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冠心病对证自疗
12356100000031

第31章 名医临证心得 (4)

第5章 名医临证心得 (4)

8.芳香温通法 心绞痛发作,痛势急迫,应以止痛为要,芳香走窜之品,入气入血,作用迅速,此法为缓解心绞痛的重要方法,用于心绞痛急性发作时,配合其他方法治疗。常用药物有檀香、乳香、没药、延胡索,成药如冠心苏合丸、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等。用药以扶正为主,使正气充盛而能抗邪。心气不足者,益气以人参、黄芪为主,补气宁心安神;气阴两虚者,主用太子参、麦冬、五味子、丹参;肝肾亏虚者,主用何首乌、女贞子、墨旱莲、枸杞子;补阴顾阳,补阳护阴选用山茱萸、菟丝子、五味子、淫羊藿;既补阴血又顾阳气选用当归、熟地黄、枸杞子、龙眼肉等;育阴潜阳,摄纳精气,阴阳双补用龙骨、牡蛎。对于标实之证祛邪不可伤正:血瘀气滞主用丹参、益母草、娑罗子、郁金,旋覆花;痰浊壅塞主用桂枝、瓜蒌、薤白、陈皮、半夏;痰瘀交阻主用丹参、益母草、半夏、陈皮、郁金、旋覆花。同时注意补中兼通,通而不耗,选用不耗正气之药牡丹皮、蒺藜、瓜蒌、茯苓、茯神、泽泻,其他如木香、郁金、厚朴、香附等。

心绞痛发作时止痛善用药对:延胡索6g,冰片2g研末冲服。延胡索辛温,利气止痛,活血化瘀,冰片辛苦微寒,通窍止痛。生蒲黄12g,五灵脂10g,治一切心腹诸痛;乳香、没药各9g,走窜入心经,为气中之血药,止痛颇好;檀香10g,丹参30g,檀香芳香走窜,止痛较好,丹参化瘀止痛;人参6g,三七3g研末服,人参大补元气,三七行瘀止痛。

李明富临证心得

根据对冠心病基本病机的认识,其治法归纳为“三通三补”,三通即活血通络,豁痰通阳,芳香温通;三补即补气,补阳,补阴。其中,活血通络为本病最基本的治法,最常用的一通;而兼痰浊阻闭者可配伍豁痰通阳;心痛较剧及呈现寒象者,可配合温通。三补之中以补气为最常用的一补;阳虚者则须温阳,因阳虚多由气虚进一步发展所致,故温阳的同时常须结合补气;阴虚者则宜滋阴,而部分病例兼见气阴两虚,则补阴的同时须与补气并用。三通三补可作为治疗冠心病的纲领,提纲挈领方可执简驭繁,知常达变。

1.活血通络法 适用于冠心病见胸部刺痛,固定不移,舌质青紫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经检查证实有冠状动脉狭窄者。常用药丹参、川芎、郁金、延胡索、三七、当归、桃仁、红花、莪术等。其中,最喜用丹参、川芎、莪术。丹参功擅活血祛瘀,性较平和,能祛瘀生新而不伤正,冠心病无论新久虚实均可以丹参为主药,辨证配伍他药使用,清·陈念祖《时方歌括·卷下》即以丹参饮(丹参、檀香、砂仁)治疗心腹诸痛。川芎、郁金、延胡索为一组活血止痛之品,活血而兼理气,故长于活血定痛,其中以血中气药川芎为代表。三七活血化瘀、止血定痛。当归性温,养血活血,对冠心病血瘀证虚实夹杂者更为合适。明·王肯堂《证治准绳·诸痛门》即以大剂桃仁、红花、降香等治疗死血心痛,桃仁、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其力较强,血瘀证突出者可暂借用之,过量及久服恐有伤正之虞。莪术破血散瘀,行气消积,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宋代《圣济总录·心痛门》治心痛,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大方脉杂医科》治卒心痛,均只用莪术,但莪术为破血之品,有耗气伤血之弊,应中病即止,不宜过量、久服,常可与黄芪等扶正之品同用,以兼顾正气,攻补兼施。

