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便秘对证自疗
12343000000039

第39章 正 虚 (1)

第二节 正 虚 (1)

一、气血虚弱

验案1

刘某,男,80岁。1991年3月9日初诊。

便秘十几年,近1年来便秘加重。每需泻药方可大便,初硬后软,但便后腹中不适,伴咳嗽、气短、乏力,饮食、小便正常。诊查:面苍老不泽,无痛苦面容。舌质淡红而嫩,苔少,脉弦少力,三五不调(长期心房纤颤)。

辨证属血虚气弱所致。治法以益气养血,宣肺润下。

黄芪30g,白芍20g,厚朴10g,枳壳10g,丹参20g,川芎10g,火麻仁30g,肉苁蓉30g,当归15g,红花10g,桃仁10g,何首乌20g。3剂。

二诊:仍气短乏力,咳嗽。大便难下,脉舌同前。于前方加生地黄20g,桔梗10g,紫菀30g。3剂。

三诊:咳嗽减轻,大便秘结较前为轻,便后腹中舒泰,气短减轻,脉弦但较前柔缓,仍三五不调,舌质较前红润。上方加麦冬20g,太子参30g,熟大黄5g,连服7剂。

四诊:大便已润,隔日1次。年高之体大便隔日1行,腹中舒适,即为正常,不必要求每日必有大便。嘱继服原方药3剂,以巩固疗效。

按:本例年高体弱,气血已虚,脾肺之气不足,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虚则大肠传送无力,血虚则不能濡润大肠,即“无水舟停”之言,故本方重用丹参、黄芪以益气,用当归、白芍、肉苁蓉、生地黄、麦冬、何首乌以养血滋阴,加熟大黄、桃仁、火麻仁以润导,用红花、丹参以活血通滞,尤在重用紫菀一味,深寓其妙。紫菀本为温肺下气止嗽之药,赵氏根据施彦执《北窗灸车果录》所载:“蔡元长(即蔡京)祛大肠秘固,医不能通……市紫菀二十文末之以进,须臾遂通"。以肺气浊耳,紫菀清肺气,此所以通也,用紫菀治嗽取其正,通便取其奇,奇正相生,故能取得良效。

医案出处:赵恩俭《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

验案2

刘某,女,46岁。1983年9月22日诊。

因子宫前壁肌壁间肌瘤于1983年9月10日行子宫全切术,17日拆线,创口Ⅰ期愈合。术后大便一直未解,经各种处理于19日解出少许大便。

患者大便3日未解,脘腹不适,食少每日50~100g,气短动则汗出,头昏乏力,少寐,耳鸣,脉细弱,舌质淡,苔薄白。

辨证气血两亏,阴亏肠燥。治以益气养血,润肠通便。归芪建中汤加味。

生黄芪30g,当归20g,人参30g,太子参30g,生白术15g,枸杞子15g,柏子仁30g,火麻仁30g,郁李仁30g,炙甘草5g,桂枝8g,白芍15g。

服药5剂大便正常,余症大减而出院。

按:本案因手术流血较多气血两亏,津、血不能滋润大肠致大便秘结,世医多习用八珍加味;李老考虑手术后出血多会产生营卫失调,选用归芪建中为基础。益气养血调和阴阳,再加大剂人参、太子参补气,取益气生血之意;再加火麻仁、柏子仁、郁李仁润下。5剂,而诸症愈。可谓心细胆大。

医案出处:《李幼昌临床经验选集》

验案3

黄某,男,63岁。

曾因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4~7日大便1次,质干结,时有腰酸腹胀,乏力,面色无华,舌淡苔薄白,脉细。

证属气血不足,治以补益气血,润肠通便。

枳实10g,厚朴10g,生白术30g,麦芽、谷芽各15g,生黄芪18g,党参15g,火麻仁12g,肉苁蓉12g,茯苓15g。

二诊:上方服5剂后,1~2日大便日行1次,质干结明显减轻,又守方继进5剂。

三诊:质干结已除,上方去火麻仁续进7剂后,大便已调,诸症悉解。

随访3个月病情平稳。

按:患者气血不足,脾虚不运,故便秘腹胀;气血生化乏源,则面色无华乏力;久病体弱,肾阳不足故腰酸。枳实、厚朴行气导滞;生白术、火麻仁滋脾润肠,润燥通便;生黄芪、党参、茯苓健脾益气;肉苁蓉温肾益精,暖腰润肠;麦谷芽健脾消食。

