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初他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家里穷,他品行又不好,没能被推选去做官,又不会做买卖谋生,所以经常去别人家吃闲饭,大多数人都厌恶他。他曾经多次去下乡南昌亭亭长家里吃闲饭,接连好几个月,亭长的妻子讨厌他,便提前把早饭做好,然后端到内室急急地吃完。到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没给他准备饭。韩信也明白了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就与他们断绝关系,然后离开了。
韩信在城下钓鱼,那里有几位老大娘在漂洗衣物,其中有一位大娘看到韩信很饿,就给韩信饭吃。几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的活儿做完。韩信很高兴,对那位老大娘说:“我以后一定会重重地报答您老人家。”老大娘生气地说:“男子汉大丈夫却养活不了自己,我是可怜你才给你饭吃,难道是指望着你报答吗?”
淮阴的屠户中有一个年轻人侮辱韩信,他说:“虽然你生得高大,喜欢带刀拿剑,其实你不过是个胆小鬼罢了。”又当众羞辱他:“你韩信要是不怕死,就拿剑来刺我;如果你怕死,就从我胯下钻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瞅了他几眼,低下身从他胯下爬了过去。满大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觉得他是个胆小鬼。
当项梁率军渡过淮河的时候,韩信持剑跟随项梁,做他的部下却没什么名气。项梁战败后,他又隶属项羽,项羽任命他为郎中。他曾多次向项羽献策,但项羽都没有采纳。汉王刘邦入蜀的时候,韩信离开楚军归顺了汉王。因为没有名气,只做了接待宾客和负责外联的小官。后来因犯法被处斩,同伙的十三人都已被杀了,轮到韩信受刑,他抬头仰视,正好看见滕公夏侯婴,就说:“难道汉王不想统一天下吗?何必要杀壮士呢!”滕公觉得他的话非同凡响,又见他相貌堂堂,就把他放了。与韩信交谈后,很是欣赏他,便把这件事报告了汉王,汉王就任命韩信做治粟都尉。汉王并没有察觉出他有什么出众的地方。
韩信曾多次跟萧何交谈,萧何认为他是个奇才。汉军到达南郑,各路将领共计有几十个人在半路上逃跑了。韩信估摸着萧何等人已向汉王推荐自己多次,但汉王并不想重用自己,于是也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之后,来不及报告汉王,就去亲自追回韩信。有人报告汉王道:“丞相萧何逃走了。”汉王听了后大怒,如同失去了左膀右臂一样。过了一两天后,萧何回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高兴,骂萧何道:“你为什么要逃走?”萧何说:“我不敢逃走,我是去追回逃走的人。”汉王说:“你追的人是谁呢?”萧何回答道:“是韩信。”汉王又骂他:“各路将领逃跑了几十个,你都没去追;却说去追韩信,你这是在骗人。”萧何说:“那些将领都容易得到。但是像韩信这么杰出的人,普天之下再找不出第二个。大王您如果只想长期在汉中称王,自然就用不着韩信,如果想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没有谁能与您共计大事了。只看大王怎么决定了。”汉王说:“我也想向东发展啊,怎么能苦闷地长期待在这儿呢?”