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雕塑大师(1840—1917)
终生追求艺术,大量的雕塑、绘画作品问世,其中《青铜时代》、《思想者》等尤为著名。
1845年,罗丹刚满5岁,由于过人的聪明,父亲提前把他送到了离家不远的耶稣会学校上学,但是罗丹对宗教方面的书一点兴趣也没有,却非常喜欢画画。
一天,收拾家务的母亲收捡出一堆废纸来,罗丹却把这一堆废纸一张张的弄平后,在上面画上了许多自己喜欢的画。从这以后罗丹经常模仿包装纸、报纸上的人物、房屋、动物的样子把它们画下来。
一次,在餐桌上罗丹发现父亲脚边上有一张纸,他便趴下去,用笔画出了父亲皮鞋的样子。
坐在他边上的哥哥发现罗丹趴在地上不吃饭,就叫了起来:“罗丹,你不吃饭趴在地下干什么呢?”
父亲一看趴在自己脚边的罗丹,也忍不住吼了起来:“站起来,你这个鬼东西,吃饭不好好地吃,看我怎么收拾你。”
当父亲发现罗丹趴在自己的脚边画画时,更生气了:“你学习这么不好,原来你是在干这个玩艺!”
父亲非常生气地把罗丹打了一顿,而且当场让罗丹保证从此以后要好好学习,不再画画了。
从此,罗丹虽然在家里不敢再用包装纸明目张胆地画画了,但是在外面,不管是在马路上还是在墙上他每天都喜欢画上几笔。
罗丹9岁的那一年,成绩还是不见好转。父亲只好把他送到了叔叔在乡下开办的学校去读书,在叔叔那里一待就是4年多,在这4年里,罗丹的成绩还是不见有什么提高,但他的画画水平却让老师们都感到了震惊。
看他学习仍然没有进步,父亲开始对罗丹失去了信心,决定把这个成绩一点也不好的孩子送去工作。
“我看你再学也是一样,快去找一份工作吧!免得我一天白养着你。”
“不,我要学画画。”
“学画両,谁拿钱送你去学,那东西以后能混饭吃吗?”
在一旁的姐姐这个时候开始帮罗丹讲话了:“爸爸,听说有一所美术学校是免费学习的。”
“那好吧!只要他考得上,就去上吧!我反正是管不了他了。”
罗丹经过努力果然考上了这所工艺美术学校,刚人校不久,素描老师看了罗丹的习作后,非常高兴,并且很耐心地给他指导。
“千万得记住,既要学会临摹,更要学会根据记忆来画画。”
罗丹牢牢地记住了老师的话,于是他把平时爸爸在各种场合跟他生气的样子都画了出来,最后得到了素描老师的好评。
索描课结束以后,就该上油画课了,这却给家里贫穷的罗丹出了一个难题,颜料和画布都需要一笔钱,罗丹从哪里去弄这一笔钱啊?万般无奈之中,罗丹只好学习雕塑,因为雕塑材料无非是木头和泥土,并不花钱。
为了不给家里增加生活负担,罗丹一边学习,一边去帮人当杂工、首饰匠,有的时候还去给雕塑家当助手。这一切不仅使他的经济有了一些来源,同时也给他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奥古斯特·罗丹1840年生于巴黎拉丁区的一个公务员家庭里。童年时曾离开巴黎到博韦城他叔父办的学校求学;1854年他十四岁时回到巴黎,这时,他已开始对美术怀有特殊的爱好。他的父亲最初认为搞艺术不会有多大出息,后来由于小罗丹的坚持,还是让他进了一所以培养美术实用人材为目的的学校,罗丹在这里学习了一些绘画和雕刻的基本知识,逐渐显露出不同凡响的才华,并立下了要当一名雕塑家的志愿,于是去投考著名的巴黎美专。但由于他的作品太不合主考者的口味,一连三次都没有被录取。罗丹遭到如此挫折,决心再也不投考官方的艺术学校了。
罗丹的父母先后去世,又给他心灵上以很大打击;在生活上也陷入困境。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罗丹加入国民卫队当了兵士,但不久因患眼病而退役。1871年初,他和加利埃·贝留斯一起离开法国来到了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在那里罗丹与一个比利时雕刻家凡·拉斯堡合作,做一些装饰雕刻和雕像,同时游历了比利时各地,观赏了一些著名建筑和鲁本斯等法兰德斯派名家的作品,并结识了当时比利时的一些画家、雕塑家。
在布鲁塞尔停留了五年,罗丹便来到了意大利。1875年,他访问了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和那不勒斯等地,研究了保存在那里的希腊、罗马古典艺术品和文艺复兴时期诸大家的雕刻和绘画。
