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荷马史诗》的人一定会为故事中映射出来的远古希腊文明的光芒所深深打动,而始终环绕故事中心的特洛伊古城也必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特洛伊城在经历了10年的特洛伊之战后最终毁灭。人们在回味希腊部落史诗般的历史的同时,也不能不为特洛伊感到惋惜。《荷马史诗》作为一部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对欧洲文明产生的影响非常巨大,而它作为一部史诗也一直深深地吸引着人们去探寻它的真实性。特洛伊城在哪里?它真的存在过吗?
根据史料记载,在特洛伊战争发生500多年之后,一切从头开始的古希腊人,曾经在他们认定的特洛伊城原址上重建了一座新的城市,名为“伊利昂”。公元前480年,为了同希腊人作战,波斯国王曾经到这里为智慧女神雅典娜举行过百牲大祭。公元前330年,另一位帝王亚历山大远征波斯之前,也曾在这里拜祈过女神雅典娜。但是到了公元初年,罗马执政官尤利乌斯·恺撒来凭吊他的祖先埃涅阿斯的出生地时,这里已经全然没有了往日的繁荣,而是被满目荒芜所取代。直至罗马时代,一座新城才又在这里崛起,但它在经历了几百年的繁华后,又毁于地震。从此,特洛伊逐渐从人们的记忆中淡去了。后来,人们甚至怀疑这个城市是否在地球上存在过。
当年谢里曼的发现也是让人半信半疑,如今一个多世纪过去了,通过考古工作者的艰苦挖掘,特洛伊城已将它的全貌展现于世人面前。人们在30米深的地下发掘出了各个不同时期的特洛伊古城遗址,分属9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这充分证明特洛伊文化是真实的,而且历史悠久。在这里,公元400年左右罗马帝国时代的古城遗址仍在向人们展示着当年雅典娜神庙的雄伟气势。
科学鉴定证明,公元前1300~前900年间的特洛伊古城遗址是被彻底烧毁的,这有力地证明了《荷马史诗》对历史的描述是真实无误的。人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厚达5米的残败石墙,里面还发现了大量的彩陶和其他生活用品,它们大多绘有简单的几何图形,造型朴素。数百年来,人们对埋藏于特洛伊之下的宝藏一直将信将疑,虽然谢里曼发现的金面具、金盒、金盘、金制的儿童葬衣以及上万件金制首饰,都证实了宝藏的存在,但人们心中产生的新的疑问是:1890年以后的发现比谢里曼在19世纪70年代挖掘的遗址离地面要近得多,这表明在建立时间上《荷马史诗》的特洛伊城比谢里曼发现珠宝的小城有几个世纪之差,照此推理,这些珠宝不可能属于普里阿摩斯或《伊利亚特》中的任何人。同时,这也说明谢里曼由于急于到达小山的底部无意中挖通了《荷马史诗》时代的特洛伊。那么谢里曼发现的黄金制品是不是传说中的特洛伊宝藏呢?或者说,这里还有没有埋藏其他的宝藏呢?
从这里出土的大量不同形式的古代文献里,人们还可以发现更多关于古代文明的秘密信息。但科学家至今仍未能破译特洛伊文字,想解开特洛伊传说中的宝藏之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米洛的维纳斯断臂之谜
古希腊神话传说中,有一个女神叫阿芙洛狄特,专管“美”和“爱”。到了古罗马时代,罗马人将她称为维纳斯。没有人见过这位女神,但是关于她的雕像却留下很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一尊断臂的维纳斯雕像。
1820年4月的一天,农民伊沃高斯带着他的儿子在爱琴海中的米洛岛上耕地。当他们正打算铲除一些矮灌木时,突然一个大洞穴出现在他们面前。他们走进这座山洞,发现了一座非常优美的半裸的女性大理石雕像,这就是“断臂维纳斯”神像。
法国驻希腊代理领事路易·布莱斯特很快得知了这个消息,他立即向法国公使利比耶尔侯爵作了报告。侯爵以高昂的代价从伊沃高斯手中买下了这座雕像,价格高达25万法郎,又把它装上法国军舰,偷偷运往法国。现在这座雕像就陈列在法国巴黎著名的卢浮宫美术馆里,成为卢浮宫的镇馆珍品之一。
从那以后,世上就广为流传着有关断臂维纳斯的故事,人们不仅惊叹于维纳斯之美,也对她充满了疑问和困惑。她是谁?她的制作者又是谁?她的手脚哪里去了?臂断之前她又是怎样的呢?
