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点方药解 (2)
【按语】 本方系小柴胡汤与小承气汤加减合成,是和解少阳为主,兼与泻下阳明热结的方剂,主治少阳与阳明合病。治法上,病在少阳,本当禁用下法,但与阳明腑实合病的情况下,就必须表里兼顾。和解少阳以祛外邪,泻下阳明以除热结,使少阳与阳明合病得以双解,可谓一举两得。其中又以和解少阳为主,泻下之力较缓,故更适宜于少阳初入阳明之证。
逍 遥 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甘草15g,当归、茯苓、芍药、白术、柴胡各30g,生姜、薄荷少许。
【功用】 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 肝郁血虚脾虚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往来寒热,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
【方析】 本方所治为肝郁血虚脾弱之证。肝郁血虚则头痛目眩,月经不调;血虚失养则口燥咽干,肝郁而脾胃虚弱则神疲食少。
君:柴胡,疏肝解郁,条达肝气。
臣:白芍,养血敛阴,柔肝缓急。
佐:当归,养血和血;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实土御木;薄荷,透达肝经郁热;生姜,降逆和中,辛散达郁。
使:甘草,调和诸药。
【要点】
①气血兼顾。
②肝脾同调。
【加减】
①肝郁气滞较甚,加香附、陈皮以疏肝解郁。
②血虚甚者,加熟地黄以养血又称黑逍遥散。
③肝郁化火者,加牡丹皮、栀子以清热凉血又称加味逍遥散。
【方歌】 逍遥散用归芍柴,苓术甘草姜薄偕,疏肝养血兼理脾,丹栀加入热能排。
【按语】 逍遥散为疏肝养血之要方。肝性喜条达,恶抑郁,为藏血之脏,体阴而用阳。若情志不畅,肝木不能条达,则肝体失于柔和,以致肝郁血虚。治宜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之法。方中诸药,深合《素问·藏气法时论》“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之旨,可使肝郁得疏,血虚得养,脾弱得复。本方的用药特点是气血兼顾,肝脾同调,补肝体而助肝用,立法周全,组方严谨,故为调肝养血之名方。临床凡见肝郁血虚脾弱者,均可用治。
二 陈 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半夏、橘红各15g,白茯苓9g,炙甘草5g,乌梅、生姜少许。
【功用】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 湿痰咳嗽。痰多色白易咳,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倦怠,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润,脉滑。
【方析】 脾失健运,聚湿成痰,痰阻气机。湿痰犯胃,痰多色白易咳;痰阻气机,胃失和降,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脾虚湿困,肢体倦怠;湿浊内盛,阻碍清阳,清阳不升,头眩心悸;内有痰湿,舌苔白润,脉滑。
君: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
臣:橘红,理气燥湿祛痰。
佐:茯苓,健脾利湿,以治生痰之源;生姜,解半夏之毒,助半夏降逆消痰;乌梅,收敛肺气,与半夏配伍,散中有收,祛痰不伤正,有欲劫之而先聚之之意。
使:甘草,调和药性。
【要点】
①标本兼顾,燥湿理气治已生之痰,健脾利湿治生痰之本。
②散中有收,散不伤正。
③本方为治痰的基础方,以咳嗽痰多,舌苔白腻或白润,脉缓滑为证治要点。
④本方性燥,阴虚肺燥及咳血者忌用。
⑤燥痰及阴虚之人慎用。
【加减】
①热痰(痰黄而稠),可加胆南星、竹沥、黄芩以清热化痰。
②寒痰(痰白而稀),可加干姜、细辛温肺化痰。
③风痰眩晕,可加天麻、白术息风化痰。
④中风痰厥,可加枳实、胆星或南星理气豁痰。
⑤食痰,可加莱菔子、神曲消食化痰。
⑥气痰,可加枳实、厚朴理气化痰。
⑦脾里膜外之痰,可加白芥子祛痰。
【方歌】 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利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按语】 本方为治湿痰之要方,亦是治各种痰证的基础方,只要化裁得当,皆可加减应用。故世称本方为治痰之通剂,然本方药性偏于辛燥,对肺阴虚所致的燥痰、血痰,终非其所宜。因半夏、陈皮以陈者为良,故以“二陈”方名。原方还用生姜、乌梅同煎,现临床一般不用。
血府逐瘀汤
《医林改错》
【组成】 桃仁12g,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各9g,赤芍、枳壳各6g,川芎、桔梗各5g,柴胡、甘草各3g。
【功用】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 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或心悸失眠,急燥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黯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
【方析】 瘀血在胸,气机阻滞,清阳郁遏不升,故胸胁刺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胸中血瘀,影响至胃,胃气上逆,故呃逆;郁滞日久,肝失条达,故急燥易怒;瘀久化热,瘀热扰心,故内热烦闷,入暮潮热心悸失眠;唇、舌、脉均为血瘀之表现。
君:桃仁,破血行滞润燥;红花,活血祛瘀止痛。
臣:川芎、赤芍,助君药活血化瘀;牛膝,祛瘀血,通血脉,引瘀血下行。
佐:当归,活血止痛;生地黄,凉血清热;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枳壳、桔梗,开胸行气,使气行则血行,桔梗尚可载药上行,兼使药之用。
使:甘草,调和诸药。
【要点】
①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能生新。
②本方为治疗血瘀胸中的常用方剂,以胸痛,痛有定处,舌黯红或有瘀斑为证治要点。
③方中活血祛瘀药物较多,故孕妇忌服。
④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胸部挫伤与软骨炎之胸痛,以及脑震荡后遗症之头痛、头晕,精神抑郁属血瘀气滞者,现代常以此方化裁治之。
⑤冠心病、中风等均为高血压常见并发症。高血压基础证即有痰血瘀阻之病机,若并发冠心病、中风,则血瘀更重。本方是治疗血瘀病症的基础方,高血压临床应用极其广泛。
【加减】
①化裁为身痛逐瘀汤,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甘草、羌活、没药、当归、五灵脂、香附、牛膝、地龙。功用活血行气,祛瘀通络,通痹止痛。主治气血闭阻经络所致的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
②方药加减可成“通窍活血方”,功用活血通窍,主治瘀阻头面的头痛昏晕。方药组成见本小节指导方药。
③胁下有痞块,属血瘀者,可加郁金、丹参以活血祛瘀,消癥化积。
④血瘀经闭、痛经者,可去桔梗,加香附、益母草等以活血调经止痛。
【方歌】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按语】 血府逐瘀汤是清代王清任创制的著名方剂,全方不仅散血分瘀滞,又善行气分郁结,以化瘀为主,理气为辅,寓行气于活血之中,为气血兼顾之剂。本方的治疗范围较广泛,不仅用于胸膈瘀血,而且可治疗多种瘀血病证,可视为治疗血瘀病证的基本方。
四、常用补益基础方
(一)指导方药
1. 肾气丸 补肾助阳。主治肾阳不足证,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等。
2. 六味地黄丸 滋阴补肾。主治肾阴虚证,常见腰膝痠软、头晕目眩、耳聋耳鸣、五心烦热、盗汗等症。
3. 一贯煎 滋阴疏肝。主治肝肾阴虚,肝气不舒证。
4. 归脾汤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5.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常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白,甚者脱肛、子宫脱垂等症。便秘患者可见大便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便后乏力。
6. 四物汤 补血和血。从血论治基础方,原方重于补血,但化裁灵活,应用及其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