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墨师傅”抬脚跨进中堂时念唱《上梁词》,如:“福月良日,天地开张。主东相请,风鹤之梁。不敢推辞,跨进中堂。一踩长命富贵,二踩金玉满仓,三踩三元祖敬,四踩四季发财,五踩五子登科,六踩六合同春,七踩七子团圆,八踩八洞神仙,九踩久长久远,十踩富贵双全。”
等。由这一段唱词我们可以看出,对“富贵、长命和团圆”是苗族人们心中最大的期盼。
“发墨师傅”跨进中堂后,将屋主做好的米粑倒进腰中系的一大围裙里包着,一步步沿梯子登上中堂屋顶,一边念吉语:“我左手抓龙裙,右手抓财衣。左脚踏云雾,右脚上云梯。脚上云梯步步高,手攀仙树摘仙桃。摘得仙桃口中尝,撒向四方众来享”以及“我手攀一排方,户主起造大吉昌。手攀二排方,春生明月照家堂。手攀三排方,二元祖中状元郎。手攀四排方,四季双风来朝阳。手攀五排方,儿女多能管田庄。
手攀六排方,六合同春家兴旺。手攀七排方,北斗七星永指望。手攀八排方,主宾众亲享安康。手攀九排方,主栋下头起高仓。攀登梁头看青天,户主得见太平年。主栋起造四廊梁,九宫八卦止阴阳。前有松竹映景秀,后有君荷莲藕塘。左边青龙来护海,右边白虎锁院场”等。然后赞扬梁木本来生在金银宝地,吸取了日月精华,之后被鲁班仙人化风吹到屋场,预言它会给主人带来财富,让主人家人财两发。木匠师傅接着唱吉言:“大柱座梁头,祖孙代代得封侯。小柱座梁尾,祖孙代代有马骑。梁头抛上天,户主发财万万年。梁尾抛下地,户主得富又得贵。”
唱完这一段后,“发墨师傅”就说梁粑的来源及抛梁粑祝词:“正月采,二月忙,三月四月安活秧。五月六月看田水,七月出穗吊黄粮。
八月九月收上仓。一母来舂碓,二婶来簸糠。户主拿来不敢吃,送我弟子敬枢粱。日头出来亮堂堂,老老少少,娃娃崽崽,齐来新屋场,候我弟子抛粑颂华堂。老者捡得千福寿,少者捡得喜洋洋,姑娘拣得生贵子,男儿拾得封官郎。我一手梁粑抛上北,主东代代红彤彤;二手梁粑抛上南,主东代代出状元;三手梁粑抛上西,主东代代有马骑;四手梁粑抛上东,主东代代都发财;五手梁粑抛上中,主东代代满堂红。”
之后“发墨师傅”和主家对话:——梁头问你话一句,问你主东要富是要贵?
——富也要贵也要!
——梁头送你金一对银一对,先出富来后出贵,梁头送你一对金来一对银,一大包金银宝贝赠你们!“发墨师傅”一边说,一边将裙中包的大包梁粑抛给户主,户主展开围裙或衣襟接领。然后,木匠师傅在梁头颂祝:“上头放到云南转,下头放到北京城。皇帝老儿作将主,左臣右相当保人。要金来金,要银来银。”整个仪式于此就告结束,众人纷纷贺喜主人,之后一起进餐。
在这个仪式唱词文本如“富贵双全喜临门”、“撒向四方众来享”中,我们可以看出山江苗族人对富贵和团圆的期望,以及对由“梁头”为代表的物神赠予人们“富贵和好运”的期盼。“青龙来护海”,“白虎锁院场”等句无疑是道教中的用语,我们推测这种仪式受民间道教的影响较大。由唱词中“云南”、“北京”、“皇帝老儿”和“左臣右相”等语,我们发现,山江苗族对外界有着他们自己的想象。
现在上梁仪式的程序与唱词都与石启贵先生三四十年代记载的文本有相似之处,由此可见苗乡习俗的延续性。
新屋修成后,主人要请人择算吉日“进火”——搬进新屋。如果全家人的生辰八字不容易“合”成一个吉日,那么就只能用一家主事者(可以是丈夫,也可以是妻子或孩子)的生日或者大年三十这两个日子“进火”。“进火”时人们要先带筷子、米以及柴火等吉利东西进屋,并且要在每一间屋子烧一堆大火,表示驱邪与兴旺。
