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唱团》的马一木来约稿的时候,第一个念想也是让我写一写“人民爱爆乳”的故事,唉,他太看得起我了。事实上,我每次跟姑娘见面都羞涩到没有胆量地正眼观察一下她们的胸——哪怕在片场,我都只是在摄影师的电脑里直视它们,完全放弃悬挂在我身边十几厘米处的真家伙。我在片场常说的一句话是:“别别,美女,盖上点车灯,太晃眼。”是的,我这样怯懦的家伙真适合开一辆切诺基。
但是,我内心深处常会跟自己打架。“性是这个世界的驱动力,我们应该拥抱它,而不是视之为敌人。”是我深以为然的一句话。写作这件事,创作欲,你不可预估的力量,甚至是一场战争,都来自于性驱动。除了冲冠一怒为红颜这样你们听烂的例子,还有大把故事能佐证这件事。越战和阿富汗战争的时候,印有伟大杂志LOGO的直升机满载着兔女郎忙碌穿梭于美军军营,这对不知道为什么而战斗的美国大兵来说等同于从天而降的节日。他们幻想着杂志女郎就是他们的情人,在这期间,许多人就是怀着美好憧憬在呼啸的子弹中倒下的。1965年曾去劳军的杂志女郎Jo Collins在20年后回忆时说:“那是我一生中最美妙,最刺激,也最令我难忘的经历,但是战争是可怕的,他们让我去探望一个在直升机上中弹的伤员时,我清楚记得他奄奄一息地对我说‘甜心你能来真是太好了’,然后就死去了,这一刻让我永生难忘”……美国军方为什么会同意这样的劳军行为存在?归根到底,军方认识到一点,年轻的战车,集体意识被催眠的“国家意志”是钢铁外衣,荷尔蒙是燃料。没有了性,他们没法继续推动一场战争,《华盛顿邮报》甚至说:“《PLAYBOY》在越战中起到的作用和美国国歌《星条旗永不落》在二战中起到的作用是相当的。”
弗洛伊德总是对的。为什么男人爱爆乳,我觉得那是长久不能度过口唇期3的一种表征。为什么人们习惯于压抑自我?那就会扯出更多,关于中国教育和文化传统从出生开始给我们的巨大催眠。世界度过了一个从荒芜、蒙昧向社会化和文明化的进程,然后人们开始发现,社会和文明压抑了动物体的本真性。我们的吃,我们的性,又一步步回归到尊重人的原始需求本身。现在的中国,这样“回归式”的文明进程处于初级阶段(正像它其他很多方面一样),但是它会成为未来时代的又一次主流。
虽然你可能跟我一样,是一个派对中手足无措的人,但没办法否认的是,我们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是一个性感的人;虽然在接受性感馈赠的时候没有安全感并且感到尴尬,但是,逃避、甚至口不应心地鄙视性感,对内心的要求闪烁其词、优柔寡断,难道不是一件更可耻的事吗?我在忠诚于自我,并且学会控制自己区别于一个流氓。这就是我为什么不敢凝视姑娘胸部,却愿意以更含蓄的方式去关注她们锁骨、漂亮的腰线、笔直的腿和脚踝,并且对漂亮姑娘的采访总之欣然前往的原因……在北京的时尚大厦21层,有一个办公室,利落、性感,模特走来走去,如沐春风;在芝加哥的市中心,有一座大厦门口铜牌有一句拉丁语镌刻的句子:“不会跳舞,请勿敲门。”经过这两个地方,各位不要犹豫,敲敲门,没什么大不了的。