2.豁痰通络 适用于冠心病见胸膺窒闷疼痛,气短喘促,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舌苔厚腻,脉滑,或伴有高脂血症者。常用药瓜蒌、薤白、半夏、陈皮、枳壳、厚朴、桂枝。其中,瓜蒌、薤白为东汉·张仲景《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治疗胸痹的瓜蒌薤白诸方中的代表药物,长于宽胸理气化痰;半夏、陈皮燥湿化痰;枳壳、厚朴长于理气而化痰。

3.芳香温通 适用于冠心病心痛较剧,胸痛彻背,感寒痛甚,面色苍白,四肢不温,苔白,脉沉细,或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发作时。常用药苏合香、檀香、降香、冰片、高良姜、荜茇、细辛。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心痛》以苏合香丸治疗卒暴心痛,开创了芳香温通治疗胸痹之先河。临证运用时要注意芳香之品大都走窜,久服易伤正气。

4.补气 适用于冠心病见倦怠懒言,短气乏力,遇劳更甚,自汗,舌质淡,脉弱乏力者。常用药人参、黄芪、黄精、党参、白术、五味子。人参大补元气,气虚甚者以人参3~5g浓煎或嚼服。配伍时又擅长黄芪配黄精,党参配白术。黄芪补气升阳,黄精补气滋阴,两者配伍则补益脾气,燮理阴阳。党参、白术均以补益脾气见长,两相配伍,补益脾气之力效专力宏。五味子益气生津,补肾养心,尤其适用于冠心病兼有心悸、失眠多梦者。

5.补阳 适用于冠心病见心悸汗出,畏寒肢冷,腰酸乏力,面色苍白,唇甲淡白,脉沉细或沉迟。常用药附子、干姜、肉桂、淫羊藿、肉苁蓉、补骨脂、仙茅、菟丝子、鹿茸等。其中附子、干姜为补阳刚剂,效力峻而不守,常须与补阳柔剂淫羊藿、肉苁蓉、补骨脂、仙茅等相配合,刚柔相济,以图良效。柔剂之中推崇淫羊藿,补肾壮阳,益精健骨,正如《本草纲目》所述淫羊藿之功效,“能益精气,真阳不足者宜之”。肉苁蓉,乃平补之剂,补而不峻,温而不热,常与淫羊藿、补骨脂配伍以助温肾阳之功。

6.补阴 适用于冠心病见心悸盗汗,心烦不寐,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脉细数或细涩者。常用药玄参、生地黄、麦冬、天冬、女贞子、墨旱莲、龟甲、石斛。玄参、生地黄、麦冬为增液汤,养阴增液;女贞子、墨旱莲为二至丸,长于滋养肝肾之阴;龟甲为血肉有情之品,滋阴补肾,以助心阴。

李世文临证心得

1.标本兼治,补气活血 根据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治当补虚泻实、标本兼顾。如单以益气温阳补虚,而寒、湿、痰、瘀等实邪难祛,病亦难愈;而只予祛邪,则正气更伤,正气难复,血脉运行无力,又复痹阻。所以,李老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采取双管齐下,扶正与祛邪同施,标本兼顾,扶正可以祛邪,祛邪又可顾护正气。因此,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时,李老在辨证施治基础上,多合用补气活血法。而《难经·二十二难》:“经言脉有是动,有所生病,一脉辄变为二病者,何也?然。经言是动者,气也;所生病者,血也。邪在气,气为是动;邪在血,血为所生病。气主煦之,血主濡之。

