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英国考古探险家斯坦因发现了几幅珍贵的唐代木板画和壁画,在世界美术界曾经轰动一时。这就是《鼠神图》、《传丝公主》和《龙女图》。抛开其绘画风格和艺术价值不论,单就其与《大唐西域记》的某些记载完全一致,就够神奇的了。
先说《鼠神图》。据《大唐西域记》记载:于阗国都城西郊有一座鼠壤坟,传说里面的老鼠个个大如刺猬,领头的是个浑身金银色彩的硕鼠。但人们只是听祖辈们说过,谁也没有真正见过。有一次,匈奴数十万大军进犯于阗,恰巧就驻扎在了鼠壤坟旁。可怜于阗国小人少,只有数万兵力,哪里抵挡得住!于阗国王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实在走投无路,想起了传说中的神鼠,于是抱着侥幸心理摆出供品,向神鼠祭拜了一番。晚上,国王果真梦见一巨鼠,建议他第二日出兵,并许诺说必助其一臂之力。第二天交战时,匈奴军的弓弦、马鞍、军服之类不知什么时候都被老鼠咬断了,这样一来,自然丧失了战斗力。于阗军队大获全胜。为了感谢神鼠,国王就下令建造了神祠来供奉它。木板画《神鼠图》就画着一个头戴王冠的鼠头半身像,在其身后还放射着椭圆形光环,威风凛凛地坐在两个侍从中间。或许,这就是传说中的鼠王吧!
木板画《传丝公主》画的是一个贵族模样的唐代妇女。只见她戴着高高的帽子,帽子里似乎藏有什么东西。在她两边都跪着侍女,左边那侍女左手还指着贵妇人的帽子。画板的一端画着一个篮子,装满了葡萄之类的东西。另一端画着一个多面形的东西。这幅画是什么含义呢?它想向我们讲述怎样的故事呢?结合《大唐西域记》这个谜就水落石出了。原来,画上的贵妇人是唐代的一位公主,被皇帝许配给了于阗国王。于阗国那时没有蚕丝,国王于是恳求公主带蚕种过来。可是,当时中国严禁蚕丝出口,怎么办呢?这位聪明的公主就把蚕种藏在了帽子里,顺利出了关。如此说来,那画中篮里装的根本不是什么葡萄,而是蚕茧,而另一端画的则应是用来纺丝的纺车。相传这位公主是第一个把蚕桑业介绍到于阗的人,这么重要的人物和事件在艺术上有所表示是很合情合理的事。
关于《龙女图》的故事就更加充满浪漫色彩,《大唐西域记》里也有一则《龙女索夫》的记载。传说在于阗城东南有一条大河,原本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灌溉着于阗国无数的农田。可不知怎么回事,河水有一次竟然断流了。这可把百姓们害苦了。听说这与河里的龙有关,国王于是在河边建了一座祠庙来祭祀,果真出现了一龙女,说她丈夫死了,以致如今无依无靠,要是国王能送她一个丈夫,水流就可以恢复。国王同意了,选了一个臣子,穿着白衣骑着白马跃入河中。从此,河里的水真的就再也没断过。了解了这个故事,再来欣赏这幅被称为古代东方绘画艺术杰作的壁画就不觉得怪异了。壁画的正中画着一名头梳高髻的裸女,佩戴着项圈、臂钏、手镯,婀娜多姿,亭亭玉立于莲花池中。左手抚乳右手置腹,欣喜而又羞涩地回头俯视着脚下的一个男童。这名男童也是赤身裸体,双手抱着裸女的腿,并仰视着她。根据古代佛教绘画神大人小的处理方式,很明显,裸女应该是龙女,而男童是她向人间求婚得来的新夫。
实物与史料惊人的统一,这在考古学上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有的学者仍持有异议。他们认为结绘画内容的解释应该从佛教故事中寻求,而不能只停留于当时的世俗生活中。木板画和壁画的内容真是《大唐西域记》里所记载的内容吗?至今也说不清楚。
历史上有无徐福东渡日本之事
徐福去过蓬莱仙岛吗?“蓬莱”因秦始皇遣方士徐福率三千名童男童女去寻找长生不老之药而得名。自唐开元年始,它就被命名为“蓬莱乡”,风景秀丽,有“海上仙境”的美称。据说秦始皇十分憧憬得到服后可以成仙的仙草“养神芝”,与天地同寿,与日月齐庚。于是授命徐福东渡为他寻找不老仙药。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注明徐福是个读书人,除了读儒书外,同时也阅读了大量关于阴阳五行、修真炼丹等方面的书籍。他交游非常广泛,当时和齐国的侯生、燕国的卢生交情甚好。
然而,历史上对徐福东渡到底到了何方却有争论,有人说去了日本,有人说去了南洋,也有人说到了美洲,更有人说到了海南岛。这当中,呼声最高的是说徐福东渡去了日本。