乱世出妖怪
我在文学网站做版主的日子里,平均每天要阅读数万字。其中,天南海北的年轻作者们,用实验性的文字搭建起来的纵横交错的建筑世界,在我看起来却是另一番样子,我在密度很高的文字中间抽离出钢筋和混凝土,寻到它的结构,计算它的速度,还有整体的物理性状。对任何怀有野心的尝试保持着警觉。这是一份非常素美的工作,你淡定的阅读一整天,像朋友那样说出写作者的心事,让他们赞叹你的眼力和见识。
写得好的作者并不多见。见到好的作者贴出的文章自然要兴奋上一阵子(如今,那些熟悉的ID已经化作真名摆上了文艺书架,不论多贵我还是会把它们买回家,放进自己的书橱,兴许读也不读,但就像是有人收集枫叶那样子,似乎里面是对某一阶段生活的全部纪念)。读得多了,自然发现了关于写作者风格的规律。在对主题选择、写作方法和语言方式的排列组合上,即便是盖上作者的名字,我仍可以轻而易举地说出作者是谁。因为,对写作要素的排列组合,就像是人类的DNA,审美志趣是处在一个缓慢流淌的河流当中,改变缓慢。当然,也会有短暂的突变,譬如一个少女也会在写满了童话质感的天马行空中突然去描述手淫,但是审美志趣于人是非常强大的框架。很快,源于荷尔蒙、一支烟、瞬间心情的东西就会再次被压抑,人又回到了一个恒星状的表达。
后来我去做时尚媒体,发觉也是如此。连续翻阅两期的某女刊,你会发觉其骨骼早已长成,在同一个主编执政的几年当中,如无意外(经营问题、外部环境概念),颠覆性的改造几乎很少。而且风格和杂志精神的划分即便表面上是含糊的,精当的创作者们仍旧在头脑里盘桓着什么是隶属于“我们的风格”,并纷纷主观地假设了一种与他者的区分。
在电影当中,对风格一说的探讨更多。譬如后来的研究者们在归纳小津安二郎的时候,都会讲到他“独特”的镜头运用,摄像机永远地离地三尺,最朴素的蒙太奇,主题永恒是家庭。细细分析,这些特征又跟随着文化的缘因,“离地三尺”正是日本人一生跪在地板上的高度。
这么说起来,一切风格都应该有它的道理。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可以容忍Lady Gaga制造的想象力氛围,却把中国某艺人在演出中夸张造型评论为“没有Lady,只有Gaga。”
随着中国的经济和赋税都以奔突状行进,各路的扭曲和压力嫁接在外来审美上,作用于整个文化社会原本就已经被文革修理的七零八落的传统文化格局上,这应该让人从衣食住行上全面警觉。前几日去看了一场展。各类的视觉艺术品陈列在一起,人头熙攘过后,只留得一个苦涩的结论:乱世出妖怪啊!
比透明更白
有部书叫《红朝士林见闻录》4,古今中外无所不八。我不认识作者,只是觉得八卦到这个境界真有点周星驰电影里“气吞天相”的境界。我身边也有一群人,表面上我管他们叫“老师”或者“贱人”,实际上称谓后缀都是“猛将兄”,就像“jpg”一样。
猛将兄一