医案出处:洪雪峰.林禾禧主任医师治疗便秘临床经验.福建中医药,2007;38(4):19

验案4

张某,女,25岁。

患者素体虚弱,产后头晕心悸,气短乏力,食欲不振,腹微胀,大便干结,2日1解,排便不畅。虽服西药取效,但停药复便秘,遂求助于中医治疗。

前医诊断为血虚便秘兼气分不足,予润肠丸改汤剂加党参、黄芪,服药7剂后大便即通,但停药后便秘复发,且腹胀满,更不思食。刻诊视其面色少华,唇甲色淡,舌淡少苔,脉细较涩。窃思前医诊断无误,所服方药对证。因悟方中生地黄、火麻仁有碍胃之弊,遂拟:

生白术60g,当归15g,白芍15g,炙甘草5g,核桃仁12g,党参20g,黄芪20g,砂仁8g。5剂。

患者服药后大便正常,食欲增进。继予5剂,服之而愈。

按:润肠丸有养血润燥之功,治阴血亏虚不能下润大肠、肠道干涩所致之便秘,故患者服之大便通下。其所以停服复秘,更不思食,腹胀加重,乃因生地黄、火麻仁为油腻滋滞之品,有碍运化功能。盖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运则气血滋生,同时有赖肝之疏泄功能,肾之开阖,主二便,若三者功能正常,各司其职,则大便自通。本案为虚秘之证,乃脏腑功能衰退引发,非邪实所致,若以润肠泻下治之,仅能徒取一时之效。方用生白术健脾益气,加党参、黄芪补气生血,助白术之功;当归、白芍、核桃仁肝肾同补,精血互生而润肠;砂仁醒胃和中,理气消胀而收良效。此方屡用有效,后定名为“生术健运汤”,用于治气血虚弱便秘、习惯性便秘等,临床运用日久,无任何副作用,后用于一切慢性疾病伴随便秘者,在此方基础上兼治原发性疾病,效果亦佳。

医案出处:余日新.补运通便法治疗便秘经验.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10):32

验案5

张某,女,78岁。2005年10月10日初诊。

老妪多年不明原因大便秘结,每3~5日甚或1周大便1次,易医数十罔效。服大黄或番泻叶水排便,初服即效,续服无功,常须****排便。诊时患者呻吟,腹胀少食,****坠逼,诉已1周未大便,指检肛内积粪成团且硬,当即用手抠散并掏出积粪,再****排便。后经纤维结肠镜检查,见肠壁附有厚厚一层粪便,镜下放水冲之不散。诊得舌质老敛,苔薄黄燥,脉沉涩少力。

此年老气营两亏,肠蠕动减弱,致上焦不通,津液不下,故粪不应时下而反生他症矣。拟益气和营,润燥生津。

黄芪、白术、太子参、枳壳各30g,黄芩、白芍各20g,生地黄、麦冬、玄参、桃仁各15g,火麻仁10g,柴胡5g。文火煎煮,2日1剂。

10月14日二诊:服药后第2天大便1次,后间日1次,饮食量增,肛无坠逼,苔已不燥,脉沉和缓。

告之年老病久,不可大意,仍需服药以巩固疗效,将原方黄芩易草决明30g,嘱其每日服2次,10天后若能自解大便,每天改服1次,坚持服药2个月,并养成定时大便习惯。

2007年3月告曰:“停药半个月,自能排便,需再服药否?”告之病既已愈,可停药矣。

按:老年便秘,男女皆有,原因虽多,但总由脏腑气血皆虚,肠蠕动减弱,废渣不得下行,而致上焦不通,津液不下,故大便不能应时而下。本例用太子参、黄芪、白术补气固本,强脾和胃;仿吴鞠通玄参、麦冬、生地黄增水行舟、润燥生津;遵仲景柴胡理气滞、通上焦;黄芩清肺热、达下焦;另增白芍苦酸养阴、和里缓急;枳壳量重激活胃肠运动;桃仁、火麻仁活血润燥滑肠。此气足营和,三焦通达,胃肠复常,岂能便秘不愈耶。

医案出处:林代富.顽固性便秘治验举隅.四川中医,2007;25(4):57

二、气虚血瘀

验案1

王某,男,69岁。1999年3月18日初诊。

患者自1991年开始即有心慌、胸闷等不适,经心电图检查诊断为冠心病、心律失常,经西医治疗缓解。今年元旦以来常感大便干燥,排便不畅,2~3天1行,并逐渐加重,干结不通,腹胀腹痛,后背燥热。

近1个月来更出现心、心悸,睡眠不安,乏力纳少,心电图检查示房颤。曾服麻仁润肠丸等药无效。来诊时见其形体尚壮,精神稍差,舌淡暗、苔薄白而干,脉弦细不齐。

病为气虚血瘀便秘,心悸,证属气虚血瘀,传化失职;法当益气润肠,活血通脉。

党参、麦冬、丹参、石菖蒲、当归、桃仁、玄参、枳壳、钩藤各15g,白术30g,五味子、酒大黄各6g。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6剂,效果不显,大便仍干结不下,腹胀腹痛,心慌背热,舌脉同前。上方改生大黄(后下)6g,加厚朴10g,焦槟榔15g,去酒大黄。

