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感悟父爱感悟母爱全集
12525500000029

第29章 母爱如伞:总在有雨的日子里擎着(1)

母亲是一把伞,是一把以宽广胸襟为布,血肉之驱为伞骨,以对后代深深的母爱为支柱的伞把所组成的伞,是一把坚不可摧的母爱之伞!一把愿随时为你撑开的伞!

一沓旧当票

□佚名

母亲像一棵树,即便经受狂风骤雨,依旧挺立在儿女身旁。

母亲像一棵树,即便经受狂风骤雨,依旧挺立在儿女身旁。

父亲因病早逝那年,我恰好十六岁,如花的年纪。我没有任何思绪地看着母亲哭了整整一夜,然后提出了辍学的想法。

其实我知道,之后的几年,母亲是无法从丧爱的悲痛中走出来的。而一直主持家里内务的母亲除了做菜便一无所长,我不想她为我考取大学后的那一大笔费用发愁,所以有了这个逼不得已的念头。

母亲大抵是了解我的用心良苦,强忍住泪水开导了我一个下午,坚定地跟我说,她在父亲生前就留了一个小小的存折,这些年也积攒了不少的私房钱,够我念书用了。我听到这里,原本沉闷的心豁然开朗起来。

失去父亲后的我,忽然懂事了很多。生活里的缺失,让我开始明白只有努力念书,将来才能让母亲好好享受生活,弥补她内心的空白。

结果,不负众望,我考取了北京的一所工科大学,母亲欣喜若狂,逢人便说,并在我要离去之前打开了那个我一直想看,而她却不让的“小金柜”,里面赫然摆放着一些首饰对象。

母亲从中挑选了一对耳环帮我戴上。不停地跟我说:“女儿长大了,变漂亮了,得好好打扮打扮,出门在外,可不能让人家瞧不起。”接着,捧着我的脸仔细地左右端详。看着母亲已有皱纹的眼角,我忽然哽咽起来。原来离别的伤感,到底还是躲藏不了。

其实我见过这对耳环,是很早以前父亲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可自父亲死后,母亲再没触碰过这些东西。只是淡然地保留着当年下嫁于父亲时奶奶亲自赠与她的手镯,日日安戴,从未离手。

在学校的第一夜,母亲的电话一直打到凌晨。之后,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摸着耳垂上那对金灿灿的耳环,想起之后的四年母亲将要一人独处,我莫名地悲痛起来。

大学第二年,母亲找到了一份工作,在烟厂装烟。印象中,那是多么一件让我颇为心疼的活儿。一个年过四十的女人,要将那些呛人的烟草挑拣出来,左搬右抱。

于是我打算申请助学贷款,自主完成学业。这样一来可以减轻母亲的负担,二来我可以更早得到磨练。母亲执意不让我办理助学贷款的手续,怒气冲冲地说:“家里又不是没钱,你干嘛要去学人家尝苦头?”电话这头的我心想,她哪里知道现在的年轻人都需要磨练呢。

四年,我都只能靠努力学习,拿一等奖学金来安慰母亲。

毕业之后,我结了婚,丈夫是我的大学同学。搬迁当日,我硬是要接母亲过来一起住,她说什么也不肯。说自己在这个小区里住惯了,街坊邻居都熟悉,互相都有话说。过去就我们俩人,还得上班,她一个人不得无聊死。我知道母亲决定的事是任何人都无法更改的,于是我笑笑,摇了摇头,再没说话,只能在日后的休息时间里多回家探望她。

儿子一出生,母亲就把他抱了过去。说我们工作忙,又没经验,她整天闲着无聊,帮我们带带孩子也是为了让自己解闷。丈夫不允,怕劳累了母亲。母亲却白了脸说:“我把你媳妇都拉扯了这么大,还怕我养不大你宝贝儿子?”

