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化与科技赶超型战略(上)
现代化是中国梦的核心内容之一,实现中国梦,现代化是必经之路。何传启教授将现代化分为以传统工业化为主的第一次现代化和以知识经济为主的第二次现代化。我在《中国向何处去》一书中,就中国2008年第一次现代化的进程进行了评估,认为中国的第一次现代化进程已经完成了68.5%,过了中期,已经进入了后期的开始阶段。中国目前的现代化,呈现出第一次现代化与第二次现代化复合推进的状态,在现代化推进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提升第一次现代化的质量,加速第二次现代化的进程。这需要通过实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来实现。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改革开放后,我们国民经济在高速增长,但是,增长的来源主要是资源和一般劳动的投入。如有关专家计算,1980—2007年间,投入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54.38%,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45.62%,与发达国家水平60%—70%水平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如果未来30年中,全球除中国以外的经济每年平均增长4%,中国GDP年平均增长7%,考虑人民币升值因素,2040年时,中国经济发展占世界GDP总量1/4的水平,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2050年时,中国GDP占世界总量1/3的水平。
然而,上述发展的前景虽然美好,在中国人口众多、相对土地、矿产、淡水等资源缺乏的国情下,还有在全球都在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和限制碳排放的氛围中,下一步我们不能再走消耗资源和环境的发展道路,那么,依靠什么来持续地推动我们的经济增长?可以看出,除了发展服务业,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等战略外,非常重要的是,要依靠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30年,我们科学技术的进步,从格局上讲,不仅要推动经济的增长,还要推动我们生态环境的恢复、保护和建设,也要推动我们社会事业的建设和发展,还包括推动我们国家和民族其他各个方面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和现代化。
那么,中国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如何呢?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2010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在58个全球最具代表性经济体中,中国大陆排名第18(2009年为第20名),印度、巴西与俄罗斯名次依序为31、38、51。洛桑报告主要是根据4个大指标(经济表现、政府效率、企业效率和基础设施)及其下属的300多个小指标来进行竞争力评估。对于2009年洛桑报告对中国的排名,罗德曼认为,虽然中国经济表现突出,特别是经济预测与展望上排名世界第一,但中国在增长速度的持续性上仍存在问题。“首先,中国经济发展基础还有很多瓶颈,比如在科技,信息技术、工程技术、财经教育、人口问题等方面,都排在后面。其次,中国企业管理水平有限,像大企业效率、经理人员不足、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等都存在问题。此外,中国的金融系统、企业的环保因素、政府与企业的监管等方面也存在不足。”中国要成为世界上有竞争力的强国,并与其大国地位相适应,2040年时,至少应当进入洛桑学院排名的前五位之内。
什么是科学技术进步的赶超战略呢?世界科技水平方面可分为三类国家:先进科学技术水平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包括新加坡和中国台湾地区;中等科学技术水平国家和地区,如中国大陆等;低等科学技术水平国家和地区,如阿富汗等。中等或者低等科学技术水平的国家和地区,在科学技术进步方面,可以采取三种战略思路:一是无为型战略,因生产力水平、财力、教育、人才等方面的限制,无力推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只接受先进发达国家科学技术的扩散和辐射,并不主动进行科学技术进步方面的努力;二是跟进型战略,大多采取拿来外部科学技术主义态度,自己只进行引进、消化和吸收,以学习和模仿方式为主,不主动进行科学技术方面的自主创新,不以拥有最先进科学技术为目标;三是赶超型战略,就是中等或者低等科学技术水平的国家,在一定的时间内,除了学习和模仿,即引进、消化和吸收外部现成科学技术等方式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自主创新和自主再创新跨越式的追赶,在科学技术整体方面,赶上,并在一些重要领域和重大项目上超过发达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并有自己科学技术独特制高点的一种选择。
