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奥秘世界4
12560500000038

第38章 千古皇陵之迷(7)

史料记载,乾隆皇帝一生曾迎娶过3位皇后,但死后仅有2位皇后伴随乾隆入葬地宫。他的第二位皇后乌喇那拉氏死后被葬入了嫔妃墓园。更不可思议的是,她甚至没有自己的地宫,竟然被安放在纯惠皇责妃地宫中的一侧。清代妃园寝是一人一座地宫,各自为券,而乌喇那拉氏得到的却是连低等嫔妃都不如的待遇,一代皇后为何遭此薄待?这不仅在今天会引起大家的困惑,就是在当时也是一桩震惊朝野的悬案,因为宫廷对此事一直讳莫如深。

民间有一则故事,说乾隆皇帝在南巡途中大肆淫乐,曾召尼姑前来侍寝。同行的乌喇那拉皇后多次苦劝皇上都受到了冷遇,出身名门、知书识礼的皇后一气之下,也将自己的头发削去。在清朝,只有皇帝或太后去世时,皇后才能剪发,而乌喇那拉氏的这一举动无疑如同诅咒皇帝、太后。于是乾隆盛怒之下将其打入冷宫,只是由于理亏心虚才没有废她的皇后位,不过死后还是用薄葬的方式发泄对她的愤恨。

这则传说当然有很大演绎的成分,但是有学者在清宫皇家文档中的只言片语中,确实发现乌喇那拉皇后的一桩重要罪行就是“去发”。至于传说与真实之间究竟有多少相似,只能是清宫中一桩永远的悬案了。伸向地宫的黑手

乾隆皇帝建起了精美华丽的陵寝和地宫安葬自己,又以无数珍宝随葬,自然是希望能够在地下仍然永享帝王之家的奢华生活。可是,正是由于他在陵寝建设中的穷奢极欲,引来了无数盗墓贼的窥视。

清朝覆灭以后,中国陷入全面动荡纷争之中。虽然名义上仍有陵户守卫着皇家陵园,但实际上早已无人过问,成为土匪、强盗甚至困苦陵户眼中的“肥肉”。十几年间,清东陵各陵园中的价值连城的古玩陈设遭到多次洗劫,就连陵园四周栽种的树木,也屡遭盗伐,可以说东陵地上的珍宝已经被洗劫一空。即使这样,也难以满足一些人丧心病狂的贪欲,他们又将黑手伸向了地宫中的宝藏。

孙殿英,一个由聚赌、贩毒而起家的军阀,也将贫婪的黑手伸向了清东陵。这个有权有枪的将领的“胃口”,自然也比那些土匪蟊贼要大些,当发现各陵陵园已经空空如也后,他立刻决定向地宫进军。不过究竟挖哪座地宫,他的心里还没有底。

当时距离慈禧太后下葬仅20余年,民间传说慈禧太后一生爱财如命,死后更是用数不胜数的珍宝给自己陪葬,所以孙殴英最早将目标投向了慈禧陵。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一个老太监那里打听到有关慈禧地宫中的详细情况,同时也听说乾隆皇帝的裕陵中,同样堆满金玉珠宝。于是一不做二不休,1928年孙殿英以军事演习为名,率军封锁了清东陵,开始了盗窃二陵地宫的勾当。惨遭盗掘,尸骨难全

被分派盗掘裕陵的是师长柴云升与旅长韩大保。经过有盗墓经验的“高手”指点,他们很快在哑巴院月牙墙的影壁下找到厂墓道的入口。为了加快速度,还出动了工兵,使用炸药进行爆破。地宫就这样在炮火与硝烟中被“惊醒”,重新露出了真容。

地宫打开后,里面积满了水,在珍宝的诱惑下,匪兵们趟着积水冲下地宫。接连打开几道石门,他们并没有看到梦想中的珍宝,却被地宫中遍布的神佛雕像吓得心惊目旦寒。当群寇来到最后一道石门前,无论如何用力推,石门都纹丝不动,于是韩大保下令使用炸药炸开最后一道石门。“轰隆”一声巨响,随着硝烟散去,石门被炸成数块向后倾倒,而门下正压着乾隆皇帝的棺椁。

