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看病就医指南
12365600000028

第28章 急症患者送院诊治须知

(一)急症患者送院诊治须知

与一般性疾病比较而言,急症有发病突然、病情紧急、病势凶险、病情发展难于预料、治疗前景不容乐观,如不及时救治,随时可能危及生命的危险性和特殊性。

作为不具备医学常识尤其是急救医学知识的普通人群,对于突发事件引起的意外伤害如机体开放性损伤、急性失血、昏迷、休克等症状,一般都会预见其对生命的严重威胁而紧急求医。而对某些突发疾病出现的症状,如发热、疼痛、昏厥、呕吐等等,要判断出是一般性疾病还是急症,是采取一般性治疗方案还是立即救治,恐怕就很难。下面就常见急症的救治知识作简要介绍。

1.昏厥

昏厥就是俗称的昏倒,症状表现是在发生前和失去正常步态或姿势时,有虚弱、头昏、头晕、眼前发黑、心慌等症状,是一种突发性、短暂性的急性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一时性意识丧失、肢体姿势性张力丧失而跌倒的一种有伤害性急症。

临床上因昏厥(昏倒)被送往医院急救或曾经出现过昏厥来看病的人不在少数。可见,昏厥既是许多疾病出现的常见症状,也是多发性急症。

引发昏厥的原因,有功能性和器质性两方面。

功能性昏厥绝大部分原因不明。其发生多与环境、情绪有关,常见于体质虚弱及血管神经功能不稳定的伤病者,多由过度紧张、恐惧、焦虑、晕针、见血、创伤、闷热、疲劳等刺激因素引发,又称血管抑制性昏厥。常见的直立性昏厥(即久蹲后突然站立出现的昏厥)、排尿性昏厥(即膀胱过度充盈排尿后的昏厥,好发于夜间,多见于中老年人)等就属此类。发生功能性昏厥的患者,多数情况下都能自行恢复,一般对身体无大碍,但要防止继发性损伤,如皮损、出血、骨折、脑震荡等。

器质性昏厥90%以上为心源性昏厥,先兆表现可有心悸,多见于心脑血管结构异常,引起的心搏血量急骤降低,如冠心病、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病变、一时性脑缺血、癫、心脏起搏器问题等。器质性昏厥也包括出血性昏厥、药物过敏性昏厥、代谢性昏厥(如低血糖)、颈动脉窦过敏性昏厥等。

无论是功能性昏厥还是器质性昏厥,都要冷静处理,不要惊慌失措。其处理要点如下。

(1)一旦身边有人昏厥,要立即搀扶,使其缓缓躺下。避免和防止因突然晕倒而引起的损伤。

(2)解开衣领和裤带,取头高脚低姿势的平卧位,并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以维护病人呼吸道畅通。

(3)不要大声喧哗,不要频繁搬动患者,注意保暖和保持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清新。

(4)如果患者在短时间内无好转,则多为器质性昏厥,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送附近医院急救治疗。注意:拨打“120’”的注意事项,请参考第1章“四、其他知识”中的内容。

(5)注重健康体检,了解心脑血管结构、功能情况。一旦发现有可能引发器质性昏厥的苗头,要注意自身防护。如尽量不要一人单独行动或从事较大运动量的锻炼(如快步行走、爬高楼、登山等),要控制情绪,避免大悲大喜。

需要提醒的是,打麻将虽然是大众喜好的娱乐活动,但心脑血管异常的人群要特别注意:一定要带着“平常心”去参与,千万不要因“和了”过于兴奋而丧命。这样的悲剧在现实中时有发生。切记!切忌!

(6)要将必需的急救药物放在方便自己拿取的衣袋里,这有利于急需时在第一时间内服用。

2. 中暑

(1)中暑的原因及种类:我国幅员辽阔,夏季处在高温、高湿环境的区域不在少数。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工作,如未有效防范,极易发生中暑。因此,了解怎样预防中暑及中暑后的应急要点,很有必要。

中暑是在高温环境里或烈日下工作,人体难以适应外部环境温度(尤其是湿度大的高温环境),导致体内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地向外散发而积聚产生高热,由此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的急症,称为中暑。

中暑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症,若不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引起抽搐、永久性脑损害或肾衰竭,甚至死亡。老、弱、产妇及有颅脑疾患的人,耐热能力差,尤易发生中暑。根据临床症状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度中暑。重度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