此人是我的一个青年时代朋友,被马原称为80后五虎将之一,代表作长篇算得上当年一部上乘精品。他生性风流,不拘小节。有一次在海边众人吃蟹,吃前众人目睹该君指甲甚长,藏污纳垢斤余,都暗自皱眉。不多时众人吃罢,他嘬着手指,做满足状大呼过瘾,指甲已经变得森白干净。
猛将兄二
此人是我大学时代的一位诗人朋友。有一次我去宿舍见他,之间此君蹲在一台电脑前战栗发抖。我关切问你丫怎么了?君曰:饿的,两天没吃饭。我说你怎么不吃东西?君曰:没钱。我下楼买了很多方便面上来,此君扒开包装,大口咬面饼,继续盯着显示器。上面是他管理的一个诗歌论坛。
此君还有一个神奇的铁盒子,每次穿脏了的衣服就丢进去,数日后再度打开铁盒子,翻出来穿。这个铁盒子是实物,并非比喻洗衣机。
猛将兄三
中午起身,翻开短信来看,是一个国内一线女艺人的宣传总监发来短信,言道自己因为睡过头没有赶上去戛纳的飞机,并深深自责60多个未接电话她没有一个听到。我安慰之,她扬言今日必须走!后半夜,短信又至,原文抄录:飞了九个小时,终于到了迪拜,我都不知道这和北京是有四小时时差,也不知道汇率是多少,甚至不知道这是哪个国家。
猛将兄四
此君是京城著名博主,下笔有神,养了一只猫,还是三条腿。有一日她在网上形容一款茶叶“回甘”,措辞摘抄如下:“是那种冬天从凛冽的寒风中冲到一个涮羊肉馆子里遭遇到了雾气之后狠命一吸的清鼻涕进入鼻窦后的回甘……”
猛将兄五
由关锦鹏执导的昆曲《怜香伴》在保利剧院上演,一位大学著名教授咳嗽了整整一场,所有人出于礼貌没有把他掐死。该教授并非对剧不满,而是为两个古代拉拉在台上打情骂俏悸动不已,犯了哮喘。
猛将兄六
他酗酒、打架。四十多岁了还经常被人砍进医院。他穷得一塌糊涂,靠父母兄妹接济过活——因为他没有一份工作能做到超过一个月。奇怪的是,他身边总是有漂亮得一塌糊涂的女人,爆乳蜂腰。这个人是我舅舅,上次来北京我在出租车上还塞给他200元钱。
电池人
我的一位摄影师朋友决定独自骑着摩托车穿越欧洲了。他母语外的任何一种语言都拉不开栓,只是飞去德国租了一辆杜卡迪,搞了个GPS,就上路了。此时的他,刚刚伤愈出院,受伤是因为骑摩托在转弯处压着一块拳头大的石头,连人带车翻滚出去,头盔蜘蛛网状地粉碎了,他浑身的骨头断了一半,包括盆骨。我去医院看他的时候,他在跟看护他的人发脾气。医生的意思是,他恐怕后半辈子就只能躺着了。结果,仅仅过了一年,他不但活过来,还又没皮没脸地骑着摩托上路了。
去欧洲之前,他骑着一辆同款新摩托,欢快地冲过自己出事的地点……这样的人是像两根相冲电线,啪啪地冒出粗壮的火星子,又像是身体里面同时拥有两个磁极。他本应该恐惧,但是他偏不。
我觉得拥有两种磁极是人在社会现实中的无可奈何。我有一个非常自卑的高中同学,见人说句话脑袋恨不能埋进裤裆里,人长得像被人揍了一顿的罗永浩。但内心自觉风流无比,全校的女生都在跟他抛媚眼。他有一次非常忧郁地对我说,刚才他心上的姑娘非常幽怨地看了他一眼而他的内心全然明白那就是期待着他勇敢的表白。可是,他的性格不允许他勇敢,这让他陷入了幻想中的两难。为什么说幻想,我在姑娘已经为人妻的时候忍不住问起了高中操场上那个“幽怨的眼神”,姑娘当时就疯了,连嚷着我靠TMD这个死胖子太神奇了!
