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传世兵法
12387600000031

第31章 罗马兵法 (3)

考虑到军团所属部门众多,而有一些部门又需要有文化的人才,因此,在募选新兵时,有关人员除了要测量应征者的身高,了解其体力和精神状态外,还要注重某些人的文化知识或掌握计算的技能,合格者可选入团。军团所有的账目,指挥官或兵役人员的花名册以及各种财务报表都要逐日详细记载,可以说,这种记录要比对商品的市场价格或者财务运算更加细致。和平时期,各个百人队和营帐的军士都要轮流去执勤,这种执勤主要是在军营里或者在宿营时派出几名军士夜间作警戒工作。为了使每一个人都承担相同程度的勤务,凡值过勤的人,都要将自己的名字登记入册。这类册子中还明确记载了谁在何时休过假,休了多少天假。当时,获准休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非休假的理由充分。而那些受过训练的军士则不会被派去做杂务,也不会派他们为某些人当差。因为让这些效忠皇帝且享有国家赐予的衣食的军士干这类事情是不合适的,所以他们也就不会为个别人当侍役的。那些被派去为高级官员、保民官,以至将军们当差的军士叫做“候补兵”,也就是说,一旦军团出现兵员紧缺,他们就会被正式列入编制;现在这种兵称为“编外兵”。但是所有能成捆、能成桶扛抬的东西,比如劈柴、干草、水、禾秸等有时也由正规军士搬运进军营,现在他们也叫“勤杂兵”,因为他们所作的就是勤杂工作。

二十

古人有一种很聪明的做法:当军士得到别人馈赠的金钱时,总要拿出其中的一半存到自己的部队储蓄所里,让储蓄所为他们保管这笔钱,以免被自己胡花花掉,或者与同伴一起挥霍掉。很多人,特别是那些比较贫穷的人,通常是得多少钱就花多少钱。将钱存起来,获利的首先就是军士,因为他们的生活所需都是国家供给,将额外所得的钱的半数放到储蓄所里,不就增加了自己在军团中的积蓄?只要军士一想到军营储蓄所里有自己的钱,就必然不会考虑开小差的事,也就会更加关心自己所在的大队,当然在战斗中会更加勇敢地拼杀;这完全合乎人性,会使人特别关注自己所投入财产的事业。

于是十个大队设置了十只口袋。每只口袋里装的便是这些经过核算的铜币。另外还设了第十一只口袋,这个口袋用来存放整个军团的那一部分钱,这笔钱用作丧葬费:如果某个同伴死了,就从这第十一只口袋中拿出些钱作为丧葬费。而这些开支和账目都将保存在旗手的现在称为文件箱的盒子里。因此,在挑选旗手时,不仅要求其为人诚实,而且要有文化;旗手应能妥善地保管并交付给他人钱财,而且还要为每一位军士编造好账目表。

二十一

我认为,之所以会这样编制罗马军团,并不完全因为是谁的独创,而是天意使然。一个军团十个大队的编制,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体系。军士们好比是在一个圆圈中运动,在各个大队和各个部门中向前运动,也就是从第一大队开始一步步升迁,一直到第十大队;然后,随着薪俸的增多、官阶的提升,又要从第十大队向回运动,回到第一大队。例如,一等百人队长,就在他经历了各个大队、各个部门的所有指挥岗位后,回到第一大队获得了他无限特权的崇高地位,而这却是军团中其他官员都无法比拟的。即使禁卫军首领也同样要经过这样的步骤,逐级升迁到这个光荣而丰足的职位的。

当然,军团的骑兵也一样;虽然他们与步兵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在战争生涯中,由于他们与步兵有着生死与共的伙伴关系,所以他们仍然会热爱自己的大队。因此,军团内部需要团结如磐石,无论在大队还是步骑兵之间都要保持完全统一。

二十二

军团中自然有号手、司号兵和号角手。喇叭声起则表示军士们应该投入战斗,若再次响起,则是撤退的信号。每当司号兵的军号吹响时,那就不是军士,而是他们的军旗应听其指挥。因此,凡是只需军士完成的任务,就会吹响喇叭;而需要移动军旗时,吹响的 则是军号;交战过程中,应喇叭和军号齐鸣。号角手发出的信号叫做“典信”。这种信号是发给高级指挥官的,这是因为“典信”是在大将军在场时发出的,或者要对军士实施死罪惩戒时发出,而这种情况则非要有圣谕才可执行。

如果军士被派去执勤、巡逻,或者从事某项任务,抑或是去野外演习,那么只要他们一听到喇叭声,就应立即行动;而当喇叭声再次响起时,他们就要迅速停止行动。每当军旗在开进中或即将使其静止,插在地上时,司号兵就会吹奏军号。无论在什么样的演习和行军中都必须这样做;也只有这样,军士们还能在交战中真正地辨清信号并按其行动,才能搞清楚上级是命令他们出战还是让他们原地待命。其中含义不言而喻。真实战场上所要做的一切,都应该在和平时期经历、演练,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了。

二十三

说完军团的编成和规章后,我们还要回到训练上,前面我提到过,部队这词来源于训练。每天清晨和午后,年轻的军士和新兵都要操练各种兵器。尽管老兵和已经受过训练的军士每天只训练一次,但他们从未间断过。当然并不是年事高或者役龄长的人就意味着懂得更多的武事。一个军人即使已经服役了很多年,只要没有受过、体验过各种训练,那么他只等同于一个新兵。