先兆中暑者可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乏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轻症中暑除了上述症状外,往往伴有体温明显升高,超过38℃以上,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甚至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症状。

热痉挛是指中暑发生时,患者突然出现痉挛性的阵发性疼痛;热衰竭中暑常发生于老年人或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昏厥或神志不清等,而体温却升高不明显或略有升高;日射病最开始出现的症状就是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继而可出现昏迷及抽搐;热射病发病早期会大量出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烦躁不安、神志不清、血压下降,并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2)中暑病人的应急救治要点:对中暑病人的有效救治是迅速将其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解开衣扣,使其平躺休息,并用冷毛巾敷头部及擦身降温。如果条件允许,可给患者服用清凉饮料如绿豆汤、降暑茶,或解暑类药物如十滴水、降暑片等。中暑昏迷者,可用手指掐病人的人中、内关、合谷等穴位。

对于重度中暑的患者,除了立即将其从高温环境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外,还应该迅速送至医院。同时采取有效的综合救治措施,如用湿床单或湿衣服包裹病人并强力扇风,以促进蒸发散热,或将病人浸泡于冷水中等。若病人出现发抖症状,应减缓冷却过程,因为发抖可增加核心体温,最好每10分钟测1次体温,不能使体温降至38℃以下,要防止过度降温而导致的低体温。

3.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虽然是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甚至生命的高发性急症,但只要救治时间及时,救治方法正确,部分病人还是能够救治成功的。尤其是在疾病发生的最初数小时内最危险,大约有 的患者在未就医前死亡。为此,了解心肌梗死发病时的急救就非常重要。

(1)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及主要表现。

心肌梗死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持续痉挛以及血栓形成,使冠状动脉或分支闭塞,导致心肌因持久性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该病发病时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心前区闷胀不适、钝痛,钝痛可向手臂或颈部放射,同时可伴有恶心、呕吐、气急及出冷汗等症状。但有些患者或由于心肌下缺血,不表现为胸部钝痛感,而以突发性上腹部剧烈腹痛及其他症状为主。这就要与胃、胰腺、胆囊等腹部器官发生的急性病变如胃溃疡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引起的疼痛相区分。也有部分患者疼痛部分在上颌或颈部,常被误诊为骨关节病。糖尿病患者或老年人发生心肌梗死可无疼痛,发病开始就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还有少数病人在整个发病过程中均无疼痛或其他症状,而经相关检查或治疗后才发现得过心肌梗死。为此,做必要的健康检查,了解自己的心脏、胃、胆囊、胰腺等器官有无病变及功能情况,这对突发性疾病的准确诊断有一定作用。

(2)应急要点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成功、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就是要在发病后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所以,怀疑发生心肌梗死的病人或者有心、血管病变的患者,一旦出现上述症状,要立即拨打“120”或附近医院的电话。同时,在救援人员到来之前,可深呼吸然后用力咳嗽,让咳嗽产生的胸压和颤动与胸外心脏按摩的效果相似,此时的用力咳嗽,可为后续治疗赢得宝贵时间,是方便易行、切实有效的自救方法。

另外,患者保持镇定的情绪非常重要,家人或救助者更不要惊慌,要让病人慢慢躺下休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体位变动,更不能勉强搀扶病人去医院。否则,会加重心脏负担,使心肌梗死的范围扩大而导致病人死亡。如条件许可,可在等候急救车的同时,口服10mg安定,对病人的成功救治有重要意义。

如病人出现面色苍白、手足湿冷、心跳加快等情况,多表示已经发生休克。此时应保证病人呼吸道畅通,使其仰卧在较硬的平面上,头下千万不要垫枕头。发生呕吐的病人,要及时清理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呕吐物或其他异物,并将下颌抬起,头部后仰,这样,可以防止因舌后坠而导致气道堵塞。

如病人已经昏迷或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家人千万不要将患者抱起一边摇晃一边呼叫。正确的急救措施是用拳头用力叩击心前区,使心脏复跳。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即心脏复苏,这是有效的急救措施。方法是操作者一手将病人下颌向上抬起,另一支手按在病人额头上,同时捏住病人的鼻子,深吸一口气后,向病人的嘴里吹气。连续吹入3~4次后,再每隔5秒钟吹1次,吹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漏气。

