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座位的孤独仿佛是注定的,我们有过无数次跟隔壁位置的人打招呼的机会,但是从来没有付诸实施。于是积蓄寂寞,向人群求索,但是一个文艺的、缺乏勇气的心总是更容易冰冷。纷乱的数字墙,太重的办公室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
只想找个忧愁的位置坐一坐。
他们的空虚比悲惨更强烈
“其实,我有这个实力……”在高中的一次课间活动时,一个调皮的姑娘想从我修长的腿上跃过失败后,倒在我怀里羞怯地说;又有这样的美好,上大学的时候我觉得胸口有一块优质而不能说出的煤,夜晚听着窗外虫子扑扇翅膀,在蚊帐里合上眼睛就能创作一部完整的电影,建置完整,高潮迭起,并且有漂亮的台词——像卡鲁亚克怅惘无声地在纸张上呼喊:“我要做的事情就是再畅游一次西海岸,然后赶回来,到学校里去上秋季学期。那有多美好啊!”
生而追寻意义。多数人都在思考我是谁,我在哪里,我为了什么而活?想来想去,揪着头发喝酒去了。这事如果反溯,似乎下面的道理也成立。我们回望过去的时候,像叶芝代表作《当你老了》那样,颤颤巍巍地从炉火边取下一本厚厚的、纸页参差的书来,里面夹着回忆里最火红的枫叶,它们往往是最痛苦、最为被触动的碎片。如果你读到这里,可以闭上眼,停留三十秒,回忆一下你的童年……我敢保证,那会是一到两幅画面或三四个拼接镜头,像温情电影里的五六秒。
火车上碰到过一个园林绿化建设的监理人员,我之所以知道他的职业,是因为他吃一盒盒饭要就上三两牛栏山。这个六十几岁的文艺男,揪住我开始聊人生的宽度:无论悲欣苦痛,都是经历,人生就是个过程。我频频点头示意我对此深以为然,但他并没有听我说的意思,只是用一顿大酒的时间完整阐述了整一套自己的人生哲学,论据虽然单薄,但应是演练多遍的,这番酒话也不知道跟多少人喷过。
昨天看一幅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上面是几个掐着烟卷、举着红酒、头发油亮、浑身冒汗的小孩子正在交际,浑身的市侩像。细看动作,这群小傻逼不就是我们嘛!社会就是一场过家家,孩子们小的时候在玩,老了,还在玩。这是理性解构现实的一个作品而已,推而广之,人类都是理性强权的患者。即是说,当用理性跟人交流时,对方更容易接受并与你达成一致,这在商业谈判和工作中,显而易见。所有感性的领导者都会变身为员工背后嘲笑的对象,感性象征不成熟,理性象征强悍。倾诉象征不成熟,缄口象征强悍。
我们习惯于从诗歌、默剧、画作等一切有文艺机芯的物事中抽离致幻剂,以击溃经济社会和人制结构工作带来的挫败感。如果这个世界上的人真能按照高考粗暴的文理分科来区分的话,至少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心灵修建者正在饱受着空虚的煎熬。于是纯粹的感性抽离者,如果她们还能折腾,就变成了影响社会的艺术家。
但是我敢保证,他们也会在夜深人静时像我一样反思:“我知道什么呢——”换句话,他们的空虚比悲惨更强烈。
阉割吧,经验
在马来西亚的沙巴岛,一位来自中国旅游杂志的主编一路上对酒店、建筑、饮食都发表了经验论。他来过20次菲律宾,列举菲律宾已经足可以解释沙巴岛上的一切,所以行程于他不免缺盐少醋,没了滋味。这里的香格里拉酒店也确实像他所说,跟菲律宾的大同小异。
有些人度假选的就是住得习惯的酒店,往往酒店建在哪里却没有那么重要。选一个热带的海洋气候,在冷气开放的房间里开一打啤酒,懒洋洋地对着大海听听鸟叫,似乎也不必在乎这里到底属于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政府管辖,只能知道自己大概在哪一条经度线上。
