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皮肤病对证自疗
12375900000033

第33章 辨证分型治疗验案 (2)

第6章 辨证分型治疗验案 (2)

辨证属肌肤热毒型。治以清热行瘀,凉血解毒。

生地黄15g,牡丹皮10g,赤芍10g,水牛角50g,黄芩10g,大黄8g,连翘10g,金银花15g,玄参15g,栀子10g,紫草10g,甘草6g。

10月8日二诊:进药5剂,发热已退,脓疱疹有干缩趋势,但痂皮尚未离去,嘱再进5剂。

10月25日三诊:大便日行2~3次,便稀,处以竹黄颗粒剂5g,每天3次,嘱服1~2个月。

该患者于20世纪80年代末,已结婚生子,多次反复,都是投以竹黄颗粒剂而见功。

医案出处:《中医皮肤科临床心得集》——欧阳恒

验案2

李某,男,50岁。1987年3月23日初诊。

患者12年前出现甲下脓疱,皮疹渐及四肢,于医院诊为“脓疱型银屑病”。1987年1月酒后受凉高热,脓疱泛发全身,先后于多家医院就诊,服用布洛芬、氯灭痛、吲哚美辛、地塞米松、氨苯砜、甲砜霉素、林可霉素等治疗。口服地塞米松6片/d已3个月。半个月来突然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心烦口渴,恶心纳差,消瘦乏力,脓疱泛发全身并有全身皮肤红肿,卧床不起,极度衰竭,大便数日未行,小溲短赤,急诊送入病房。

诊查:一般情况差,体温39.7℃,脉搏120/min,神志模糊,精神萎靡。全身皮肤弥漫潮红肿胀,躯干四肢密布粟粒状脓疱,部分融合成脓糊,指趾甲大部脱落,可见甲床积脓。毛发稀疏呈束状。化验检查白细胞20×109/L,中性85%,尿糖(+++)。舌质红绛无苔,有沟状裂纹,脉弦数。

西医诊断为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红皮症、继发类固醇性糖尿病。

辨证属毒热炽盛,气血两燔,有伤阴之象。治法以清热解毒,凉血护阴,利水消肿。

羚羊角粉(冲服)0.6g,白茅根30g,紫草15g,大青叶30g,板蓝根30g,败酱草30g,重楼15g,白花蛇舌草30g,生地黄30g,牡丹皮15g,赤芍15g,沙参15g,玄参15g,冬瓜皮15g,桑白皮15g,车前子15g。

外用1%氯氧油,根据细菌培养药敏结果改用0.08%庆大霉素液浸泡手、足。激素维持原量,配合对症治疗。

二诊:服药7剂,体温降至37.5℃,新发脓疱减少,又服14剂,精神食纳好转,心烦口渴,症状明显缓解,尿糖(+)。皮肤潮红肿胀明显减轻。仍有低热乏力,手足心热,口苦咽干,动则大汗。

于上方去羚羊角粉、冬瓜皮,加地骨皮15g,西洋参(另煎、兑服)6g。继续综合治疗。

三诊:上方14剂,体温恢复正常,精神好转,可下床活动。红皮变暗,躯干脓疱基本消退,四肢脓疱部分融合呈片状。舌红,沟状纹无苔,脉细数无力,两尺尤甚。症见毒热伤阴,气血两虚。拟养阴益气,凉血解毒,清解余热。

南沙参、北沙参各15g,石斛15g,玄参15g,生地黄15g,地骨皮15g,生黄芪15g,紫草15g,茜草15g,板蓝根30g,大青叶30g,蒲公英30g,薏苡仁30g,重楼30g,白花蛇舌草30g。

激素开始减量,对局限干枯的脓疱性皮损改用普连膏与化毒散膏混匀外用。同时口服新清宁,并继续其他综合治疗。

四诊:服药28剂皮疹全消。激素减至维持量,临床治愈出院。

按:本例患者属白脓毒型。本型病情多呈周期性复发,皮肤焮热,脓疱聚集,伴发热,心烦急,口干渴,大便秘结,小溲短赤。舌红绛无苔呈沟状纹舌,脉弦滑数。证属湿热蕴久,兼感毒邪,郁火流窜,入于营血,蒸灼肌肤而致毒热炽盛,气血两燔。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护阴,利水消肿。在本例中以羚羊角粉、白茅根、紫草、大青叶、板蓝根、重楼、白花蛇舌草大剂清热解毒;生地黄、牡丹皮、赤芍、玄参凉血护阴,再配合冬瓜皮、桑白皮、车前子利水消肿,诸药配合,使体温下降,新发脓疱减少,皮肤潮红肿胀明显减轻。二诊时虽无高热,但表现出毒热伤阴之象,故于二诊中加入地骨皮、西洋参以益气养阴。三诊时体温正常,但舌红无苔,沟状纹,脉细数无力,气血两虚之象更为明显。即着手养阴清热,免使余烬复燃。以沙参、石斛、玄参、生地黄、地骨皮养阴清热;生黄芪益气,配以解毒除湿之品,终使皮疹全消。

