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让我们一起恨天才
12438000000007

第7章 让我们一起恨天才(1)

选模特容易选出病(一)

寻找新面孔这件事非常难办。在各类时尚杂志上看到每一个模特女孩,基本上是一道道筛子筛出来,被千百人指指戳戳,各种心理比较和专业眼光拉锯的结果。我认识的一位模特有个小本子,上面用各种字母代表了一天要做的事,比如M就是面试,S就是试装。于是我看到她的小本子上密密麻麻的SMSMSM,偶尔蹦出个P来,一问还不是PARTY,而是排练。所以对这样的姑娘我常常心生爱怜,直想一把揽在怀里。

很难计算一个自身素质很好的模特出道究竟会遇到多少次面试,几年的活跃期里面会经历千百次怕是正常的。活跃在欧美的一些中国面孔,为了抢占机会,经纪公司可能在一天之内既流氓又敬业地为其安排多场秀的面试,一场到另一场之间为了节省时间(当然也是因为一般国外打车又堵又贵,地铁这帮姑娘还坐不明白),她们就甩开修长的大腿绝尘前往。

由于工作需要我经常选模特,这中间出现了很多哲学、社会学甚至人类学问题。第一是我不爱迟到,但是如果面试的地方很远,以北京交通不可预判的堵车程度,迟到是家常便饭。哪怕只是5分钟,那种在车内的焦虑是不可言说的——眼前会浮现出一群女孩无所事事地咬着手指头,穿着高跟鞋站在一起,为了不把裤裙弄褶,连坐都不敢坐,只等着面试者的大驾光临。进门之后我常常气都喘不匀就赶紧把头发拢拢说:“让我们,开整吧!”如果是模特公司来人,我就更加惶恐。电梯里挤满了穿着高跟鞋一米八五左右的女孩,你走在最前面,后面是一排踢踢踏踏的高跟鞋声,迎面走来的人用惊恐的眼神看着你的身后,这种感觉就像是没登台,但是镁光灯已经打在心怀鬼胎的脸上。

关键模特们的示好是让正常人类非常难以招架的。她们竞相表示自己非常符合条件,有的甚至在没有任何人提议的情况下,穿得过于符合男性审美,一眼就能看出是精心梳妆打扮,心里憋着用外貌1秒钟置你于死地的坏水的。即便我能用1秒钟判断一个女孩是否符合一组片子,为了她们远来需要尽兴的心理得到平衡,只能拿着相机假模假样地表示很感兴趣,拍一张正面,拍一张侧面,拍一张背面,拍一张站着,拍一张躺着,拍一张蹲着,拍一张趴着,拍一张拿大顶……所有人心照不宣地精疲力尽。有一次面试的女孩从另一个城市赶来,进屋的第一眼我就已经宣判了结果,但是为了人类最基本的道德,我陪着她痛苦了聊了20分钟两地文化差异。

有位业内著名摄影师跟我讲,半辈子过去他仍旧受不了面对一群模特的状况,一是出于尊重,无法冷酷地对待在这个行业奔命的女孩,比如迅速地说出“下一个!下一个!”这样的话。二是在专业和人性的两难上苦苦挣扎,几轮面试就会口干舌燥内分泌失调。

就在前几天,我见过第78个模特后,又从门口涌进一批人。所有女孩们像孔雀开屏一样排开,摆出自己最美的POSE,经纪人在耳边介绍起这个拿过什么样的奖,那个是怎样的黄金身材比例……一瞬间,我就像是电影《毕业生》开头那个汗流满额头的本杰明,身后是一面争奇斗艳的鱼缸墙,一个超我出窍,在天花板上流溢。而坐在那里双手紧张地握住拳头的我,像iPhone4s 里面的Siri,机械应答着一切。

选模特容易选出病(二)

