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能让仇恨成为“社会病”》发表于《瞭望》新闻周刊第33期(2010年8月16日)
● 《出租车司机干吗这么拼命》发表于《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9月4日),原名《京城“的哥”缘何成为“拼命三郎”?》,入编时内容有适量增减
● 《当数字版权遭遇肆意侵犯》发表于《瞭望》新闻周刊第7期(2012年2月13日),原名《数字版权纠纷缘何频发》
● 《谁动了作者的转载稿费》发表于《瞭望》新闻周刊第46期(2012年11月14日),原名《谁动了转载稿费》
● 《“顺风车”的法律风险》发表于《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4月3日),原名《“顺风车”尴尬行驶在法律的边缘》,入编时内容有适量增减
● 《非法行医直戳医疗体制痛点》发表于《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10月29日),原名《“黑诊所”泛滥直戳医疗体制痛处》,入编时内容有适量增减
● 《成人文化的中国现状》发表于《环球》杂志总第372期(2005年2月16日),原名《成人文化:将暧昧进行到底?》,入编时内容有适量增减
● 《“拆迁富翁”的未来隐忧》发表于《瞭望》新闻周刊第23期(2010年6月7日)
● 《“摩尔狂潮”下的农民失地之痛》发表于《经济参考报》(2004年9月6日),原名《灾害警报:“摩尔地产”咬噬中国城市》,入编时内容有适量增减
● 《新闻线人:媒体大战中的隐形人》发表于《经济参考报》(2004年7月20日),入编时内容有适量增减
● 《单身女性“非婚生育”惹了谁》发表于《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8月31日),原名《独身女性“非婚生育”到底惹了谁?》,入编时内容有适量增减
● 《“网络打手”的江湖生存》发表于《半月谈》总第711期(2009年12月10日),原名《揭开网络打手江湖内幕》
● 《揭秘“私人侦探”从业内幕》发表于《中国社会报》(2004年4月16日),原名《京城“调查公司”:走进阳光的路有多远》,入编时内容有适量增减
● 《谁让孩子成了特“困”生》发表于《经济参考报》(2004年12月4日),入编时内容有适量增减
● 《“网络钓鱼”肆虐谁之过》发表于《瞭望》新闻周刊第3期(2012年1月16日),原名《“网络钓鱼”新迹象》
● 《都市“异性合租”灰幕》发表于新华网品牌栏目“焦点网谈”(2005年3月11日),原名《都市“异性合租”:钢丝绳上的流行舞蹈》,入编时内容有适量增减
● 《“幸福社区”: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发表于《瞭望》新闻周刊第32期(2012年8月6日),原名《你住得满意吗?》
● 《不该发生的“记忆危机”》发表于《瞭望》新闻周刊第38期(2011年9月19日),原名《追忆抗战的国家记忆》
● 《你靠什么养老》发表于《瞭望》新闻周刊第11期(2012年3月12日),原名《居民养老的远景谋划》
● 《你的房子抗得住地震吗》发表于《瞭望》新闻周刊第36期(2010年9月6日),原名《北京,延伸抗震设防》
● 《民生难题考验“十二五”愿景》发表于《瞭望》新闻周刊第11期(2011年3月14日),原名《“十二五”的公民期待》
● 《诚信问题让中国人很纠结》发表于《瞭望》新闻周刊第14期(2012年4月2日),原名《缓不起的诚信建设》
● 《“带薪休假”为何没有底气》发表于《深圳特区报》(2005年2月25日),入编时内容有适量增减
● 《“自媒体”引领中国公民社会》发表于《瞭望》新闻周刊第47期(2011年11月21日),原名《培育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
● 《北京暴雨追问城市应急能力》发表于《瞭望》新闻周刊第31期(2012年7月70日),原名《暴雨“大考”北京》
● 《大灾难时,你如何回家》发表于《瞭望》新闻周刊第33期(2012年8月13日)
● 《探访大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发表于《瞭望》新闻周刊第33期(2012年8月13日),原名《探访都市应急避难场所》
● 《政务中心离“阳光”有多远》发表于《瞭望》新闻周刊第10期(2012年3月5日),原名《政务中心新观察》
● 《底层向上流动机会缘何减少》发表于《瞭望》新闻周刊第10期(2011年3月7日),原名《重构社会阶层公正流动》
● 《官方民调:钢丝绳上的舞蹈》发表于《瞭望》新闻周刊第33期(2010年8月16日),原名《探秘官方民调》
● 《社会组织生存状况调查》发表于《瞭望》新闻周刊第37期(2010年9月13日),原名《北京社会组织生态》
● 《加大“社会心态”调适力度》发表于《瞭望》新闻周刊第19期(2011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