原来由于地宫进水,棺椁漂到门后,顶住了石门。石门炸开,盛装尸体与珍宝的六具棺椁出现在众人面前。匪兵们趟着一米多深的肮脏积水,争先恐后地冲上去对这些棺椁一通刀劈斧砍,棺椁中的宝贝都滑落出来。面对无数的珍宝,这些人你争我抢,甚至开枪互相残杀,更将珍宝与尸骨抛弃得到处都是。

孙殿英盗窃清陵的消息很快传开,他的无耻行径遭到了社会各界一致谴责。当时居住在天津的逊帝溥仪听说祖坟被盗后,更是又气又恨,痛哭得死去活来。于是清廷遗老们致电阎锡山与蒋介石政府,要求严惩匪首孙殿英。但此时孙殿英早已用从地宫中得到的宝贝贿赂了阎、蒋等人,所以不仅未受处罚,之后还逐步高升了。遗老们诉求无门,最终只得凑钱,将被挖出的祖宗重新安葬了事。

孙殿英盗掘清陵的无耻行径令人发指,他也落下了“盗陵将军”的千古骂名。可叹乾隆皇帝辉煌一生,死后却遭弃骨扬尸的厄运。现在的裕陵已经被重新整修一新,地宫也已修缮开放,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人们可以亲临其中观赏裕陵中的艺术珍品,重温那些发生在裕陵的传奇故事。

封建王朝的余晖

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岁月中,曾经由一个女人操控着这艘千疮百孔、支离破碎的大船。在1861年~1908年间,她是大清王朝的实际统治者,她用超越帝陵的极致奢华为自己修建陵墓,却如同回光返照,见证了清王朝的最终覆灭。她就是著名的慈禧太后。曾经坎坷,一朝得志

慈禧太后属叶赫那拉家族,为满洲镶蓝旗人,生于1836年。他的父亲惠征曾任安徽徽宁池广太道道台,不过很早就去世了。1851年,慈禧以秀女身份被选入宫,在宫闱中,她想尽办法吸引咸丰皇帝的注意,终于得到宠幸,被封为懿妃。后来她生下了载淳,也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同时母以子贵被晋升为懿贵妃。1861年,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咸丰皇帝出逃承德避暑山庄后死在那里,他立下遗诏传位于载淳,慈禧以新君生母的身份被奉为太后,与咸丰帝的皇后慈安并称两宫皇太后。为了抢夺权利,慈禧不惜勾结恭亲王奕,向侵略者投降以换取支持,之后发动了著名的“辛酉政变”,清除了顾命大臣的势力,开始“垂帘听政”,成为了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

慈禧掌权同治、光绪两朝共48年间,她卖国、奢靡、残忍。在慈禧的直接授意下,清廷陆续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对外条约,如《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无不是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1908年,慈禧太后终下走完了她的一生,被葬入早已准备好的奢华陵寝中,曾经辉煌的清王朝也同样就要走到尽头了。

慈禧陵屡越葬制建陵寝

按照清代的制度,皇后或者与皇帝合葬一陵,或者单寝独起陵附庸于帝陵。慈禧的陵墓就是单独起陵,不过她并不甘心作为附庸,而是依仗权势将自己的陵寝修筑得极致恢弘,其奢华远超丈夫的清定陵,甚至堪称清代皇陵之最,充分暴露了慈禧太后的野心与贪婪。

同冶五年,太平天国起义被镇压,捻军也日渐颓败,清工朝与各国也保持着暂时的和平,国家终于进入了短暂安定时期。此时,慈禧太后却开始琢磨起要为自己修建陵园了。当时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是大清王朝的真正统治者。类似的局面在清代没有先例,所以善于奉迎的臣子们自然出主意规划一座能够匹配两官太后独特地位的皇后陵园。最初的方案是为两位太后修建一座陵园,一座地官,让她们死后葬于处。不过很快方案又有了改进,两位太后共享一座陵园,而各自拥有自己的地宫,这已经大大逾越了之前各代皇后所使用的葬制规格。不过,改进方案还没有能够令慈禧满意,经过再次修改,变成了两宫太后各自都拥有单独的陵园与地宫,这种规划已经可以比肩帝陵,实际已经逾制。不过,虽然有反对的声音,却没有人敢忤逆大权在握的慈禧太后的旨意。两座皇后陵园在清定陵以东开始修建,因其所在位置被称为定东陵。

