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年12月8日上午 地点:布鲁玛酒店
我以前曾经说过一个话,地球上有许多鸟儿飞不到的地地方,却似乎没有华人去不了的地方。
数百年来,中华民族的 许多优秀子女背井离乡、跨海越洋,到远离故土的地方,去 开辟新的生活,创造自己的未来,同时也创造了一些新的文 化。他们不仅仅为自己的祖国带来了财富,带来了荣誉,也 为他们所生活的当地社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我想当瑞典 的“哥德堡号”越过重洋,航行到中国去的时候,这个地方 已经有很多的华人跟当地人民在一起艰苦地劳动,用他们的 聪明才智在发明、在创造,也就是说瑞典今天的富强、繁荣, 也有我们的华人的一份功劳。当然,我想瑞典的“哥德堡号”到了中国,也带去了西方的文明、西方的财富,也带去了西 方的很多进步的理念。这由此可见,华併到外地去工作,去 生活,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也是一种文化行为。这也代 表着人类的一种进步,也代表着人类的未来。随着科学技术 的快速发展,我们的地球变得越来越小。我们在任何一个国 外的偏僻的地方,都很可能听到我们熟悉的乡音。在瑞典 这样高度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度里面,我们在大街上处处 都可以看到我们熟悉的黄皮肢,都可以看到我们亲切的亚洲 面孔。这本身就是精彩的故事。
I下午I管笑笑想要购置一双 简洁舒适的高跟鞋,以搭配12 月10日出席颁奖礼的礼服裙。 朋友们决定在工商联午宴会后 抽出个把小时,去斯德哥尔摩 颇有名气的“瑞典老佛爷”—— Nordiska Kompaniet 北欧百货 公司(简称NK)转转,顺便也 感触商场里的圣诞气氛。
NK是一家有一百多年历史的百货公司,在主张简单、朴 实生活的瑞典人心目中,它是 非常时尚高档的。圣诞前夕, NK被蓝色的霓虹灯包裹着,像 一个巨大诱人的圣诞礼盒。
管笑笑很快就挑选到了满 意的鞋。店员是一位从小生活 在斯德哥尔摩的北京籍姑娘, 小巧聪慧的她一下子就猜到了 管笑笑的身份:“来店里买鞋 的中国人本来就不多,冬季买 夏鞋又是配晚礼服用的就更少 了! ”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 人来到北欧的这座名城,因此, 在瑞典的大商店里多配有精通 中文的店员。有意思的是,虽 然这位姑娘的中文自如流利,但毕竟久住北欧,对时下国内 流行的常用词却不怎么熟悉。 闲谈之中,她惊喜地发现了一 个新词:“水台”(指高跟鞋 前半掌的防水垫)。这姑娘颇 具职业素养,立即将“水台” 二字工整地写在纸上收好,以 免忘记,并热情地告知我们NK 的内部结构与斯德哥尔摩好吃 好玩的去处,她似乎想要把她所知道的关于这座城市的一切 告诉我们。
“今天能碰到你们,我太 高兴了……”姑娘反复地说着 这句话。
下午三点多,当我们离开 了 NK时,天已暗了下来。
此时,斯德哥尔摩音乐厅 已作好了迎接诺贝尔奖得主的 准备。建于1926年的音乐厅, 宏伟壮美,虽然不如维也纳的 金色音乐厅闻名,却是每年诺 贝尔奖颁发的地方,也是每年 12月8日,为得奖者举办一年 一次的音乐会的地方。
音乐厅门前的雕塑群庄严 肃穆,手执竖琴的歌手俄耳浦 斯被几位女神围绕在中间。十根通天石柱从地面直通楼檐, 呈现出古朴典雅之风。音乐厅 外墙高处悬挂着两幅巨型照片 海报,其中一幅照片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指挥家之--德国音乐天才艾森巴赫,而另一幅 照片则更让中国人感到好奇与 激动,因为那是一张年轻英俊 的华人面孔。
这位出生于1989年,年 仅23岁的台湾籍提琴独奏俊 杰陈锐,是继郎朗之后,又一 位有资格在诺贝尔音乐厅为获 奖者演奏的华人。很多人猜测, 诺贝尔基金会今年选定陈锐独 奏,是否和他与莫言同是华人 身份有关。或许是有意为之,
或许是无意巧合,陈锐的出现 无疑给诺贝尔周活动增加了又 一个中国元素,也可以理解为 华裔新生一代以其卓越的成 绩,在世界舞台上开始薪露头 角。
陈锐四岁起苦心习琴,自 幼被视为音乐神童。在十多年 的国际巡演中,他不断地得到 世界顶级音乐大师的认可与赏 识。这次音乐会的制作人、指 挥家艾森巴赫作为陈锐的“导 师”与“忘年交”,对这位年 轻的中国男孩赞赏有加,他将 这位冉冉上升的新星,推荐给 诺贝尔基金会,认为他完全有 资格为获奖的科学家与文学家演奏。