到底是有经验,儿子在母亲怀抱里健健康康地成长着,并如当年的我一般,极度依赖于她。我曾几次要求他要回家,外婆已上了年纪,不能再去烦扰她老人家。小小的他却倔强地说外婆一个人,需要他陪。我心里一酸,再没阻拦过他。

八岁那年,儿子半夜高烧,母亲打来电话,叫我们到医院门口等候。几分钟后,母亲抱着浑身滚烫的儿子从远处蹒跚跑来。粗心的我这才想起,母亲居住的小区由于年代久远,早就没有出租车辆出入。

事后,母亲终是抵不住了,安躺了大半月。毕竟那时,胖乎乎的儿子已经长到了六十多斤。而母亲,却是年过六十。

丈夫从医院将母亲接回了家,这次年迈的她再没阻挡。我回到小区,帮她把生活用品一一整理。当触碰到今日,那个已然锈迹斑斑的“小金柜”时,我忽然心潮翻涌。

轻轻地拉开它,我打算将母亲心爱的这些小首饰连柜带走。可却在它触目的一时,猛然一惊,里面竟是空空如也,独留许多陈旧的纸条。

仔细观望,原来是厚厚的一沓当票。每一件物品的典当日期母亲都用稚嫩的笔迹工整地书写了几次,还留有最后的赎回期限。

这些早已过期的旧当票,是那些年母亲口中念叨的“我有钱”的全部证据。握着这沓发黄的纸页,后知后觉的我这才猛然记起,母亲那支从未离身的手镯,还有那只空白了十几年的手腕。想着母亲独自一人抱着这些生平幸福仅存的证物在当铺门前艰难徘徊时,坚韧的我瞬间泪流满面。

一沓过期的旧当票,是一位母亲甘愿舍弃自身真爱,来为儿女们搪去所有生活的凄苦,还有旁人冷眼的见证。执意让我们在她心底最柔软、最温适的地方毫无顾虑地安然生长,任凭生活的苦难将她的背脊压断,她也照旧对我们微笑,并不发一言。

伟大的母爱,永恒的雕塑

阿兵

一个平凡的姿势只要倾注了生命的爱便可以伟大并且抵达永恒。

一对登山运动员夫妇,为了庆祝儿子一周岁生日,他们决定背着儿子登上五千米的雪山。

他们挑选了一个阳光灿烂的好日子,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就踏上了旅程。刚开始时天气如预报中的那样,太阳当空,没有风,没有半片云彩。夫妇俩带着孩子很轻松地就登上了三千米的高度。

就在他们稍作休息准备向新高度进发时,风云突起,一瞬间狂风大作,雪花飞舞,气温陡降至零下三四十度。最要命的是,由于他们完全相信天气预报,从而忽略了携带至关重要的定位仪。风势太大,能见度不足一米,上或下都意味着危险甚至死亡。两人无奈,紧急之中找到一处山洞,暂避风雪。

气温继续下降,妻子怀中的孩子被冻得嘴唇发紫,最主要的是他要吃奶。要知道在如此低温的环境下,任何一寸裸露在外的皮肤都会导致体温迅速降低,时间一长就会有生命危险。怎么办?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弱,他很快就会因为缺少食物而被冻饿而死。丈夫制止了妻子几次要喂奶的要求,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妻子冻死。然而,如果不给孩子喂奶,孩子就会很快死去。妻子哀求丈夫:“就喂一次!”