在意大利的访问中,罗丹得到很多创作上的启发;回布鲁塞尔以后,他就埋头创作,经过一年半时间,一件精心构制的作品《青铜时代》完成了。这是一个青年男子的全身雕像,他裸着身子,一手举起放在头上,两腿微屈好像还未立定,整个形象似睡梦中初醒,象征人类文明的早期阶段。这件作品在布鲁塞尔和巴黎展出,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由于雕像的真实感如此强,大小又恰好与真人相仿,有些评论者断言是从人的尸身上模印下来的,罗丹被指控为欺骗。经过作者本人和同情者的抗辩,又经官方的调査,证明《青铜时代》确为艺术创作,这场风波才算平息下来。罗丹虽遭受了一通莫须有的指责,却传播了他的声名。
此时,罗丹已从比利时回到了法国,并在巴黎定居下来。1880年,他接受政府的委托,为筹建实用美术博物馆设计大门,罗丹以意大利大诗人但丁的著名长诗《神曲》中的“地狱篇”为材,构思了规模宏大的《地狱之门》。他在两扇大门和周围的门框上塑造了近两百个各种姿态的痛苦挣扎中的形体,来表现犯有各种罪孳而在地狱遭受惩罚的幽灵;在门楣的上方,是一个坐着沉思的壮年男子,即《思想者》;这个形象被认为是作者本人的体现,后来被放置在罗丹的墓前。在门框的顶部,有三个垂死的男性形象,称为“三幻影”。整个《地狱之门》气势雄伟,动人心魄;每个或每一组形象都经过精心塑制。罗丹创作《地狱之门》前后费时达二十年,最后也没有正式完成。
法国西北部隔芒什海峡与英国遥遥相对的加莱城,为表彰历史上六义士的爱国壮举,要建立一座纪念碑。罗丹应征承担这项创作,据史实,以六位市民的形象组成一个群像,他不采取通常作纪念碑所用的夸张和表面英雄化的手法,而是把人物放在历史事件的真实情景中,通过每个人物具体的心理和性格刻画来表现他们崇高的献身精神。六义士有的以深沉的目光凝视地面,默默地从容赴难;有的昂头直立,一副坚毅凛然的神态?有的双手抱头,承受着极大的痛苦和绝望;有的摊开双手,露出困惑、疑问的表情;有的举手侧目,正在发出激愤的控诉。
晚年的罗丹,在国内外声誉日隆。1900年巴黎的万国博览会上,专设一个展厅展出他生平的主要作品共170余件,成为艺术界的盛举。1904年,他又被设在伦敦的国际美术家协会聘请为该会会长。
除了大量雕塑创作之外,罗丹还是一位出色的素描家和版画家,另外,他还写了很多艺术评论;由他口述、葛赛尔记录整理的《罗丹艺术论》记叙了他对艺术和美的各种见解和评论,是了解和研究罗丹必读的著述。
罗丹晚年居住在巴黎郊外的牟峒别墅。
1916年,他的健康情况开始恶化,长时期卧病在床,此间他决定将自己的全部作品捐赠给法国政府,后来就以这些作品和其他遗物建立了罗丹博物馆。次年,罗丹夫人病故,同年11月17日,77岁的罗丹也在牟峒别墅的病榻上与世长辞,别墅的花园就是他长眠的墓地。
罗丹的艺术生涯
纵观罗丹的艺术生涯,他的成功主要有以下的原因:
1.罗丹从小就对绘画有强烈的兴趣,而正是这种对艺术强烈的热情支撑着罗丹的艺术创作,也造就了他的成功。
2.罗丹的艺术生涯并不是一帆风顺,他成功的经历曲折而复杂。而正是这样的生活经历,所以他的作品才具有了深刻的内涵和底蕴,他的作品构思精致,造型生动,具有不可抵抗的艺术生命力。
3.罗丹一生创作了许多艺术作品,其中56个大理石像,56个铜像,193个石膏像,100件赤土塑像,2000幅草图和素描。这些使得他不愧为法国著名的雕塑大师。
1886年,罗丹开始创作《雨果像》。经过构思,他决定雕—尊站在岩石顶上凝神思索的雨果全身像,四周海水波澜,并以缪斯和海洋仙女作陪衬。在公开展览的前一天,罗丹想听听朋友们的意见,所以请来了传媒记者和友人。罗丹带他们去工作室参观,可打开门后,他惊呆了:站在岩石上的雨果倚靠在海洋仙女的身边,脚下的“岩石”已化作一摊烂泥。他望了一下开着的气窗,恍然大悟,原来昨晚一场大雨把:“岩石”给浸湿成烂稀泥,雨果也就倒在仙女身上了。而站在一旁的朋友们却叽叽喳喳地评论起来:“太好了,多么好的构思呀!”“简直绝了!雨果靠在仙女身上,脚下踩着泥浆,脱俗之举啊!”罗丹听了大家的意见之后,觉得很有道理,就按照这个样子重新修改了一下,还真是别有情趣呢!展览那天,人山人海,大家啧啧称奇,罗丹也很满意地笑了。