一、现代化与科技赶超型战略(中)
科学技术赶超型战略道路的几个要点是:(1)在规定的时间和规定时间结束时所要达到的科学技术水平目标。要规定一个长期的时间,在长期的时间中划分若干个时段,在一个长时间的总的赶超目标下,在每个时段,设置要达到的约束性的阶段性的目标。在目标上,有赶上性目标,即某项成熟的技术,我们在什么时间可以攻克其难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有超过性目标,即拥有我们自主创新的自己知识产权独占的科学技术;还要有预备性的目标,即发达国家可能在科学技术什么领域未来会有什么样的进展,我们应当有什么样的追赶实施预案。(2)在科学技术赶超型战略方面,非常关键的是,在一定时间内科学技术进步的加速度,并且要有跨越式的进步。因为我们本来就处在全球科学技术进步赛跑的后面,在一定的时间内实施科学技术进步赶超战略时,先进国家也在不停地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只有积累爆发力,在规定的时间内加速度,比他们的推进科学技术进步的速度还要快,才能实现赶超型战略要求的目标。
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竞赛中,发展中国家存在着科技技术进步的“马太陷阱”。即发达国家依靠其先发优势,科技资源越来越向发达国家集中和积累,其科技势力越来越强,科技水平越来越先进,科学技术进步越来越容易;而发展中国家在落后的位置上,在科学技术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和不利的地位,付出的教育成本随着人才的外流转移为发达国家的科技进步资源,遇到发达国家科学技术的封锁,凭着自己的科研力量研究出来的成果往往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甚至已经被淘汰或者被更先进的技术所替代。因此,发展中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越来越落后,越来越弱;发达国家则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强。这就是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的“马太陷阱”。
中国未来在科学技术进步道路方面,显然不可能采取无为战略。中国已经跨过了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的“马太陷阱”阶段吗?是采取跟进型战略,还是选择赶超型战略?这是一个重大的科技进步战略的定位和抉择。我们认为,中国应当有信心选择赶超战略道路。现在一提起技术创新,相当多的人的脑海里有个疑问,中国的技术行吗?在政府采购、居民购物中,总是相信国外的技术水平高和成熟,中国的技术则不然。实际上,中国未来技术创新有着发达国家不可比的一些优势。(1)研发和制造成本都相对较低。在中国,研发人员的工资、研发材料等,要比发达国家低得多。中国研发3G移动通信技术只用了不到4个亿人民币的投入,而发达国家一般需要300亿—400亿美元成本。其他技术方面,研发成本是发达国家的1/500—1/50。发达国家在技术进步方面怕中国,就是怕在这点上。(2)中国研发人员,有特别强的事业心,甚至可以说有一种拼命精神。在许多发达国家,无论这项科研项目多么紧迫,但是科研人员,八小时以外是不加班的,星期六日和其他法定节假日是不加班的。而中国则不然。许多科研人员,为一项攻关,可以连续加班,可以没有节假日。(3)有了30年科技及其产业化人才培养和积累。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年教育培养的人才,以及大量的海外学成归国的人才,人力资本规模大,技术创新的人才基础雄厚,目前国内大量的技术创新是由他们所实现的,国外许多发达国家从事能源技术研发的人才,相当部分也是中国留学海外的人才。(4)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对外开放,包括引进、吸收和消化技术,在一些重大领域和整体技术水平方面已经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些方面已经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5)与人口和国土中小国家和地区不一样的是,中国是一个人口和国土大国,有丰富的用于科技进步的人力资本资源,有规模巨大的消化科学技术应用的市场。(6)中国的经济在高速增长。经济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科学技术的进步,反过来推动经济更快速地增长,经济高速增长和科技加速进步之间会形成良性循环。当然,稍一松懈,也有重新跌入“马太陷阱”的可能。但是,从目前看,中国已经基本上跨越了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科技进步的“马太陷阱”,并且在科技加速进步、实施赶超战略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实力。
一、现代化与科技赶超型战略(下)