还有一种明显的两极症,就是总有一部分人,爱往自己的各种ID后面加上VIP这三个字母——邮箱、微博、各类需要起名字的地方全这么干。VIP所有人都理解,是Very Important Person的缩写,就是“非常重要的人”。这应该是一个人对他者的尊重和客气:“先生,您是我们的VIP!我愿意为您跪着服务!”但是自己拿自己当“非常重要的人”,甚至起个网名“兰花哥哥”还加个VIP就明显是loser,是一种自信心严重不足需要幻觉补偿的表现。类似于一个叫“暴龙”的人,另一个名字一定是“小白兔”。类似在乔布斯的概念里,工程师不是神坛上的天才就是狗屎和白痴一样,答案必须像一块电池一样阴阳调和。
“疯子和智者。不拍电影的影像大师。渴望惺惺相惜难逃同病相怜。无政府主义左右派。热衷谩骂的温柔大丈夫。地狱里的天使。引领战争的逃跑者。高谈阔论的行动派。热爱汉堡包的素食家。后后现代古典主义者。逻辑元原子论生活料理师,理性主义顿悟专家。”这是另一个朋友形容两极体的原话,其实我们每个人多少都会有一点这样的分裂。所谓物极必反狗急跳墙兔子急了还咬人,遇到事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表现出潜藏的本心。
稗类自动逻辑说
我在中关村遛弯的时候被一个神秘兮兮的人叫住了。
“哥们儿,买点东西吗?”他掀开衣服,里面挂满了杂七杂八的玩意。
我目光掠过一张东京热的光盘和一本食指的诗集,停在了一个逻辑器上面:这可是稀罕物件,输入一些简单的新闻要素进去,机器就会自动生成一个短篇小说。
输入:吃章鱼
一个世界杯,章鱼被愤怒的球迷消耗掉了2450万吨,多数球迷和写球评专栏的人脑袋里都装了一只会爬的章鱼。我打电话给一个圣地亚哥的朋友,她第一句话是她们每顿饭都要吃一道章鱼做的菜,来中国还要捎上章鱼罐头。
这个简单又愚蠢的逻辑就像是那个进了乌龙球而被枪杀的哥伦比亚国脚埃斯科巴,由于泄愤的需要,倒霉蛋就诞生了。这一届世界杯,除了意大利黑手党要扬言干掉的裁判,全世界的人都要弄死个把章鱼表示对一届乱七八糟世界杯的愤恨。
输入:快递
中午醒来,我意识到自己根本不想走路上班。
我给快递公司打了一个电话,让他们来上门取货。刷完牙洗完脸,果然,快递到了,对方问我要递什么,我说“递我”。
哥们认真地拿出一张快递单,运送内容一栏,他想了想,写了个“物品”。
输入:飞信
打长短信是件头疼的事儿,于是有人说飞信是个好东西,可以在电脑上打完一条论文长度的短信,发到自己的手机上,再转发给别人。
还有一件好玩的事是拨给自己的手机号码。我记得一个朋友经常干这事,闷的时候除了拨打10086,就是打电话给继承了自己电话号码的姑娘淡逼。
输入:票根
洗衣服的时候从兜里掏出一沓厚厚的东西。几张票根,故宫,话剧,还有北京到伦敦,伦敦到艾伯丁的机票,一包被压扁的中南海,一包酒店的火柴。我把已经压得弯弯曲曲的烟在手里捋顺一下,叼在嘴上。然后一头倒在床上:这到底是怎么了,如果没有这些证据我基本上忘了最近都去了哪里。
以及细节,完全想不起来。
输入:杨梅
我有个朋友是娱乐圈的百事通,他的消息像宋大嘴笃定真诚。有一天他跟我说,你知道韩庚女朋友是谁吗?我说不知道,不是李小璐吗。他动作缓慢地点燃一支烟,然后说,打死你也猜不到。然后又吐了一口烟圈。
我低头看书。
过一会他受不了了,你知道这一届世界杯为啥梅西脚软吗?
我说这得问他19岁女友啊。
他从鼻子里出了口气:“跟您说吧,他来中国的时候,让杨二给办了。”
迅哥是我的
这次我去厦门大学,看了鲁迅纪念馆,一进门就是一副鲁迅的油画大像,捐赠人落款是:77级中文系。转念一想,倘若是77级的中文系毕业时候送来的,这画也挂了近三十年了,比我的年岁都大,于是心生敬仰。
鲁迅,已经是个符号人物了,头发“倔强地”根根竖起、以笔为枪的超级赛亚人。之前基本没想过他的生活会有什么趣味,直到浏览到他与许广平的私密信件,才冒出惊叹来:鲁迅最开始管许广平叫“广平兄”,私下料想,许广平是个平胸,于是有广平胸;许广平称鲁迅为“my dear teacher”,其中羞涩,颇有不伦之恋的意味。后来许广平怀孕了,两人之间信中称谓越发有趣起来,鲁迅高喊“乖姑”,许广平也“冲破封建藩篱”称对手“小白象”——鲁迅这种有留日背景的,让人不得不想到跟日本漫画《蜡笔小新》里面喻作“大象”之物作为平行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