这尊在米洛岛上发现的雕像是维纳斯公认的形象,被命名为“米洛的维纳斯”。有些人认为她的这个名字过于“外国化”,因此将它命名为“米洛的阿芙洛狄特”。又因为这座石像的脸型很像公元前10世纪古希腊著名雕像家普拉克西德雷的作品“克尼德斯的维纳斯”的头部,所以这件作品又被叫做“克尼德斯的阿芙洛蒂”。
正因为这两件作品如此相似,很多人断言她的创作者就是普拉克西德雷斯。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这幺优美的作品的作者应该是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更伟大的雕像家菲狄亚斯或菲狄亚斯的学生,因为作品的风格和这个时代相似。时至今日,比较公认的看法是认为这是一件晚至公元前1世纪希腊化时期的作品;还有一种看法认为这只是一件复制品,是仿制公元前4世纪某件原作而雕塑出来的,而原件已经消失了……总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沉睡的维纳斯现在人们又对另一个问题产生了兴趣:她断了的两只胳膊原来是什么姿势?是拿着金苹果?是扶着战神的盾?还是拉着裹在下身的披布……近年来的考据家则较一致地认为,她的一只手正伸向站在她面前的“爱的使者”丘比特。虽然不少人曾依照各自的推测补塑了她的双臂,但总觉得很别扭,不自然,还不如就让她缺两胳膊,让人们用自己的想象去补全它,从此她就以“断臂美神”而闻名遐迩了。
虽然这是个半裸的女性雕像,而且优美、健康、充满活力,可是给人的印象并不是柔媚和肉感。她的身姿转折有致,显得大方甚至“雄伟”;她的表情里有一种坦荡而又自尊的神态,显得很沉静。她无需故意取悦或挑逗别人,因为她不是别人的奴隶;她也毫无装腔作势、盛气凌人之感,因为她也不想高踞他人之上。在她的而前,人们感到的是亲切、喜悦以及对于完美的人和生命自由的向往。
自普拉克西德雷斯以来,艺术家们为了歌颂这位女神的美丽与温柔,塑造了各种姿态的裸女造型,而最成功的就是这尊雕像。她体现了菲狄亚斯的简洁,普拉克西德雷斯的温情,也具有留西波斯优美的人体比例。她的面庞呈椭圆形,鼻梁垂直,额头很窄,下巴丰满,洋溢着女性典雅与温柔的气息。虽然衣裙遮住了她的下肢,但人体动态结构准确自然,艺术家的不凡技艺尽在其中。
然而,可能还是她的断臂让人们最大感兴趣:美人和手臂在何处呢?