医案出处:《张志礼皮肤病医案选萃》

四、湿毒血瘀

验案1

赵某,男,48岁。2003年3月16日初诊。

全身散在红斑鳞屑20年,加重伴周身红肿1个多月。患者20年前无明显诱因于躯干、四肢出现散在红斑鳞屑性损害,逐渐蔓延扩大。经当地医院确诊为银屑病,治疗后皮损缓解;嗣后病情反复发作,皮损冬季加重。2个月前患者服用银屑敌胶囊20余日后,自行停药,全身皮肤潮红肿胀,灼热痒痛,夜不能寐。于医院住院治疗,给以抗感染及支持疗法,皮疹未见明显好转,且出现发热寒战,下肢水肿等症状,遂前来诊治。

现症:患者全身皮肤颜色潮色,肿胀灼热。上覆成层灰白色鳞屑,大片脱落,皮损厚,硬革化,覆全身达80%以上,瘙痒疼痛,其间可见小片正常皮肤,散在分布如岛屿状。患者下肢肿胀明显,按之凹陷,掌跖皮肤高度角化,皲裂,渗血,活动受限,伴有发热寒战,口舌干燥,心烦易怒,精神萎靡,全身倦怠乏力,肢体沉重,步履受限,夜不能寐,纳谷不香,大便不干,小便黄赤,舌质红绛,舌苔黄腻,两脉弦数。

西医诊断为红皮病型银屑病。中医诊断为浸淫疮。

证候属毒热炽盛,经脉瘀阻。治法以清热解毒凉血,行气活血化瘀。

羚羊角粉(冲服)0.6g,龙胆10g,紫花地丁15g,蒲公英20g,白花蛇舌草20g,连翘10g,白英30g,蛇莓30g,半枝莲20g,龙葵15g,三棱10g,莪术10g,生甘草10g。7剂。水煎服,每天1剂。

3月23日二诊:患者精神略好,仍感烦躁不安,胸、背部皮损颜色转暗,痛痒交作,下肢皮肤仍红,水肿明显。仍有发热,已无寒战,食纳尚好,夜间间断入睡,二便调,舌质仍红,舌苔薄黄,脉见滑象。毒热血瘀有所缓解,而伤阴之象初露。治依前法,加大凉血解毒之功,佐以养阴扶正之力。

羚羊角粉(冲服)0.6g,龙胆15g,蒲公英20g,白花蛇舌草20g,白英30g,蛇莓30g,半枝莲20g,龙葵20g,连翘10g,红景天10g,地黄30g,牡丹皮10g,三棱10g,莪术10g,生甘草10g。7剂。水煎服,每天1剂。

3月30日三诊:患者精神转佳,烦躁略减。自觉乏力气短,全身皮疹颜色明显变淡,尤以面部及胸背部最为显著,少许细碎鳞屑,双下肢水肿减轻,自觉步履轻松,掌跖蜕皮如手套袜套,午后低热,口干咽干之症日著,寤寐转安,胃纳如常,小便短赤,舌质瘦红,苔少而黄,脉象细滑。危象虽解,但余毒未净,气阴耗伤,正气无力托毒外出。治疗仍依前法,以清热解毒凉血为本,加强养阴活血之功。

羚羊角粉(冲服)0.6g,白英30g,蛇莓30g,白花蛇舌草20g,半枝莲20g,龙葵20g,连翘10g,生黄芪10g,地黄30g,牡丹皮10g,赤芍10g,丹参15g,板蓝根20g,三棱10g,莪术10g,鲜白茅根20,生甘草10。7剂。水煎服,每天1剂。

4月6日四诊:患者精力日复,稍感倦怠乏力,全身皮肤潮红日减,面部、躯干及双上肢皮肤几近正常,下肢肿胀全消,颜色暗红,少许细碎鳞屑,原有红斑鳞屑性损害散在出现。自觉发热,而体温不高,食纳好,寤寐安,小便短赤,舌质瘦红,舌苔薄黄而干,脉见细数。证属气阴耗伤,热邪留恋。以养成阴益气扶正、清热解毒祛邪为法。

