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需求主导,突出重点原则电子政务建设必须紧密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根据政府业务的需要,结合人民群众的要求,突出重点,稳步推进,要讲求实效,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当前要重点抓好建设统一网络平台、建立标准、健全法制,建设和整合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业务系统。
(3)整合资源,拉动产业原则电子政务建设必须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基础、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加强整合,促进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要在符合标准的条件下优先使用国产设备与软件,逐步推进系统建设、运行维护外包和托管模式,带动我国信息产业发展。
(4)统一标准,保障安全原则加快制订统一的电子政务标准规范,大力推进统一标准的贯彻落实。要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综合平衡成本和效益,一手抓电子政务建设,一手抓网络与信息安全,制订并完善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3.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的基本框架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的基本框架是在2010年以前,完成“两网、一站、四库、十二个重点业务系统”。在此基础上,最终实现统一的政府服务网络体系。
“两网”,是指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就是要建设两个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即连接副省级以上部门办公业务的“政务内网”,以互联网为连接点,建设面向公众、企业以及连接政府间业务的“政务外网”。政府的“内网”与“外网”实施物理隔离。
“一站”,是指政府门户网站建设。要建立从中央各部门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门户网站。
“四库”,是指要建立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和自然资源、宏观经济四个基础数据库。
“十二个重点业务系统(十二金工程)”,是指12个系统的电子政务网建设。这12个重点业务系统可以分为3大类:一是加强监管,提高效率和推进公共服务起到核心作用的办公业务系统、宏观经济管理系统;二是增强政府收入能力,保证公共支出合理性的金税、金关、金财、金融监管、金审五个业务系统;三是保障社会秩序,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打基础的金盾、金保、金农、金水、金质五个业务系统。
“两网、一站、四库、十二个重点业务系统”,覆盖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急需解决的各个方面,涉及信息资源开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整合、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各具特色,相互渗透和整体融合,初步构成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的基本框架。
4.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步骤
2002年8月5日,中办发17号文件转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表示,要继续完善已取得初步成效的办公业务资源系统、金关、金税和金融监管(含金卡)4个工程,促进业务协同、资源整合;启动和加快宏观经济管理、金财、金盾、金审、社会保障、金农、金水、金质等8个业务系统工程建设,相应构建标准化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推进电子政务的发展。
作为电子政务发展的第一步,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一个电子政务网络体系,全国绝大多数县市已经建立起电子政务网站。第二步,就是建立和完善“12金工程”。目前这些工程有的已经基本完成,有的才刚刚起步,有的已经列入规划,到2010年基本完成。第三步,在各个地区、部门、行业及企业基本建立各自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系统的同时,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
二、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战略目标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战略目标分为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目标、电子政务建设功能目标和电子政务建设管理目标3个方面。
1.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目标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目标为:根据我国的国情,再用几年时间完成“两网、一站、四库、十二个重点业务系统”建设。作为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目标,应注意以下3方面的问题。
(1)技术系统建设目标要适合我国国情技术系统的建设目标应根据我国财力的支持能力和电子政务建设的需求来确定。
包括网络系统、主机服务器系统、存储系统、软件系统和安全保密系统等。在具体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特别重视体制和模式选择要适合我国国情。
(2)应用目标要满足公务员和公众的需要。与技术目标相比,应用目标是更高层次的目标。在建立了电子政务系统以后,应用问题应成为政府电子政务的关键。只有将电子政务网络系统应用到政府的行政行为中去,才能说我国政务进入了电子政务时代。
(3)体制创新与我国改革开放结合。电子政务决不只是电子技术系统在政务上的运用,而是政府行政管理信息网络化的一场革命。它通过政务信息化重塑和规范政府行为,是对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因此,应把体制创新和电子政务建设结合到一起进行,在逐步实现政府办公网络化的同时,改革政府的职能,使政府体制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实现跃升。
2.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功能目标
根据国家关于政府信息化的要求,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功能目标可以概括为以下4个方面。
(1)实现政府内部办公完全自动化办公自动化是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首要目标,也是建设电子政府的前提条件。政府内部办公自动化包括政府部门内部各类应用系统,它涉及政府部门内部的各类核心数 据的应用。机要、秘密文件及相关管理系统,领导事务管理系统,涉及重大事件的决策分析处理系统,以及涉及国家重大事务的数据分析、处理系统等。
(2)完成政府内部网络化该功能目标在于政府部门之间的应用。包括各级政府间的公文信息审核、传递,各级政府间的多媒体信息应用平台,如视频会议、多媒体数据交换,以及政府间的公文传递、信息交流。总之,在实现政府内部办公自动化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局域网络系统,实现各部门之间的相互连接,使政府内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资源共享,连线作业。
(3)建立社会公众网络平台在完善现有政府网站的前提下,为社会和公众提供统一的网络平台,向社会、企事业单位、公众提供获得政府信息的在线服务。建立这一平台的目的在于向社会提供应用服务及信息发布,如通过政府网站发布信息、文件,提供查询;为社会提供各类项目申报、申请;对社会进行各种管理,如工商税务管理、保险管理等;形成与社会沟通的新渠道,如处理各类信访、建议,反馈各种数据和统计报表等。政府建立的社会公众网络服务平台,实现了政府与公众的对接,是现代社会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新形式。
(4)建立社区服务平台建立社区服务平台是指将政府的服务延伸到社区和乡镇,为基层群众提供各种服务。它不仅需要建立更多的基层电子政务网站,而且需要建立统一的网络接口,并尽可能从发展的角度为今后的扩充提供条件。
3.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公共管理目标
所谓政府的公共管理目标,是指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角色定位。电子政务公共管理目标应该是以政府机构改革为中心,改革政府管理模式,优化业务工作流程,实现政府公务从传统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工作手段到现代电子政务的转变。
电子政务公共管理目标模式应定位于“小规模、严管理、大服务”这一理念上。
这就要求合理设置政府职能,有效控制政府规模,科学设置行政流程。