新屋住了一段时间,特别是家中要添丁时,山江苗族往往要举行接龙、安家先(仙)仪式,以求龙王和先祖保佑后辈平安发达。人们择一吉日请来法师做法安神,请舅舅来“接龙”。法师在前面带路,舅舅领头,引领大家到最近的河边或井边,捕捞到任意一只活虾活鱼。法师然后将它放到一个瓦罐里密封后再埋入房子正中央的地下,地面上则嵌入一块小鹅卵石,称为“安龙石”。人们认为,在任何情况下都绝对不可以震动这块安龙石,否则会给全家招致灾祸,也不能再将这个瓦罐挖掘出来,否则就惊扰了安睡在此、保家护院的龙神。
“愿壮”的安装和替换也是苗族家屋的一件大事,它只能由巴得雄(苗老司)为新屋做法和以后做完还傩愿法事后进行。在还傩愿仪式过程快结束的时候,苗老司将那个旧的“愿壮”取下,一边念唱,一边将这个旧“愿壮”点上小火,同时喊主人家相帮动手将尚未燃烧的“愿壮”撕成条状,让它慢慢燃尽。还傩愿法事全部做完以后,法师就将折叠好的新的“愿壮”插到原处。极少数的人家正屋中央的梁柱上并没有这个东西。装了“愿壮”的人家和没安“愿壮”的人家都笑着告诉我说:“哦,这是我们苗族的迷信。”在前者的口中,这句话的含义似乎是这样的:“我们知道这个东西在政府看来是迷信的,但我们还是做了,因为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不做的话或许我们家会有什么麻烦。”他们的笑容颇有些难为情——明知故犯,但又不得已。永忠是邻乡的乡党委书记,曾经带我到他父母家里过重阳节。当我询问他父母亲家里为什么没有那个折成v形的“愿壮”和令旗时,他不屑地笑着说:“那是迷信!”
二、山江苗族的婚姻与家庭内部关系
(一)婚姻与夫妻关系
1.择偶与婚姻缔结
苗民男女欢恋过程中表达感情的方式通常是通过唱歌,在双方到达相会地点、分手、求爱、参加典礼中都离不开唱歌。这种双向过程的传译没有人认真研究过,不仅在于一般苗民并不愿意把心中的想法向外界透露,还在于苗歌中使用的大量形象比拟无法很好地用汉语翻译出来。
我曾经试图做这种理解工作,央求苗族歌师跟我细细讲解苗歌中词语的妙处,无奈说到精妙处,几个歌师总会卡壳:“唉,这个比喻实在是太美了,怎么把它翻译成汉语呢?”
苗族男子在本民族的姑娘面前,大多数一个个都能说会道,是谈情说爱的高手。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他们的唱歌和社交是分不开的,一个不会唱歌的人在各种社交的场合里,会失去他活动的能力。我在上现在苗乡有新居做成,都还在做接龙、安家先(仙)仪式,只是主人家都尽可能地偷偷儿地做法事,避免张扬,免得被政府批评为“落后”、“迷信”。同时人们笃信,这种仪式的整个过程不能有无关的人参加,在整个过程不能说苗语以外的任何语言,否则整个仪式就无法有好的效果。在我调查期间,山江苗寨有人家做这种仪式,由于我是汉族人,无法强求参加,因此无法亲眼目睹具体的情景。面已经提到的游方,这是青年男女公开自由社交谈情说爱方式。……在这种婚姻制度中,一个不会唱歌的人也就很难找到如意的配偶。因之,人人会唱并不是件难于理解的事了。”