人们曾经在发现石像的同一座洞穴里找到过一断臂与手的残碎石片,但这究竟是不是这座雕像的手与臂的残片呢?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看法。
“断臂”使这座雕像显得很神秘,却更增添了她的残缺美。人们为了解开断臂之谜,还发挥着无尽的想象力,但这个谜也许永远都不会有答案。
古罗马人为何热衷于沐浴
罗马共和国建立初期(约公元前400年),上流社会突然兴起了大修澡堂之风。罗马帝国版图日益扩大并强盛后,各城镇继而扩展,公民生活优裕,社会各阶层盛行沐浴之风。其时,公共澡堂很受欢迎。罗马城内的澡堂是最豪华的,其内有热气室、热水浴池、冷水浴池和凉气室。如果一个人跑去洗澡,往往先在特设娱乐室里打球或者做些别的锻炼,随后脱光衣服在热气室内直到全身热汗淋淋,再用油洗净,然后洗热水澡,凉了之后便跳进冷水浴池以强身健体。热澡堂就像一间附设芬兰蒸汽浴或土耳其浴及公共游泳池的现代健身室。
但这并非罗马热澡堂的全部内容。罗马和其他城市的大型热澡堂规模宏大且气派,内有大理石柱、精美拼花地板、穹隆天花板、喷水池和塑像。罗马城内名喀拉凯拉皇帝修建的澡堂,方圆11公顷,可供1500多人同时洗澡。罗马市中心戴欧克里兴皇帝的热澡堂占地更广。很多热澡堂除游戏室、热气室和浴池外,还有酒吧、商店和咖啡座。
罗马热澡堂因获得国家和私人捐助,通常收取很低的入场费,有些甚至无须交费。所以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只要是公民便可拥往热澡堂去过过瘾。
澡堂是拥挤巨大的喧嚷场所,为何人们还会乐此不疲地沉湎于泡澡堂呢?人们从旧电影及传说中知道,罗马人祭祀酒神的秘密宗教仪式通常在个人领域悄悄地举行。但在澡堂里有更多足以诱惑人异想天开的事物,想染指的人也很容易发现捷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许多澡堂允许男女共浴,因此经常招致大群娼妓大肆交易。其他公共澡堂里,许多男男女女赤身裸体,在热气室和浴池里动手动脚,也引发不少今日称为换妻的放浪行为。澡堂终致丑事频出、臭名远扬,所以公元2世纪,哈德里安皇帝颁布了禁止男女共浴的禁令,而从此男女两性洗澡时间就不同了。
澡堂也成为狂饮者的最佳场所。不管在运动室或热气室里,总会感觉口干舌燥,那就更易借口喝上几大杯酒。酒使人迷失本性,结果口角和打架之类事情不断发生,喝得烂醉的人较受人注意,小偷扒手也趁机下手,流氓又借机抢劫,因此澡堂安全也成为让人们头疼的事情。
不少罗马人也从沐浴风俗中看到堕落腐化的迹象。富人们喜欢夸耀财富,他们华衣盛装来到公共澡堂,带一群奴隶在两旁伺候,替主人宽衣,用油脂为主人身体按摩,再用金属或象牙制成的上有槽纹的刮板把皮屑刮净,然后全身抹上珍贵的香水。有些年老有德的人看到沐浴前的体操和游戏及涂油脂刮皮屑的夸耀行为,不禁皱起眉头。
现在,曾经辉煌奢华的罗马澡堂已成为众人观赏的废墟,罗马大厦在穷奢极欲中坍塌了。人们在追寻古罗马昔日遗风的同时不能不感慨世事的变迁和历史的无情!
