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黄帝内经健康长寿诀要
12359300000027

第27章

第二十六章

欲睡打呵、饭后呃逆、

寒栗、嗳气、喷嚏、太息、

涎下、耳鸣等症及处治

(节选《黄帝内经·灵枢》口问第二十八)

本章是黄帝要求岐伯给他讲的,经文里没有记载,而由先师口头传授的一些疾病知识。包括:人欲睡时常打呵欠,人吃饭后呃逆,人打寒战,嗳气,打喷嚏,长气叹息,流涎水,耳鸣等病症的病因与处治。

[内经诀要]

黄帝闲居,辟左右而问岐伯曰:余已闻九针之经,论阴阳逆顺,六经已毕,愿得口问。岐伯避席再拜曰:善乎哉问也。此先师之所口传也。

黄帝曰:愿闻口传。岐伯答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大惊、卒恐,则气血分离,阴阳破散,经络厥绝,脉道不通,阴阳相逆,卫气稽留,经脉虚空,血气不次,乃失其常。论不在经者,请道其方。

黄帝曰:人之欠者,何气使然?岐伯答曰: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者主上,阴者主下,故阴气积于下,阳气未尽,阳引而上,阴引而下,阴阳相引,故数欠。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泻足少阴,补足太阳。

黄帝曰:人之哕者,何气使然?岐伯曰: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补手太阴,泻足少阴。

[ 解 读 ]

黄帝无事,避开左右的人,问岐伯:我已经知道了九针之经、论阴阳逆顺和十二经脉,现在想得到关于没有经文记载,由口头问答的一些东西。岐伯离座再拜说:你问得好。这些口头问答都是先师口头传授给我的。

黄帝说:愿听这些口传。岐伯答:人生百病不外乎由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不节、起居无常,大惊受怕、突然恐惧,以致血气分离,阴阳不和,经络淤阻,脉道不通,阴阳逆反,卫气停留,经脉空虚,气血循行失常等现象,请你说说你要问的,没有在经文里记载的,都是哪些方面。

黄帝说:人打呵欠,是何原因?岐伯说:卫气白天行于阳,夜半行于阴,阳主持白天、主持醒,阴主持夜晚、主持睡;阳主持上,阴主持下,阳气上升,阴气下降,这是常规。当夜半卫阳逐渐入阴,但尚未尽入之时,由于阳欲上引,阴欲下引,阴阳相引逆乱,人欲睡而不能时,就不断地发欠。当卫阳尽入于阴,阴气盛于外时,人就睡眠;卫气行完阴分,复行于阳,阳气盛于外时,人就睡醒。治疗呵欠,应泻足少阴经,补足太阳经。

黄帝说:人发哕,是何原因?岐伯说:饮食入胃,经过消化,谷气就上注于肺,如果胃中原有寒气,就与新谷气混乱,真气与寒邪之气相攻,气就上逆于胃口,成为呃逆。治疗哕症,应补手太阴经,泻足少阴经。

[内经诀要]

黄帝曰:人之振寒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寒气客于皮肤,阴气盛,阳气虚,故为振寒寒,补诸阳。

黄帝曰:人之噫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寒气客于胃,厥逆从下上散,复出于胃,故为噫。补足太阴、阳明,一曰补眉本也。

黄帝曰:人之嚏者,何气使然?岐伯曰:阳气和利,满于心,出于鼻,故为嚏。补足太阳荣眉本,一曰眉上也。

黄帝曰:人之太息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忧思则心系急,心系急则气道约,约则不利,故太息以伸出之。补手少阴、心主、足少阳留之也。

黄帝曰:人之涎下者,何气使然?岐伯曰:饮食者皆入于胃,胃中有热则虫动,虫动则胃缓,胃缓则廉泉开,故涎下。补足少阴。

黄帝曰:人之耳中鸣者,何气使然?岐伯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流,脉有所竭者,故耳鸣。补客主人,手大指爪甲上与肉交者也。

[ 解 读 ]

黄帝说:人振栗发冷,是何原因?岐伯说:皮肤表面之阳气不能守护,而使阴寒之气入侵,就会发生振寒战栗。治疗时,应补诸阳经脉,如手足三阳经的原穴、合穴等。

黄帝说:人嗳气,是何原因?岐伯说:寒气入侵于胃,厥逆之气从下向上发散,复从胃出,就成嗳气。治疗时,应补足太阴经、足阳明经,另一种说法是补足太阳经的攒竹穴。

黄帝说:人打喷嚏,是何原因?岐伯说:阳气和谐滑利,充满于心时就上行,过肺而喷于鼻,形成喷嚏。治疗时,补足太阳经,荣养攒竹穴,另一种说法是补眉上。

黄帝说:人常长气叹息,是何原因?岐伯说:人忧愁思虑时,会使心的组织体系急迫,致使气道受约,呼吸不利,所以长气叹息。治疗时,应补手少阴、手厥阴、足少阳等经,并用留针法。

黄帝说:有人常流涎水,是何原因?岐伯说:饮食入胃后,如果胃中有热,则虫不安,虫动胃就弛缓,胃缓则涎水之泉开启,涎水就涌出。治疗时,应补足少阴经。

黄帝说:人的耳鸣,是何原因?岐伯说:耳是诸多经脉汇聚的地方,当胃中空虚时,宗脉便虚,宗脉虚则阳气下流,上部脉中气血近竭,就发生耳鸣。治疗时,应补客主人穴及手拇指爪甲上与肉相交处的少商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