气留而不行者,为气先病也;血壅而不濡者,为血后病也。故先为是动,后所生病也。”说明气血关系密切,气无形,有温煦推动作用;而血有形,有滋润濡养功能,血必得气之温煦推动方能发挥作用。心主血脉,血随气行,血脉运行是否顺畅,有赖于心阳气之鼓动。所以,李老采用气血同治—“先病”及“所生病”同治,一手温补心气治本,一手活血化瘀治标。而温补心气,又重在脾肾,因心气有赖于脾之濡养,心阳需肾阳温煦。所以,李老在临证中常使用温阳补气的药物有党参、西洋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茱萸、肉桂、附子、淫羊藿,而活血化瘀药物有三七、丹参、檀香、川芎、水蛭、红花、桃仁等。

2.辨证施治 冠心病心绞痛病情多复杂,临床一般以虚实相兼多见。临证时,李老一般以胸痛性质、诱发加重因素、舌脉象为辨证重要依据。如胸闷痛,情志不畅时明显,脉弦,为气机郁滞所伤;胸闷痛伴气短,动则加重,脉细弱或沉细,为心气不足所致;胸痛如刺,夜晚明显,舌下瘀点,脉涩者,为心血瘀阻;胸闷重如窒,痰多,体胖,阴雨天加重,脉滑,苔腻等,为痰浊痹阻所致。而临证中,多见气虚血瘀、气郁痰阻、气阴两亏、痰瘀痹阻等证。李老在治疗胸痹心痛时,根据辨证分别予以疏肝理气、健脾化痰、养阴补血、温阳散寒等药物治疗。疏肝理气多选用柴胡、郁金、香附、沉香;化痰多选用半夏、厚朴、陈皮、茯苓;养阴补血多选用何首乌、生地黄、熟地黄、白芍、麦冬、五味子、当归;温阳散寒多选用附子、干姜、细辛、吴茱萸、桂枝等。在各证型的辨证施治基础上,李老常常合用补气活血之药,如党参、黄芪、三七、丹参、红花、川芎、水蛭等,临床疗效较好。

沈宝藩临证心得

1.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 此类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稳定,其特点是纤维帽厚,血管平滑肌细胞及胶原含量多,脂质核心小,炎症细胞少,不易破裂。临床病情稳定,心绞痛发作次数不频繁。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有以下几种情况。

(1)气虚血瘀: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运血无力,血因之而瘀,瘀血阻滞脉道,气机闭塞,心脉瘀阻,发为胸痹;沈师常善用王清任治疗中风之补阳还五汤加减,酌加党参、白术、薏苡仁、茯苓、陈皮、半夏、木香、砂仁、山楂、麦芽、内金等益气健脾药物。沈师在补气活血通络同时重视调理脾胃,顾护胃气,重视脾胃归根结底是为了培养元气,增强正气而达到祛除邪气的目的,取气行则血行达到促进血脉流通、调和气血的目的。

(2)寒凝心脉:在气候骤变或寒冷环境易诱发心绞痛,寒主收引,其性凝滞,寒客于脉,则寒凝气滞,痹阻胸阳,或年老阳虚之体,肾阳虚不能鼓动心阳,心阳不振,心肾阳衰,寒自内生,阴寒之邪乘虚侵袭,痹阻胸阳,气机失调,寒凝气滞,血行不畅而发胸痹。沈老师常以张仲景瓜蒌薤白桂枝汤为主加减治疗。其中瓜蒌化痰散结开胸顺气,专治胸痹伴痰多胸满者,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瓜蒌有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脂作用;配合薤白、半夏宣痹通阳;喜用桂枝,因痰为阴邪,当以温药和之,在痰浊和痰瘀壅塞胸膺,胸痛彻背或放射至肩背时,尤为常用。当心阳不振,浊阴弥漫,胸膺清旷之区顿成迷雾之乡,投以桂枝,犹如离照当空,阴离自散。实际应用时注意从小剂量开始,防止阴伤。加用郁金、川芎、红花、当归、丹参、桃仁、三七活血行瘀止痛;延胡索、川楝子、厚朴、紫苏梗行气帅血,疏通血脉。全方寓意通阳散结、豁痰化瘀,使胸中阳气宣畅布达则清阳盛、浊阴退,痞满憋闷自散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