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政务工作全书(下)
12434200000028

第28章 电子政务(12)

总的来看,我国在电子政务发展上,政策调整与法律、法规建设落后于电子政务的发展速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事实上,国家权力机关在电子政务领域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制定各种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做好政策调整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信息化社会环境和公平竞争的氛围,为企业和各社会机构开展工作提供保证。目前我国信息产业不仅面临着由技术条件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同时也面临着由于政府管理政策法规不健全带来的安全问题,因此,有关电子认证、电子文档、信息公开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问题的制定,以及修订有关法律法规已经成为进一步发展电子政务的当务之急。

三、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务院有关部门相继建设了一批业务系统,“金关”和“金税”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办公自动化、政务信息化也取得较大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仍处于初始阶段,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网络建设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结构不合理;业务系统水平低,应用和服务领域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滞后,互联互通不畅,共享程度低;标准不统一,安全存在隐患,法制建设薄弱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快解决。

1.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成就

经过努力,我国政府上网工程基本完成,目前地级市都已经拥有电子政务网站,发达地区政务上网做到区和乡镇一级。内网系统建设开始深入,十二金字工程继续投入,金关和金税工程开始发挥效益,其他金字系列工程也正在建设之中。目前,纵向系统的建设是我国电子政务的主要路径,纵强横弱依然显著。电子政务的接人问题提上日程,公众接人提速,电话与网络结合,以及公共服务管理系统( PSM)在为企业、公众的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互联互通成为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内容,许多地区开始考虑协同工作和数据共享问题,其中北京、广州等地的互联互通成为全国的典型.,整合集成成为主流趋势,对以往构建的应用系统整合的力度进一步加强,并由部门、行业内部发展扩散到地区。

电子政务外部环境建设也取得较大进展。《电子签名法》已经出台,信息公开条例、电子签章等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都已经进入议事日程。与此同时,围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关电子网络状态的行政程序、流程的调整,也被提上重要议程。

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有效组织和管理受到高度重视,更多有资质、会监管的电子政务项目监管机构开始出现。电子政务产业链开始成型,规划、实施和监理制度开始建立,电子政务的风险下降。

电子政务的培训全面展开,各方面更加重视对广大党政干部、事业单位等相关人员的电子政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电子政务人力资源建设被提上日程。

更可喜的是各地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发展迅猛。目前,北京市政府上网工程已经全面完成,全市约90%的政务部门建设了局域网,超过800/0的政府部门达到了人均一台计算机,有70%的政务部门实现了50%的业务无纸化办公。广州市在“政府创造环境:人民创造财富”思想指导下,大力推行电子政务和政府管理创新,积极打造服务型政府。“广州市招商引资信息平台”和“广州市外商投资管理平台”影响巨大。济南市城市公用信息平台整合各种信息资源,推动城市网络资源互联,开展综合信息服务。目前已有30多个部门通过平台统一出口接人了互联网,有9个部门依托平台开展了对外服务,云南省电子政务一期工程“互联互通到县”的目标已基本实现。云南省电子政务二期和三期工程开始,目标是实现网上办公和“一站式”服务。

贵州省建立了省政府网站,带头推荐电子政务,实现公文上网和网络流转。上海市电子政务建设提速,“电子人大”建设迈出重要一步。上海市“市人大公众信息网”的顺利开通,对于进一步推进入大工作的信息化、公开化和民主化,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2.我国发展电子政务基本政策

(1)发展电子政务技术应用政策我国政府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政策主要包括以T3方面的内容。

1)电子政务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政策。包括电子政务所要开发的网络安全技术、CA认证应用技术、数据存储加密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标准化技术等。这些技术开发政策包括:技术开发和应用的整体规划和领导,确认技术开发的有效投资和融资模式,确定各个层次、各个部门所需要的专门技术以及获得它们的途径等。

2)电子政务技术产品的选择和应用政策。包括技术产品标准的制定、技术应用的规划和管理、技术产品采购的资金管理和采购制度等。

3)高科技信息产业的发展政策。包括投融资、税收、项目规划、出口、收益分配、人才吸引和培养、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行业管理、信息企业资格认定等。

(2)我国发展电子政务资源整合政策电子政务的战略资源整合政策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改革政府信息管理体制,建立高效的政府信息收集、交换、分析、处理机制,保证政府履行职责所必需的高质量的信息产品和服务。

2)加强电子政务专项信息资源开发的规划和组织。

3)扩大信息资源开发的资金来源,加大信息资源开发的投资力度。

4)提高政府的透明度,服务效率和廉政建设,将政府的信息更快、更经济地向公众公布。

5)加快公共信息资源和市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6)整合现有人才资源,制定和完善考核标准和制度,编制国家公务员信息技术培训标准和培训计划,建立与信息化相适应的政府人事管理体制。

(3)发展电子政务体制创新政策我国电子政务体制创新战略及政策主要包括:行政价值的重新定位、行政观念的根本转变、行政职能的充分转换、行政机构的精简和组织结构的调整、行政程序的重新设计、管理制度的重大创新、管理方法和技术的现代化等。其核心的内容是调整传统的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在电子政务基础上建立高效廉洁的人民政府。

(4)发展电子政务制度建设政策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的制度建设政策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制定《电子政务法》,对有关电子政务的规划和管理体制,应用范围和实施原则,电子政务的制度框架,政府信息服务的原则和方法、途径、电子政务安全等做出规范。

2)制定《政务信息公开法》,对信息公开的原则、范围、程序、公众了解政务信息的权利以及违反该条例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等做出规定。

3)在已经制定《数字签名法》的基础上,再制定《网络与信息安全法》,确立电子文件和电于签章的法律效力和相关的信息安全制度,建立电子空间的信任体系。

4)制定电子政务工程管理、网络建设、信息共享、支撑技术、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建立并完善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