热带的树木和花朵永远热情,对生活在北方内陆的人来讲,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挺拔繁茂的热带植物群应该都会兴奋。可是,对有20次菲律宾旅游经历的人来说,便是一条经验之旅。人们穷尽一生都似乎都在为了获得经验,可是,经验蚕食着我们对世界的惊喜之心。这就比较容易解释,为什么小时候的时光悠长,一个没有午睡的中午坐在太阳底下玩蚂蚁,都好像洞穿了很多玄妙之事。而后的三十年,蚂蚁很少再进入你的视线。对蚂蚁的经验,消灭了蚂蚁在现实生活中作为新信息的存在。
在越来越多类似蚂蚁这样的事情堆积起来后,生活能给人们的刺激就越来越弱。有人甚至可以在过山车上淡定地打电话。经验消灭的喜悦、恐惧、神秘这样的感觉越多,我们越会误以为生活就是在复沓中度过,接着,会感觉到时光飞逝,无法挽留,年龄越大,似乎天命如此,宠辱不惊。中国有句屁话,叫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可是迟暮之泪落在心底,濒死之人一生的故事在脑子里翻涌而过,却不得不面如平湖,因为一切早已枉然。所以,面如平湖者,除了将相之士,还有快死的和面瘫的家伙。
在艺术的领域里,经验是也是让人欣慰又沉痛的东西。如果作家与自己的艺术竞争,沉浸在绝对领悟和高格调的修辞中,经验是最拖后腿的事情。你们可以翻翻现在的时尚杂志,那些看似质感不错的图片之间,严重的同质化气息弥漫其中:一种拍摄形态被品牌和读者认可之后,摄影师和编辑们的双重经验论带来商业流水线上快速把摄影变成钱的道理,也带来了呆板和固步自封。
如此说,并非危言耸听,经验是商品生产的燃料和创造力的灰烬。经验限制了画家把画创作在画布上;经验让剧作者把打印在A4稿纸上的字体字号甚至空白都保持一致,而忘却了对写作而言,形式本就是表达一部分的事实;经验也让阅历丰富的旅行车变成了旅行团队中的导游和讲解员……经验就像榆树墙,本该常生常剪。
思维的材料
有一顿酒桌上,某大刊主编正为杂志的事情焦头烂额,玩命往嘴里倒酒。当时,我坐在他对面,想着如何帮他开解。想来想去,头一件事想到是外星人,就问:“你说地球人的一秒钟跟外星人的一秒钟是同样的时间长度概念吗?”他果然一愣,说不是,地球的一秒是以地球自转一圈分切后的结果……于是,我们顺着这个话题聊到世界毁灭,聊到三体力学模型,又聊到艺术的产生。
我跟她讲,一个叫皮娜·鲍什的德国现代舞编导,在观察演员的时候,让演员感觉到“她能看到一切,纵然闭着双眼”,她的激发方式非常原始而有效,她提出一个词,譬如“月亮”,让演员自己去寻找动作和情绪来表达“月亮”。这种寻找是无限的,创造力就像海浪一样被激发出来。坐在对面的人开始默许这种思考和情绪。于是,当我们继续追问更广阔的问题时,似乎跳出了原来“为下一期杂志忧愁”的层面,进入到更高、更淡然的俯视里。从而,最初的焦虑从脑海里抹去了。这就是“站得高,尿得远。”
这种方式必然有一个依托。如果你想尿得远的前提是站得高。我们站在哪里呢?日本有个首相叫小泉纯一郎,话说有一天他看政府报告,发现了里面非常多的片假名文字,多为“拼音”和外来词,这些东西让他突然感到茫然——MD,作为日本的首相居然看不懂自己国家的政府报告了!这让他极为光火。
在日文中废除汉字的运动,一直没消停过。自前岛密逾1866年提倡废止汉字到今年将近130年,汉字在日文中被压缩到不足一千字(后来不够用,又发展回两千来字)。比如日本人废掉了“空”字,觉得空在日本国民生活中没有实际作用。但是中间不断有人站出来强烈反对,说日本的民族思维是从汉字中来的,“空”的废除,不是一个“空”字不见了,而是一种思维材料的流逝,以后的日本人如何理解“空”这样的境界?这跟罗马数字里废除“0”一样荒谬!