金辉书记说:“过去在苗乡,男人和女人对苗族歌谣的掌握和唱歌技巧的高低、歌喉的清亮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人的婚姻前途。”每个村寨都有一个擅长唱情歌的歌师,姑娘小伙在15岁至17岁左右就开始跟他(她)学习唱歌。白天收工后,村上几个年轻人就会跑到歌师家里跟着学,口耳相传,之后就马上运用。到集市上跟姑娘借“讨糖”吃,与姑娘搭话套虚实:“代娅(苗语东部方言‘大姐’、‘姑娘’之意)呀,你手里拿的糖果是给哪个弟弟吃的呢?”女方回答:“代(娜)熊(苗语东部方言‘哥哥’)啊,我家的糖果已经有人吃了,你到别处去看看吧。”(这种回答表示她有了男朋友)或者回答:“代(娜)熊啊,我家的糖果还没有做好(买得)呢。”若得到后一种回答,男方就主动用押韵的歌谣念唱介绍自己的情况并夸赞对方貌美手巧,女孩子则要有意自谦,同时唱刁难的歌曲,试一试男孩子的才情(主要是比拟意象是否奇特和打动人心,这是苗歌特别注重的)和应变能力,若双方都有意,就会约下一次再见面的日子。
这个过程里还千万要摸清对方是不是与自己属同一个宗族同一个苗姓,因为苗族人严守同宗不婚的禁忌,人们认为同宗通婚,就等于是兄妹之间通婚。人们若违反了这种禁忌,祖宗会非常愤怒,就会在阴间对此行为予以惩治,同宗通婚的夫妇会生出白痴或五官不正、四肢不全的低能儿,甚至会生出一个肉团。在苗乡,凡违背“禁止同宗通婚”这一原则的父母,其所生子女均被骂为“报应儿”;对此种被认为是不正当的婚姻,村寨头人或族长、理老有权加以制裁、强制其离弃,或驱逐出寨,以此教育后人。
年轻人在第一次约会结束以后,马上又到歌师那里去学习下一段歌曲应该如何进行。山江青年男女谈情说爱时还唱苗语称为“韶沙普都”的一种歌调,由一人独唱,演唱时先讲四句话,再唱四句体的歌,小声哼唱,有起有伏,流利畅达,婉转动人,听得人心里痒痒的。这么约会一两年,慢慢对歌,歌唱技巧成熟了,恋爱也有了大的进展。
于是双方禀报家人父母,然后男女都见过双方父母。男方父母见到新娘的父亲在堂屋点燃火把,走出门分出一束送给来迎亲的队伍,带至新郎家拿着火把,提着长明灯和礼物于黄昏时分去女方家接新娘姑娘表示满意,就会打发给姑娘礼钱。若有一方父母不中意的话,或许会坚决反对,一般情况下这门亲事就结不成。但是如果父母亲真的这么做了,乡邻大都会骂这家老人太蠢、不会为人,孩子们相互都喜欢了,老人家管那么多干什么呢?这一关过了后,双方就会亲(双方父母见面),然后订婚,至多四个月之后就紧接着举行婚礼,一对新人在乡邻眼里就合法产生了。世俗的婚礼举行之后,年轻夫妇有空的时节才会去政府补结婚登记手续,有时候也拖延到有一两个孩子的时候再去登记。
然而,恋爱中的未婚男女一旦将恋情公之于众,就会有更多的力量参与进来。男孩子要参与种种礼仪,才可能将恋人娶回家中。结婚前的一年男方要去女方拜年,叫做“拜大年”,礼品要丰厚,数量因家境而定。酒要红酒、白酒,肉要猪腿肉、方块肉,粑粑要爹粑娘粑一对,有箩筐口大,中间一红点,表示大喜。小粑粑要大几百个,捏得匀,做得圆,使姑娘见了高兴,父母感到称心。这些礼品,不仅送女方家,而且要送女方的伯伯、叔叔和请吃“排家饭”的人家。拜大年要请兄弟帮着挑担子送礼,一般住一两天,若女方家族大,就得住上三五天。未婚女婿回家时,岳父岳母以衣服、鞋子、花带等物品相赠,凡请吃“排家饭”的家族都送一段布料。拜大年的礼品最多只能收一半,余下的东西退回男方,岳父母家收下“爹粑娘粑”则表示同意男方的请求,答应第二年嫁女儿。此外,男方在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和女方家有红白喜事时,都要到女方送礼,俗称送礼“赶情”。节日后女友或女方父母多数也回赠男方礼品,俗称“打发”。有的女方家里劳动力不足,在生产大忙季节,男方主动去帮忙,休闲时男女互相往来不受拘束。通过节日间的男女相互往来,礼物上的互赠形式,使男女增进了感情,为婚姻奠定了更好的基础。