为了保证胸外按压的效果,病人的后背要有坚实物体作支撑,最好在地面上进行。如果在床上,要在后背垫一块硬板。按压节奏要控制在每分钟80~100次之间。如果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是两个人配合,则一人胸外按压5次,另一人口对口人工呼吸1次。在进行复苏过程中,要每隔数分钟观察病人的呼吸、脉搏和瞳孔,如果患者的呼吸、心跳恢复了,就要立即停止。注意,按压心脏一定要选对部位,老年人骨质较脆,胸廓缺乏弹性,一定要小心并用力适度,千万不要造成肋骨或胸骨骨折,否则可扎到心脏引起更严重的后果。

4.心绞痛

和心肌梗死一样,心绞痛也是心脏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发作时应立即采取一定的救治措施并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1)主要表现。心绞痛发作时的症状主要有胸骨后闷胀感,且持续3~5分钟,常发散到左侧臂、肩、背部及咽喉等部位,也可放射到右臂,同时患者表现为明显的焦虑。也有部分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发作心绞痛时上述症状并不典型,而以气急、昏厥、虚弱、嗳气等表现为主。因用力、情绪激动、受寒、饱餐等原因增加心肌耗氧量发作的心绞痛称为劳力性心绞痛,患者通过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可缓解。

(2)应急要点初次突发心绞痛的患者,往往会因心脏的突然疼痛而陷入极度恐慌之中。这对心绞痛的缓解十分不利。因为恐慌而紧张的情绪会明显增加心跳频率,从而加重心脏负担。此时,病人应镇定地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停止一切活动,安静休息是最好的应急办法。家人应特别注意不可随意搬动或搀扶病人勉强行走。

对于初次发作心绞痛的病人,也不要因没有随身携带急救药品而担心会发生危险,因为大多数患者心绞痛1次发作时间不会持续超过10分钟。如条件许可,应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mg,或用消心痛10mg,然后等待急救车到来。

5.突发性高血压

大多数高血压病人由于自主神经处于不稳定状态,在情绪激动等因素刺激下,会出现心搏加快、血压骤升,尤其是脾气急、肝火旺而又初发高血压的年轻人更是如此。而老年性高血压病人,由于自主神经调节系统容易失调,对环境的适应力较差,也易发生血压骤升的现象。

(1)主要表现。血压骤然升高,病人会突然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慌、气短及视物不清,甚至失明等症状,同时伴有面色苍白或潮红、两手发抖、烦躁不安,严重者甚至出现暂时性瘫痪、失语、心绞痛、抽搐、昏迷等。由于存在个体差异,每个病人在血压骤升时的感觉也不尽相同,上述症状表现也有轻有重。有的人仅有轻度的心慌、头晕、头痛或毫无感觉,有的人则出现恶心、呕吐、四肢冰冷甚至感觉到天旋地转。

(2)应急要点。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了解自己血压情况对有效防范突发性高血压病有积极意义。一旦高血压病人出现上述症状,要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在等待急救车时,家人不要在病人面前惊慌失措,正确做法是将病人头部抬高,取半卧位,让其安静休息,并尽量避光。

如病人神志清楚,家里备有相关药物,可立即服用双氢克尿塞2片、安定2片,或复苏降压灵2片。服药时要少饮水。

6.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1)发病机制及类型。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发生机制有以下三种,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及乳酸酸中毒。由于这些急性并发症可以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提前预防、及时发现和正确及时的治疗就尤为重要。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最常见的诱因是各种感染,如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等;其次是不适当地停用降糖药,尤其是胰岛素;第三是饮食不合理,如过多食用含糖食物等;第四是外伤、手术等;第五是情绪较大波动。

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的诱因有以下方面:一是脱水因素,主要是机体失水所致,如急性胃肠炎、呕吐、腹泻、大量出汗、中暑及摄水不足等;二是糖代谢紊乱导致血糖增高,如感染、手术创伤、摄入高糖食品及静脉输入葡萄糖液、服用激素等。此症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以中老年人2型糖尿病病人多发,就是在医疗水平及救治措施不断提高、完善的当今,病死率仍达到15%~20%。