我从来未归纳过自己的对女人的审美,身边的人对看女人也都有自己不同的注重点:看脸的,看锁骨的,看后颈的,看脖子的,看手脚的,看腿的,看胸和屁股的……还有一种玄幻说法叫“读一个人的气质”,说得自己跟读卡器似的。实际上,自己做出的评价都未必准,在任何的回答里可能都有为了给自己贴金而作弊的成分,只有让这些人面对成百上千的女孩,挑选出他们心目中的最佳,这时才看出,分歧之巨大,足以成就许许多多的相互嗤之以鼻。

在最近的一次模特挑选中,我神奇地选择了三个胸大的姑娘,以至于摄影师在现场大呼:“简直像六只海豚朝读者扑过来!”胸猛,我现场多次晕肉只能靠掐人中醒过来。更让我疑惑的是,我完全没有想到自己选模特会选出六只海豚。

所以,我相信一种说法,群态的展示暴露组织者的审美趣味,就是说毛病小了还不起眼儿,一旦选的人多了,就得多加注意别暴露了短板。很快我落了下一个病,如今每次面试要花一秒钟的时间用目光审查一下对方的心口,我怕再撮堆出一群丸子小姐来,须要控制自己的潜意识产生的负面作用。

后来与模特公司打交道多了,各种类型的面试就会遇到熟络的模特。谁适合冷酷类型的片子,谁适合阴郁的,谁适合娇媚的……脑子里建立了一部百度百科。然后下次面试就尽量避免碰到与面试主题不符的熟人模特。不然,情况就会非常尴尬。

因为在你跟某些人看过电影、话剧,被送过毛衫,一起吃过路边摊还推心置腹了半晌后,下次见面的面试对方就会闪烁着眼睛,让你觉得不选她就是罪过,就是对不住友情,就是黑脸包公。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女人内心的复杂和脆弱,以及失控时候的恐怖,相信多数人都领教过。有一天,半夜4点我迷迷糊糊接到个电话,我没好气地问啥事,对方答曰“睡不着”。这种情况下人都容易掏出刀来,但是我还是压抑住了,很明显,这个当日面试过的熟人模特没拿自己当外人,她幽怨地表达了我没有选她,羞愧和不爽让她抑郁了一天一宿。我能解释什么呢?

模特红起来非常快,有时候一两年,有时候一两组片子,一两个品牌的秀。所以,昨天还在到处给杂志社试内衣的小姑娘,兴许很快就变成了炙手可热的国际知名“大咖”,然后配上几句蹩脚但可爱的英语,回国就变成“超模”。所以,跟这群女孩打交道要先存着士别三日的心,不然天天揪着人家小辫儿玩回头有天不理你了,还得半天缓不过神儿来。

选模特容易选出病(三)

把一个模特重头到脚打扮起来是很爽的一件事,造型师和服装编辑的快乐就在于此。于是,行业中的男编辑、摄影师无一例外喜欢年轻、漂亮、没有明星架子、不挑三拣四的女模特。她们往往涉世未深,被公司训练得“知书达理”,对各种匪夷所思的拍摄要求表现得恭顺可人。模特们早已经适应了指手画脚的面试,行业资深的模特偶尔会安排一天之内跑几个场子,有时候遇到不靠谱的面试者,等上几个小时也不稀奇。

每当见到一群大老爷们儿围着一个姑娘打扮得起劲,我就想起小女孩们的童年芭比游戏,把一件件华丽的衣服在毫无反抗的对象身上变来变去。

除了衣服在变,时尚行业人们的脑子也在玩命地转,每年都会有大把推陈出新的主题派对似的模特展示,一会是梦幻的儿童游乐场,一会是农场的大草垛,一会又变成了插着翅膀的天使爱翘臀。除了模特的选秀本身,奢侈品牌们和Victoria"s Secret这种高品质的品牌秀把一批批女模推上了明星般的高度,而在著名“芭比”身上指手画脚有另一番满足感。

由于模特过多,残酷的竞争和面试,越来越多的不平衡出现了。原来模特公司和模特之间的平等关系被打破了,公司的经纪人变成了挥斥方遒的领导者,顺从的美女们成了高挑的小绵羊,不敢发声。