1)合理设置政府职能。要求政府各部门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合理划分事权,理顺条块以及行政层次之间的关系,界定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相同或相近的职能交由一个部门承担,克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端。
2)有效控制政府规模,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的行政管理体系。它包括控制国家公务员以外的靠财政供养的公职人员,并与事业单位的改革配套,建立财政供养公职人员的约束机制。
3)科学设置行政流程。运用现代统筹学理论,对目前我国政府的各个业务流程进行检讨和再造,使政府的业务流程与人民群众的需要相适应,与政府办公自动化相协调,与信息技术接轨。
我国发展电子政务战略对策在明确我国发展电子政务战略选择和我国发展电子政务战略目标以后,必须对实现电子政务战略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战略对策,这一对策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教育,搞好规划
加强教育,搞好规划是进行电子政务建设的前提。加强教育,搞好规划包括3方面的内容。
(1)提高对电子政务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目前,世界正处在从物能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变的阶段,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我国政府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电子政务建设在国家信息化建设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影响,因为政府部门掌握着全社会80010以上的信息资源,只有政府的信息充分开放,才能丰富社会信息,带动全社会信息化发展。因此,政府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建设,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快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速度,缩短我国在政府信息化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高对发展电子政务重要性的认识,必须认识到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府管理的区别,认清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的差别,破除各种错误认识,使各级领导树立正确的电子政务观念,强化全民电子政务意识。
(2)加强全民信息技术教育电子政务作为新生事物,应用知识亟待普及。在电子政务信息技术教育中,政府各级领导带头学习是关键,特别是电子政务知识的学习,领导干部要走在一般公务员的前面,而政府公务员要走在群众的前面。为此,要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和公民的计算机培训,提高计算机的普及率,使公务员善于利用政府网络更好地为公民服务,使公民通过网络与政府部门互动。同时,在条件具备的高校要尽快开设电子政务专业,培养专门的电子政务人才。当前,我国高校电子政务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由于我国从高中起实行文理分科的教育制度,使懂文科的学生不懂理科知识,熟悉理科知识的不了解文科,要培养出高级电子政务专门人才,必须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学科设置,形成文理兼收的学科体系。
(3)从整体上做好电子政务发展规划发展电子政务,国家要制订宏观的发展规划,加强对电子政务的研究、规划、组织和协调,根据我国国情,制订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落实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实施纲要,制订统一的电子政务实施规范,为全国电子政务的开展提供指导。按照“构想大、起步小、发展快”
的思路,对电子政务系统数据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加快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2.加强领导,完善组织
加强领导,完善组织是进行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条件。自从2001年成立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电子政务建设,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担任第一任小组长,另有3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和l位中央政治局委员担任副组长。党的十六大以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担任这一职务。另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刘云山、曾培炎、周永康担任副组长。
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3个工作机构: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办公室、国家信息化推进工作办公室、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组。同时各地政府也成立了相应的信息化办公室。我同电子政务的组织机构的关系是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组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不同单位由于规模和机构设置不同,组建不同的信息中心,有的地方由行政部门,如政府办公室承担信息化建设任务,不管采用哪种形式,承担部门必须具有权威性。目前由于传统习惯的影响,党政机关信息中心一般都设置为事业单位,这种设置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的领导,不仅要有领导牵头,更要认识到,这是政府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形成与电子政务相适应的政府管理体制,我国的电子政务才能从根本上得到大发展。
3.加大投入,构建平台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电子政务的关键。我国应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确保电子政务建设经费的落实。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从中央到地方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仅国家正在建设的“十二金”工程就投入几百亿元资金,其中“金税”、“金盾”工程就投入120多亿元。由于我国各级政府的网站有几万个,全部投资将是中央投入资金的几十倍,因此,在加大国家对电子政务网站建设的同时,要像建设铁路、公路、港口一样,吸引私人和其他非政府机构参与电子政务建设,确保电子政务的顺利发展。在确保政务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合理方式授权企业参与建设运营和管理,以减轻政府部门的投资压力,扩大政府网站运行的资金来源,企业则可以通过产品开发、技术咨询与服务、数据的商业再开发而获利。电子政务大量的技术开发、网络维护等工作,更不应由政府直接负责,应通过招标等方式外包给专业化的信息技术公司,以提高办电子政务网站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要提高电子政务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必须构建统一的政府网络平台。目前我国政府信息网分为物理隔离的内网和与因特网连接的外网,内网为领导决策、政府内部办公自动化以及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等政务应用服务,网络安全是内网首要考虑的问题。
内网包括机关内部的局域网和连接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局域网。局域网支持机关内部的办公和业务系统,由各机关单位按照统一规划和统一标准进行建设。除特殊业务需要外,所有政府部门均通过连接本级政府专网平台实现与上下级单位的互联互通和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外网是电子政府展示形象的平台,它面向社会,为企业、个人服务。外网在网络结构上与内网类似,政府各部门通过电子政务社会服务平台统一出口与因特网相联,无论是部门内部、部门之间、部门和外界,平台为其提供统一接口服务、统一的数据封装、安全的PKI体系、高速的信息处理,实现安全的互联互通,构建真正的电子政府。不管是内网建设还是外网建设,都必须遵循统一政府网络平台的规划、体系、接口、数据模式,目前很多专业化公司为了达到效益最大化,将整个电子政务网站分解为许多模块,构建一个电子政务网站只要将这些标准化模块像堆积木一样将它们按照程序设计的要求堆放到一起,就可以建立自己想要建的网站。这种统一的模块化模式,是我国电子政务网站建设的方向。
4.完善政策,保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