乳酸酸中毒多与糖尿病患者服用双胍类降糖药,尤其是降糖灵有关。此症虽不多见,但后果严重,死亡率高。

(2)症状表现。因并发症的类型而异,其症状表现也有所不同。

出现酮症酸中毒时,患者表现为口渴,继而喝水多、尿多、倦怠无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少数患者甚至出现腹痛等症状。同时,患者呼出的气体有烂苹果味。严重时,病人可出现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甚至昏迷。

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由于严重的高血糖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组织细胞尤其是脑细胞严重脱水,患者早期表现为多尿、口渴逐渐加重,晚期因严重脱水,患者会出现少尿、无尿及神经症状,如嗜睡、幻觉、抽搐,甚至昏迷。

乳酸酸中毒患者可出现疲乏倦怠、恶心呕吐、腹泻及上腹疼痛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意识障碍和昏迷。

(3)应急要点。糖尿病病人无论出现何种急性并发症,都应立即拨打“120”或附近医院的电话号码,快速到医院就诊。

患者平时要注意多饮水,不要限制饮水或等口渴了才饮水。

要强调的是,虽然糖尿病是高发性疾病,在中国,其发病率高达5%,并呈逐年增多及低龄化趋势,直接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相关人群的生活质量,但只要我们定期注重必要的健康检查,及早发现糖尿病的“蛛丝马迹”,做到早干预、早预防、早治疗,就能有效防范糖尿病的“光顾”;就能有效避免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对健康和生命的威胁。

7.蜂蜇伤

随着我国森林覆盖率的增加,绿树成荫的秀美山川在惠及人类的同时,也成为各种野蜂生活的乐园,尤其在禁止使用剧毒药物的近几年,野蜂的繁殖速度更是惊人。如果走在夏秋之际的山间林地、田间地头,时有硕大的蜂巢出现,甚至连农家房舍、居民楼房也有野蜂“安营扎寨”。如此,野蜂蜇伤人甚至致人死亡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小小野蜂,为何有如此大的杀伤力呢?原因就在于野蜂毒液含有成分复杂的神经毒素、溶血毒素等,可引起过敏反应,出现荨麻疹、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甚至引起过敏性休克、血压下降、急性溶血、窒息等一系列症状。如不及时抢救,就会危及生命。

可见,蜂蜇伤也是一种常见的、可威胁人类生命的急症,足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并积极防范。

(1)主要症状表现。由于野蜂种类繁多,毒力大小各有不同,加之被蜂蜇的伤处多少等因素,其症状轻重也有所不同。

轻症者:伤口有剧痛、红肿、灼热感,一般2~3天症状可消失。如被蜂群蜇伤多处,可出现发热、头晕、恶心、烦躁不安、痉挛及昏厥等症状。

过敏者:可出现荨麻疹、口唇及眼睑水肿、腹痛、腹泻、呕吐、喉头水肿、气喘、呼吸困难等。

重症者:出现少尿、血尿,甚至无尿、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出血、休克等症状。更严重者可因呼吸、循环、泌尿等多器官功能不全甚至衰竭而死亡。

(2)应急要点。被野蜂蜇伤后,其毒刺有时会留在皮肤内,应先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再用消毒针将残留在皮肉内的断刺剔除,以减轻毒性反应。另外,每隔30分钟用食醋涂搽伤口1次,有消肿消炎、减轻疼痛的作用。如条件许可,用南通季德胜蛇药以温水溶后涂在伤口周围,也有很好的疗效。

在进行上述一般性处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心慌、头晕等症状及小便量、颜色的变化,如出现异常,要立即送医院救治。

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远离野蜂窝;野外活动时,应穿长袖长裤,必要时应戴面罩。万一被单个活动的野蜂蜇伤,千万不要慌乱奔跑,以免招来群蜂攻击。

注意:一旦发现对人们日常生活有威胁的野蜂巢,在没有周到的保护措施及可行的消灭方法时,千万不要去招惹,小孩要远离。最好请专业消防人员来处理。

总之,急病症状千变万化,病情发展瞬息万变,往往看似一般性疾病的症状如疼痛、呕吐等,可能潜伏着巨大危险。这就提醒经治医生及病员要慎重对待。尤其是病员,在治疗期间一定要遵照医嘱。医生建议留院观察的,就不要回家休息;不让走动的,就不要擅自活动;不让进食的,就不要一饱口福......总之,小心无大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