萧何说:“大王既然决意向东发展,如果您能重用韩信,韩信就留得下来,不能重用他,他终究是要逃跑的。”汉王说:“看你的面子,我让他做个将军。”萧何说:“即使是您任命他做将军,他也一定不肯留下来。”汉王说:“那就任命他当大将军。”萧何说:“那可太好了。”于是汉王就要召来韩信任命他为大将军。萧何说:“大王您一向待人轻慢,不讲礼节,现在任命大将军就像叫小孩儿似的,这便是韩信要离去的原因啊。如果大王决心要任命他,就选个良辰吉日,斋戒后设置高坛和建筑广场,要准备好完备的礼仪才可以呀。”汉王答应了萧何的请求。众将听到要任命大将的消息后都很高兴,人人都觉得自己要做大将军了。等到任命的时候,竟然是韩信领命,全军都感到非常惊讶。
韩信和张耳率领几万人马,想要东下突破井陉口,以攻打赵国。赵王、成安君陈馀听说汉军将要袭击他们,便在井陉口聚集大军,号称有二十万人。广武君李左车向成安君献计道:“听说汉将韩信渡过了西河,俘虏了魏王,生擒了夏说,最近还血洗了阏与,如今又有张耳协助他,商议着要夺取赵国。这是乘胜离开本国远征的表现,其锋芒锐不可当。可是,我听说千里运送粮饷,士兵们就会挨饿,临时打了柴草烧火做饭,部队就经常吃不饱。眼下井陉的这条道路,两辆车无法并行,骑兵也不能排成行列,这样行军数百里,运粮草的人马势必远远地落在队伍的后边,希望您临时拨给我精兵三万,我从小路将他们的粮草拦下,您就深挖战壕高筑营垒,坚守军营不跟他们交战。他们向前没法战斗,向后不能退却,我率奇兵截断他们的后路,让他们在荒野里抢不到一点东西,不出十天,两将的首级就可送到将军帐前。希望您可以仔细考虑我的计策。否则,我们一定会被这两个人俘虏。”成安君是信奉儒家学说的古板书生,时常说正义的军队不用诡计制敌,便道:“我从兵书上看到,兵力是敌人的十倍,就可以将敌人包围,是敌人的一倍就可以与之交战。现在韩信号称率领数万人马,其实不过数千。他们竟然跋涉千里来侵袭我们,也已经非常疲惫了。像现在这样回避不出击,以后有强大的后续军队到来,我们又如何对付呢?各诸侯会觉得我胆小,然后轻易地来攻打我们。”成安君没有采纳广武君的计谋,广武君的计划落空了。
韩信派人暗中打探,密探得知广武君的计谋没有被采用,回来报告,韩信大喜,这才敢领兵进入井陉。距离井陉口还有三十里的时候,大军停下来宿营。半夜传令大军准备出发,选了轻装骑兵两千人,每人拿着一面红旗,从小道上山,隐蔽在山中观察赵国的军队。韩信告诫这支队伍:“交战时,赵军看见我军败逃,必然会全军出动追赶我军,你们火速冲进赵营,拔掉他们旗帜,竖起汉军的红旗。”同时让副将传达给士兵们开饭的命令。说:“今天打败了赵军后正式会餐。”诸位将领们都不相信,假意答应道:“遵命。”韩信对手下的军官说:“赵军已先行占据有利的地形筑造了军营,若他们看不到我军大将的旗鼓,就不会出来攻打我军的先头军队,怕我们到了山路险要的地方会退回去。”于是韩信派出一万人做先头军队,出了井陉口,背靠河水摆开阵势。赵军远远望见此情此景,大笑不止。天刚亮,韩信率军大张旗鼓地走出井陉口。赵军打开营门出击汉军,双方激战了很久。这时,韩信、张耳假装战败,抛旗弃鼓,逃回了河边的阵地。河边阵地的军队打开营门让他们回来。然后又与赵军激战。赵军果然倾巢出动,抢夺汉军的旗鼓,死追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回到河边阵地。汉军全军殊死奋战,赵军无法打败他们。韩信派出去的那两千轻骑兵,在赵军倾巢出动去追逐战利品之时,火速冲进赵军的空军营,将赵军全部的旗帜拔掉,立起汉军的两千面红旗。这时,赵军已不能打败汉军,无法俘获韩信等人,于是想要退回军营,但军营处插满了汉军的红旗,赵国将士大为震惊,以为汉军已经俘获了赵王的全部将领,于是赵军大乱,士兵们纷纷逃跑,即便赵将诛杀逃兵,也无法阻止这场变乱。于是汉军前后夹击,彻底击垮了赵军,俘虏了很多人,并在泜水岸边杀死了成安君,生擒了赵王歇。