5)制定和完善其他发展电子政务所必需的配套法律、法规、制度和政策,以保证我国电子政务的顺利发展。

3.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面临的问题

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和可喜的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可概括为以下7个方面。

(1)对电子政务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不到位尽管目前国内已经掀起了电子政务建设的热潮,但不少政府官员对电子政务的一些基本问题还缺乏完整的认识。在不少地方,电子政务当作“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来实施,有些政府机构则把它当作争取财政支持的一个“筹码”,目的是为本地区、本部门“圈”到更多的资金。转变政府部门的认识成为当前发展电子政务的首要问题,只有搞清为什么要发展电子政务,才能防止劳民伤财的现象发生。

(2)“重电子、轻政务”、“重建设、轻应用”现象比较明显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由于对信息技术不了解,或由于对互联网的盲目崇拜,很多人简单的认为,只要用上了电子政务,就能解决传统政务活动中存在的许多问题。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如果网下的政务活动还没有真正改变“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官僚作风,那么网上的电子政务充其量只是一个“电子衙门”

而已。

(3)对内应用多,对外应用少迄今为止,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重点主要是G to G的政务。这并不是说,G to G电子政务不重要,但G to G电子政务只是电子政务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从国外的发展经验看,利用电子化手段,更好的为企业、为公众服务才是电子政务的真正目的。发展G to G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政府的管理能力,而发展G to B和G to C则可以提高政府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目前国内不少地方电子政务应用中对企业的服务除了发布“招商引资”等信息外,几乎没有其他有价值的服务;对公民个人的服务,更是少得可怜,电子政务对广大群众并无实际意义。

(4)先进的电子技术与落后的政府管理模式存在严重冲突在不改变现有政府业务流程、政府职能不作调整、机构不作改革的前提下发展电子政务,影响了电子政务效能的发挥。电子政务要求政府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小型化、弹性化、虚拟化和网络化,与现有的金字塔型组织机构存在着严重的冲突。不触及这些深层次问题,先进的电子技术只能隔靴搔痒,无济于事。

(5)有关电子政务的法律规范和标准还不完善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如传统的“红头文件”、“大红印章”式管理在电子政务条件下肯定行不通,代之而起的数字签名、电子化文件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措施、法律作保障,也很难行得通。另外,各地在没有统一规范和标准的条件下,盲目发展电子政务,必然会产生数字化的“大跃进”,除了造成一个又一个新的“信息孤岛”和“数字壁垒”,这种电子政务没有多少实质性的使用价值。

(6)“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还没有得到真正体现。

包括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在内的社会公众理所当然是各级政府的服务对象,也必然是电子政务活动的服务主体。所以,评价电子政务活动成效最重要的标准应该是“公众是否需要,公众是否满意”。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电子政务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重要原因是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自始至终体现出“以客为尊”的发展理念,这一点是很值得内地政府机构学习借鉴的。

(7)电子政务建设中部门间缺乏合作各级政府部门占据着全社会80%的信息资源,长期以来由于缺少有效的开发与管理,政府的信息资源散落在各个独立的政府部门,既没有作为资源开发,也没有让这些宝贵的信息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可以说,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的合作困难,归根结底是因为利益冲突问题。这是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坎”,如果迈不过去,那么电子政务的发展只能是浅层次的,不能解决实质性问题。

(第三节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选择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决定,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落实这一决定,对于应对加入WTO后的挑战,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促进社会监督,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我国电子政务战略目标选择的基本原则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来源于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来源于遏制重复建设的需要,来源于拉动内需的需要,来源于应对中国加入WTO后所面临挑战的需要。正是在这种强大的需求推动下,我国电子政务战略目标选择,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电子政务发展战略与我国政府职能相结合的原则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的根本职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往由于片面地理解政府为人民服务的职能,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职能集于政府一身,因此,想为人民群众多办好事没有办好。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要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必须与转变政府职能相适应,在业务和行政流程重组以及规范的前提下,电子政务的战略规划一定要有前瞻性,防止电子政务固化原有的不合理的职能分工和流程模式。

(2)电子政务发展战略优化原则在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关键业务要优先信息化,战略目标规划要突出重点,分阶段推进,要注意安全、成本与效益三者之间的平衡,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政府自身建设确定优先级别。

(3)重视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原则在对已有资源进行调整和整合的基础上,做到资源的充分利用,从一开始就注意社会资源的无缝隙集成,防止出现信息孤岛现象,形成信息互联的优势。

(4)战略目标选择应与当地的信息化水平相适应原则电子政务建设必须考虑到当地信息化的实际水平,与当地综合信息环境同步发展,只有这样,电子政务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率。政府上网工程也要由低向高逐步发展,即从办公自动化开始,以需求为导向,选择服务的结合点,实现网上办公,建设重点业务系统,建设基础性战略性数据库,形成我国电子政务综合体系。

(5)坚持公共管理公共服务信息化原则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化,因此,电子政务建设必须围绕这一目标进行。电子政务建设从一开始就应考虑机构改革、职能合理划分、审批制度改革、行政流程重组等,使我国电子政务的公共管理目标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政府管理科学化相协调,为公众利益最大化服务。

2.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

从整体上看,我国的电子政务才刚刚起步,因此,在发展电子政务过程中,必须先建设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电子政务系统是近年来发展电子政务的首要任务,我国建设电子政务系统必须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1)统一规划,加强领导原则电子政务建设必须按照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制订总体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同志要亲自抓,防止各自为政。要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部门与部门的关系,明确各自的建设目标和重点,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步实施。防止各自为政,互不相联的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