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明治天皇:天皇降生卷(上册)
12897500000019

第19章 四十九只虫子

莲月尼姑刚刚搬家不久就能砌起土窑,连她自己都有些意外。

“我这尼姑,年轻时曾连遭不幸呢……”

在赖三树三郎的两位书生帮助下,尼姑砌起了烧制手工陶瓷的土窑,又让他们在上面铺上厚厚的草席以防土被冻上。忙完这些,她把麦茶端到茅屋旁。

秋色渐深,已到了等着比睿山降雪的季节。但这天却如小阳春般阳光和煦,寺庙门前不时有行人走过。

这些人或许是去与红叶做最后的惜别。

“事到如今想想,看来每个人的不幸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自身招致的。”

“不过师傅,您有过与爱人生离死别的经历吗?”

其中的一位年轻人一边津津有味地喝着麦茶一边说:

“我家老师说,师傅这就叫红颜薄命呀!”

“呵呵,什么薄命不薄命的,不是他说了就能算的。你们看,我不是活得好好的嘛,而且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连这土窑一下就盖起来了,我想都不敢想呀。其实……”

尼姑觉得应该把三长老师家发生的事告诉这些年轻人。

人决定了自己的路迈步向前走去时,往往会与同路人不期而遇。

“但大多数人是在没有认好路的情况下起步的。他们并未意识到这样会踏入灌木而迷路。于是,当他们未能遇到同路人时,会哀叹命运不济。所以大家在起步前,应该先认清自己要走的路。”

就在这时,矮树篱对面传来不知从哪里挤进来的一个男人的粗野的声音:

“能问个道吗?”

三人不由相视一笑。其中一人回道:

“行呀,问吧。”

“听说莲月尼姑搬到这一带来了,您知道她住在哪里吗?”

“什么?书生回头望了一眼尼姑,又问道:”

“请问您是从哪里来的?”

“哦,我从大和的添下郡来。找得我累死了,您要是知道就告诉我吧!”

边说着,这人循声走近了矮树篱。

“哦,这里就是尼姑师傅的茅屋吧?对对,一定是的。”

看到套廊尽头的尼姑,他恭敬地垂下头去。

“尼姑师傅,您认识他吗?”

年轻人轻声问道。尼姑一副不曾相识的表情,微微摇了摇头。

这个中年人职业看上去像是学者或医生,全部头发紧束着,双肩背着行李,眼神慵懒。

年轻人来了兴趣,再次问道:

“您从大和来到底有什么事?”

“是这样,我想把这黑白颠倒的世道给纠正过来!”

男子一边用眼睛寻找着入口一边说:

“不管您是不是尼姑师傅,先让我喘口气吧。不然,我就要累得大头朝下了。”

说完,也不管别人是否同意,瞅见了一个缝隙一下钻进了院子。

“我还没见过尼姑师傅,不过我买了尼姑师傅烧制的手工茶碗当作京城的纪念,那样子太可爱了。每天早晚我都细细地把玩,渐渐地,我都着迷了。”

“哦,您对茶碗着迷了?”

“太着迷了。”

说完,那人一屁股坐到廊下,放开嗓子,朗朗吟诵道:

人生所幸事,

阅历无数年龄长,

财富在胸膛。

假若两者皆拥有,

千岁老松不羡望。

“不错,这正是尼姑师傅写的。”

“是嘛,不过写得太平淡无奇了。它刻在茶碗上,只能算是茶碗推销歌。”

那人满不在乎地继续说道:

“不过,听说尼姑师傅是大勤皇家呀。于是我就想,这次来不能住在其他地方,而是要找到尼姑师傅家住下,然后再去办其他的大事。”

年轻人瞥了一眼莲月尼姑。

莲月尼姑微笑着。

年轻人代尼姑问道:

“那你叫什么呢?”

“对了,还没告诉你们呢。我是大和添下郡安堵村的今村文吾。”

这位来访者一字一句地说完,又自嘲般地补充道:

“我这名字也没别的意思。人的名字嘛,不过就是一个符号,并不是从字面就能知道这人天生秉性的哟。”

“言之有理。”

“问一下,这里的秋虫已经不叫了吧?”

“是呀,已经降霜了嘛。”

“降得好呀……哎,你们知道每年奈良都要向幕府进供鸣虫的事吗?”

“鸣虫?”

“是呀。这被称作‘鸣虫献上’每年,奈良都要按惯例向江户的幕府献上鸣虫一千只。”

“是吗……”

“这鸣虫每笼装7只,献上这玩意儿据说是想让幕府体味古都秋日的风雅。不过你们知道,这1000只鸣虫之中,幕府送进宫廷的有多少吗?”

年轻人面面相觑。

首先,他们连鸣虫献上都是头回听说,之后的事更是无从知晓了。

“不知道吧。要是知道,你们就不会这么悠闲地喝着麦茶了。”

听他这么一说,尼姑赶忙笑着倒了一碗麦茶放到客人面前。

“您的话太吸引人,我都听入神了。请先润润喉咙再往下讲吧。”

“那太谢谢啦,我就不客气了。……好,我接着说。那1000只虫之中,最后由幕府敬献给朝廷的,只有7笼,也就是七七四十九只!”

“哦。”

“1000只减去49只等于多少呀,年轻人?”

“是951只,对吗?”

“是呀。幕府拿走了951只,剩下的49只送给了朝廷。朝廷还要把它们分给众多皇族和众臣,朝廷做得到吗?做不到的话,朝廷只能再次下令去索要了。”

说到这里,他竟然抹了抹眼泪。

“我刚才说的这个世道颠倒黑白,指的就是这个。1000只变成了49只,这还像样吗?中途,有951只无影无踪了。这就是今天的日本!如果子民敬献的虫子1000只就是1000只,原封不动地交到主上的手中,那这个世道会减少多少是非呀!”

“言之有理!”

“中途就这么没了……长此以往,我们的国力又在何方?如此颠倒黑白,不久的将来,我们日本国终将成为外夷的食饵。当年元人来袭之时,日莲大圣人就曾一直大声疾呼。当年之事,任何人都不会忘记吧!”

话题意外变得严肃起来。这次两个年轻人没敢再追问。

这个自称今村文吾的人究竟是何人?

想到这里,他们感到有些不寒而栗。

对方似乎有点羞涩。他先从腰间掏出手巾把眼泪擦干,然后起身解下双肩背的行李。

指元初忽必烈征伐日本。

1222年—1282年,镰仓时代的僧侣,日本佛教十三宗之一的日莲宗的开山祖师。

里面,一支带着布头的袋子里装着两三升大米一样的东西。而他取出的其他东西就更让人震惊了,竟是萝卜、干蔬菜、豆酱,还有酱咸菜之类的食品。

“是不是以为是好吃的鱼干?不过仔细想来,这也是为尼姑师傅好。”

“……”

“尼姑师傅是佛家弟子,给佛家弟子送鱼是不妥当的。当然,这个世道上会有富于功利的尼姑。不过,能做出那种茶碗的尼姑师傅肯定不是那种人。话说回来,就算是那种人关我何事,最多我心中的偶像破灭了呗。哈哈哈……”

看着他一件接一件取出来摆放成一排的东西,年轻人问道:

“这么说,您真是准备住在尼姑师傅这里啦?”

“是呀。”

对方想都没多想就点了点头,根本没顾及别人的感受。

“要是让我住在尼姑师傅这里,我就能见到必须见到的人了。对那951只虫子,我不会置之不理。”

书生们又偷偷望了一眼尼姑。

尼姑依然面带微笑,盯着客人手边的东西。

客人似乎也知道这位便是莲月尼姑了,于是没有再问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