陵园修建中还有一些有趣的故事。两座皇后陵寝,慈安陵居西,慈禧陵居东,有人提出慈禧太后被称为西太后,慈安被称为东太后,为什么陵寝的位置与之相反呢?于是就诞生出很多传说,比如说慈禧认为东边的陵墓更好,于是在慈安死后将她改葬在西边的陵寝中,也有传说是慈禧通过下棋骗得慈安输掉了东边的陵寝。其实这些传说都是没有根据的。从两位太后的地位来看,虽然同为太后,但慈安是咸丰正式的皇后,慈禧却没有做过皇后,只是母以子贵才成为太后,所以慈安的地位是更高一些的。而从后陵与定陵的位置看,定陵位于两座后陵以两,那么西边的后陵更靠近皇帝,地位自然更高,所以慈安陂葬在这里,而慈禧则被葬在较远的东侧。不过,心胸狭窄的慈禧并不甘心居于慈安之后,清史记载,由于地形原因,两座后陵的基础高度略有不同,慈安陵略高。如此细小的差别却引起慈禧的不满,官员们只得将二陵的位置都进行调整,又不惜代价从数十里外运来黄土铺垫,这才将二陵建在同样的高度。

两座皇后陵寝的修建博采清代帝后陵之所长。总体布局仿照泰东陵规制;地宫结构仿慕陵,采用五券二门式;陵寝门仿昭西陵三座门样式,三门建在大殿之后,饰以琉璃的中心花、岔角花;仿昭西陵,建小碑楼,而为两位皇后各建碑楼也大大超越了等级规定。最终建成两套完整的包括陵城、隆恩殿、配殿、方城、明楼、宝顶及其他附属建筑在内的完备而奢华的陵寝。而为了建成符合太后心意的陵园,付出的代价则是十分惊人的。文献记载,此次修陵从同治十二年(1873)破土,至光绪五年(1879)才建成完工,建筑慈安陵花费约267万两白银,而慈禧陵的花费也有近228万两。如此巨大的开销,对于日薄西山的清政府而言无疑是一笔沉重的负担,流水般花销的银钱最终也只能通过提高捐税从百姓头上剥削,这在不断衰落的社会经济背上又踏上了沉重的一脚。而且,修建慈安陵的费用高于慈禧陵,这同样由于慈安的地位高于慈禧。对此现象,当时慈禧并未表示反对,但在她的心中实际上充满了妒忌,这也成为不久之后慈禧陵的大规模重建埋下了种子。下令重修,耗工惊人

光绪七年,慈安太后暴亡于慈宁宫,最后能够制约慈禧的因素也不复存在,她成为了国家真正的独裁者,大权在握。光绪二十一年,护陵大臣报告定东陵出现了一些残破需要进行修缮。奕劻、荣禄等一干宠臣纷纷上书,建议重建陵寝。慈禧自然非常高兴能够等到这个机会,于是一场简单的维修工程升级为规模浩大的重修工程。花费巨资建成的陵寝,只经历短短十几年间而尚未使用就要被推倒重建,真是令人痛心。

重修工程涉及陵寝的方方面面。大殿、配殿、方城、明楼、宝城一律拆除重修;朝房、班房、神厨、并亭、省牲亭、宫门、碑亭,揭瓦大修;焚帛炉、五供、各处海坦砖、月台,及地宫内金券、门洞券、石门、隧道券、罩门券、石棺床等部分修补。整个重建工程从光绪二十一年开始,历时13年方彻底完工,比起初修建时间还长得多。这次修建所花费的银两,史书没有明确的记载,目前仅见《大出黄册》记载,重修工程的前四年就累计拨银达到150万两。而此时,中日《马关条约》刚签订不久,各帝国主义列强正展开对中国的新一轮瓜分。自然灾害也频频发生,大半个中国被波及,无数农民流离失所,卖儿鬻女。内外压力之下,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但慈禧对此却毫不在意,只关心自己陵寝的修建进展。极致奢华居清寝之冠