音乐会对于西方人来讲是 极其正规的重要的社交场所, 更何况诺贝尔音乐会。男士西 装革履,打领带或系领结;女 士身着晚礼裙或套裙,璀燦的 首饰在灯光的折射下透出华贵 的光彩。有一些年长的女士, 或许因为受不住室外的积雪与 寒冷,穿着靴子前来,但是一 进音乐厅的衣帽间,她们立即 摘掉靴子底部的防滑套,从皮 包里掏出精美的高跟鞋。银发 与红唇,钻石与髙跟鞋——她 们真美!她们逆着年月奔跑, 好像什么天气都无法抵挡她们 对青春与美的渴望。
音乐厅内座无虚席,从座 椅到灯光再到乐池,整体一片 红色。乐池内,数十把椅子呈 半圆状环绕着中间的指挥台, 乐池后面是泛着银色金属光泽 的巨大的管风琴,管风琴的中 心悬挂着诺贝尔音乐会的标志 牌。一笔勾勒出的优美的半把 提琴弧线,轻揽诺贝尔金色 徽标和三个英文单词:Nobel Prize Concert。
在座的听众很珍惜能在今 天与那些尊贵的宾客共同欣赏 这场音乐。不少人纷纷回头向 二层的包厢里张望,希望能看 到给全世界人类带来幸福和美 好的诺贝尔奖得主们,当然也 期待看到今天也来到这里的王 室成员。
斯德哥尔摩皇家爱乐管弦 乐团的音乐家们入座后,艾森 巴赫走上指挥台,向四周彬彬 致敬。指挥棒微微一点,贝多 芬的《艾格蒙特》序曲的深沉 之音便在音乐厅里扩散开来。 它从沉重到激烈再到欢快,充 满了英雄式的强烈的感染力^ 第二首《G小调布鲁赫第一小 提琴协奏曲》由艾森巴赫指挥 乐团配合陈锐的独奏。第一乐 章从定音鼓轻微的演奏开始, 陈锐的小提琴声从乐队和弦中 奔放有力地迸发出来,给全场 带来一种滚烫而清新的生命 力。从幽思绵绵的悠缓旋律到 兴奋狂热的高潮,第二乐章最 终归于宁谧。第三乐章豪放雄 伟,在胜利的热潮中结束。
陈锐起身向在座的诺贝尔奖得主们致敬。在听众热烈的 掌声中,又演奏了一首巴赫的 《E小调小提琴序曲第一乐章》, 在这首被他称为“像呼吸一样” 的乐曲中,他将娴熟的演奏技 巧发挥到极致。这位阳光灿烂、 激情万丈的年轻华裔音乐家, 让在场的观众亢奋不巳,掌声 雷动,有的甚至踩脚表示欢喜。
陈锐后来谈到这场音乐会 时说:虽然这些曲子他从小到 大练习了很多次,可是那天,他的心跳得有些厉害,因为多 少年不曾光临内心的紧张感来 得猛烈不可抑制。当他得知自 己被诺贝尔基金会选中,要为 九位得主演奏时,这份巨大的 荣誉让他感觉到如同自己获得 了诺贝尔奖。
有人说音乐和文学是缪斯 女神神殿中最为璀璨的明珠。 从人类文明起始,这两种艺术 就相互依存。音乐虽然通过音 符表现,不能传达语言的意念,却时常能激发人们文学性的灵 感,给予人们无限的想象空 间;文学虽然通过比声音更为 理性的文字表现,没有音乐直 接、富有音韵,但能对人类的 情感、事物的状态进行更为具 象的细节描绘,并能作为音乐 语言的解释与再创作。两种艺 术可以神奇地在相同的时段里 同时表达,在我们的中华民族 文化中,无论是《诗经》还是 《楚辞》,它们也总是紧密地 联系在一起。在莫言小的时候, 他曾经脸上抹着锅底灰,上台 唱茂腔跑龙套,直到现在他还 能唱上几句。家乡山东髙密朴 实而丰富多彩的民间戏剧,给 了莫言无尽的创作灵感。莫言 的小说世界,就是充满了声音 的世界。除了含量极广的自然 之声,我们还能在阅读的时候 “听到”民间音乐:《檀香刑》 中贯穿的孙丙的凄厉悲怆的猶 腔小调、《红高粱家族》中酒 坊伙计们霸气狂野的酒神曲、 豆官寄托对逝去母亲哀思的童遥......它们或凄美或高亢,或悲壮或诙谐……莫言没有谱曲,没有演奏,却将对人性的 深思、对生命的赞叹,通过押 韵的文字,在字里行间鲜活地 奏响。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脑海 里为这些文字谱曲,每一个人 都可以在心胸中将这些文字歌 唱。文宇是多么神奇啊!在莫 言的短篇小说《民间音乐》里, 他赞叹着音乐净化心灵的无与 伦比的力量——人性有音乐相 伴,灵魂也不会死亡。
斯德哥尔摩的音乐厅内掌 声不断,艾森巴赫与陈锐谢幕 三次在演出结束之后,艾森 巴赫开玩笑地说道:“音乐是 一门世界的语言,只可惜诺贝 尔没有为音乐设立奖项。”
是的,音乐是伟大的,它 可以震撼所有人的心灵,可与 科学文学和谐地并存、结合, 甚至相互激励。在音乐奏响之 前,不相识的人们还各自说着 自己的语言,各自想着自己的 事。而在这一个多小时内,无 论是王室成员、诺贝尔奖得主 还是普通的听众,心神和思绪 仿佛都汇聚在了一起。
那晚的音乐会的确 精彩,但我不得不一边 聆听一边与频频袭来的 困意做斗争。我知道在 这样的场合睡着是对音 乐的亵渎,但优美的旋 律具有很强的催眠效 果。终究因为有绑着摄 影机的巨大摇臂不时晃 过,生怕睡着的丑态被播放出去,所以还是战胜了困意。
对,陈锐的确优秀, 他不仅琴艺非凡,而且 风食翩翩,燕尾服是为 他这种人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