韩信传令全军不要杀害广武君,能活捉他的人可得千金封赏。于是有人捆着广武君送到韩信军营,韩信亲自为他解开绳索,请他面向东坐,自己则面向西与其对坐,用对待老师的礼节来对待他。
众将把首级和俘虏献给韩信,向韩信表示了祝贺,趁机对韩信说:“兵法上说行军列阵应该背后和右边靠山,而前边和左边临水。这回将军反而命令我们背水列阵,说‘打败了赵军后正式会餐’,我等并不相信,然而居然真的取得了胜利,这到底是什么战术啊?”韩信答道:“这个兵法上也有,只是诸位没有加以留心。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何况我平时没有机会训练诸位将士,这就是所谓的‘赶着百姓去打仗’,在这样的形势下不将战士们置之死地,使人人非要为保全自己而奋战不可;如果把他们留在能逃生的地方,那他们就都逃跑了,怎么还能用他们打仗呢?”诸位将领都佩服地说道:“太对了。我们就想不到这些。”
齐国人蒯通知道决定天下胜负的关键就在于韩信,打算用奇计打动他,于是用看相人的身份规劝韩信道:“我曾经学过相人术。”韩信说:“先生怎么给人看相?”蒯通答道:“人的贵贱在于骨骼,忧喜在于面色,成败在于决断。用这三项来给人相面就会万无一失。”韩信说:“好,先生能替我相面吗?”蒯通说:“希望能单独跟您谈。”韩信说:“周围的人都退下了。”蒯通说:“看您的面相,只不过能被封侯,而且还有危险,相当不安全。看您的背相,却是贵不可言。”韩信道:“这话是什么意思?”蒯通说:“当初,天下人起事反秦的时候,英雄豪杰们纷纷建立名号,振臂一呼,有志之士便像云雾那样汇集,像鱼鳞那样杂沓,像火焰迸发和大风骤起。在这个时候,人们关心的只是如何灭亡秦朝罢了。而如今,楚汉分争,使天下无辜的百姓惨遭杀戮,父子老小的尸骨暴露在荒野,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楚国人从彭城起事,转战各地,追逐败军,直到荥阳,乘胜席卷了很多地区,威震天下。然后部队被困在京、索之间,被阻于成皋以西的山地不能再往前进,已经长达三年了。汉王率领几十万人马占据巩县、洛阳,在那一带抵抗楚军,倚仗着险要的地势,但尽管一日数战,却没立下半点功劳,以致兵败潦倒,几乎不能自救。汉王在荥阳打败仗,在成皋受伤,于是逃到了宛、叶两县之间,这就是所说的智慧和勇气都被困住了。将士们的锐气由于长期困顿于险要处而被挫伤,仓库供应的粮食也被消耗光了,百姓都疲惫不堪,怨声载道,人心动荡,无所归依。我估计,若不出现天下的圣贤,就没法平息这场祸乱。当今刘、项二王的命运都掌握在您的手里。您协助汉王,汉王就赢;协助楚王,楚王就赢。我愿意披肝沥胆,献上我的计谋,只怕您不采纳啊。若您愿意听从我的计谋,不如对楚、汉双方都不损害,让他们共存下去,您与他们三足鼎立,就没有谁敢在这种局势下轻举妄动。凭着您的贤能圣德,又拥有众多人马,占据着强大的齐国,您只需迫使燕、赵两国服从于您,再出兵攻打刘、项两军的空虚地带,牵制住他们的后方,顺应百姓的愿望,向西去阻止刘、项分争,为军民百姓请命,那么,天下人就会迅速群起响应您的号召,有谁敢不听从于您!然后,您就分割大国的疆土,削弱强国的势力,重新分封诸侯。诸侯分土立国之后,天下人就会对您感恩戴德,归服听命于齐国。您稳守齐国的故土,占据胶河、泗水一带,用您的恩德感召诸侯,恭谨谦让地对待他们,那么各诸侯就会相继前来朝拜齐国。我听说‘苍天赐的好处不拿,反而会受到惩罚;时机到了却不采取行动,反而要遭殃’。希望您仔细考虑一下这件事。”
