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政务工作全书(上)
12435500000043

第43章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29)

(十)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实行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有利于调动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实行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以往的公务员主要是依靠职务晋升为主的晋升方式来提高待遇,《公务员法》设立了构建公务员“职务晋升”与“职级晋升”并重的晋升制度,从这个规定看,《公务员法》完善了公务员激励保障机制,开拓了公务员晋升的新渠道;公务员即使得不到职务上的提升,也可以通过职级的晋升,来提高待遇,从而拓宽了公务员晋升的渠道,从根本上改变了“千军万马挤官道”的状况和“官本位”的思想。同时,公务员法还提出国家建立公务员工资的正常增资机制。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国家实行工资调查制度,定期进行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的调查比较,并将工资调查比较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工资水平的依据。公务员工资体现工作职责、工作能力、工作实绩、资历等因素,保持不同职务、级别之间的合理工资差距。公务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津补贴和奖金。公务员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地区附加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岗位津贴等津贴,享受住房、医疗等补贴、补助。公务员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称职的,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年终奖金,享受相应的福利待遇。公务员实行国家规定的工时制度,按照国家规定享受休假。公务员在法定工作日之外加班的,应当给予相应的补休。国家建立公务员制度,保障公务员在退休、患病、工伤、生育、失业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专门围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行研究,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郑重提出:“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总目标”。这里有两点需要高度关注:一是在党中央的重要文献中,首次就实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提出了时间安排和标准要求。二是在党中央的重要文献中,更是首次出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这样的提法和概括。那么,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或者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它到底应该有什么样的“特征”?

(第一节 关于行政管理体制特征的界定

研究当代中国问题,必须了解和把握中国各种问题所贯穿于其中的主题。当代中国的主题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形势下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这样完善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既符合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又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这一概念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行政管理体制两概念相加而成,特征也是由这两概念“重组”相互限定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出现和兴起,首先是因为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碰到一系列难以回避的问题。邓小平为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在实践中探索并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当代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当代中国在各个发展阶段面临的一些重要条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当前深化改革的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特征必须界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之中。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探索都是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展开、来深化,建立和完善行政管理体制也不例外。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到底应该有什么样的“特征”?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确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特征”

的边界和容量,需要就几个问题进行讨论并达成基本共识。

首先,就中国特色的实践性和创新性来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特征应当包括两方面的内涵: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并在指导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践中显示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邓小平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经验告诉我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起点,改革进入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仍然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经济社会发展。这就要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更加重视实践性,以期取得更大的突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在实践中推动着理论创新。当今时代是改革创新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包含着丰富的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的内容,政府自身的改革和创新,在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总目标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政府管理体制创新,就是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其直接目标就是实现现代化意义上的“善政”和“仁政”,即建设一个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

其次,就中国特色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来讲,包括两方面的内涵:一是绝对的中国特色,非常鲜明的体制个性特征,纯粹属于中国自己的东西,土生土长,其他国家既没有,也不能复制;二是相对的中国特色,也有很鲜明的体制成长特征,甚至很突出。但不能绝对认为仅仅中国有,而其他国家就没有。具有“比较优势”和相对性。

我们认为,中国特色,要包括绝对性和相对性两个方面,强调中国特色,更多的是强调两个方面的结合,更多的是强调我们的体制既不会“闭门造车”,也不是“邯郸学步”,更多的是强调把符合自己国情的体制特征的优势发挥好。

第三,就中国特色的生长性和成熟性来讲,包括两方面的内涵: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已经建立起来,一些基本特征已经初步形成。但相对于比较完善的行政管理体制来说,这些特征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不够丰满和完善;二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目标已经提出,我们还要按照到2020年实现奋斗目标的要求,从现在起坚持十几年的努力,来不断完善这样一个行政管理体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有自己特点的东西,也都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特征”的范畴。

第四,就中国特色的历史性和时代性来讲,包括两方面的内涵:其一,它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与过去适应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行政管理体制相比,在今天它是适应和服务于“市场经济”的行政管理体制。其二,它既不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政治体制下的行政管理体制,也不是有些发展中国家难以摆脱的那种“弱政府”体制。它是体现社会主义精神的、积极负责的、坚强有力的服务型政府,是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特征

根据前面讨论的内容,我们考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特征概括为如下几点:

特征一:它是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依法行政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建设的公共行政管理体制。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和执政地位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订了宪法和法律,党要求全社会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党也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但由于复杂的原因,我们国家曾出现过“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性悲剧,法制建设曾受到严重的践踏。在经历了巨大的挫折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都警醒起来,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加强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推动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完善,并提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伟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摆上了重要日程。同时,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理念和抱负,这是中共执政理论的一次大跨越。

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制度文明,它的内涵是依法执政、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对行政管理体制来讲,制度文明的关键是规范化,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权力运行。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根本原则,各级行政管理组织,需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监督机制,强化责任追究,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严格依法行政。与西方资产阶级政党政治基础上的政治中立的行政体系不同,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始终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依法行政有机结合起来,向着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目标前进。在公务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上,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中国共产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下的分类管理。在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及国内外环境比较复杂的现实国情下,与转型国家以及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经历相比较可以发现,坚强有力的政治权威和法治政府建设,是中国实现“改革、发展、稳定”战略目标不可缺少的政治前提,甚至是发展的最基本保障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