经过重修的慈禧陵全面超越了以前所有清代帝后陵寝,其奢华程度超乎想象。所有殿堂不仅都建得高大敞亮、气势恢弘,而而所选用的木材都是极其珍稀的黄花梨木。黄花梨木又名降香黄檀木,它原产于我国海南省,木性极为稳定,不管寒暑都不变形、不开裂、不弯曲,有良好的韧性。而它的木色金黄、温润,心材颜色较深,呈红褐色或深褐色,有类似犀角的质感。此外,黄花梨木的纹理清晰,如行云流水,非常美丽。其贵重程度仅次于紫檀木。明清时期的名贵家具曾经广泛使用黄花梨木,虽然黄花梨木产地远、产量少、价格昂贵,但是大家仍对其趋之若骛,这种疯狂的追捧使得在清代中期黄花梨木就基本绝迹,千金难求,家具只好开始使用红木替代。而修建慈禧陵时,却使用了大量的黄花梨木来做梁柱和大构件,其奢华可见一斑。

清代皇家喜欢以龙为饰,紫禁城大殿里面居中间位置的柱子上就可见金龙环绕的装饰。而在慈禧陵的三座寝殿中,每一根柱子上都有金龙缠绕,比紫禁城内更加华丽辉煌。金龙尾部在上,头部在下,与常见的金龙姿态正好相反,龙身最粗的地方可以达到35厘米,据在此当过差的老太监回忆,每当殿门开启,气流会带动龙须摇摆,满堂的金龙好似就要腾空而起。文献记载为了装饰这些金龙,一共消耗黄金达到4592两1钱4分3毫。金碧辉煌在慈禧陵中成为真实的写照。

而慈禧陵寝中最独特的地方是陵中各处的龙凤雕刻。龙凤雕刻在其他陵寝中并不鲜见,但唯独慈禧陵的龙风雕刻采用凤在上、龙在下,凤在前、龙在后的布局模式。隆恩殿前的丹陛石刻,俗称“凤压龙”,飞凤翱翔于上,游龙则在凤下潜游,石刻多处采用透雕技法将重要部位镂空,整幅画面层次丰富,活灵活现。此外,各处护栏柱首上也都刻有飞凤,而旁边则刻有游龙守护。如此的布局存在着深层次“凤压龙”丹陛石的政治含义,封建统治时期,龙作为最高统治者的象征,有不可侵犯的神圣地位,凤只是龙的附庸,但在慈禧陵中却是独特的“凤压龙”,表示了她对国家大权的实际掌控。引来匪兵盗掘

据说慈禧去世之前,有人就曾以墓内放置珍宝会引奸人盗掘劝说慈禧要薄葬,当时她也感到很有道理。但是最终慈禧还是没有能够改掉在世时贪婪成性的习性,为自己准备下无数的珍奇异宝来随葬。

据《清孝钦后陵寝史料》记载慈禧棺内的随葬品有:

正珠、东珠、红碧、绿玉、珊瑚寿字、珊瑚喜字、珊瑚雕螭虎、龙眼菩提朝珠。正珠、红碧、绿玉、珊瑚圆寿字。大正珠、正珠、东珠、红碧、紫碧、绿玉莲子、珊瑚等手串;念珠、绿玉兜兜练、正珠挂钮、金镶正珠、金镶各色真石珠、金镶珠石、金镶各色真石、白钻石葫芦、金镶红碧珠、金镶藤、镀金点翠穿珠珊瑚龙头、白玉镶各色真石福寿、绿玉等镯。正珠、东珠、金镶正珠龙头等软镯。绿玉、茶晶、白玉皮、玛瑞等烟壶。洋金镶白钻石、洋金镶珠口带别针等小表。洋金镶白钻石宝桃式大蚌珠、白玉鱼蚌珠、白玉羚羊等别子。白玉透雕活环葫芦、绿玉透雕活环、珊瑚鱼等佩。汉玉珞、汉玉仙人、汉玉等洗。白玉猫、黄玉杵、汉玉针、汉玉羚羊、雕绿玉搬指。蓝宝石、红碧瑯、紫宝石、子母绿、茄珠、大小正珠、绿玉、蚌珠、绿玉镶红碧等抱头莲。珊瑚、绿玉金镶红白钻石等蝙蝠,金镶红白钻石蜻蜒。金镶白钻蜂、红碧、绿玉穿珠菊花。金镶各色珠石万代福寿。金镶钻石等冠口。金翠珠玉等佛手簪。红碧、绿玉、珊瑚、红蓝宝石、红白钻石、子母绿等镏。黄宝石、钻石、红碧、白钻石、大正珠等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