我见过的摄影师里面各有各的本事。对模特进行精神电击的,譬如在拍摄的过程中为激发模特表现力,说“贱一点!再贱一点!不够骚!”这种话的大有人在,还有现在习惯用稳定的声音说“把左胸露出来”的。甚至我听过一种匪夷所思的要求:“控制一下你的牙齿,现在看上去太齐了!”还有在动作习惯上过分投入,像打了鸡血一样满场跑的黄飞鸿,在拍摄现场用沙哑的嗓音不断发出夸张赞美的主编,骑在模特身上把全部生命精力用十成功力通过镜头打出来的张三丰……有一次演员周迅作为模特,颓倒在摄影师家的沙发上,我顺口说:“有那么累吗?”她瞪了我一眼说:“你试试!”的确,工作5小时,搞出几张人神共愤的照片简直太家常便饭了。一个热闹的摄影棚,大布一拉,迎来送往。那白花花一片一片,要是关了音乐,还以为是精神病院呢。周云蓬那首歌能做《模特之歌》:“我在疯人院里,一切都很好,每天做着电击,没有烦恼。”

让我们一起恨天才

天才们的思考方式总是有些不同的,甚至让人怀疑这帮家伙是不是在故意标新立异,爱惜和维护着人们对他们“天才感”的认知。但是,必须要说这一点对我非常有杀伤力,我对有“天才感”的一切充满体恤和热爱。比如,遇到一个非常木讷的人,我首先会想到此人会不会是身怀什么其他的绝技。因为在我的概念里,上天赋予人们的能量总量是相当的。比如你跑得快,兴许就是数学不好;比如你漂亮,那注定谈吐无聊;上天把太多能量放在了你智慧的能量条上,足够思考时间和宇宙,那你就注定要坐在轮椅上,性生活靠志愿者解决……我这么说并不是凭空瞎白话,确确实实在文学这一神圣的殿堂里,有足够多的才华匪夷所思却丑到随心所欲的姑娘证明了这一点。

那么,才华的来源究竟是哪里呢?它的燃料又是什么?

这太神秘了。首先如果才华是一种物质,该用什么样的度量衡去描述它,克拉、牛顿还是焦耳。反正,你感到一个人有才的时候,在视觉上他是有光芒的。在听觉上,他让你耳朵里痒痒,味觉上就是喉头发甜,如果你妒忌他,真的会一大口血吐出来。我上学那阵常梦到一个如今已经成名的男作家(是谁就不提了,有搞基的嫌疑),梦到胸闷。因为才华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啊,是高山流水也就罢了,生活中憎恶的人,怎么会鼓捣出那么优美的句子来呢?所以啊,才华的度量衡至少是公允与客观的,不会因为个人好恶而改变分毫,跟财富的数字一样。我以前想过写一个剧本,里面的人们充当交换的一般等价物的,就是才华本身。设计一种伟大的机器,一句唐诗放进去是多少分的才华,一幅画作放进去又是多少分。那样的世界得纯粹很多吧。

才华的来源很可能是物理的。譬如,黑泽明在成年后的体检中被告知,他的脑子里有一根血管像问号一样弯曲,虽然手术可以治疗,但异于常人的才能也可能因此消失。所以,即便这样有可能改变他偶有癫痫发作的问题,但由于黑泽明本人对思考形态改变的厌恶,最终没有做手术。按这段资料说来,物理性状的改变也是“天才感”诞生的原因喽?

解决掉妒忌天才的方法也就来了,一是你可以高度怀疑天才们终将走近“27岁俱乐部”2,变成脱力而死的英年早逝者。或者你可以指着一个毕加索,唱完一整首凤凰传奇的歌之后明确告诉他:你肯定是有瘤。

不然,这世界也太没天理了!