丈夫把妻子和儿子揽在怀中。尽管如此,喂过一次奶的妻子体温降下两度,她的体能受到了严重损伤。

由于缺少定位仪,风雪中救援人员根本找不到他们的位置,这意味着风如果不停,他们就没有获救的希望。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孩子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喂奶,妻子的体温在一次又一次地下降,在这个风雪狂舞的高山上,妻子一次又一次重复着平常简单而现在却无比艰难的喂奶动作。她的生命在一点点地消失。

三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丈夫冻昏在妻子的身旁,而他的妻子——那位伟大的母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她依然保持着喂奶的姿势屹立不倒。她的儿子,她用生命哺育的孩子正在丈夫怀里安然地入睡,他脸色红润,神态安详。被伟大的生命的爱包裹的孩子,你是否知道你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母爱可以超越五千米高山而在风雪之中塑造生命。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妻子,丈夫决定将妻子最后的姿势铸成铜像,让妻子最伟大的爱永远流传,并且告诉孩子,一个平凡的姿势只要倾注了生命的爱便可以伟大并且抵达永恒。

头朝下的逃生者

方冠晴

把最危险的留给自己,把最安全的交给孩子,这就是天底下的母亲时刻在做或者准备做的选择。

这是2004年冬天发生在我们县城的一件真实的事情。

一天早晨,城西老街一幢居民楼起了火。这房子建于20世纪40年代,砖木结构,木楼梯、木门窗、木地板,一烧就着。顷刻间,整幢楼都被火海包围了。

居民们纷纷往外逃命,才逃出一半人时,木质楼梯就轰地一声被烧塌了。楼上还有9个居民没来得及逃出来。下楼的通道没有了,在烈火和浓烟的淫威下,这些人只有跑向这幢楼的最顶层4楼。这也是目前惟一没被大火烧着的地方。

9个人挤在4楼的护栏边向下呼救。消防队赶来了,但让消防队员束手无策的是,这片老住宅区巷子太窄小,消防车和云梯车都开不进来。灭火工作一时受阻。

眼看大火一点一点地向4楼蔓延,消防队长当机立断:先救出被困的居民!没有云梯车,他只有命令消防队员带着绳子攀壁上楼,打算让他们用绳子将被困的人一个一个地吊下来。

两个消防队员遵命向楼上攀爬,但才爬到2楼,他俩藉以攀抓的木椽被烧断了,两个人双双掉了下来。没有了木椽,就没有了附着点,徒手是很难爬上去的。就在这时,底层用以支撑整幢楼的粗木柱被烧得咯吱咯吱响,只要木柱一断,整幢楼就有倾塌的危险。

什么样的救援都来不及了,现在被困的人惟一能做的,就是自己救自己了。

没有时间去准备,消防队长只好随手抓过逃出来的一个居民披在身上的旧毛毯,摊开,让手下几个人拉着,然后大声地冲楼上喊:“跳!一个一个地往下跳,往毛毯上跳!背部着地!”为了安全起见,他亲自示范,做着类似于背跃式跳高的动作。只有背部着地,才是最安全的,而且毛毯太旧,背部着地受力面大些,毛毯才不容易被撞破。

站在4楼护栏最前面的,是一个穿着大衣的妇女。无论队长怎么喊叫,她就是不敢跳,一直犹豫着。她不跳,后面的人也没法跳,而每耽搁一秒,危险就增大一分,楼下的人急得直跺脚,只得冲楼上喊:“你不敢跳就先让别人跳,看看别人是怎么跳的。”

那妇女让开了。一个男人来到了护栏边,在众人的鼓励下,他跳了下来,动作没有队长示范的那么规范,但总算是屁股着地,落在毛毯上,毫发无伤。队长再次示范,提醒大家跳的方式。接着,第二个人跳下来了,动作规范了许多,安全!

第三个,第四个……第八个,都跳下来了,动作一个比一个到位,都是背部着地,落在毛毯上,什么事也没有。

楼上只剩下一个人了,就是那个穿大衣的女人,可她仍在犹豫。楼下的人快急疯了,拼命地催促她。终于,她下定了决心,跨过护栏,弯下腰来,头朝下,摆了个跳水运动员跳水的姿势。

队长吓了一跳,这样跳下来哪还有命在?他吼了起来:“背朝下!”但那女人毫不理会,头朝下,笔直地坠了下来。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只见她像一发炮弹笔直地撞向毯子,也许是受力面太小的缘故,毯子不堪撞击,嚓地一声破了,她的头穿过毯子,撞到了地面上。