《史记》和《汉书》是中国历史最有权威性的两部史书,这两本史书中都有记载徐福东渡日本,其可信度还是相当高的。此外,五代后周时期义楚和尚所写《义楚六帖》中说:“日本亦名倭国,在东海中,秦时,徐福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此国也,今人物一如长安,又东北千余里有山,名富士,亦名蓬莱。徐福止此,谓蓬莱,至今子孙皆曰秦民。”证明徐福东渡地是日本。而宋代欧阳修和司马光文集等都有相似的记载,他们也认为徐福东渡到日本,明初,日本和尚空海到南京,向明太祖献诗,还提到了日本的徐福祠。民间传说就更多了:徐福东渡是公元前中国历史上的壮举,秦始皇派徐福三次东渡求仙药,徐福求药不成,却把秦帝国高度发展的造船、航海技术,政治制度、文化艺术、生活方式,还有冶炼、农耕、建筑、医药、文字、货币、宗教、武术、服饰、瓷器和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带到了日本,还带了一批谷物种子粮食等,对于开发、发展日本的生产力十分有利,繁衍生息的同时,也传播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对此,日本也有大量的史志记载。《富士古文书》上说:“徐福一行奉秦始皇之命,到富土山取不老长寿药,因以居也。”《国文通考》有如下记述:“今熊野附近有地日秦住,土人相传为徐福居住之旧地。由此七八里有徐福祠……”颇具说服力的是,当时徐福的东渡出发点千童镇有一项闻名遐迩的民间文艺活动“信子”,在偌大中国是独此一家,而在日本也有,只是名叫“尸子”;而现在仍保留有徐福墓、徐福祠的日本新宫市,每年都要举行大祭仪式。此外,还有人根据古代中国和日本的海上往来,海船的营造规模和古文物发掘,推测了徐福东渡到日本的路线。
徐福在日本的地位很高,从九州到本州的20多处地点,流传着有关徐福的登陆地点、活动遗迹、祠庙和墓葬等传说,同类遗迹往往重复地见于多处地点,并且长期以来成为民间信仰崇拜的对象。尤其日本各地民众,称徐福为“王”,并尊他为“弥生文化的旗手”。日本现有徐福陵墓5座,祭祀庙祠37座,因徐福登临而得名的蓬莱山有13座,各种遗址和出土文物数以百计,各地历代传承和近代成立的徐福纪念组织和研究机构就有90多个,祭祀节典和仪式多达50多个,以秦和徐为姓氏的有17个。在日本的佐贺、新宫、富士吉田这3个地方,祭祀徐福不仅是当地民众的重要信仰,而且已发展成重要的文化和旅游产业。参加徐福祭祀和纪念活动的,不仅有工、商、学、军各界著名人士及民众,还有政界官员等。
徐福出海并东渡日本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历来为中日学界所重视。中外文献对徐福航海并东渡日本对中日文化交流的重大贡献,都给予肯定性评价。
但是有些中日学者也对徐福东渡日本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秦始皇灭六国后,中国人为了逃避秦始皇的暴政,大量移民日本,但是这其中并不包括徐福及其率领的童男童女们。徐福的故事只不过是民间传说而已,找不到可靠的历史文献来证明。更有人认为,徐福东渡日本的传说,是日本10世纪左右的产物,并非最先由中国人提出来的,徐福当时到的只是渤海湾里的岛屿,他在日本的事迹、遗迹、墓地,均属后人虚设;还有学者认为日本新富市的徐福墓和其他遗迹都是后人伪造的。有的日本学者还做了实地调查,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他们认为,徐福东渡日本的传说,是由于汉唐以后,日本和尚常到中国散布徐福的故事,被人不辨真伪地记入书中,发展到后来,人们就对这样的传说深信不疑了。
另外,又有学者认为,徐福东渡是历史事实,但不是去了日本,而是去了美洲。因为徐福东渡的时间与美洲玛雅文明的兴起相吻合,檀香山遗留下带有中国篆书刻字的方形岩石,旧金山附近有刻存中国篆文的古箭等文物出土,这些古代文物当是徐福这批秦人经过时所遗留的。
迷雾茫茫,徐福东渡究竟是不是去了日本,至今仍然是一个解答不出的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