三诊:再进6剂,大便仍无动静,自诉腹胀,大肠走行区疼痛,余症无变化。上方加玄明粉20g,分2次冲服。

四诊:服药1剂,即腹泻6次,腹胀腹痛缓解,玄明粉减半后,可保持大便每日1次,质软,心慌背热缓解,仍感乏力眠差,有时反酸,舌淡暗、苔薄白,脉弦细不齐。上方去玄明粉,再服6剂。

五诊:大便已通,腹胀腹痛未发,纳食增加,体力改善,但大便仍偏干,伴鼻塞,且大便通则鼻塞解。舌脉同前。上方去厚朴,加杏仁12g,再服6剂而愈。

按:本患者年近七旬,元气衰少,运化失司,传化无力,升降失和,故大便不畅;脾不为胃行其津液,肠道失濡,故大便干燥,干结不通;气机郁滞故腹胀腹痛,气郁内热,故后背燥热;胃失和降,受纳难行,故纳差食少。气机不畅,气血失和,心失所养,故心慌心悸,睡眠不安。元气衰少,神疲乏力。舌淡暗、苔薄白而干,脉弦细不齐,为气虚血瘀,津液不足,气血失和之征象。察之因证施治有两点显其高超,一是本虚标实,攻下之法用之不疑;二是脏腑相关,组方遣药可谓兼顾周全。大便干结不通,腹胀腹痛,后背燥热,显然属于实证,但终究年届七旬,元气已虚,脾胃传化功能下降,且脾不为胃行其津液,肠道干涸,乃致便秘,故治疗仍应攻补兼施,采用润肠通便法。孰料初剂并无动静,再加峻下之生大黄、并佐厚朴、槟榔之降气,襄诊之际尚心存顾忌,更未想到竟无所伤,亦无所动,未免心下犯疑。赵老究竟经验老到,胸有成竹,再加元明粉。1剂而效,诸症得除。

需特别注意的是,患者原有冠心病、心律失常,原本因气血不畅所致,此次又因大便不通,升降失和,气机不畅,上焦痹塞,故其症复发、加重,此为大便不通影响心脏,故施治先以益气养心,活血通脉为主,兼以通下。于此大便不通,心脏难平;通泻过及,损伤气阴,则心病更重,左右权衡,前后思量,惟赵老技高一筹,有胆有识,峻猛之剂用来也得心应手。可见治疗老年便秘,硝黄攻下之剂虽当慎而不当禁,重在辨证准确,用量适度,配伍得当,中病即止。

医案出处:《赵冠英验案精选》

验案2

杨某,男,60岁。1998年3月初诊。

便秘史10年。患者10年前行胃2/3切除术后,即出现便秘,经多方治疗无效。症见:心悸气短,大便干结,数日1行,心烦失眠多梦,健忘,神疲乏力,面色无华,口唇色淡,舌质淡苔白,脉细无力。

证属气血两虚,肠道津液不足,治宜补气养血润燥通便,方用当归养血汤加减。

黄芪20g,当归15g,生何首乌30g,肉苁蓉15g,玄参30g,生地黄30g,火麻仁10g,桃仁10g,何首乌15g,炒莱菔子30g,大枣15g,甘草6g。3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服药3剂后大便通畅,精神转佳。再服3剂病愈。后用麻仁丸和何首乌片交替治疗服用1个月,以巩固疗效,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按:本案为气血两虚之虚秘,治宜补气养血,润燥通便。方用当归养血汤加减治疗而愈。体现了虚者宜润补,审证求因、审因论治的原则,不能只凭便干不通而通下。

医案出处:《赵昌基临床经验与学术研究》

验案3

李某,女,69岁。2006年8月21日来诊。

糖尿病病史22年,顽固性便秘6年。靠口服通便药(具体不详)维持排便通畅。近6个月来大便3~10日1行,便干如栗,痛苦异常。刻下:便干难下,脘胀纳呆,胸闷,气短,舌黯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滑。

治宜益气宽胸,润肠通便。

生黄芪20g,瓜蒌15g,薤白10g,丹参20g,降香10g,赤芍10g,川芎10g,红花10g,当归10g,桃仁10g,肉苁蓉10g,葛根12g,枳壳10g,白及10g,半夏6g,茵陈15g,三七粉(冲服)4g。3剂。

二诊:服后当日便通,脘胀减,纳食增加,仍胸闷肢麻,舌脉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