韩信说:“汉王待我很好,把他的车子给我坐,把他的衣裳给我穿,把他的食物给我吃。我听说,坐人家的车子,就要分担人家的苦难;穿人家的衣裳,就要想着人家的忧患;吃人家的食物,就要为人家的事业死拼,我怎么能够贪图私利而背弃信义呢!”蒯通说:“您自认为和汉王很要好,想帮助他建立流传万世的功业,我私下觉得您这种想法错了。当初常山王、成安君在还是平民老百姓的时候,结成了生死之交,后来却因为张黡、陈泽的事起了争执,使得二人结怨。常山王背叛了项王,提着项婴的人头逃跑归降汉王。汉王借他军队向东出击,在泜水南边杀了成安君,使他身首异处,这件事被天下人耻笑。这两个人的交情,可算是天下最要好的。可是到头来,都要把对方置于死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祸患产生于欲壑难填,而人心又难以揣度。如今您打算用忠信与汉王结交,但你们的交情一定比不上常山王张耳、成安君陈馀的交情,而你们之间关连的事又比张黡、陈泽的事重要得多,所以我以为,您断定汉王不会加害自己,也是错的。大夫文种、范蠡使即将灭亡的越国保存了下来,又辅佐句践称霸诸侯,等到句践功成名就之后,文种却被迫自杀,而范蠡被迫逃亡。野兽已经打光了,猎犬也就要被烹杀了。以交情论,您和汉王就比不上张耳与陈馀了;以忠信论,也赶不上大夫文种、范蠡与越王句践。通过这两个例子,足够使您看个明白了。希望您深思熟虑。何况我听说,勇气与谋略令君主感到威胁的人,生命有危险;而功劳最大的人得不到赏赐。请让我数一数大王的功劳和谋略吧:您渡过了西河,俘虏了魏王,生擒了夏说,率军夺取井陉,杀死成安君,夺取了赵国,以声威逼降了燕国,平定了齐国,南下摧垮楚军二十万,东进杀死楚将龙且,西面给汉王捷报,这就是说您的功劳天下无二。而您的谋略出众,世上少有。如今您具有威胁君主的气势,立下无法封赏的功劳,您归附楚国,楚国人不敢相信;您归附汉国,汉人震惊害怕。您带着这样大的威名和功劳打算归附谁呢?您居于臣子地位而拥有使国君感到威胁的气势,名望又比天下所有人都高,我私下替您感到危险。”韩信说:“先生暂且说到这儿吧!我会考虑您的意见。”
几天以后,蒯通又对韩信说:“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就能预见事情发展的征兆,能反复思考,就能把握事情成功的关键。听取意见后决策失误而能够长久安全的人,实在很少见。听取意见后很少决断失误的人,别人就不能用花言巧语去迷惑他;考虑计谋周到不本末倒置的人,别人就无法用闲言碎语去扰乱他。甘愿做奴役差事的人,就会失掉当国君的机会;安心于微薄俸禄的人,就做不到公卿宰相的高位。所以聪明人办事果断,犹豫不决就会坏了事情。专在小事上用心思,就会丢了天下的大事,有决断是非的智慧,却不敢行动,这是所有事情失败的祸根。所以常言道:‘猛虎犹豫不决,倒不如黄蜂、蝎子一心用毒刺去螫;骏马徘徊不前,反不如劣马安然慢步前进;孟贲般的勇士狐疑不定,就不如凡夫俗子有实现目的的决心;即便有虞舜、夏禹的智慧,闭口不言,还不如聋哑人打手势有用。’这些俗语都说明了最可贵的是付诸行动。所有功业都难成而易败,机会难得而容易失去。机会啊机会,过了就不会再来。希望您再仔细地考虑考虑。”韩信犹豫,不忍心背叛汉王,又自以为功劳大,汉王终究是不会夺去齐国的,于是谢绝了蒯通。蒯通的建议没有被采纳,就装疯当了巫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