访谈人告诉我,苗乡古代结婚更为简单,多是男女双方通过唱歌建立感情,不需经过父母同意就可结为良缘。结婚也是男女双方自主完成,双方家长只临时赞助或事后认定。婚礼非常简单,只需约定地点和时间,由男方将女方接到家中成亲,还可以假装“抢亲”成婚。结婚生子以后,夫妻关系才算完全确立,丈夫就陪同妻子带着礼物拜见岳父岳母。
2.婚礼
山江苗区的婚礼一般在头一年十月秋收完毕后至第二年的正二月间举行,具体日期要择吉日而定。结婚时由男方到女家迎娶,女方母亲和姐妹陪同,亲人护送,新娘打伞步行。结婚宴客期间,新娘满身银饰穿着民族服装,行止端庄,不苟言笑,而新郎的穿着却极为平常,很不显眼。
镇政府办公室的欧主任介绍说,山江苗族特别看重婚礼举行的日期和新娘出娘家和进夫家的时辰,因此请人推算日子和时辰这个步骤绝对不能省略。婚礼举行的日子以及新娘出门的时辰和进男方家门(指脚踏入堂屋正门)的时辰不能和双方至亲的所有家人相冲,更不能两个人彼此相冲。苗家人认为,白天新娘在路上行走怕碰到不洁的事物如丧事等,因而新娘出门的时辰一般是在天黑以后。所以苗家姑娘出嫁,出娘家门和入婆家门的时候大都在黄昏至凌晨这段时间里。如果新娘嫁得远的话,出娘家门的时辰就可以不那么讲究,但进婆家门的时辰一定要讲究:新娘一定得在挑选好的吉时准时进男方正屋的门。如果新娘提早到了男方家,也只能在男方家正屋前的晒谷坪上等候,一直到吉时才能将脚踏入男方家的堂屋正门,否则会对主家不利。迎亲送亲途中若有两队人马相遇,双方必须设法站到高一点的地方或者提前绕路避免相碰,以求吉利。在送亲和迎亲的队伍中,有两个关键的人需要挑选:男方迎亲队伍中提马灯的人和女方这边打“窝窝伞”的人。男方挑选提马灯的人的标准是要家庭和睦、个性好。给新娘打窝窝伞的人必须为人好、子孙好,生育有男孩。
进正门时,有些人家讲究新娘将脚踏筛(筛子是为了筛走新娘身上带着的邪气和苦难)而过,同时男方家的父母要回避,据说是为了避免以后生活中和新娘产生矛盾。之后主持仪式的歌师唱歌祝福,新娘新郎还要喝合心酒,洗和气脸,这些仪式都表达着人们对这桩婚姻的祝愿。
在婚礼次日或结婚“三朝”散客的早晨,人们要举行“诉史祝酒”,苗言称为“招雀”的仪式,即请“江都”(理老)诉说苗族历史,特别是结婚者的家族及其宗族的历史,并讲双方互送礼品及其来历与意义。“招雀”的地点在主人的堂屋,参加贺喜的人都要参加,按照次序坐席。一般是讲古老话约两三个小时,用本民族语言将苗族历史或双方家族史用对偶句吟诵出来。“招雀”是整个结婚礼仪中苗族和家族历史传承的重要途径。参与其中的年轻人大都从这里知道自己的历史,思考民族和自身家族的未来。“招雀”仪式过后,女方的“江都”讲嫁妆的来源和象征幸福的《古老话》,并说明礼小情长,希望对方笑纳。女方的“江都”说完,男方的“江都”接着会讲感谢新娘父母养育之恩和新娘伯叔、兄弟、姐妹等关心教导的答礼古老话,尔后逐一感谢女方送礼物的亲人,并代表男方赠送辛苦礼钱给新娘的父母、媒人和歌师等人。
山江苗族人结婚时没有“洞房花烛”的浪漫新婚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