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让我们一起恨天才
12438000000003

第3章 长似少年时(3)

对一个生活在北京的懒汉而言,天津是再美不过的度假之地。虽然一次也没有去见过那里的海,但是行驶在开阔的路面,也觉得海洋就在不远处蛰伏。夕阳照在路边的叶面宽阔的植物上,金色的叶子就在出租车里的音乐陪伴下被风反复穿过。(每次做这样情绪化的景致描写,就想起以前语文课堂上,老师朗诵散文。夏天的时候,课堂的窗子开着,风一阵阵撩起窗帘。前排的女生在梳头发,我感觉到了荔枝蜜、感觉到了月色下的荷塘,还隐隐感觉到下一堂就是可以出去疯跑的体育课。)后来,度假的意义里面有了酒,有了海鲜和酒后晃动的树影。像是有些个外国作家描写的在大船上吃上牡蛎,我们也要在北戴河吃上些海鲜市场买来的新鲜鱼虾,在路边的小饭馆花几元钱白灼了,蘸上姜醋,吃得饱嗝翻滚,小宇宙爆炸。然后可以借着酒劲儿吐出完美的荷包蛋、浇灌长安街上每一个树坑,感受出租车加速时类似飞机起飞的快感,跟小区里的狗抛媚眼……后来,只好戒酒了。

没有酒之后,派对开始变得清醒无聊,很多以前常邀请我的朋友也渐渐不爱叫我,谁愿意丑态横行的时候被一双冷峻清醒的眼睛凝视呢。以前大家喝多一点,还可以第二天吃碗面条,凑在一块缝补断片,戒酒后,连这样的娱乐项目,也被剥夺了。可是,度假的事情还要继续啊。于是,千里迢迢去吃个好吃的馆子,就成了一桩雅致又放松的事情。我有朋友每次去杭州都要开车进山,吃上一家小馆子,点的总是那么几个菜。这种病大家都有,但是我懒些,只能挪蹭到天津,吃个军事交通学院旁边的烧鸡公,喝上一瓶可乐,慢慢悠悠地看一会儿电视。人生顿时好舒爽。

其实度假这个词在我看来,包含了时间和空间两层含义:一是离开,离开摸爬滚打的本地。二是有自由支配的时间。这一点跟宇宙这个词接近,宇为时间,宙为空间。还有世界这个词,世为时间,界为空间。从这个角度上讲,度假=世界=宇宙。

中国人的思维中,从来都存在着阴阳辩证和纵横捭阖,从“不会休息的人肯定不会工作的卓越”的角度,度假成为了好好工作的方法论。因为我们从来都处在以逸待劳的循环之中,那些地图上交通便利、让人神情为之轻松的地名,成为了生活之中的挂在高空的大饼,让每个周五下午的办公室内,都漂浮着诡异的微笑。

细碎东方的路程

读到安德鲁“我又找到了那条大路,我又在上面走了一遍”的时候,我把崔健的歌词“我想要回到老地方,我想要回到老路上”在心里划了一条线:用圆珠笔在木头桌面上来回反复地刻画,能留下一道永远不会抹去的印痕。也像一首诗歌,复沓几十遍一句傻话,就让人热泪盈眶。我们活过了太多的循环往复。

我上学时有条必经的小路,我在小路上出过车祸,也跟喜欢的班上的姑娘闷声不语地走过。那时候概念里的世界非常小,一半在是电视机里面,一半是我的学校和一条玩耍的街道。我认为父母谈论的电视里的赵本山,一定是我们院子里的某一位。方位对我而言,比如“东方”,在我脑子里就是姥姥家的方向,因为我们家住在城西的河旁。

那时候让人惊奇的事情很多,比如暴雨到来前空气里尘土的味道、地球仪上的名字、田野里的星星以及用针头把水注射进虫子身体后它整只变硬的样子。跟母亲挤上火车的时候总是窝着脖子,让自己身高不过那条1.1米的购票线,狼吞虎咽吃起装在塑料餐盒里的米饭芹菜梗觉得美味无比。我在梦里也不止一次地回忆起挤在火车上,全身动弹不得,去一次厕所像一场战争的春运回家之旅。

