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应用经验(二) (1)
邹良材经验:阴虚型肝硬化腹水临床以阳行阴利小便。按阴阳互根的机制,阴虚患者可在养阴柔滋淡渗的基础上,略佐通阳药物,借助膀胱的气化作用达到“以阳行阴”的目的。主要药物为桂枝,用量在3克以内,加入煎剂中。正如近人曹炳章云:“凡润肝养血之药,一得桂枝,化阴滞而阳和。”(《浙江名中医临床经验选辑(第一辑)》)
张琪经验:桂枝是张老治发热常用之药物。《伤寒论》虽有“桂枝下咽,阳盛则毙”之禁,但张老在临床并未囿于此说,治疗发热邪已入里内伏少阳时,与柴胡配伍,共奏疏解透达之功;与生石膏配伍,则无性温助热之虑,因此常获微汗出而愈之效。尤其对发热有肢节烦痛者,柴桂合用其效尤佳。若挟有痰浊湿邪者,桂枝用之更宜。因为痰浊湿邪属阴,非阳不化,故用桂枝温阳行气,以助祛湿化浊、豁痰散结。因同时伍用清热之剂,故大可不必担心“阳盛则毙”。(《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张琪》)
刘继祖经验:桂枝治疗主证:伤风发热、汗证、风疹、各种痹痛、胃痛、虚劳遗滑、妇人诸病、心悸不寐。临床指征:但见脉缓、口不渴者均可用之。若见表卫不足恶风畏冷、或心阳不足自汗畏冷、或经脉不利痹痛者必用该药。禁、慎用及误用致病:热毒内炽者不宜用之,内有实热者忌用。误用后如火上浇油,易致热入营血等实热重症。
应用心得:①桂枝有多向调节作用,寒证用其温,热证用其散;虚证用其补,实证用其托。尤其经脉气血阻滞用之更当。②桂枝为助阳要药,如张景岳之“惟高明见道之士,常以阳衰根本为忧”,故多可用之。其性通达,不致助阳郁遏成热,故用之少顾忌。(《刘继祖医论医案撷萃》)
王大经经验:王老治疗肩凝症常喜欢把《伤寒论》中的两个方子合起来用,一个是小柴胡汤,一个是桂枝汤,也就是柴胡桂枝汤。但随证要做加减,用药要有所偏重,这个合二为一的方子既能调气活血,又能祛风寒湿邪,畅通经络。
桂枝性味辛温,能活血、祛风湿、温通经脉、利关节,用量不必过大,5~10克即可。芍药(王老临床用白芍)入血分,能和血脉、缓急止痛。《本经》认为白芍可除血痹,其用量应视病情来定,重者可用30克。甘草用量宜轻,5~6克,多则10克。芍药配甘草,即是芍药甘草汤,仲景用它缓挛急、止疼痛。桂枝汤的另外两味药生姜、大枣,可依病情决定其用量或取舍。
小柴胡汤中的柴胡对其功能众说纷纭,王老用柴胡来疏畅气机。气滞血凝就要调气,调气不用青陈皮,柴胡能宣畅血气、祛风湿、诸肿,用量不宜过小,一般用15克;半夏用量灵活性大,这和白芍相似,半夏能除湿消肿止痛,肩凝症疼痛重的,半夏可以用到20克,量小了不行;党参要用10~15克;黄芩不宜多,对这种病用寒性药要少,不过应当认识到,黄芩在某些证中对半夏有反佐作用。
可以看出主要是掌握桂枝、白芍两味药的比例。王老在用小柴胡汤合桂枝汤(或者说柴胡桂枝汤)治肩凝症的时候,常加上一味白芥子。很多本草书记载白芥子是辛温药,据王老的经验,应当是辛凉药,它虽有辛味,但经小煎后,刺激性也就小了,所以不必顾虑。白芥子的功能是消肿止痛、通行经络,治肩凝症用上白芥子效果很好,尤其是顽固不愈者,可以用到15克或更多。
有的肩凝症患者症状较重,疼痛难忍,以致昼夜不寐,坐立不安,就在小柴胡汤、桂枝汤二方基础上加用白芥子,还不行就再加上川乌、草乌、附子及某些虫类药,白芍用量还可加倍,服1~2周可见明显疗效。(《名老中医经验集》)
言庚孚经验:言老治疗妊娠恶阻,善取桂枝,每于方中,习加桂枝。一般医家,用之甚少。桂枝系樟科肉桂树的嫩枝,用水浸洗后,润透,切片或切段,晾干即可入药。其性辛、甘、温,入肺、心、膀胱经。有解表散寒,温经通阳之功。临床一般用于风寒表证,痛痹,寒饮,蓄水,心阳不振,胸痹,虚寒胃痛以及寒证经闭,痛经等证。言老对《本经疏证》就本品之论,归纳为桂枝有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行瘀、补中之功”。言老认为,恶阻一证,其要莫过于阻。实阻者宜下、宜通、宜行;虚阻者,宜补中,宜和营。因此,无论虚实之阻,桂枝均能及,岂可不入汤煎乎?实则量宜重,虚者治宜缓。热宜轻取,寒宜重剂。此为入药之要诀也。(《名老中医医话》)