“怎么这么笨啊?前面有那么多人跳了,你学也应该学会了嘛!”队长慌忙奔了过去,他看到,那女人头上鲜血淋漓,已是气息奄奄。女人苍白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她抚了抚自己的肚子,有气无力地说:“我只有这样跳,才不会……伤到我的……孩子。”

队长这才看出,这女人,是个孕妇。

女人断断续续地说:“如果我不行了,让医生取出我肚子里的……孩子,已经……9个月了……我没……伤着他(她),能活……”

所有的人顿时肃然起敬,人们这才明白,这女人为什么犹豫,为什么选择这么笨的逃生方式。她犹豫,是因为她不知道怎样跳才不会伤到孩子。选择头朝下的方式跳下来,对她来说最危险,对她肚子里的孩子来说最安全!

把最危险的留给自己,把最安全的交给孩子,这就是天底下的母亲时刻在做或者准备做的选择。

母爱震天

廖首怡

母亲急切地问:“我的女儿还活着吗?”认为女儿还活着,是她苦撑两天的惟一理由和希望。

在土耳其旅途中,巴士行经1999年大地震的地方,导游说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地震后的第二天……

地震后,许多房子都倒塌了,各国来的救难人员不断搜寻着可能的生还者。两天后,他们在缝隙中看到一幕难以置信的画面——一位母亲,用手撑地,背上顶着不知有多重的石块;一看到救难人员便拼命哭喊着:“快点救我的女儿,我已经撑了两天,我快撑不下去了……”她7岁的小女儿,就躺在她用手撑起的安全空间里。

救难人员大惊,卖力地搬移上面、周围的石块,希望尽快解救这对母女,但是石块那么多、那么重,怎么也无法快速到达她们身边。媒体拍下画面,救难人员一边哭、一边挖,辛苦的母亲一面苦撑等待着……

救援行动从白天进行到深夜,终于,一名高大的救难人员够着了小女孩,并将她拉了出来,但是……她已气绝多时,母亲急切地问:“我的女儿还活着吗?”认为女儿还活着,是她苦撑两天的惟一理由和希望。

这名救难人员终于受不了,放声大哭:“对,她还活着,我们现在要把她送到医院急救,然后也要把你送过去!”他知道,如果母亲听到女儿已死去,必定失去求生意念,松手让土石压死自己,所以骗了她。

母亲疲惫地笑了,随后,她也被救出送到医院,她的双手一度僵直无法弯曲。

隔天,土耳其报纸头条是一幅她用手撑地的照片,标题“这就是母爱”。

长得壮硕的导游说:“我是个不轻易动感情的人,但是看到这则报导,我哭了。以后每次带团经过这儿,我都会讲这个故事。”

其实,不只他哭了,在车上的我们也哭了。

再喊一声娘

乔樵

秋雨打湿了我的眼睛,秋风吹走了我的希望,等我心急如焚赶到家中时,母亲已安静地闭上眼睛,哥哥说,母亲走的时候,轻轻地喊了两声你的小名。

这是一个可怜又落寞的夜晚。母亲的影子若有若无地跟着我,随我沉思,随我飘浮,随我入梦。总认为时间的推移会让一些事情淡忘,但是,在母亲去世9年后的今天,她的音容笑貌倒越发清晰,入脑入髓的情感是不可能忘怀的,秋风吹走的是尘埃,秋雨滋润的是心田,原来,母亲一直活在我的心里。

面对漫布的黑暗,似乎面对母亲对生命的渴望;凝望摇曳的灯光,似在默读她生活的篇章。想起与她相处的年年岁岁,我禁不住浮想联翩,心潮澎湃。此时,我真想,真想!手捧苍天,双膝跪地,对着远方真真切切地喊一声“娘,我的亲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