火车是个令人心旷神怡的比喻,也是最深的东方映像。当初上学时后山开凿火车隧道,我写了“后山原来是山,后来,是火车的情人”。我和友人几个,搓着花生,喝着啤酒,看扳道工在铁轨上边走过。锃亮乌黑的铁轨一直接上了地平线,偌大的夕阳垂落,微风吹过我们渴望出走、带着青春渴望的眼睛。当我们真的用一支小小的被剪掉一丁点的车票离开熟悉家乡,沿途的风景从窗口冲进来,除了眼前的风景,我还看到了无边无尽金黄色的既额定又未知的未来,穿过水稻我看到了收获,从一只飞低的雀鸟想到国贸三期里面的一杯咖啡。三教九流的人们坐在一个封闭的、又似乎驶向开放和希望的有轮子的罐头车上,难闻的汗味,婴儿嘈杂,瓜果皮屑,空间和时间的挪移,期待到站的心情和旅途当中的放空,倏然想起,黑压压、干干净净、空空荡荡的一切。

冯唐说,“我定了我要做的,我定了我要睡的,我就是个中年人了,我就是国家的栋梁了。”这是简化,又是活得明白了的表达的一种。把成长细细剥离开,一层层撕掉,全是些“不懂”的斑斑点点。什么是“流导板”?什么是“ISO9002”?你细细凝视过一只昆虫的脸吗?站在同为东方文明背景板下的东京机场你又如何认识自己?

文化的积累就是流导板平仄关系昆虫的脸。我们的东方和中国,也就是我的流导板平仄关系昆虫脸映射下的东方和中国。当火车穿过漆黑的隧道,我们会内心收紧,期待亮光冲进来那一刻的耀眼。学生、工人、白领、农民都在用各自的方式计算时间、享受旅程、合计到站的来路。雨点会横扫在窗上,繁繁点点,大雨冲刷过的平原艳美绮丽,你又仿佛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流导板平仄关系和昆虫脸。

我们的中国是细碎的中国,整个路程完整感人。

全球风味最好

出了趟差,蛮长见识。在初到阿布扎比落地过海关的时候,进了一间单独的房间,这里的机器是专门扫描人的眼睛的,形式跟记录指纹差不多,但是速度倒像是眼球摘除。轮到我时,一个中国妇女正在坐在阿拉伯人的屋子里抹眼泪,我问她怎么了,她像抓救命稻草一样抓住我的胳膊使劲摇“大哥你跟他说说,让我走吧!”我用英语向工作人员询问,这位年轻的阿拉伯小伙儿说,这个女人过来就塞了5美元给他,然后他又指着房间一角一直在记录的摄像头,做出“这是闹哪样”的表情。女人一个劲地说我不会英语我不知道啊,然后嚎啕大哭起来,哭的样子让我想起踩扁的西红柿,阿拉伯人被迫做出了下不为例的姿态。中国妇女临走时塞给我一张名片后急匆匆投入人海,完全没了刚才的忙乱怯懦,像是换了个人。名片上写的是某北方企业的副总。

这种“塞钱”和“示弱”的处事方法在我国并不少见,大家好像一直都在用自己的聪明在改变规则。比如在银行里排队一般要很久,聪明的人就会在机器上多点几张票,这样一来,轮到其他业务窗口人少,个人业务也可以蹭着脸皮提早把事儿办了。还有春运,这两个字写出来我都觉得写多了……几天前,我从阿布扎比皇宫酒店自助餐吃完饭走出门,门口还站着几个中国人,拎着商场发的布兜站在那,这帮人是因为穿着短裤而被挡在餐厅门外的。他们搓成一团儿,等着导游跟服务员打口水仗(让他们即便只穿着裤衩儿也可以进去),底气不足却饶有经验地淡定着张望金碧辉煌的四周。急得导游哭丧着脸在那抱怨:“各位,我说过的呀!必须穿长袖!现在回酒店取衣服,下一个景点还得排队!”