生黄芪15g,地黄30g,玄参15g,白茅根20g,牡丹皮10g,赤芍10g,丹参15g,蒲公英20g,白花蛇舌草20g,白英30g,蛇莓30g,半枝莲20g,龙葵10g,甘草10g。7剂。水煎服,每天1剂。

4月14日五诊:患者精神如常,倦怠乏力症除,全身皮肤红肿已消,原有红斑鳞屑性损害显露,颜色暗红不鲜,鳞屑不多,无发热,口略干,颜面细润,双手掌角化增厚性表皮已脱落,双下肢水肿已消,舌质略红,苔薄白,脉滑。

患者红皮病已愈,而原有寻常型银屑病之皮损已明显好转。再依解毒活血、扶正养阴之法治疗原有损害。

医案出处:《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专家医案精选》——张作舟

验案2

李某,男,42岁。1987年9月6日初诊。

患者11年前先在双肘、膝出现散在红斑,表面有白屑,在外地医院诊为“银屑病”,并间断治疗无好转,皮疹逐渐增多,波及头皮及躯干。3年前又出现手、腕、足部关节疼痛,以指趾关节为重,关节红肿疼痛活动受限。近年病情加重遂来京求治,在某院诊“银屑病性关节炎”,给乙亚胺、布洛芬等口服,症状减轻,但稍减药症状又加重。

1个月前因“肝功异常、白细胞减少”而停用乙亚胺,2天后突然高热39.7℃,全身皮肤广泛潮红肿胀,自觉奇痒,伴大量脱屑,关节红肿疼痛加重,不能端碗持物,活动困难,口干舌燥,不思饮食,大便干燥,小溲黄赤,故又加服乙亚胺,1周后仍无好转,遂来住院治疗。

诊查:全身情况差,急性重病容,卧床不起,痛苦呻吟。体温38.9℃,脉搏120/min。全身皮肤弥漫潮红,轻度肿胀,表面有大量污垢脱屑。双手、足、小腿高度肿胀,远端指趾关节肿胀畸形屈曲困难,指甲浑浊肥厚,部分脱落。双腋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伴轻压痛。舌质红绛,无苔,脉弦滑数。化验检查血沉94mm/h,类风湿因子阴性,肝功异常。关节X线拍片示双手指及足趾远端指、趾间关节骨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可见帽状改变及远端骨质侵蚀。

西医诊断为关节型红皮病型银屑病。

辨证属寒湿瘀阻经络,郁久化热,毒热炽盛。治以清热凉血解毒,活血通络。

羚羊角粉(冲服)0.6g,生地黄30g,牡丹皮15g,赤芍15g,紫草15g,白茅根30g,忍冬藤30g,板蓝根30g,大青叶30g,重楼15g,白花蛇舌草30g,丹参15g,鸡血藤30g,天仙藤15g。

外用普连膏。继续维持入院前已服的乙亚胺每日0.4g。体温高于38.5℃时给予吲哚美辛栓50mg纳入肛内,静脉输入5%葡萄糖盐水加维生素C,加强护理等综合治疗。

二诊:服药5剂后体温降至正常,精神食纳好转,大便已正常,关节疼痛减轻,已可入睡。皮疹转暗,潮红肿胀明显减轻,自觉瘙痒。于前方去忍冬藤、天仙藤,加车前子15g,白鲜皮30g。

三诊:服上方21剂,皮损潮红肿胀基本消退,已露出点片状红斑鳞屑样银屑病皮损,关节疼痛较为突出,尤以晨起及受凉时为著。诊查见手足关节肿胀,活动受限,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缓。此乃毒热已解,寒湿之邪仍盛,经脉阻隔,气血瘀滞之象,故投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佐以除湿解毒之剂。

制川乌6g,制草乌6g,秦艽15g,乌梢蛇10g,鸡血藤30g,天仙藤10g,络石藤10g,首乌藤30g,丹参10g,忍冬藤30g,紫草15g,土茯苓30g,薏苡仁30g,重楼15g,白花蛇舌草30g。

四诊:服上方14剂,关节红肿渐消退,疼痛减轻,不需临时服用吲哚美辛、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复查血沉已降至43mm/h。躯干、下肢红斑丘疹浸润肥厚,有多层银白色鳞屑。拟加强养血活血润肤之品。

三棱10g,莪术10g,桃仁10g,红花10g,丹参15g,赤芍、白芍各15g,当归10g,首乌藤30g,鸡血藤30g,天仙藤10g,秦艽15g,土茯苓30g,薏苡仁30g,重楼15g,白花蛇舌草30g。

五诊:服药28剂,全身皮损消退,仅小腿残留小片皮疹,关节疼痛缓解。以乙亚胺日量0.2g维持,出院巩固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