你不要伤心了

我常年用一张黑白照做网络上的头像,是肖全拍的易知难。好多人问过我她是谁,也有源源不断的人来告诉我她是谁,甚至有人以为那个头像的照片是我。我照着镜子,一层胡子茬从唇上愣愣地闯出来,完全没有一点温柔的样子,更不像头像上的女人。但是我知道,我并不是出于单纯的欣赏,而是一种深深处的引为同类的感觉,那感觉就像是小说的名字。

那张照片很多人都见过:女孩长发贴在两颊一路顺下来,像极了洗发水的广告,“蒂花之秀,青春好朋友”,一条花布的长裙,烟灰缸放在腿上。眼睛很大,眼神垂下来,显得很忧愁。也许就是这样忧愁的气质吸引了我,以至于我见到拍摄这张照片的摄影师肖全时,第一件事就是问这个如今40岁有余的女孩现在在哪里,在做什么。他说“现在她不想被人打扰喽”,也显得满腹心事的样子。这种表情和对话简直对一个写作者是致命的,那意味着背后有许许多多被时光冲刷的故事。

一位朋友跟我说,所谓女孩的气质,很简单,就是不爱说话。那是非常遥远的一次概括,当时我不理解为什么不说话就意味着有气质,只是朦胧地觉得他说得没错。后来我发现,凡是一种女人远远地看上去很舒服,落在我们心尖上都蹦出一两句小诗,秋叶静美什么的,但是一旦接近,就又会不断地发掘姑娘们身上的毛病。所以爱上画中人而伤心至死的小伙儿,并不只是出现在故事中,任何一个完美主义的人,都会被瑕疵击溃。

随后的日子可能像流水,有一双无形环抱的手在你洗脸的时候说:不要伤心了。这不是一句无厘头的台词,充满悲观主义色彩的事情在每个心事重重的年轻人身上裂开,下雨天看蚂蚁搬家这帮人都要哭一场的,所以你不要伤心了,把自己当成一场话剧好了……索甲仁波切说,有些西藏的禅观大师在晚上就寝的时候要把杯子倒扣,杯口朝下放在床边,因为他们从来不确定隔天是否还用得着这杯子。甚至晚上把火熄掉,免得第二天余烬第二天还烧着,他们时时刻刻都会想到死。这样也怪累的,看似超脱但是实际上也好像是一种想不开。

人们容易苦,只要你想得太多就会。在生命旅途中,人是住在皮囊这个旅馆里的客人,不必非要停止装潢这家旅馆,只要少用些罗马柱就好。但是悲观的年轻者什么都不用,那伤心是从少年时就开始的,他们一直就仰面躺在一张生活的案板上,凝视最远的星星,想到很多烦恼的事情——哪怕是春天来了一树白色的花朵,打开窗子一阵带着香气的风扑面而来,水淋淋地从梦中伸出的纤细白皙的手指。

我们为什么不赴舞会

老朋友见到我,点着一根烟,就会满脸跑眉毛地问:“嘿,怎么样!”

我知道这群王八蛋心里在想什么事儿,就像一个糟糕电影里面能读懂人心的吸血鬼点破的那样,一半男人在闲暇时候在想钱,另一半在想着性。

多数人对我的工作怀有误解:作为时尚男刊人物编辑,你会见到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让她们穿着性感内衣像好莱坞舞台那样排成一列,挨个潜规则;如果你不愿意让一个美人上杂志,美人因为有大款男友不愿意被潜,那么经纪公司就会不惜代价潜你。谁说中国人没想象力的?就像当年人们怀疑《PLAYBOY》上面的姑娘有几颗星,就代表这个姑娘跟主编赫夫纳上过多少次床一样。

不得不扫诸位的兴,我不但没有那样大的权力,而且很遗憾,至今没有尝到过一个卸任多年编辑嘴里所谓的“肉包”。除此之外我相信,说出上个自然段这种话的人,也没蠢到相信这种逻辑,他们只是需要刺激来填补无聊的日子。如果我默许了这些,他们会高兴得要死,然后嫉妒得发狂,转头跟其他人聊到我时用“这孙子”作为开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