不仅受教头管辖的人,就连那些在军营中生活的人也应该学习使用武器,并且要坚持天天操练。现在,这种武器只有在节假日的竞技场上才会展出。机敏灵活也可以打击敌人,而保护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在刀对刀、剑对剑的白刃格斗时的所需的功夫,只能通过体力的训练才能获致。在学习这些预备工作时,还要注意让他们学习保持队伍的齐整,在交战进程中,即使频繁的运动也始终紧随自己的军旗左右而不散,这是十分重要的。在训练有素的人员中,决不会出像这种错误,可那些未经训练的乌合之众的队伍里却常见这种混乱无序的现象。

随后可以用草人,甚至可以用木桩做靶子,让他们进行认真的训练,以此向敌人发起猛攻,砍劈他的两侧、他的脚、头。同时,还要练习跳跃、出击,学会用三种方法从盾牌后面露出头,然后再用其遮挡身体。忽而神速奔跑跃进,忽而倒走后退。另外还要学习从远处朝草人靶子投枪掷矛,以求提高且加大命中率和右手的力度。

为了更好的训练,弓箭手和投石手常常将笤帚插进土里,把树条或秸秆扎成捆竖起来当作练习的目标,他们能够在距离目标600步以外的地方用箭或用投石带将石块击中目标。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才能在队列中有条不紊地做到平时在野外经常做的游戏。他们还要学会将投石带放在头顶,旋转一圈便可以将石块投掷出去的本领。另外,全体军士都要学会单手投掷小石块(约1磅重)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比较简便,无需使用投石带。

在平时长时间的训练中,他们还要学会用矛和铅球攻击。这项技能所达到的效果令人吃惊。到了冬季,骑兵们就在一排排的柱廊上训练,而步兵则在类似于大厅一样的房舍内训练,柱廊和房舍上要加盖上一层瓦片或板条;如果没有瓦片和板条,也可以用芦苇、苔草或者麦秸当顶盖;到了气候恶劣或者外面刮大风时,军士们可以在这种顶盖下操练怎么使用兵器。在冬季的其他时间里,只要不下雪,不下雨,军士们就要到野外去训练,这样做是为了不让大家的精神和躯体因为训练中止而变得衰颓和虚弱。有时还要强迫他们去砍伐森林,负重,跨越沟壕,到大海或江河里游泳,全副武装且背上自己的背包以最快的速度行军或奔跑。这样一来,只要他们养成天天坚持训练的习惯,那么在真正的战斗中就不会感到无法应付了。

无论军团还是辅助部队,真希望他们能够这样持之以恒地训练。

受过良好训练的军人十分渴望战斗,而那些没有经过训练的军人则惧怕作战。

总而言之,我们应该清楚一点,在实战中,严格的训练要比兵力的数量更有好处,因为一个不能熟练使用武器的军人与普通百姓毫无区别。

二十四

还有一些人也会坚持天天训练,如竞技运动员、猎手、驭手,但是他们的训练是为了赢得一些小利,或者为了赢得人们的爱慕,从而要通过训练保持和提高自身的技艺。军人的责任就是用自己的双手保卫国家,所以他们更应当勤奋地通过坚持不懈的训练完善自身的军事知识,提高自己的作战能力。我们知道,他们赢得的不仅是荣誉,而且还是大量的钱财。事实上,是这种职务的制度和皇帝对他们的态度才使他们得到这种崇高地位和财富的。既然舞台演员为了从观众那赢得荣耀而坚持训练,军人,无论新兵还是劳苦功高的老兵,他们都曾庄严地宣过誓,因此军人更应该每天坚持训练,学会如何更好地使用手中的武器。他们必须为自身的安全,为大众的自由英勇奋战。正所谓“业精于勤”。

二十五

战斗中,军团能够取得胜利不是单凭兵力众多,而是与装备状况有关。首先,军士们使用的矛和标枪就非常重要,它们是一切铠甲、护具、盾牌都无法抵御的。

一般情况,每个百人队都拥有自己的“弩炮车”。这种弩炮车配有拉车用的骡子。每个营帐都要选出一个人为它服务,主要负责操作、使用,以及修理。这些弩炮车的体积越大,它们投射出去的箭镞的距离也就越远。它们的职责不仅是保卫营地,而且在野战中,它们就处在重装步兵身后,无论是穿着铠甲的敌骑兵,还是有盾牌护身的敌步兵都无法抵御它们的攻击。通常情况下,一个军团配有55架弩炮车;换句话说,平均计算一个大队就有10架“古弩炮”。这些弩炮连以及它们的装具都由牛车载着,敌人一旦出现,就可以抛射箭镞和石块保卫营地。

另外,军团中还配有用整根木料凿成的舟船,船头还有一根长长的绳索,有时则用铁链。将这些被人称为独木舟的船连起来,上面再铺上一块板子,无论步兵还是骑兵,都能安全地从上面走过。有了这个,即使在没有桥梁的情况下也一样能渡河。

扒城钩(有人叫做狼钩子)和绑在长长的杆子上的铁镰头也是军团中的装备之一,还有挖壕沟用的双齿铲、平头锹、锨,装土用的篮子和筐子。再就是双面斧和单面斧、锯子、砍和做防御栅栏用的锯木料的木工工具。

军团中当然还有配备了制造成套工具的工匠,他们主要负责制作为围困敌城所需的龟甲盾,用来撞开城门的掩体、攻城槌和遮盖攻城槌的顶棚,以及活动碉楼。

为了避免叙述冗长累赘,在此我就不再逐一详解了。但我想指出的是,军团应当拥有而且最好随军携带在任何形式的战争中都不可或缺的所有装备。这样一来,无论位于什么地方的军营,即使条件较差,也一样能够变成一座武装得非常坚实的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