我们可以假想,日本人没有了“空”,他们过去很多经典的文章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后来者无法体会其精义,这就是思维材料缺失,诗性材料缺失造成的空洞。小泉虽为一国首相,在职位上可以说站得最高。但是在整个民族的文化上,他和当代的日本国民一样,思维材料本身受到侵蚀和流逝,站得很低很低,甚至无处可站,膀胱肌再好,尿得也肯定不远。
没有一种严峻是天然的
我最近落下一个毛病:谁表情严峻地跟我说一件事情,我就会幻想用双手捏一个忍者指型,趁其不备,猛戳其菊花!
那跟我“解构主义的童年”有关,以前上小学,涂了红脸蛋上台做主持人,腿肚子转筋脑子短路,电视直播,全市人民都看了一回我拙劣的表演。回来被隔壁的歌唱家叔叔教育了一番,他说他唱歌的时候,不论是一百人还是一千人在下面听都没有区别,因为他根本不把下面的人当人看。“那当什么?”我充满了好奇。他神秘地说:“驴。”驴?茫茫的草场地,一千头驴在听你一个人纵声高歌,唱得再坏结果又会是什么呢?
后来,见到严肃的人,我也会觉得对方很神秘,只能发挥五成的智商。很快又有人支招,想象你所害怕的人在马桶上的样子,这样你就再也没理由害怕了!于是,我画了一幅又一幅各种老师的裸体,褪下裤子,裙子,丝袜,高跟鞋等坐在、蹲在、骑在马桶上的样子。很快这个癖好被父母发现,以年少涉黄的罪名狠狠地被忧虑了几年。
在人们扎着红旗的一角向红旗高举右臂的时候,我常常想,如果一个没有右臂的残疾人此刻该如何自处?后来看奥运会,颤颤巍巍罹患帕金森症的泰森接过火炬,我就会不自觉地想到此刻他突然跌倒磕掉两颗门牙,该怎么办?全世界同时傻眼?罪过啊,这些罪恶的念头!每次偷偷想过又要自我教育一番,可是看着秃子们走过又想画香疤在他们头上。
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还在瑞士读书、名叫朴云的时候,也喜欢看动漫和成龙电影。转眼他人造人的鼓掌伟人照就冒了出来,那一脸的严峻让人们相信他的深邃和伟岸,由一个孩子,转眼变成了民族的第一名、楷模、神一般的存在。如果不是父亲去世,金正恩兴许还能继续做几年快活的小朴云。这件事本身就非常反人性。
网上流行过一张奥巴马的助理马文·尼科森在称体重,奥巴马顽皮地悄悄在后面踩上了一脚的照片。这张照片里除了为“上升”体重忧愁的马文·尼科森之外,所有人都在笑。但是很快,正式的活动开始,他们又换上了一副严峻的面孔,像是语文课本上的杜甫。
面孔严峻这件事成了理所当然,当你发现所有的银行职员或者售楼员都在冲你嬉皮笑脸,估计你也会后脖颈阵阵发凉。社会朝着高度职业化前进一步,人性原本的魅力就会脱落一层。
孩提时代我们都是真真切切地欢乐或者忧愁,后来才戴上了严肃的面具。
就像没有一颗成熟的石榴不在笑,没有一种严峻是天然的。
深夜水疗
我对电影里的一个镜头耿耿于怀。一个男青年,在水中游动,像一颗安静的精子,像深夜一样无声,像阵雨中的一段无声,他猛地蹿出水面,生活的杂音立马冲进耳骨。他只好猛地再次向下!用速度摆脱繁杂和罪恶,脱离、悠然、自由……没了时间,有一秒静止在水底。
我喜欢全部浸入水中的感觉,身心被水包裹和冲刷,这是减负的好方法。人总是背负误会和曲解在前行。糖分和胰岛素之间不能媾和,创造失衡是我们这一波人的本事。并且我羞耻的发现,在书面语上我都不能准确表述一个意思,难道说扭曲本身已经替代了我的自然属性?我还想像小学五年级一样跟一群小傻逼扎堆抢一个球而完全忽略场上位置关系啊!
