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易经一日一解
12927200000059

第59章 第五十八卦 兑·和而不同

【原文】

《兑》①:亨,利贞。

《彖》曰:兑,说也。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说之大,民劝矣哉!

《象》曰:丽泽②,兑。君子以朋友讲习③。

【注释】

①兑:喜悦。本卦的下卦、上卦都为兑,为泽。两泽相连,水相通,能够滋润万物,所以万物皆悦,欢喜之情溢于言表。②丽泽:连着的泽,丽是连接,兑为泽。③朋友讲习:朋友之间相互研究和学习。

【译文】

兑卦:会顺利的,正确会得到好处。

《彖》说,兑的意义是和悦。阳爻居于上下卦的中间,也就是二、五爻;阴爻居于外面,也就是三、六爻。凭着正确能得到好处的和悦的兑卦,是顺应天意,合乎人心的。和悦能使民众争先劳作,而忘却劳作的疲劳。和悦能使民众奔赴险难,民众会忘记生死。和悦的意义重大,民众可以受到鼓励。

《象》说,两个兑泽卦相连,就构成了兑卦。君子看到这个卦象,就要注意与朋友们相互交流与学习。

【心解】

湖水中的微波是可以扩散的,人心中的喜悦也是可以传递的。“兑”为泽(湖),为少女,为喜悦。而两“兑”为“丽泽”,意为湖水相连,就构成了“兑”卦,向人们讲述了和悦的原则:忘记痛苦,享受生活,欢乐将永远与你相伴……让他人分享你的喜悦,可以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从而会有无穷的好处。

轻歌可以悦耳,美景可以悦目,喜悦是人之常情。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喜悦,可以忘却烦恼,不辞劳苦,敢于牺牲。有人为了得到欢乐,挖空心思,用尽了各种手段。其实,这样的人不知道欢乐是什么,从哪里才能得到欢乐。真正的欢乐只存在于人的内心,聪明的人能够发现它,并且有办法让它荡漾于全身,影响到周围的每一个人。

和悦虽然好,但不能为了和悦而不择手段。应当坚持原则,内刚而外柔,做到“和而不同”——《论语·子路》中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说,君子与他人和睦相处,但原则问题绝不苟同;小人以表面上的完全一样来取悦他人,而内心并不与他人和睦。

【爻辞解析】

初九,和兑,吉。《象》曰:“和兑之吉”,行未疑也。

此句的意思为,光明正大地与人怡悦,吉利。《象》说,光明正大地与人怡悦的吉利,是对自己的行为一点也不怀疑。虽然地位低下,但是自有一股阳刚之气,不屑于利用私人关系,奉承谄媚,妄求进取。与人和谐相处,又不同流合污,这样光明正大的形象,本身就是令人喜悦的。光明正大地与人怡悦,没有违背任何原则,所以对自己的行为一点也不用怀疑。

九二,孚兑,吉,悔亡。《象》曰:“孚兑之吉”,信志也。

此句的意思为,诚恳地与人怡悦,吉利,没有悔恨。《象》说,诚恳地与人怡悦的吉利,是有诚信的态度。性情刚健,却身处柔位,这样位置不当,本来可能会有悔恨的。但是能够行中道,心中有诚,与他人坦荡地交往,诚信地和悦,就没有悔恨,而且还非常吉祥。《易经》非常推崇“孚”(诚),这里也不例外。与他人发展真诚的关系,是彼此和悦的基础。

六三,来兑,凶。《象》曰:“来兑之凶”,位不当也。

此句的意思为,心术不正,以媚态取悦于人,凶险。《象》说,以媚态取悦于人的凶险,位置不恰当。本身是很柔弱的,却居于阳刚的位子,位置已经不恰当了(不得正),又不居中,也就是心中无诚。在这样的基础上取悦他人,只能是以媚态来诱惑,从而满足其虚荣心了。无论是追求欢乐,还是取悦他人,都要采用正当方式,如果心术不正,则不会有好结果。

九四,商兑未宁,介疾有喜。《象》曰:“九四之喜”,有庆也。

此句的意思为,虽然如何相互怡悦还没有定下来,但已经像大病痊愈了。《象》说,九四的喜悦,是因为有值得庆贺的事。一般而言,刚直则果敢,柔弱则不坚定。一个刚直的人,居于柔弱的位子,是不得其位,本身是矛盾的。当面临着多种选择时,由于自身的矛盾,就会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但是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他终于作出决断,这就是“值得庆贺的事”,就像“已经大病痊愈了”。

九五,孚于剥,有厉。《象》曰:“孚于剥”,位正当也。

此句意思为,诚心被损害,就会有危险。“诚心被损害”,是因为九五正当其位。自身刚健,又居于尊位,得中又得正,看来似乎是非常完美的了。但是,越是完美的,也越是有危险的。阴邪不正之人,会出于种种不可告人的目的,采取种种手段来加以引诱。《象》说,“孚于剥,位正当也”,意思是,正因为位置恰当,诚心才有被剥蚀的危险。这就需要我们小心行事,如果相信了你并不了解的人,那么危险就离你不远了。

上六,引兑。《象》曰:上六“引兑”,未光也。

此句的意思为,引诱他人与之怡悦。《象》说,上六“引诱他人与之怡悦”,是不够光明正大。取悦他人的态度走向极端,无疑也是坏事。为了取悦他人而不择手段,实在不是光明正大之人所为,这虽然没有伤害他人,但是也不可取,因为这样做意味着根本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兑卦例析】

汉武帝时,才子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提出了三项建议:一是将诸子百家的学说当做邪说,一律禁止,独尊孔子及其儒家经典,以通过文化上的统治,达到政治上的统一,这就是所谓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是设立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三是网罗天下人才,使他们忠心耿耿地为朝廷服务。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非常合乎武帝一统天下的心思,他亲政之后,就设置了专门传授儒家学说的五经博士,博士们向五十名弟子讲授《诗》、《书》、《礼》、《易》和《春秋》五部经典,称为“五经”。这些弟子每年考试一次,学通一经就可以做官,成绩好的可以当大官。后来,博士弟子的人数不断增加,最多时达到三千多人。

到汉宣帝刘询当政的时候,儒家思想已经成为正统思想,但是由于儒生对于五经有不同的见解,所以皇帝决定进行一次大讨论。在公元前51年,由萧望之主持,在皇家的藏书楼讲经处石渠阁,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儒生们把和自己观点一样的人引为同党,互相纠结起来;而对观点不一样的人则进行攻击。

统一思想与言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有它积极的作用。但是,如果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只允许用“一种声音”讲话,并不利于事物的发展。真正的和谐,是各种“不同的意见”之间的和谐;大家的看法都相同,则不是和谐,而是“同”。持有不同的意见,却能和悦地与他人相处,才能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没有原则地与他人相同,表面上平静,实际上是“死气沉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