费开扬经验:对于肝硬化腹水,费老认为,如患者病程不长,饮食尚可,大便成形,小便较少者,最佳选方是仲景五苓散合五皮饮,采取轻药重投,多可奏效。若见舌质红绛而少苔,医者每畏忌桂枝而去之,费老主张桂枝可减量,但切不可去,若去掉桂枝则难收佳效,而加入石斛、麦冬之属,即无伤阴之弊。如桂枝用6克,石斛可用15克,以监制之,旨在利尿消肿。处方:冬瓜皮、猪苓、茯苓各30克,白术、大腹皮、泽泻各15克,车前子(包煎)20~25克,泽兰20~30克,川牛膝10克,槟榔、桂枝、木香各6克。舌绛红加石斛15克,麦冬10克。如大便干结者,也可适当加用制黑丑、白丑各5克,使大便保持在每天1~2次,这样腹水消退更快。应用黑、白丑时,应以胃气未败、食欲不减为标志,防止过峻伤正。[李平.费开扬教授治疗肝硬化用药经验.新中医,2000;32(5):11]
石景亮经验:桂枝味辛甘,性温,入心、肺、膀胱经,有发汗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之功。最基本的临床指征是风邪外袭,以致营卫不和。具体指征是:风寒感冒,恶风发热,头痛,身痛,自汗;水饮内停,心下逆满,小便不利;风寒肢节疼痛;寒凝经闭腹痛。本药主治病症,多遵仲景大法。桂枝的用量一般为5~10克,特殊情况,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可用至15~30克,多从10克开始,逐步递增,服至口干舌燥时,递减用量。因于桂枝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故风温热病用阴虚阳盛之证、喉证、血证或素有内火而有口干舌燥等象者,均属忌用。否则易致血溢、阴虚液涸。
临床应用 以桂枝为君药组成的桂枝汤堪称使用该药的代表方。如桂枝配麻黄以解表散寒;配白芍以调和营卫;配人参以益气解表;配石膏以解表清里;配大黄以温下寒实;配黄连以平调寒热;配牡丹皮以和营祛瘀;配龙骨、牡蛎以养心安神。桂枝汤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疗效已被国内外学者公认,不仅可用以治疗多种外感病,而且可用以内科杂病、妇、儿、外、皮肤、五官等科的疾病治疗。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引起之心动过缓证属心阳不振、心脉痹闭者,治以自拟经验方益心温阳汤。处方:桂枝20克,太子参20克,麦冬10克,玉竹15克,丹参30克,川芎15克,生黄芪30克,甘松6克,苦参10克,细辛5克,炙甘草10克。
颈肌劳损证属痹阻太阳,颈筋失和者,治以桂枝汤加味。处方:白芍20克,桂枝20克,炙甘草15克,葛根20克,苍耳子5克,防风10克,大枣15克,生姜10克。
盗汗证属营卫失调、肺肾两虚者,治以桂枝汤加味。处方:桂枝15克,白芍30克,炙甘草10克,大枣15克,生姜10克,山茱萸20克,黄精15克,制附片6克,浮小麦30克,煅牡蛎30克。
应用体会 桂枝是气分药,又是血分药,既能解表,又能和营,既能化气通阳,又能通络止痛,还能降逆平冲,作用广泛,可谓是运用到上下内外表里诸多病证之药。在桂枝的应用上,有人所谓“无汗不得用桂枝”之说,是指桂枝汤而言,并非指桂枝一味而论。因此,有人认为桂枝能“止汗”,实属只看到现象,未窥探其本质的误解。[石显方,傅文录.石景亮老中医遣方用药的经验.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2):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