记得当年在一个叫黑蓝的文学网站傻玩的时候,有个叫王敖的诗人写了一句:我梳头,感到了遗忘。这样的句子特别能打动我——梳头,感到遗忘——放松得一塌糊涂。在这世上,身子扭得越厉害,鳞片就掉落得厉害,然后走远了才发现自己活得是多么不清晰,并且不断掉落。在这些掉落的物件里面,总有一些是让你觉得珍贵的。譬如友谊,譬如萌生了却被你搞得糟糕了的爱情。狗熊掰苞米不是每个人的写照吗?最终警戒铃声拉响是最引以为自豪的东西还是被现实腐蚀:不会对喜欢的姑娘表达情义,说一句话绊蒜三回合,哆哆嗦嗦地说,其实我有这个能力,然后反思、沉淀、内化、剔除,萎缩成安德鲁的“记忆群岛”。事情朝着看上去美好,实际上独饮旷野回声的境地爬行。爱变得不甜蜜,人变得猥琐可鄙,懦弱,变得不解亲情也不解衣带,变成干果,变成一块橡皮。
失落成橡皮。你伟大的鳞片就着外卖变成的果脯。如果朋友,你是这样,我建议你跟你的朋友们出来坐坐,跟他们认真讨论一次天气,认真听一次她们近期的烦恼,看完一本书也不要束之高阁,多少好的火花可以拿出来在春天里吹牛逼啊!不要幻想着切断过去,也不要想着干完手里最让你焦虑工作后,逃避杂物,攒上50万,种一片桃花的生活了。失败者有失败的理由,但是强者不给生活中的失败寻找回避,细水长流的人生才能被翻译成一句老百姓言谈中最朴素的话语:食而知味,懂得爱惜。
回到开头那个电影镜头。“一个男青年,在水中游动,像一颗安静的精子。”我联想起一次在郊外陌生的泳池里有一池热水的感觉——哪怕是陌生汉子洗刷过脏身子的一池污水也值得扎一猛子。忽闻岸上踏歌声啊!这多好,想起了你是谁,想起了朋友在侧,想起了你还要继续远行……这篇文章不是在澡堂子或者泡脚时写的。
爱与赌气
聪明人在岗位上都可以做出优秀的事情,只要他付出了时间和专注。但是我常有疑惑,人生岗位的随机性太大,也就是说,一个理发师他最大的才华未必在理发上,很可能他是赛车手的材料,但是由于种种现实原因,在他无法发觉自己真实才华的时候,命运已经决定了他的职业。这不是悲哀而是常态。
人往往因为优秀而无法卓越。换句话说,聪明耽误事儿。写诗的朋友这么看写诗的人:“一个写诗的人需要很老实,这是说他需要务于精纯,跟一个词用什么,一行字怎么分行较劲。也需要很粗暴,这是说认定该这么写的时候,任何规则都没什么可参考的——前提是你非常确定地认定,就该这么写。这种确定感出现在你心里的时候,你会体验到什么是幸福,因为它不是世上该有的。所谓天赐的句子,不是自己吹出来的,那是你倾尽心力才有的体验。每个写过好诗的人都有过这体验。”老实是天性,装不来的。一个坐不住的屁股干不了任何完美的事情,一个完美主义者的屁股一定是充满老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