跟传说中的一样,中国人购买奢侈品和住豪华酒店的本事世界第一。在入住率保持在70%至80%的帆船酒店,80%的客人是中国人,普通房间的价格也飙至1万迪拉姆,合近2万人民币。但是同时,除了老巴基斯坦司机和中国菜馆老板,在这里多数人对中国人情感复杂,甚至有的夜场连中国女人都不让进,对夜场本身也是个难题:让中国女人进,就意味着本夜场格调不高。因为她们没规矩,她们便宜——即便是做正行,即便有钱,也便宜。

春节前,我坐了一回气味复杂的国际航班回国,人和杂物散发的气味像是挤上了春运暖气上扣着棉鞋的火车。我国建筑工人完成了一年的海外工作回家过年,成群结队的互相吆喝,所有看上去体面的国人脸上都挂起了不与之为伍的旗子,甚至有人还指给空姐看:“找到了!就是他!脱鞋!制造毒气!”

飞机停靠在北京后,一股脑的人玩命往外挤,空姐的嗲叫已经被淹没了。一个男青年拿着塑料瓶在空乘工作区使劲拍机器,他抱怨说:“这飞机一停!连开水都不给了!”

不能承受的消遣

身边凡是去日本转过一圈的朋友,都为那种和式的“纤尘不染的微凉”动容。两个人相隔数米,侧身避过,颔首致意。我们身为儒学浸染的后人,也为日本人的弹簧腰感到错愕,也为鸡吃米的点头做出一种帕金森式的下意识共鸣。英国人也是如此,绅士派头和说话措辞在礼仪上的讲究极多,一张干净的餐布上,盘子两侧从外向内列队的刀叉,就让人不敢造次。谈吐上谁即便谁说了个“他妈的”也要假装用高档餐巾轻沾唇畔,以示自己做人肥而不腻,谈吐洒脱而非鄙俗。有个漫画,是讲一个溺水的人即将毙命,大叫“救命”,遛狗的英国老绅士充耳不闻擦肩而过。后来溺水者换了个方式,泡在水里施施然说:“下午好,多好的太阳!如果不麻烦的话,您能不能百忙中救我一命?”绅士立刻向水里伸出了自己的拐杖。

隆重的措辞经常给人以正式的感觉。仪式感,繁复的装束,这些东西配合在一起几乎无坚不摧。正式的措辞配合悦耳的夸赞,更加事半功倍。我在北京火车站为朋友购票有过一次经历,由于排队购票失败,只好悻悻与票贩子讨价还价。票贩子先是表示一张票要加70元,看我犹豫,立刻话锋一转:“你的羊皮鞋子真是好看!鞋子是男人的一张脸,穿这样的鞋子的人,就是干净!精神!干练!”然后转头对另一个看热闹的说:“真的!他天生就是干净……”没等看热闹的反应,她脑袋拧了360度又面向我,凝视、深情款款却斩钉截铁:“加60!我祝您六六大顺!”我虽不情愿却也手伸向了钱包,这种语言的魅力让我无法拒绝。就像一个靠写作为生的人突然碰到了一个巧舌如簧的街头艺人,他花尽心思的言语取悦虽然直白、技巧拙劣,却应当无往不利,因为谁也没把买张票还饶段单口相声计算在内,怎么样都觉得蛮抵。

待人隆重也是一种公关的技巧。出差在外受人接待,往往会遇到极度会做事的公关,安排酒店下榻,安排接送,安排吃饭之外,拎包嘘寒问暖,并在活动结束后赠送礼物,表示如果需要自己的一切皆可倾囊,不让他跪式服务已经很是拿他当外人了。除上述外,逢年过节的问候是不能少的,让你感到人走茶不凉,他年终再相会的温暖。心里一乐,他所有的要求也就迷迷糊糊地应承了下来。日本的爱马仕店就是如此,一见中国人造访,立马全体店员列队,跟剁饺子馅儿一样的介绍,包子褶儿一样的满脸堆笑,十里长街送中国桑,走到灯火阑珊处蓦然回头,店员们还跟那雕塑式的弯着腰。

