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中国发展的全球空间观
九月,在中国的乌鲁木齐与西安分别举行了“中国——西欧博览会”及“欧亚经济论坛”,这是无独有偶,似乎传达了一个值得玩味的信息:中国要向西看了。
如何解读?应与亚欧的“再”一体化有关。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亚欧一体化的前世与今生。
亚欧,从来就是一体化的。直到近代美国崛起以前,人类的历史与地理,一向有一个“世界岛”的概念。亚欧大陆本为一块,四周为水,故为岛,是全球最大的“岛”。古往今来,除了近代,主要的文明与强权都发生在这个世界岛上:中国、印度、地中海、西欧。这些文明虽都在世界岛上,但却各散居一角,只能靠骆驼联系,这就出现了从长安出发的古丝路。古丝路让亚欧实现了一体化,也因为古丝路,中亚、西亚与中东崛起了一个长达数百年光辉灿烂的伊斯兰文明。
科技会颠覆地缘,会改变世界。五六百年前,远洋航海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郑和、哥伦布、麦哲伦一再把触角伸向远洋,导致了人类海洋文明的兴起。一时之间,海权取代了陆权,自此以后,人类的历史就是海权的历史。骆驼当然比不上船只,陆上丝路当然比不上海上丝路。海上丝路兴起之日,就是陆上丝路没落之日。陆上丝路逐渐沉寂,也意味着中亚、西亚等纯内陆文明或伊斯兰文明之趋于式微。——历史告一段落,亚欧不再一体化了。这是亚欧一体化的前世。
历史继续前进,科技也继续颠覆地缘与改变世界。上世纪中叶以来,汽车(公路)、火车(铁路与高铁)、航空、网络等交通运输科技取得飞跃的进展。如果说,骆驼比不上船只,那么,船只也比不上汽车、火车与航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线与网络,明显地,正在把亚与欧作再一度的联系,亚欧“再”一体化了。
这个亚欧的再一体化,势将颠覆近五六百年来对当代人类而言习以为常的空间概念。试闭目冥想一个地球,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南非这四个比较好的经济地处南北球之外,主要经济活动都频繁发生在北半球:有东北亚(中、日、韩)、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东、南欧、西欧、东欧、北欧,似乎是围绕着亚欧大陆的“中心”即中亚,顺时钟方向转了“大半圈”。但这个圈,似乎还有一个破口,在北方?其实不是。从中亚到北半球剩下的经济重心即美国与加拿大,如果是航空,是无需飞越太平洋与大西洋的,径飞北极上空即可。换言之,这是一个围绕着地处亚欧大陆核心的中亚的一个完整的圈。这即是亚欧“再”一体化下的新世纪的新的“全球空间观”。
对中国而言,这样的新的全球空间观,不仅意味着中国西部大开发的视野将跨越阿拉山口,投向中亚、西亚与欧洲,甚至将牵动到中国新世纪中在经济、社会、政治、外交等几乎每一个层面的结构性的变化与调整。举例而言:
(一)就经济而言,加速推动亚欧在生产、投资、贸易、流通等的一体化进程当不在话下,甚至还将结合中国人民币国际化的大战略,积极推动人民币的中亚化、西亚化、中东化与欧洲化(当前的欧债危机其实就是一个契机),以及,发展人口规模达13个亿的伊斯兰金融。
(二)就社会而言,通过民族、文化、宗教、经贸的交流,中国与伊斯兰这两大文明将进行更好的互动与融合,为新世纪全球化下文明的磨合作出积极贡献。
(三)在政治发展上,古有汉、唐盛世,当时是向西看;明、清两朝,基本是向内看;上个世纪,主要是向东看;这个世纪,中国不仅是继续向东看,还要向南看(10加1),向西看,及向北看。全方位,全格局,这即是新世纪中国发展的“全球空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