见领导时,小张总是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勇敢地站出来,分清情况,解决纠纷,进行协调,必要时还使用强制手段把问题处理好;他经常能够独自解决一些无理取闹、胡搅蛮缠的事件,不怕得罪人;对一些重大问题他也是先调查清楚,安抚好上访者之后,再向领导请示,从不让领导直接面对棘手的问题。无论大事小情他总能处理得有条不紊,让众人心服,同样也获得了领导的赞扬。
像小张这样的下属,哪个领导能不需要呢?这就是领导所赞美的实干家,他比整天跟在领导后面只知道看领导脸色行事,遇到点大事就往领导后面跑的人要好得多。人人爱戴高帽子,尤其是好面子的领导。在领导面前,只要能让他觉得有面子,丢了自己的脸面,却能换来领导的赏识和美好的前途又有什么不对?
小英今天一进家门,脸色就不好,皮包往沙发上一摔,坐在那儿,闷不吭气。
“怎么了?”老公小李轻声细气地靠近。
“怎么了?”小英别过脸去:“问你自己!”这一开口,气是更大了,一下子满脸涨得通红。“你今天真是把我的脸丢尽了,当着那么多同事的面,我恨不得找个洞钻进去。”
“我陪我们处长到你公司参观,怎么会丢你的脸呢?”小李一头雾水,“要不是我是处长面前的红人,他才不会带我去呢,他怎么不带别人啊?而且,你要想想,处长不去别的厂参观,专门找你们的工厂,还不是我介绍的?”小李也愈说愈来劲,“你们工厂如果做成这笔生意,从上到下都应该感谢我,也就是感谢你才对,怎么反而说让你丢脸呢?”
小英转过脸来:“当然丢脸!你没去之前,我就跟老板和同事说了,说你是高才生,也是这方面的专家……”
“没错啊!”小李答道。
“错大了!”小英一瞪眼,“你跟在你们处长旁边,一副一问三不知的样子,明明你最懂的机器,根本可以由你来介绍,你为什么不说话,还不断问你处长?他懂个屁!”
“他懂个屁?”小李怔了一下,居然笑了起来,“他也是学这个的,就算过时了,他总是处长啊!”
小李以一位幕僚的姿态,站在长官身后,默默耕耘,给足了处长面子,一点也不显示自己。故事的结局当然是小英的厂子成功地和小李的处长做成这笔生意,小李更加得到领导的赏识,最后当上了处长。如果处长完全是外行,由小李这个内行为其解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但是,当自己的主管也是内行人的时候,小李如果抢在前面说话,不但抢了领导的风头,还容易伤到领导的自尊心、领导的面子。
推销员都懂得一种说话技巧,明明知道对方并不懂,却说“相信您一定是内行,知道……”然后,把自己要推销的观念说出来。这样做,要比说“你要知道……”的效果好得多。与领导的相处,更是要注意收敛,要表现出对领导观点的同意和尊重,你和他站在同一立场上;而不是看到领导不懂或者不对,就在旁边指指点点。
关键时刻把错误揽在自己身上,给领导添足面子,这样的下属不是投机钻营,而是真正了解领导的所想所需。试想,有这样聪明伶俐的下属,如果你是领导,会不喜欢吗?与“老资格”和谐相处
新人一进入职场,最怕遇到喜欢倚老卖老的同事,处处干涉、事事指导,无法好好施展自己的能力,总是被老同事牵制。会倚老卖老的同事,在组织里通常是年资够久、经验丰富,却升不上去的人。这样的人通常手中都握有筹码,才敢如此倚老卖老。他们确确实实有过人的技术技能,但可能因为缺乏领导的特质,或是广大的格局与视野,而未获得升迁。虽然不是领袖人物,但在实务操作上都称得上师父甚至师爷级别,更可以称得上是部门的意见领袖,因而在团队里仍有根基很深的影响力。作为一个新人,对这种“老资格”要倍加尊重,才能减少自己的麻烦事儿。
小王来到这家公司已经有几个月了。根据他的观察,他所在部门的同事老张年过四十,是个一丝不苟的人。早上谁迟到了五分钟,谁的办公桌没有打扫干净,他都一清二楚。这天,他慢条斯理地走近小王身边开口了:“小王,你写的这份宣传资料我看了,你看看,标点符号用错了多少?这样的东西如果拿给总经理看,他对我们会是什么印象?标点符号跟汉字一样,是我们从小到大都在学的东西,这都用不好?……”老张滔滔不绝地批评着小王的用“标”不当,小王只有听着的份。
从那以后,小王做事分外小心。早上第一个到,下班最后一个走,写每一份资料都仔细斟酌,打每一个电话都用心揣摩,力求做到最好。久而久之,这样做的结果是,在几个一同进公司的年轻人当中,老张对小王特别欣赏,经常在业务上对他进行指点,小至一份合同的撰写,大至跟客户打交道的技巧。除此之外,老张对公司的一些人际关系也向他说明,避免小王无意中卷入“派系”斗争中去。
小王感叹:姜还是老的辣!如果自己自恃能力,大而化之,不愿意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不把老员工放在眼里,那么倒霉的很可能是自己!
在每个公司里,都有老张这样的老员工存在,他们年纪相对较大,对公司忠诚,做事认真,严于律人律己,力求做到完美。这样的人对刚进公司的新员工抱有很高期望,希望新员工能够给公司带来新气象和活力,当新员工不能达到自己的要求时,他们往往“恨铁不成钢”。要想获得这种老员工的好感,不用奉承,不用套近乎,只要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了!
还有一些“老资格”是只出工不出力的老油子,他们虽然德不高望不重,但在新人面前却异常地喜欢倚老卖老,他们很需要得到新人的尊重。如果在这一点上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鄙夷新人,贬低新人的资质,恶意扭曲新人的成绩,破坏新人的名誉,成为新人在晋升路上的“拦路虎”。
吴晶刚进入这家公司工作不久,发现公司管后勤的刘小姐跟她年纪相仿,只大上几岁,却牙尖嘴利,很难相处。刘小姐负责派车,每当各部门人员要外出工作,就得向她赔着笑脸。一开始,吴晶很看不惯刘小姐的行为,心想:这就是她的本职工作,为什么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
但是,目睹了一些和她同样想法的年轻气盛的同事在刘小姐面前纷纷“落马”,吴晶认识到:改变环境是不可能的,你只能去主动适应环境。
于是,吴晶向刘小姐定车后,并不像其他人那样,立刻放下电话,而是在电话里和她闲聊几句;工作之余,到办公室找刘小姐闲话家常,感叹后勤工作的辛苦,说起服装、逛街等,两人更是“心有戚戚焉”……慢慢地,吴晶和刘小姐熟了,也聊起了工作,倾吐各自的苦水。她们成了好朋友,吴晶再也没有为定车这些琐碎的事情烦恼过。刘小姐比她在公司待的时间长,她经常就吴晶遇到的一些问题发表看法,讨论对方的处理方式是否妥当,让初来乍到的吴晶感到受益匪浅。
吴晶想:来到陌生的城市,能交到一个好朋友,得到一份友谊,也算是幸运的了。当初自己对刘小姐这样的老员工采取的“怀柔”政策,现在看来是对的!
很多公司都有这样的老员工,她们通常是女性,在节奏紧张的工作中养成了精明厉害的作风。她们并不会故意为难同事,很多时候是对事不对人,但跟她们打交道,也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种职业女性,其实内心是孤独的,是渴望友情的。针对这种“牙尖嘴利”类型的“老资格”,如果能够适时地伸出自己的“友谊之手”,主动进行交流,那么,恭喜你,你一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获得她们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