几日前,去一个酒吧,独坐在河边。突然音乐想起,是钢琴和小提琴,一个玻璃一样的穿着隆重的女孩,在人群中起舞芭蕾,她的脚尖一次次踮起,一次次放下,颀长、美好、富于节奏。她越跳越快,静若忘我,就像这不是酒吧里面的一份工,而是在一个华美的舞台中央……她让我想起看游园惊梦,唱念坐打样样让人沉醉事,突然一个戏子踱到你面前,唱腔唱韵:“君子,买瓶我的轩尼诗吧!祝您六六大顺!”在我看来,凡仍能摇头拒绝的,都是真汉子。

旅行与出行

我跟多个摄影师纷纷扰扰地合作,乱中说拜拜,偶尔也见些启示。大家都不爱忙碌生活,化妆师、服装师、编辑也好,纷纷表示有计划出行,甚至花掉百万去买个异国的绿卡。这种出行,让人又是羡慕,又是悲戚。

多数人不爱重复的旅程。一旦重复,仿佛生命宽度立止,绵绵延延浑浑噩噩。把钱赚进口袋,似乎荣耀地在小圈子里活着,然后恍惚间在某个纪念日,譬如过年、清明、枝头白花再开,才觉得一年过得太快。去年今日好似昨日。

如果把时间比喻成一条鱼的白肚皮,好像只有划破,里面有籽,甚至惊呼里面有个黑洞,才是意义。不然就像厨子对鱼的五脏了解,杀一条和一百条没有分别,而厨子作为人再活一年和一百年也无分别。时间是人生恒定本质之所在。荣光也好,倒霉也好,一旦被时间涤荡,便作悠悠笑谈。

年后,我收到了公司寄来的一笔钱。这是去年每少休假一天便累积一点点的补偿。这笔钱让我哭笑不得,看了竟然有些恼怒自己把生活搞得这样密不透风。待时间过去了,就剩下自怨自艾,为何没顺从朋友们出门远行几次,游玩几次。山间滑雪、怀柔烤鱼、天津听相声,去去山西,也来趟“大同醉生梦死之旅”。想想也觉得对得住自己。

不是没做过打算:先玩遍京城,然后五大洲都要“去过”。这想法就像是背负了任务目标的游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终于是要通关。跟集齐12星座的男友这样的故事如出一辙。回头便也好意思像慧开禅师那样哼哼“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去看孟京辉的话剧,其中有一句不起眼的台词,一位医生对自己深爱的病人咆哮:“你抽烟?你抽下去三年会得肺气肿,五年会……”最后可能是癌症,然后死掉。我突然想到了自己不爱让人看手相。如果一个人能告诉你三年你会怎么样,五年又如何,这生命的复杂性被几条简单的逻辑就说清楚了,那活的意思又在哪儿?

坐过长途车的人会有一个感觉,如果朝着一个谋生处扎去,对沿途景色总是怀着浅浅的戒备,警觉地记着哪里有一个碑,哪里有一家店,哪里有一棵怪树。可返程,时间就过得更快些,因为返程让人心里有数。2008年5月的汶川之路,我和两个同事一路颠簸进去,觉得天昏地暗时日悠长为自己的命运担忧。出来时颠簸依旧但白驹过隙,因为自知目的地的安稳。但,新旅程未知而有趣,回程老路困乏而寡味。

爱酒的人羡慕那些做木桶的,爱美女的羡慕模特公司经纪人,那是因为对局外人而言,这圈子里面就像旅行一场,可是对局内的人而言,不过是多一次少一次的出行。

钱是心情

钱是心情。不少人喜欢拿钱出来玩,尤其是外币。他们拿到后面跟着无数个“0”的东南亚纸币就立刻腰杆硬起来,眉开眼笑。捏着欧元和美元的样子却有些犹豫,皱着眉头在货架前换算。

即便是烂漫的小女孩,也喜欢钱。我见过一个小女孩在自己的Prada钱夹里,抽出一张一千日元的新钞,放在手心问我:“你知道如何辨别它的真伪吗?”我摇头后,她立刻演示起来,把墨水颜色的钞票平整地铺在手心,凝视着它——慢慢地,钞票的四个角微微向上卷曲起来。我有点惊讶:“是因为钞票感觉到热气吗?”小女孩得意洋洋,把钞票翻过来铺平,小心翼翼地放回到钱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