罗马人用处女守护圣火
在厄比妮亚那个时代,供奉罗马灶神威斯塔的神庙里,一年四季圣火都燃烧着,共有6个处女守护着圣火。她们担当守护神庙圣火的重要宗教职务,共同在称为灶神院的地方居住。她们以灶神庙中永远燃烧的圣火为守护对象,以此来纪念史前时代每一次生火的艰难。由于灶神崇拜以火为中心,并且火纯洁无垢,因此,罗马人认为守护神庙圣火的只能是处女。
守护圣火的处女除了生病之外,一般不能离开她们所居住的罗马公会所东南的女灶神庙。每天每名处女至少值勤8小时,主要负责保持神殿内圣火不熄灭。她们还有诸如到圣泉去取水,为公众祈福以及烹制祭礼仪式上用的祭品等其他职责。守护圣火的处女在庆祝农作物收成的节日上有更多的宗教任务,而更不可思议的是,她们必须参加生育祭礼。由于这些处女被整个罗马人的社会公认圣洁无垢,因而她们还受命保管条约、遗嘱、珍宝和其他重要文件等。或许这种服务是她们自愿提供的,委以如此重任也常看做是对她们的敬意。
守护圣火的处女享有的特权与荣誉是其他罗马妇女所没有的。但是守护圣火的处女也有严格的纪律约束,一旦犯错就要受可怕的处罚。如果她们玩忽职守,祭司长通常以鞭答来惩罚任由圣火熄灭的守护圣火的处女,对不贞的则处以活埋。后一项表明了罗马人认为守护圣火的处女一定要纯洁。
被活埋的守护圣火的处女在长达1000年的历史中不到20人,这其中部分原因可能是严厉的惩罚起到了相当大的威慑作用。当然那20个遭活埋的女性中,也许有些是被冤枉的,起因是罗马人认为受人尊敬的处女如果行为不端,可能会引起军事失利及其他灾难。
纳斯卡地画从何处来
秘鲁的纳斯卡高原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区之一,这里终年骄阳似火,经常连续几年滴水不降。
几十年前的一天,位于秘鲁首都利马的民族学博物馆来了一位飞行员,他自称在秘鲁的安第斯山一带纳斯卡高原的沙漠上,发现了古代印第安人的“运河”。他拿出一张用铅笔勾抹着一些奇形怪状线条的地图,作为自己的证据。
几年过去了,这张地图辗转到历史学家鲍尔·科逊克的手里。科逊克带领一支考察队来到纳斯卡高原。在黑褐色的高原上,他们的确发现了十分明显的“白带”。在这条“白带”上,有的沟形状怪异,沿途也崎岖不平;有的沟则笔直,会长达15~2千米。顶多深15~20厘米左右的河床,即使在如此平坦的原野上,水也不会安然流淌在这样的运河里,用运河来命名它,似乎有些夸张。所以,用“沟”来称呼这条“白带”似乎更为准确和到位。考察队的队员们手拿指南针,沿着弯曲的沟行走,同时在地图上记下沟的形状与方位。一段时间过后,他们完成了这个有趣的实验,沟的形状和方位图画成了。令人惊奇的是,这图就像一只喙部突出的巨鹰。与一条长约17千米的笔直的沟相连的是鹰的尾部。
在当时的情况下,人们是怎样画出这幅巨鹰图的呢?又是怎样确定线条方向和准确地制定鹰身各部位的比例呢?当时采用的测量仪器又是什么样的呢?纳斯卡高原沙漠在考古学家面前展现了它迷宫的一角。
紧接着,一些巨大的人工平行线和许多奇异的图案被发现。当考古学家们乘上飞机以一定的角度在纳斯卡高原上空缓缓盘旋时,数千条方向各异的线条,分别组成三角形、螺线、四边形等多种几何图形。真是一组奇妙的画面!而且,人们还发现这里面有一幅章鱼图,章鱼伸展着八条弯弯曲曲的触角,非常形象。
人们还发现了这些地上画的规律,即完全相同的动物画,就像盖图章一样,每隔几十千米就出现一批。同时,比这些动物画大数十倍的人物画也被发现。其中一个长620米,躯干挺直而且双手叉在肋下的人像,令人称奇;还有一幅没有脑袋,却画有六个手指的人物等等。
还有许多沟更令人不解,它们有十分精确的南北走向,误差不超过一度。史料中没有记载南美居民持有指南针,而且北极星根本不会出现在南半球,在这样的条件下,画家怎么能画得如此精确呢?
以上种种原因和迹象,使纳斯卡高原上的地上画引起了人们的惊叹与关注。有些学者认为它可以与埃及金字塔和巴尔贝克神殿相媲美,将之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观。
科逊克等人在将星相图和纳斯卡高原平面图进行对照之后,发现整个四季的天文变化在这些地上画中也有明确的显示。有的标记代表月亮升起的地点,有的画还指出了最明亮的星的位置。在这部地上“天文历”上,太阳系的各大行星,都被标上了各自的三角形和线。在形状的帮助下,点缀在南半球空中的众多星座也能够在地上画中一一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