举一例子,从能源战略看,对于中国,技术赶超型战略的重要性。新能源技术可分成三类:一类是传统技术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由此产生二次能源——电。第二类是中间过渡技术能源,如动力煤改油,这是过去的内燃机用能源;动力油改电,这是现在汽车用电瓶等技术,还有核能。第三类是人类需要能源的终极技术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源与氢组合,形成取之不尽和零排放的能源。
常规的技术演进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能源替代战略,即先是传统能源,如煤油气所发的二次能源电,替代石油和天然气,用作车的动力;然后发展技术较为成熟的太阳能、风能、核能、水能,替代一部分传统能源;最后到发展终极氢能源。
从中国的情况看,路径可能是水能发展;煤的二次能源电替代石油和天然气,进行技术研发,将其产业化,并回收投资;核能等技术研发,并产业化以及投资被回收;最后到终极能源——太阳能、风能及氢的研发成熟,产业化并替代中间过渡技术能源,以及回收投资,并永续利用。这样在时间的安排上,2010年到2020年,还是主要用传统能源,开始发展中间过渡技术能源,2020年末,形成混合能源结构;2020年到2040年或者到2050年,主要发展中间过渡能源产业,替代传统能源,开始发展氢等组合能源;最后到2040年或者2050年时再大力发展氢等组合能源,让它产业化,替代中间过渡技术能源。这就是循序渐进的能源发展战略。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要采用常规能源技术演进路线,即采取能源发展的跟随战略吗?产业规划中遇到的难题是,如果能源发展采取跟随战略,或者称之为跟进战略,就是跟在发达国家能源技术和产业演进的后面,与他们有一个时间差,他们先研发和发展中间过渡技术能源再产业化,然后他们将技术和产业转移给我们,他们再研发终极技术能源,并将其产业化。他们用终极能源技术和产业替代中间过渡技术能源产业时,我们正处在大量使用中间技术能源的阶段。也就是说,在发达国家可能用终极能源替代中间过渡技术能源后,我们还要运用中间能源过渡一段时间以后再接纳终极能源,别人发展完了我们再跟随。
能源跟随战略,有利有弊:利就是研发在先,技术成熟,可以引进、消化,国内也有现成的技术,初始投资和产业化成本相对较低;弊就是,氢和其他新能源的关系如何处理——如液晶替代显像管、数字替代磁带的关系,煤电替代石油和其他受限制新能源毕竟是中间过渡技术。如果氢能源技术成熟很快,中间能源过渡技术产业的投资将会是巨大的损失和浪费。
紧接的一个战略性问题是:中国在能源技术和产业升级方面有没有可能采取跨越和赶超战略呢?也就是说,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的能源技术发展进程,跨越中间过渡技术能源阶段,直接进入终极技术能源阶段。中国与发达国家氢能源技术的研发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甚至国内有的研究更加先进和更加实用,并且成本比国外低。解决关键部位的技术,是不是一定要按照能源技术和产业“淘汰—替代—再淘汰—再替代”这样一个路径来发展我们的能源?第一,中国在能源技术和产业类型的选择上为什么不能跨越式发展,为什么不能采取赶超战略?第二,中国为什么还要像黑白电视、彩电、显像管电视、录像机、胶卷等技术一样,非得走“引进—被淘汰—再引进—再被淘汰”的老路?第三,中国为什么要作为国外中间过渡能源技术的产业化基地,让他们赚回中间过渡能源技术的投入和研发成本,再赚取利润?我建议,大胆试验,中国在能源技术方面,是不是没有必要再经过能源的中间过渡技术这一阶段;中国在能源战略选择上,有没有可能采取赶超战略,即主攻太阳能、风能和氢能源组合的战略。
美国、日本和欧洲,在大力宣传中间过渡能源发展进程和规划的同时,实际上在氢能源的发展方面暗中投入了巨资,加紧研发,一些技术已经被应用。
在这样一种能源竞争的环境中,中国需要特别提防的是:(1)成为国外中间能源过渡技术赚回研发成本、转移未来被淘汰技术设备并大规模赚取利润的场地。就如同数码替代胶卷、半导体替代电子管、液晶替代电子显像管、数字录音替代磁带一样,中间过渡技术能源终究也会被终极能源所替代。而一些发达国家的研发机构在中间能源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他们盯着中国,谋取在这一巨大的市场上赚回投资并获得更多的利益。(2)诱使中国在能源技术和发展方面采取跟随战略,使中国总是落在后面。一些国家高调宣传中间过渡技术能源,暗中发展终极技术能源,误导中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中间过渡技术能源的引进、研发和产业化方面,使中国在这场无硝烟的能源战争之中,落后于发达国家。(3)误导中国在国防实力方面落后于发达国家。欧美一些国家,氢燃料潜艇,因为无声无热难被侦察,已经开始替代核动力潜艇,进入海军装备;由于重量轻和续航时间长,氢燃料电池已经进入陆地战士兵列装,用于通讯、导航、测绘、电子驱动等新式作战需要;由于续航时间长,已经进入无人侦察机、测绘机和航拍机等;由于来源是水,并且无声,续航时间长,重量轻,流动制氢站、模块式氢发电机已经替代战地柴油发电机和电瓶等,用于野战需要。我不知道军方电子技术方面的进展,但是,如果我国军方在国防能源供给方面还是采取传统能源或者中间技术能源,假如未来发生战争,我们有可能输在能源技术和供给装备的落后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